三八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王道 >

第32章

王道-第32章

小说: 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选择哪一枝,都已是行之将死之木,稍有劲风吹过则会有断枝之忧啊。”
贞明夫人异常谨慎地表明了自己的担忧,而知妇莫如夫,作为丈夫金昕也洗耳恭听到最后,才说道:“明白夫人的意思了。但是,即使良禽并不一定都不计较哪一棵树强壮繁茂,哪一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虽然如今国家如腐朽之木一般败坏,世间如粪土之墙一般恶臭混浊,然而见危授命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啊。”
见危授命。
这也是出自《论语》,意思是“在国家存亡的危险关头,应该为了国家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已经更换好朝服的金昕,在起轿出发以前,回头望着贞明夫人,最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孔子言:‘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平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注:只要见到财货利益能想起道义,在危亡关头不惜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地而不忘记平生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德才兼备的人了。)虽然我不能算是忠臣,但是我又怎能会见利忘义,又怎能不见危授命呢?好了,夫人,我去了。”
贞明夫人挥手送别丈夫,一直目送到丈夫的身影消失为止。之后,她倚靠在墙边站着,长叹一声:“唉,劝君不要渡河,而夫君竟要渡河啊。”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乘轿来到王宫的金昕正像贞明夫人所叹息的那样,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大王金明立即任命金昕奔赴前方,以将军之位指挥十万大军。
然而,那天一早便入宫而去的金昕与其夫人的一番对话,好似二重唱一样,引《论语》之言表对立的处世之道,是他们夫妇之间极其重要的一次谈话。
身处乱世,是退缩引咎还是积极主动,而孔子竟能超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哲学,建立了看似对立却又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念。这对于两千年后的我们也是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问题。
这样,金昕接受了大王陛下授予的将军之位,径直被火速派往达丘伐赴任。这时已经是闵哀王二年闰一月了。
与此同时,金阳的平东军在第一战铁冶县一战大获全胜以后,马不停蹄地昼夜向王都进军,已在大邱一带摆兵布阵充分地做好了讨伐的准备。而新罗朝廷的十万大军在大阿餐金胤麟的一线指挥下也构筑好新罗的最后一道防线,等待这最后的决战。
这里所说的清海镇之军是指金阳带领的不过区区五千的平东军,与十万官军相比,平东军明显处于劣势,人数少得竟不值得一记。
然而,金阳面对十万敌军却这样激励自己的五千平东军:“中国古代越王勾践,睡柴草尝苦胆,不忘自己盟誓报仇雪耻的复国大业,后来竟以五千兵力击败了吴国的七十万大军。如今,虽然敌人拥有十万军兵,却远远不及吴国的七十万大军。越王勾践能以五千打败七十万,我们为何不能以五千消灭十万呢?”
接着,金阳在全军面前又是慷慨激昂的一番鼓吹:“古代百济将军季柏,挑选五千决死队员之后,为了不使自己家人被俘受辱,他竟亲手杀死平素宠爱的妻妾。在义无反顾地奔赴疆场之前,季柏有一句豪言壮语:‘今天,我们要与敌决一死战来报效国恩’。”
金阳一面拔出佩刀,指向朗朗白日,一面呐喊:“现在,我们也要与新罗决一死战,除陈布新,报仇雪耻,以此来报效国恩!”
此时此刻,被任命为十万官兵大将军的金昕正策马急驰,火速奔向达丘伐指挥战斗。
而贞明夫人则听到了丈夫急速奔赴战场的消息,眼前仿佛看到丈夫出征的英勇威姿,潸然泪下:“唉,夫君竟要堕河而去,当奈君何?”
贞明夫人心若明镜,知道自己的丈夫将一去不回。即便能够从战场上得胜而生还,也将生不如死,失去活力。她深知若被利益熏染,玷污了原本清白高尚的名誉,丈夫虽身未死,心却已死,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那天晚上,贞明夫人独自拨响箜篌,为夫唱起悲歌: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堕何而死
当奈公何
贞明夫人所弹奏的箜篌为古代拨弦乐器,如今只能在江原道尚元寺里的雕刻中才能看到。她拨弦弹唱着,不禁悲从心生,泪流满面。她唱的悲歌名为“公无渡河歌”,有人也称之为“箜篌引”。
根据中国历史上的记载:古朝鲜时期有一位艄公子高每天以摆渡为生,一天清晨,他看到一个白发老者,踉踉跄跄,披发提壶,神态狂乱,欲渡河而去。河岸上,老者之妻追赶过来,劝说丈夫不要过河,而老人执迷不悟,最后竟被河水淹没而死。妻子当场便捶胸顿足,痛哭不已,唱了一曲悲歌,便是这“公无渡河歌”。唱罢,痛不欲生的妻子也投河随夫而去。子高亲眼目睹了那对夫妻先后沉水而死的悲剧,回到家中便讲述给他的妻子丽玉,还唱了那首悲歌。
后来这个艄公死后,艄公的妻子丽玉便弹着箜篌为夫唱了这一曲悲歌,旋律深沉,歌声悲怆,以至于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贞明夫人将丈夫的出征比喻为无法渡过的乱河,叹息丈夫要离她而去。几天后,她的预感果然应验了。
闵哀王二年正月十九日。
金阳之军行至徐罗筏,此时王闻敌军迫近,命阿餐金泰昕为大将军,率大阿餐胤麟、义勋等名下之兵应战。
两军展开最后的决战是在达丘化县,又叫达伐城。
新罗官军以公山城为中心布下防守,平东军则倚靠连龟山严阵以待。当金阳听闻金昕被任命为新罗官军大将军的消息时,他正与金NFDB2徵一起在军中对酒小酌。
一接到此信,金阳突然仰面朝天,大笑三声。
“将军为何而如此大笑?”
金徵的话音刚落,金阳便急不可待地回答:“从古至今,天下便是男子在田间耕种,女子于家中织布的规矩,何况是战争,怎能无规无律可循。泰昕兄不过是一个只会读书,连一只鸟也没射中过的白面书生,而且,泰昕还是我的同族兄弟呢。更重要的是,……”
金阳面露得意之色,将手中的酒杯啪的一声用力地放在几案上,胸有成竹地说道:“若果真是泰昕兄为敌军的大将军,那无论敌我决战与否,我军都将赢定了,这是板上钉钉,毫无疑问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听到金阳这一番战与不战都会取胜的说法,金徵满心迷惑而不得其解,问道:“为什么?为什么金昕为敌将军,我军便一定会不战而胜?还请将军明言。”
金阳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先给自己斟满了酒,一口饮干,接着又大笑三声之后,才缓缓说道:“因为,阿餐大人,这是上天之命不可违啊。”
“上天之命?”金徵仍然满脸疑问。
看到金徵越发迷惑起来,金阳终于解开了疑问,说道:
“不知大人听说过朗慧和尚没有?”
这朗慧和尚又曾被誉为海东神童,是先王太宗武烈王的第九代后孙,系出名门之族。其父在位时,他因倒向图谋叛乱的叛贼金宪昌,被贬六级头品革职降级。再后来,他便出家成为贵族出身的一代高僧。当时,这位朗慧和尚前往中国唐朝寻求佛法,还未归国,对于这样一位以新罗第一高僧而名闻全国的朗慧和尚,金徵不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大名。
“当然知道。”金徵答道,却又问:“但是,这场战争与朗慧和尚有什么相关?并且,朗慧和尚与上天之命又有什么关系?”
金阳自然又是一番大笑,回答说:“早年间,朗慧和尚曾在位于浮石寺后的醉玄庵面壁修炼。那时,他一门心思只埋头于佛经中参悟,拒不接见任何外人。有一天,泰昕兄这样问我:‘听说浮石寺有一位叫朗慧的和尚,是个有神奇大能的高僧。我们一起去找他为我们的前途占一卦,怎么样?’
那时是宪德大王十二年,想想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我们都身为花郎团成员,正在全国巡游,以磨炼身心。泰昕兄十八岁,而我刚刚十三岁。”
虽然如今两人之间已然被神奇的命运安排下,成为你死我活的战场敌人,但金阳回想起十年前的往事,想起曾经亲密无间的泰昕兄,脸上也不禁露出对骨肉亲情的一片思念。
“后来我们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那位朗慧和尚,于是便求他给我们两个人算一算以后的命运如何。朗慧和尚为泰昕兄以草下了谶语,说将有三棵草会在危难之时挽救他。”
“三棵草?”金徵打断金阳问道:
“三棵草究竟是指什么?”
金阳微微一笑,答道:“朗慧和尚这样对泰昕兄说:‘若能有三棵草,日后必将草木繁盛。’不过大人,您知道三个草组成何字吗?”
“三个草不是卉字吗?果然是草木繁盛之意啊。”
听到金徵的回答,金阳微微点头,说道:“是啊,阿餐大人。照朗慧和尚之意,泰昕兄是草命,三棵草将会解救他免除灾难。”
话已至此,金徵依然一头雾水,无论如何也始终想不通这之间的关系,便再次问道:“那草与战争的胜负又有什么关系?将军刚才所言不论战与不战我军都将必胜,这究竟与草何干?”
“我怎会不知这其中的奥秘呢?”金阳又连连大笑三声,接着说道:“朗慧和尚认为泰昕兄将因草而成圣。朗慧和尚的谶言是这样:‘你必将因草木茂盛至极而成圣。’可是大人,凭借繁盛的草木固然可成‘圣’,却不能成得‘胜’。而且,‘圣’是指品德行为高尚的圣贤。但是战争所必需的是胜利的‘胜’,不是圣贤的‘圣’,难道不是吗?所谓圣贤之‘圣’,追求的只是‘佛’。泰昕兄这次必定会‘草木俱朽’。”
草木俱朽。
意思是还未扬名便与草木一同朽败而死。这是金阳给其族中堂兄所定下的命运。
“所以,阿餐大人。”金阳哈哈大笑起来:“臣下认为无论战与不战,我们必定获胜。被上天定为草命之人怎会在战争中取胜,即便他能成佛。”
金徵终于明白金阳狂笑的理由了。不过,他话锋一转,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将军的命运又如何呢?朗慧和尚给两个人占卦,没道理只谶言一人的命运,而不谶言另一人。族兄将因草木繁茂而成圣,那将军所占的又为何卦?”
金阳一听又连声大笑,答道:“遗憾得很,朗慧和尚并没有为臣占卜。”
“怎么会呢?”
“当时臣尚年幼,刚不过十三,小到甚至无法占卜命运,因此朗慧和尚对臣并无任何谶语。”
然而,果然如金阳所言吗?朗慧确实因金阳年幼而未有任何谶语吗?
其实不然。那时朗慧并不是没有给这位当时对花郎团深感不满的花郎占卦谶语。其所谶之言是:他将因三女而得世。
那时,朗慧和尚分别为兄弟二人占卜了将来的命运。金昕将因三棵绿草而成圣;金阳则将凭三女得势。这就是朗慧和尚的谶语。
但是,朗慧和尚为自己所解的占卦谶语,金阳从未对任何人开口透露过。
三个女人。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为了得到权势,他必须牺牲三个女人。第一个是被他逼迫自尽的妻子四宝,金阳以她的死换取了金徵对自己的信任。
第二个便是张保皋的女儿义英,金阳促成张保皋与金NFDB2徵的联姻,以此换取了兵权。
这第三个又指何人而言,又将发生什么事情,金阳靠她又得到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是的。
不到秘密解禁的时候,金阳对任何人也不会泄漏这个天机,他将坚守到最后一刻。
第二天清晨。
金阳的平东军阵营向公山城方向射出了一支箭。
这是一支箭体纤细的细箭。
细箭不是用来杀敌,而是用来给敌人传送两军之间的决战书。
守卫公山城的一个士兵接到了这支飞来的细箭。
箭尾插着一封红色的决战书。
这个士卒立即向大阿餐金胤麟禀告。
金胤麟打开一看,这不是别的,正是金阳向大将军金昕递来的专信。
金胤麟便径直向将军金昕所宿之营走去。
“大将军大人,”
进了帐中,他双手向金昕呈报了书信,并报告:“敌军向我军发来一支细箭。”
金昕漫不经心地打量了一下这支有金色野鸡翎装饰的细箭。
只一眼,金昕立刻认出这是他的堂弟金阳的专用箭。
金昕知道,堂弟金阳不仅特别喜欢射箭,而且还喜欢在自己专用箭的箭尾特意用一种金色的野鸡翎毛作表记,使人一眼便能认出来。人们常常称这种装饰用的金黄色野鸡翎毛为金羽,而金阳的金羽箭却百发百中。
金昕拔出插在箭尾的书信,打开一看,在红色信纸上写着是一封决战书,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几个字:“以一匮长江河。”
看罢,金昕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会意的笑容,他十分清楚堂弟金阳的意思。
这是《汉书》里的一句名言。
《汉书》是中国二十四正史中的其中之一,记录了中国古代汉朝的历史。这本史书最开始由东汉的班彪着手编写,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其子班固接替父亲编纂的,班固死后便由其妹班昭续成。班固的《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与中国史书之最的《史记》堪称史书双璧。
《汉书》不仅记录了中国汉代历史,还收录了当时其周边国家的历史事件。其中“朝鲜传”、“地理志”中所记录的文字对研究我国历史有极大的帮助。除了在历史上的价值以外,《汉书》的文学造诣也极高,其中不乏许多为后人千古传颂的佳篇。
金阳送来的决战书引用的就是这《汉书》里的名言,意思是以小小一篑黄土怎能阻断奔流而下的滔滔江水,常常用来比喻鲁莽之徒试图去做一些无法实现的莽撞之事。
其实金阳在以此告诫金昕,个人的微薄之力无论如何也根本抵挡不住似江水般滔滔不绝的历史河流。
金昕的嘴边之所以露出笑容,是因为他识破了堂弟金阳引用这句《汉书》之言向他挑战的缘由。
历史长河正如澎湃汹涌的江水一般顺流而下,为何有人竟异想天开,以为一篑黄土便可阻挡。金阳委婉地向堂兄表达了自己的劝戒:如今平东军的胜利已是天下的大势所趋,而堂兄为何却要做出靠区区一人之力企图挽回局面的愚蠢之事。
然而不知为何,金昕却并不责怪堂弟一篑黄土的比喻。
想到这儿,金昕提笔在红色信纸上给堂弟回复,因为这是敌军送来的决战书,所以也一定要给敌军答复。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金昕回复的决战书也插在细箭上,射出了公山城,朝平东军驻扎的连龟山飞去。
平东军的一个士兵看出这支插着红色书信的细箭为传信之用,立即送到了金阳所在的军帐里。
此时,金阳正在焦急地等待堂兄的答复,一看到手里拿着细箭的士兵进来,他便确定回信来了。
金阳迫不及待地打开红色信纸,看到堂兄的答复更为简单,只有四个字:“万折必东。”
金阳也心领神会地微笑起来。
这句也是《汉书》名篇佳作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无论黄河之水有多少道弯,曲曲折折之后依然向东而流。换言之,无论救国之路有多少波折,其赤胆忠心的气节也会像奔流向东的河水一样,无法折断。
金阳引用《汉书》中的名言劝告自己:一个人的微薄之力绝不可能阻挡万马奔腾的历史河流;金昕便也引用《汉书》中的佳句表明自己救国的一片丹心,不论道路多么艰难也不会改变。
“果然是泰昕兄啊。”
金阳确认了敌军的答复,跪下双膝感叹道。
不过金阳感叹过后,又仰面向天大笑三声。
“将军为何连连大笑?”郑年在旁边问道。
金明依旧笑着回答:“古人云:百年河清,即使等待一百年,沉淀在黄河河底的淤泥也绝不可能变得清澈。”
郑年听到过这句古语。
早在中国春秋时代,郑国被楚国攻打陷入覆国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