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唐朝有鬼之白骨变 >

第44章

唐朝有鬼之白骨变-第44章

小说: 唐朝有鬼之白骨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是你?”李岫见罗瑾这个时候不请自来,有些愠道,他松开了白晓谷,一边将其藏于身后。

    “啧啧,你只顾着和自家宝贝儿亲热,难道就忘了好友我吗?”罗瑾嘟起嘴,自袖中取出一个铜盒:“你送的这个匣子我才摆弄了几天,里面的蝇虎就都不见啦。”说罢,就将盒子丢予李岫,李岫揭开一瞧,里面果真空空如也。

    “赤蝇虎们大抵是跟着卢钩父女回浐水去了吧。”杜重这般说着,顿了一下接道,“子腾那孩子现在也不知怎样了,他不在身边,老夫还真是有些寂寞呀。”言毕,还煞有其事地长叹了一声,白晓谷见杜重垂头丧气的,便伸出指头安慰般轻轻地摸了摸他的圆脑袋。

    话说自从红夭和杜升一见钟情之后,两只小虫便相携回了蚍蜉国中,不多时,便有皇太女招驸马的喜报传来,杜重和白晓谷虽说乐见其成,可身边陡然少了那只应声虫,总觉得这间小宅又再度变得冷情起来。

    “今日重五,我在红袖招设宴……你也带晓谷一同来吧。”罗瑾邀道。

    听闻,李岫有些犹豫,自己虽然常在平康里进出,却从未走马章台,涉足勾栏教坊,而白晓谷怕生,前几日去回春堂时他还被张医生主仆吓到,于是刚要婉拒,身后却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李岫一愣,转过头,只见白晓谷翕张着嘴,道:“红……袖招?”一副确认般的口气。

    李岫点了点头,解释道:“那儿人多,三教九流汇聚,我们就不要去了。”

    谁料白晓谷却摇了摇头,道:“我……想去。”

    白晓谷至今仍记得自己初入长安城时,曾在红袖招居住的那一段时光。当时胡殷紫尚未被道士收走,她还教过自己许多怎样为“人”的根本。

    提起红袖招,白晓谷便想到胡殷紫,想念着那些被她点着额头骂傻东西的无忧日子……这般眸中的灵火便又开始不自觉地轻轻摇曳起来。

    李岫哪知白晓谷的心思,只道他忽然转性,于是向罗瑾应承下来,入夜之后便携白晓谷前去赴宴。

    ※

    晚间,李岫同白晓谷依约而至,进了红袖招馆中才发觉,原来今次罗瑾不光邀了他们,座上客还有另外两人。

    “表兄。”李岫同一边同身着元服的韩湛招呼,一边望向他左席的男子——来人一袭青衫,面白无须,正是自王顺山骷髅一案之后,多日不见的长安尉。

    “薛大人,别来无恙。”李岫冲着薛矜拱了拱手,对方还施一礼,口中呐呐,不知怎的,他眼下青黑,竟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方才我在东市闲逛,巧遇薛少府,就约他一道来了。”罗瑾解释完,又咬着李岫的耳朵说,“这厮印堂发黑,大概最近又见鬼了,嘻嘻……”一副幸灾乐祸的口吻,似乎是专门为了取笑薛矜才将他请来一般。

    李岫没好气地白了罗瑾一眼,转而又同韩、薛二人寒暄了数句,这才拉着白晓谷按次落座。

    酒酣耳热之际,罗瑾又唤了一名女伶上来弹唱。

    那女伶怀抱琵琶袅袅婷婷地上前冲着众人作礼,罗瑾在一旁介绍道:“姑娘名唤夜来,琵琶弹得极好,诸位有耳福了。”说罢,还亲热地将她招至身旁。李岫知道“夜来”乃是罗瑾的新欢,今次却是头一次得见,果然生地明眸皓齿,颜色妩媚。

    夜来坐下,捻轴拨弦,不多时琵琶嘈嘈,莺声婉转,果真动人!一曲《临江仙》唱毕,罗瑾自己也荒腔走板地哼了一阙,歌完还道:“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夜来收拨,笑曰:“奴家技拙,教公子赞谬了……若是比起禁中的念奴姑娘,奴家还差得远呢。”皇帝御前有一倡女名唤念奴,相传当她啭声歌喉之时,声出朝霞之上,钟鼓笙竽的嘈杂也无法遮遏。

    罗瑾摇着头,道:“两人各有千秋,你又何必自谦。”言罢,就欲抚上夜来的肩头,却被她不着痕迹地抹了开来。

    罗瑾摸了个空,有些讪讪地挠了挠鼻尖,他百无聊赖,冲着众人道:“不知诸位有什么余兴可供消遣的?”

    李岫回说:“我们之中哪个有你鬼主意多?”

    罗瑾眼珠骨碌一转,“嘿嘿”诡笑了两声,道:“拇战粗鲁,酒令俗套,不如咱们换个新玩法吧!”

    提出“新玩法”之后,罗瑾先引众人来到二楼,命人撤去了酒席,熄了灯,而后每人发了一根蜡烛,教他们分别点上,须臾室内重又亮敞起来。

    “在古时,五月是凶月,五日乃恶日,端午之所以要挂菖蒲艾叶,饮雄黄就是为了驱祟辟邪。”罗瑾一边说着,将自己的蜡烛置于案前,如豆的烛光映照着他的脸庞,白惨惨地有种说不出地诡谲。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精魅鬼怪亦如此,据说这天晚间若是论及鬼神,它们便会悄悄地混到人群中来……”

 98、端午鬼话(二)

    众人大都同罗瑾熟稔,素来知道他秉性,所以当他故弄玄虚之时,大家神色如常。

    惟有薛矜略略有些不自在,他嘟着嘴埋怨道:“如此佳节,却讲这些,难道不扫兴吗?”可能顾及今次乃是罗瑾做东,他的声量并不大,但却足以教座中所有人都听得见。罗瑾挑了挑眉,忽然不怀好意地笑道:“坊间常有薛少府的传闻,今天您既然本人在此,何不道一段故事让我们长长见识呢?”

    “我可没什么好讲的!”薛矜说着,像是受气氛所感,他紧张兮兮地四下张望了一阵,忌惮地阖上了嘴巴,也不知是不是光线的关系,此时他的脸孔比平时又白了几分。

    罗瑾明白薛矜惧鬼,却不想穷追不舍惹恼了他,于是又说了些无关痛痒的俏皮话,这才转回正题上。

    “我备了几只酒筹,上面预先写了六个号儿……诸位就按酒筹上的次序每人讲一个故事,必须是亲身所历哦。”

    罗瑾说完规则,为表公平,又将酒筹展示给众人观看,而后就把它们全数灌进一个小布袋里,教众人抽取。

    “我也要……抽吗?”去摸布袋之前,白晓谷扯着李岫的衣摆怯怯地问道。李岫知道要白晓谷讲故事,未免太为难他了,正要说些什么,罗瑾却抢先一步道:“谁都不能例外,不然就要挨罚哟!”

    “罚什么?”李岫问。

    “烈酒三盅!”罗瑾比着三根指头不客气地回说。

    “不妨事,”李岫转过头附在白晓谷的耳畔轻道,“到时候,我来替你受罚。”言罢,他还在案下偷偷地捉住白晓谷的手收进了大掌之中。

    “李县尉甜言蜜语的功夫渐长呀,”杜重自在白晓谷耳窝里拱出肥嘟嘟的身子,伸了个懒腰,又道:“就不知道酒品如何了。”

    杜重的话李岫自然是听不到的,而众人各自摸了酒筹,摊开一瞧,次序如下:

    韩湛居首,罗瑾次之,夜来第三,薛矜第四,白晓谷第五,李岫最末。

    发觉自己和白晓谷排在后头,李岫松了一口气,而韩湛不曾料到自己今次居然要打头阵,他一向不善辞令,不禁为难地蹙了蹙眉。

    “韩将军可有什么故事?”罗瑾一边问,一边好奇地睨向韩湛的右臂。他曾数度从李岫那儿听说过韩湛右臂上的玩意儿,但一直无缘得见,所以每回见着韩湛都心痒难耐,恨不得扑上去扒了他的衣裳,好好端详一番那世上罕有的人面花……这般妄想着,罗瑾咽了咽口涎。

    或许是洞悉了罗瑾的歪念,韩湛本能地以左手护着右臂略略侧了侧身子,未成想里面的人脸隔着布料感受到他指尖的碰触,本能地张开小嘴轻啮那儿,韩湛浑身一僵,硬生生地重又将左手搁回膝上。

    只是被这么咬了一口,韩湛脑海中蓦地灵犀一闪,他忽然忆起了不久前发生的一桩奇事……

    ※

    自从臂上生出人面花来,韩湛一直闷闷不乐,若不是念及它维系着自己这条性命,有时甚至恨不得将它生生剐去。好在这人面花除了有些贪嘴儿,喂食之际必须宽衣解带有些不之便,平时它并不聒噪。

    韩湛渐渐掌握了它的习性,人面花虽不挑食,却也偏爱温软甜腻的吃食,尤其喜食蜜枣,吃完之后它还会把核儿乱吐,然后像个淘气的小童般发出“咯咯”的轻笑,韩湛固然气恼,却也无可奈何。

    又过了数月,对着这朵奇葩韩湛习以为常,只是时近清明,晚上就寝之际,人面总是嘤嘤啜泣,有时甚至吵得韩湛无法安眠。

    从东都归来之后,人面虽然不哭了,可不知怎的,臂上却奇痒难耐。一日韩湛晨间起身,赫然发觉人面的上缘又长出一颗黑点,无论如何揩洗都去除不了,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黑点渐渐长地突出隆起,宛若疖子一般。而每当去碰那凸点,人面花便会莫名地咯咯发笑,瞧在韩湛眼里,完全就是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难道又要长出一朵花儿来?若是这东西生地浑身都是,自己岂不是无法出门见人了?

    怀着这样的忧虑,韩湛又惴惴地过了两天,直到第三日,那疖子忽然变成了乳白色,轻轻一碰便自行脱落了。

    手臂不再发痒,一切如旧,韩湛不明就里,只是回想起自己最初返阳之时,罗瑾曾言(这里的罗瑾是指白先生幻化而成的)人面花每年都要开花结果,莫非这白色的疖子就是它的果实吗?

    韩湛捏了捏疖子,只觉得肉呼呼,软中带韧,而一想到它是从自己身上长出来的,不由地浑身起了一层鸡皮,韩湛嫌恶地将它信手丢进院中。

    之后人面花再无异状,韩湛很快便将这事抛到了脑后。

    就这样又过了一旬。

    四月望日,晚间,韩湛在院中对月独酌,正喝地有些微醺,忽然觉得有人站在身后,最初他以为是府里的小厮仆僮,并不以为意,可是又饮了几杯,来人还立在原地,韩湛忍不住回过身看了一眼,不由地被吓了一跳。

    那是一张白生生的怪脸,足有簸箕那么大,五官很小,扭曲着挤在一块儿,它的躯干和四肢则十分细幼,宛若六、七岁的孩童。

    韩湛知这大脸并非人类,只不过它的相貌怪则怪矣,却并不吓人,反倒有几分蠢笨滑稽,韩湛也不怕它,温声问道:

    “你是何物,为何深夜来到我的府宅?”

    大脸歪着头,似乎是想了一下,指了指地下,瞧这动作韩湛顿悟,又道:“你就住在此间?”

    大脸颔首,韩湛蹙眉,暗忖自己府中何时来了这么个妖怪,正要将它打发离开,却发觉大脸人正目不转睛盯着自己搁在案上的酒壶。

    “你也要喝一杯吗?”见状,韩湛试探般问道,对方听闻,复又点头,还咂了咂嘴。

    韩湛只觉得这情形十分逗趣,难得兴致上来,便邀大脸同席,还亲自替它了斟了一杯。大脸用小小的双手捧着杯子啜饮了一会儿,酒杯见底,它将空杯推到韩湛面前,示意还要。

    韩湛又同它对饮过两循,大脸似乎不胜酒力,身子开始左右摇晃,大大的脸盘上也现出醉后的酡红,之后它轻轻推开韩湛递送过来的酒杯。

    “要走了?”见酒友站起身来,韩湛还有些意犹未尽,于是这般出声问道,大脸点了点头,恭敬地作了个揖,而后就在身上摸索起来。

    须臾,它掏到一物,遂伸出小手奉给韩湛。

    韩湛俯首,发觉是个白色的小丸,再定睛一瞧,蓦地认出此物——

    竟是他十多天前丢弃的白疖果实!

    “这是……赠予我的回礼吗?”韩湛接了小丸,如此问道,对方却没有回答。

    待韩湛重新抬起头,原本站在他面前的大脸此时已经不知去向了……

    翌日,韩湛正要出门,管事跑来禀告,说是中庭的一株槐树上长了个怪物,韩湛闻言赶去,只见树干上开了一朵肥硕的银耳花,不知为何正冒着浓浓酒香……

    ※

    韩湛隐去了人面花种种,将这段奇事道了出来,座下无不称奇,韩湛正要依照规则将蜡烛吹熄,忽听一人道:

    “后来呢?”

    白晓谷正翕张着嘴,结结巴巴地问:“后来它……怎样了?”

    韩湛知道白晓谷问的是银耳妖怪的下落,他摇了摇头,回说:“之后就不曾见过它了。”

    白晓谷遗憾地“唉”了一声,韩湛则微微弯起唇角。

    虽然大脸不知所踪了,但它赠还的那个白疖果实韩湛却一直珍藏着,再没丢弃。

 端午鬼话(三)

    待韩湛将自己的蜡烛熄灭,罗瑾便迫不及待地清了清嗓音,他装模作样地沉吟了一番,嘴里喃喃“该说什么好呢”,少顷面上恍然,抚掌道:“就说那个吧!”

    接着罗瑾便环视众人,看到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方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口道:

    “汝州境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名唤旁县,依傍着伏牛山,地处偏僻,它距离东都约百余里路程,但山路崎岖难行,一来一回得花上数天功夫。旁县一共两百余户人家,均世代结庐在此,县城虽不富庶,倒也能自给自足。接下来我要讲的便是在那儿发生的一桩故事……”

    ※

    开元二十五年春,罗瑾在外游历,途径汝州的时候在一间逆旅中结识了几个游侠,罗瑾同他们熟稔之后一来二去便听说地界之中有处宝藏,囤积了无数金银,他们正是要赶去那儿寻宝的。

    罗瑾颇为动心,于是便商量着同游侠们结伴而行。众人翻山越岭,途中万般艰辛,好不容易才进入旁县附近的密林。可不知怎的,头日里伙伴们便接二连三地走失,待罗瑾回过神来,只余他一人在林中徘徊。

    “这林中有猛兽瘴毒,若无向导,涉足的外乡人大多有去无回……”虽然出发之前也曾有人告诫过他,此去凶险,需格外小心,但当时罗瑾并不以为然,此时想起入林之际当地人的警示,他这才追悔莫及。

    于林中迷途,加上囊中粮绝,罗瑾只得拄着竹杖在林中乱撞。蹒跚地行将一阵,他意外地绕到一处开阔的境地。

    此时夜如墨染,罗瑾点了火折四下观望,竟发现一处祠庙。

    罗瑾大喜过望,急忙奔来查看,可教他失望的是祠庙似是年代久远,早已毁弃,不但没有人迹,祭坛上空空如也,根本没有可供人果腹的祭品。

    果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吗?

    罗瑾自嘲,大喇喇地躺倒在祭坛上,此时他早已精疲力竭,于是便阖了双眸,昏昏沉沉地睡了……入梦之前他望着祠庙里面目模糊的木雕神像,心道:也不知这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但愿能保佑自己寻到一条生路。

    夜半,不知从何处传来歌声,悠扬婉转,十分悦耳。罗瑾闻得歌声,悠悠转醒,他满怀希冀出了祠庙,又循着那歌声走了大半个时辰,忽然听到淙淙水响。罗瑾拨开荆棘,眼前竟现出一条河渠,罗瑾也不顾那河水是否干净,忙冲到河边伏□去一通牛饮。

    此时罗瑾清醒了一些,他凝神细听,发觉歌声就在近处,也不知是何人在唱,嗓音雌雄莫辩,歌曲则带着浓浓乡音,教罗瑾听不太懂,可是愈听愈觉得内含一股凄凉之意。罗瑾又聆听了一阵,便在河里掬水净面,只见皎皎明月倒映水中,而月下则有一座高塔擎天而立。

    罗瑾骇了一跳,转过身来,数十丈开外果然立有一座浮屠祠,塔高近百丈,他走近一瞧,只见形制十分古旧,于是便忆起游侠同伴们曾经说过伏牛山下有座南朝遗寺,宝藏就藏在其中。

    莫非,就是这座古塔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