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香城二三事 >

第6章

回香城二三事-第6章

小说: 回香城二三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乎,算是闲下来了。
  
  韩良一边做菜,一边指导小棍子,一边想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想想倒也情理之中,毕竟是第一天开张,外来人未必会晓得有这么个地方;而且卖的东西也不算便宜,回香城本城的人根本不会来上桌。
  想通了倒也释然了,看来以后那么降价要么就得走外乡人路线。若是走外乡人路线,可得去城门口拉人?
  简直是太过粗暴!
  
  整个下午也只又陆陆续续来了两桌,可谓萧条,不过韩良可是始终相信自己一定会做成的人,所以气氛倒也很高昂。至于送走晚饭时分来的最后一桌后,韩良便让双胞胎把店门关上些,这个意思就是今天不做大的生意了,当然过路的人饿了需要吃些东西,食庐里面还是有的,倒也是整个大泽朝食庐的规矩。
  没有客人那边是自己人吃食,来帮忙的三个小伙伴自然一人都得了个红包,一吊钱。比他们自己在回香楼的做一天的工资要高,当然小二哥有的是买消息赚的格外的钱,这里不会有,所以也不算多不算少了。
  晚饭吃罢,小酒喝吧,也就拱拱手和他们的小伙伴韩良作别,客气一番以后有需要帮忙还可以找他们。
  
  送走外人,自己人便围炉夜话,韩三章把今天的账本放在了众人面前。算上包子点心的收账,倒也毛收账一百两银子。
  “哇,这么多!”是双胞胎的感叹,因为他们下了山只接过一张生意,陪有钱人家少人爬山,人家才给了十两银子,还累得半死。这么一天轻轻松松进账一百两,真的是很多很多了。
  
  这一百两银子也确实够多,即便是在回香城也够普通人家过活一年多了。可惜比起其他食庐而说,还真不算多。
  更不用说这只是毛收账,出去开销,算算也只有八十两不到吧。若是把开张的其他开销诸如爆竹红绸一应算进来,这一百两根本算赔钱呢。当然账不能这么算,只这一天的话还算是有利的。
  韩良合计一番,若是每天都这般收入,那么年底倒是能把三千两的投入赚回来。可是大哇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哪会那么容易。哎,果真还是有些想的天真了!
  
  将银子入库,韩良挥挥手让他们都歇着了,自己去了厨房准备发面,第二天早点看来不能误了。大哇自然陪同,本来么小棍子也要跟进去学艺的,被韩三章拉住了。
  “干嘛?”小棍子还有些不高兴。
  “嗯,大人的事情别参合!”
  “哦!”小棍子似乎明白了,转而回去看自己的小奶狗,却发现大灰猫竟然守在篮子旁看着。
  
  厨房内,大哇一边帮着和面一边算是安慰韩良。
  “回香城当年被那朝皇帝钦此名字就是因为回香楼的缘故吧?”
  “嗯!”
  “三百多年了吧!”
  “嗯!”
  “我们才开张一天!”
  “嗯!”
  “呃,掌柜的,你可以多说几个字的。”
  “哦,好的!”
  “……”
  “哎呀,我晓得。不过还是多谢我们的大哇有心,我说你多用点劲道,不然口感不好啊。而且我要改食谱,哼!”韩良算是恢复了往日精神范儿,这哼的一声出来便也是了。
  
  不过这晚上还是小棍子和韩良睡在一起的,小棍子这种乞讨长大的孩子,虽只有七八岁,却也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敏感了。
  所以被窝里,便很体谅的问了韩良:“师傅,我们今天的生意不算好吗?”
  “这个啊——其实也不算赖。主要是我定的菜价比较高,本城的百姓铁定是不会来的。而外乡来的人未必知道我们整个食庐,毕竟来了回香城都拾回去回香楼逛一圈的。尤其是只待一天的那些过路人,就连其他大的酒楼也没办法和回香楼比的。不过你也不用操心,即便是就卖早点我也能养活你们一大群了!”
  “哦……”
  小棍子似懂非懂,不过倒是知道他师父最后的一句安慰其实并不是真正所想,他得想想为师傅分担。
  
  第二天早点继续,食客斋的门前却立了一块石板,上面写着本日特色菜肴。当然价格也写上去了,菜的价格依旧死贵,和回香楼不相上下,但是一些主食诸如面条饭粥却很平民。
  尤其是一大早的人就被韩良叫起来给前厅回廊搭了简易长桌,进来只是填饱肚子的散客可以在长桌上解决。便捷!
  
  韩良做的菜确实美味,所以第一天来的食客会说起这个食庐,毕竟这算是一种谈资。而那些大酒楼派来的人尝过之后,无论真假都会说这个食庐菜肴根本不好吃,还死贵。
  不过无论是哪一种,都会给韩良这个食客斋做出宣传。江湖人有人云亦云之辈,自然也有凡是自己定夺之辈,所以第二日的生意虽不比第一天的好,却也不像第一天午后的那么萧条,当然坐在回廊长桌边吃面食的人给带来的人气也有贡献。
  最紧要的是,这第二天忙碌的时候就变成了正儿八经的饭点,倒是让众人都觉得他们的食庐都上了正轨。
  
  不过有点和其他食庐不一样,那就是别的食庐都是伙计们都是在饭点之后吃饭,这个食客斋的却是在饭点之前吃饭,因为以前韩良在回香楼深受其害,饿着肚子端饭菜给被人吃简直是一种煎熬。
  “这样也好!起码不会积食。”这是韩三章的评价,吃晚饭之后就开始忙碌,可不是不会积食,而且还不会变肥。甚好,甚好。
  
  这样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夜宵这一顿少不了了,毕竟吃过晚饭还忙了一阵,若是不吃夜宵,晚上饿着肚子可睡不好。
  这样也好呢,大家可以在夜宵桌上谈论一天发生的事情,尤其是对账这一出。
  事实上第二天的收入确实不如第一天,毛入账才起誓两。不过也算好了,毕竟都是自己人赚的。
  
  渐渐地算是上了正轨,每日歇息之前大哇和韩良会把面发好,为第二天的早点做好准备。
  第二天起得比较早的依旧是韩良和大哇,有时候小棍子也会跟着起来,不过毕竟小孩子多睡。早点上了火之后一般韩良就会去歇息,大哇看着差不多熟了的时候会叫醒双胞胎卖早点。
  然后徐便是大哇和韩三章去早市采买一天的食材,基本上都是韩三章在采买,因为脸皮比大哇的厚,会砍价。
  买回来之后大哇会歇息一下,等着午饭之前大家一起做好准备迎接客人。
  午饭之后大家都可以打个盹儿,当然也只是打盹儿,毕竟不能保证没有客人会上门。
  
  接下来的忙活儿就是晚饭,来吃晚饭的人未必多,可是时间会耽搁很久,所以有时候送走客人的时候第二天早点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客人走关门,睡觉自然不在话下。
  偶尔有个小插曲,倒也没什么大的不适应。如此这番一月有余……
        
【新年伊始】
  
  不算前期投入的将近三千两,食客斋一个月尽入账有一千三百两,这是一个不错的数字。当然得益于大家的努力,自然缘于年底了,在外面做生意的人赶着回家,路过回香城的过客多的缘故。
  过了好几天忙上忙下的日子,这几天算是清闲了下来,尤其是今天腊月廿一了,除了几家来要外卖的,圆桌上一天都没有人来光顾。
  
  不过也便是这样了,每年回香楼也都是这样子。
  这晚上对了帐之后,韩良将一千两银子封了,打算明日去无言钱庄换成银票,银票比较好保存一些。
  至于剩下的三百两,以及接下来入账的银子,韩良打算过年就用了。自然每个人的工钱都不能少,估摸着每个人封三十两,要是这几天生意还凑合的话就封五十两,其余的都用来准备年货了。
  往年他一个人的时候,只是点一支红蜡烛做一些供品算是把年就那样过了,今年不同往年,有这么多人陪着他,一定要过的红红火火。
  封了这一千两,韩良没有瞒着任何人,每天对账的时候就没有瞒着大家,因为韩良是真的把这些人当做自己的家人的。
  大家自然也没说什么,本来都算是活计,老板拿大头也是长久的惯例,但是含量不打算这样做,他打算和这些人说说自己的想法。
  
  天元五年腊月廿二酉时一刻,食客斋前堂,明亮的蜡烛闪耀,桌上摆着精致的糕点,六个有老有少的人围坐着。火盆里的炭火噼啪噼啪响着……
  韩良拿出了一千两的银票,“这是咱们食庐开张后尽入账,大家也都知道的,我就暂且把他们存起来了。我是这样想的,打从咱们食庐开张后,包括我们这条街只要有集市的街都开始改造了,看这样子来年的生意铁定不好做。或者不都是开食庐,但也有不少,毕竟大家也没什么其他技艺。所以这一千两我要存下来来年看看咱们还能做些什么!”
  “掌柜的客气了,这等事情其实……”是韩三章比较明事理。
  “不,韩先生。虽然我们相识不过一月,可是韩良已经把各位当做亲人了。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后……罢了,不说了,咱们喝一杯!”
  众人举杯,倒是一饮而尽。韩良酿的酒自是极品!
  
  韩良招呼大家吃喝,然后他继续说:“年前这几天应该也有客人,所以大家还是要忙一些的。至于这几天的入账加上那三百两就是我们一家人过年的花费,尤其是小棍子和咱们小左小右都该添几身新衣服。”
  大哇便拿出了那三百两银子,桌上六个人,每个人都分了五十两,小棍子也有。
  “都拿着!”韩良看到一些人不好意思,便说了这么一句话,而且带头把五十两装进了衣袋。“小棍子明天跟着你大哇哥哥出去买几件成衣,现在做的话裁缝店也忙,咱不去凑热闹了。后天小左小右再出去,韩先生怕是要等到大后天了!”
  “无妨!老人家一个了,也没什么置备的。”
  “韩先生说笑了,正当年华呢。听说当今圣上也便是这个年纪,一点都不老。”
  ……
  一顿夜宵,热热闹闹,韩良最后有些喝多了。末了还很激奋地和大家说:“不用留私房钱,咱们年后一定能赚更多银子,所以最好都花掉!”
  众人便知道这是喝醉了,于是拾掇就变成了别人的事情。就连发面都是小棍子和大哇做的,大哇本来借口说照顾韩良今晚上要与韩良同居,可是还是被小棍子壮烈言辞说出去了,因为照顾师傅是徒儿必须和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大哇摸摸鼻子,这些小孩子简直凶残。
  
  沉甸甸的银子,五十两,小棍子做梦都不曾梦到过的,今天竟然拿到了自己手里。于是这天晚上很殷勤,照顾着韩良以及奶狗和大灰猫。一个月的时间,小奶狗也长大些了,起码不用吃奶了,最最主要的是猫和狗似乎相处的很融洽,也成了大家休息时候游戏的对象。
  至于长大的代价就是小奶狗和大灰猫都不能待在主房里了,而是有了专门的地方。虽然偏于一隅,两只作伴,倒也不至于寂寞。
  
  事实上小棍子第二天没有花太多钱,真的就只买了一件衣服,一个帽子,一双新鞋。爆竹都是大哇买的时候捎带的买了一些小孩玩的,倒也不是只为小棍子一个人买,家里的其实都是小孩。
  就连他自己算起来也是小孩,也才二十二三了。
  
  双胞胎兄弟买的就比较多了,吃的喝的穿的带的,比一个姑娘家都多。当然大部分是小右买的,于是两人回了食庐的时候,大家就看到小左脸都黑了。毕竟这大泽朝男风盛行,就连新下来的国诏都颁布了,可以取男妻。
  如此,韩良也开始合计了,来年瞅着有没有对眼的都可以给小右找个人家。至于兄弟乱拿啥,倒是韩良没曾想的。
  
  韩三章也没添置什么额外的东西,只是打造了一个小巧的算盘,那种可以在手里把玩的半只手掌大小的算盘,倒也是个爱好。
  至于韩良是当家人,自然要额外操心,一些都要用到的年货都是他采买的。不过吃喝倒也都省了,毕竟食庐平时都有备置。
  
  天元五年腊月廿六,早点摊摆出来之后也摆出了歇业告示。那就是说明天廿七,早点摊也不会出摊了。大家倒也都有这么个准备,毕竟年底了,一般人也不会出来。
  众人都是忙着过年了,春联贴上了,旺火也堆垒起来了,爆竹也挂好了。众神归位,一阵炮竹,大家就都长大一岁了。
  天元六年了!
  
  这个冬天北方下了大雪,但是南方本就鲜有雨雪,今年却也格外的干冷。往年回香城内的河冬天是不会断流的,可今年却断了。
  不过倒也大家没被影响,毕竟吃喝的水都是从井里面来的,虽然水位下降了一点倒是不会没有吃喝的。
  
  别人没担心可是吃着年夜饭的韩良却眉头紧锁,书中似乎说过这等事情,反常必有妖。虽然不知道来年会出现什么哥情况,总觉得不是好事。
  “掌柜的在担心什么?”在其他人放着炮竹的时候,韩三章和韩良聊着。
  韩良想着韩三章也是见过世面的便把自己的忧虑说了出来,韩三章果真沉思,看眉头也知道他也觉得这不是好兆头。
  “如此的话,这天怕是要大旱了!”
  “当真?”
  “当真!”韩三章犹豫的说出了这两个字,倒不是对来年大旱犹豫,而是不明白为何他家掌柜的听了旱灾会出现兴奋的神色。
  
  说到此不得不说回香城的另一个怪相,那就是没有地主。基本上谁家想种地,都是去县令那边租地。租金也不高,要比其他地方的租金便宜很多。
  可是即便是这样也还有很多空余的地,故此也就没有地主,因为人家直接从官家那边租省事太多了。
  如今倒是慌了很多,从管道一路走来,荒草凄凄的,还以为是乱世逃离的精致。
  
  回香城每日消耗太很大,都要从东南西北各方的其他县城拉粮。也不是很远,来回三四十里的路程。买来很便宜,比雇人去种地都便宜。这倒也是回香城人生意做得精,却依旧没人租地的缘故。
  以前乱世就不消说了,如今治世,本应该有人来种地呢,即便本城人不种,外乡人也该有啊。可惜,乱世刚结束五年不到,人口太少,自己地方的地还种不过来,怎么会舍近求远。
  如此倒也让回香城也就是孤城,四方田野慌着。
  
  以往的盛世皇朝不是没出现过来回香城附近种地的人来,可惜好景不长,其他地方重农轻商,这回香城却是反过来的。本来外来人就被鄙视着,再种地那就更被看不起了。所以真要是逼得得来回香城讨生活,基本上都不种地的,话说做个小二哥都比种地收入多,谁还去种地啊。
  盛世乱世,持续不了太久,也便这样轮回着,回香城依旧孤城。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扩大而已,没办法,人多了只能再在内城外面建造一个外城。
  不过近三百年啦,回香城倒是一直没有扩大,毕竟乱世省事交替太频繁了。
  
  再说这韩良听到来年会大旱兴奋不已,每天开始合计,又在纸上写写画画。
  天元六年正月初七酉时五刻,韩良叫来了大哇跟他商量。“你再给我三千两吧,这次是借,我打借条!”
  “呃,这倒不必。”大哇没有犹豫掏出了三章一千两银票,“要是愿意的话告诉我你要做什么就行了,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啊!”大哇把这一家人三个字咬的很清楚,他最近越发想韩良了,尤其是晚上睡觉时。
  “自然,我要买地!”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