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女狀元 >

第17章

女狀元-第17章

小说: 女狀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如何要紧的事也应与众将商议一声,就这样突然下令拔营,众人怎能不心生疑惑?动摇军心,易生变故。太不妥当。”是副将凌霄的声音。

    众人听了也都高声附和,指责郑涛军令轻率。

    婉贞听了这些,低声吩咐德云:“不要出去,守在元帅旁边。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

    众人正在争论得不可开交,忽然帅帐一掀,婉贞走了出来。众人的眼光立刻集中到他身上。

    婉贞看眼前这些人,除了今年新进的武举,还有不少是左士良手下的老将,对郑涛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自然很不服气。而魏雁辉则在一旁阴阳怪气的力保郑涛。人群中,杨中庭面色肃穆的静观其变。梁振业站在人群后面,锐利的目光直射过来,向婉贞摇摇头。

    魏雁辉见到婉贞从里面出来,神色一变,问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婉贞泰然答道:“探视元帅病情。突生异变怕元帅受到惊动。”

    郑涛向众人道:“现在不必多言,众将回去整理好自己的部属准备启程。”

    婉贞道:“敢问副帅,行军到哪里?”

    “幽州。幽州本就是此役的重镇。西平郡狭小,不利于大军展开手脚。再说元帅的病也要到幽州另请名医医治。”

    婉贞却道:“元帅若要名医医治也不必大军迁移,只要一队亲兵护送即可;或是将幽州的名医重金请来,总好过行军劳顿;西平郡本是咽喉要道,重兵驻守才能扼住敌人咽喉,伺机行动,防线布在西平是众将一致商议的结果,更得到元帅的首肯。况且如此行军,和退兵无异,即动摇军心,又给敌人可乘之机,实非良策。”

    一语即出,众将纷纷应和,更有叫好的。这些人本来都是武将壮士,虽善勇战却不善辞令,争辩也争不出所以然来。如何与思辨清晰、口齿犀利的婉贞相比?一番话说完,众将只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气,把想说但又说不出的意思全倒出来了,好不痛快。顿时群情高涨。

    “这……本帅自有安排……”郑涛有些措手不及,看到李宛有些轻蔑目光,心中更加慌乱。

    “李大人,军中之事自有将官们处理,区区一介文官还是不要擅议军政为好。”魏雁辉有些警告一味地看着婉贞,拦下了郑涛的话。

    婉贞挑起长眉,道:“连下官一介文官都察觉到的事,将军怎能不知?”

    陷入僵局。气氛凝重。

    魏雁辉忽然叹气说道:“我等是奉了密旨,朝中弹劾我军作战不利,下了旨意。不得不将大军迁回幽州,另作战局部署。”

    众人惊疑,婉贞道:“敢问圣旨何在?”

    “密旨是口谕,我等还敢假传圣旨么?”

    “空口无凭,不足以取信于人。”婉贞不依不饶。

    郑涛从囊中取出一块金牌,向众人道,“可认得此物?”

    “真是金牌?”“是金牌没错……”“难道真是皇上的旨意?”“这可如何是好……”众人心志开始动摇。

    婉贞皱眉不语,心中觉得蹊跷,又不好贸然询问。

    郑涛道:“朝廷的金牌昨晚由密使送到,为不动摇军心只能秘而不宣。如今各位已经知道,就请准备动身吧。”

    魏雁辉也道:“李大人若没有疑问了,也请收拾一下赶快随军出发吧。”

    婉贞道:“西平郡怎么办?”

    “先锋营留守。梁将军定然不负众望。待众将拟订作战计划在重新部署。”

    孤立梁振业,压制我么?看来他们也知道情形了。不能就范。婉贞思量妥当,正色道:“下官负责筹调军备事务,领幽州新法,又与西平当地关系密切,只怕要走也不能如此迅速。下官恳请宽限三日,留下三百军士,整理好账目再去幽州,免得军需调度混乱。”

    郑、魏二人对视一下,郑涛点头道:“好,就依你。”


二、 塞外镇魂歌 第二十五章 番王家事


    十二月末,平西大军大部迁往幽州,先锋营留守西平郡。左帅病愈沉,忠烈侯世子郑涛暂摄其位,兵部尚书魏雁辉辅之。据此,西平郡防线崩析,幽州重镇重设。

    婉贞拟定三日之后再作打算,是有意拖延。以军需为借口,拖延时日,伺机观望局势。毕竟在先锋营中能做的事更多,拳脚易于展开。德云要照顾左帅,马天赐本隶属幽州营,已经都随大队开罢了。婉贞虽然担心德云,但也不得不让他们离开。后面的事很难把握方向,德云留在幽州更加安全,更有马天赐、韩青等人照顾,相信比留在她身边更好。

    魏、郑二人孤立先锋营是明摆着的事了,那么下一步可能就是按朝廷说的开展攻势,让先锋营做弃卒,一了百了。如果真是这样怎么办?婉贞问梁振业,他说自己从不想做鱼肉,任人宰割,自己做刀俎还差不多。婉贞笑道,不错,正是这么个意思。

    果不其然,婉贞又以军需之事拖延了三天,身边只留下一百军士,做出还有事情要办的样子。后面终于等不及了,来了份军令:先锋营先行至雁门关,大军随后埋伏,诱敌入内,不得有误。而这埋伏竟然距雁门关三舍之外,梁振业看到,冷哼一声,“这种埋伏怎么会有用?孤军深入这种忌讳也就那些外人会犯,这种饵有鱼会咬才怪!”

    婉贞不失时机讽刺道:“他们以为天下人都和他们一样智慧,所以才如此行事。莫怪。”

    “亦或者是想先锋营全部覆没后再鼓舞士气地复仇。也是个好主意。”梁振业事不关己地说道。

    “倒不如告诉他们,不用埋伏,你只用先锋营去夺雁门关。总比作弃卒的强。”婉贞站着说话不腰疼,大大方方地提议。

    “不错,我是这样回答的。”梁振业也轻松回答道。

    婉贞吃了一惊,正色道:“果真?”

    “骗你做甚?还要有劳你来参谋呢。”

    “有把握吗?”

    “有点眉头。”

    “但我不想触霉头。”

    梁振业笑道:“想不到李大人还是明哲保身之士,我还道没有你不敢做的事呢。放心,阁下是国之栋梁,在下可不敢怠慢。请你看一场好戏,就是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便利。”

    婉贞知道他是指幽州一直催她搬移的事。婉贞微微一笑道:“这有何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有用的办法。我只要把人都打法回去,说我自己病了不能动,把事务交代清楚,让副官顶替就好。”

    “妙!”梁振业重复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最有用的办法。不错,这回的事也要用到这上面来。”

    婉贞道:“少卖关子,快点说,到底怎么回事。”

    梁振业笑道:“这还是一件风流艳事呢。关键还是要着眼到慕鹤、越鸽他们两人身上。”

    ***

    慕鹤和越鸽本不属于军中,望西山一役后,大军到来,他二人便悄然失踪。想是又去隐藏在暗中,刺探敌方军情,大概只有梁振业知道他们的去处。望西山一役婉贞已知这号称“奇禽三郎”中的两人果然不凡,与梁振业又交情非浅,他们行动一定自有他们的道理。

    梁振业道,两天前,越鸽送来有意思的消息——颉利顿王要聘王妃,而这王妃还是个汉人女子。

    婉贞道:“这也希奇,他还没有王妃吗?为什么要娶汉人女子?他们突厥不是很讲究身份血统吗?”

    “也不尽然,前朝也有汉人的公主嫁过去和亲,一样是王妃。其实,他们的汗王有很多妃子,每一个都是王妃,没有汉人这边正室侧室这么多讲究。每个王妃有自己的宫帐、侍女,自成一家,互不相干。听说,之前他们的那个先汗王有十七八个这样的大王妃,下面的姬妾、侍女更是数不胜数。而这个颉利顿王是庶出幼子,加之母亲不是突厥人,血统不纯,不受贵族长老的认可。但是老突厥王又很喜欢这个比其它兄长都优秀的孩子,于是就给了他一片领地,让他自立出去。这个颉利顿王也着实不简单,先是帮助柔然复国再借机灭了乌孙,把柔然和乌孙都变成了自己的属国,又与吐蕃、敕勒等相交甚密,他的兄长和贵族们对他甚是忌惮,但当时先王在世不敢如何。后来即位的汗王又体弱,疏于征战、整治,直到这时才想趁机将他摒除。说来有趣,这颉利顿王已娶的三个王妃都不是突厥人,似乎有意与突厥贵族作对,娶的都是柔然、乌孙的外族女子。这次要找个汉族女子也不稀奇。借此也能抚平民怨,一举多得。”

    “噢?”婉贞来了兴趣,“这个颉利顿王有些意思。那个女子是谁?”

    梁振业道:“你别急,慢慢听着。”

    原来,距离雁门关三十多里有个许家堡,堡主是先帝初年便告老还乡的原兵部尚书许正策。许家世出贤将,名震塞外,在对突厥的战役中贡献颇大,以至于许正策以外将身份做到了兵部尚书,实属罕见。然而许正策只作了三年的尚书便告老还乡,大概是不喜庙堂之上的权术争夺。塞外儿郎性情豪放,便携着妻子儿女远离喧嚣,定居于荒野山村。那山村本也是许家的本家,村里人的家十户有八户姓许,人称许家庄。后来因土匪、突厥时有骚扰,众乡邻便选出壮实的青年男子,由许正策加以训练,组成了一支护庄的家兵。又因防御时修了不少碉堡工事,又称许家堡。许正策归隐了十几年,如今已是年过古稀,在西北的名头依然不小。许家堡也壮大很多,又因在两国边界,地方官员也不干涉,倒成了谁都管不到的世外桃源。

    婉贞问道:“既然是世外桃源,那突厥王如何找上门去了?”

    门外有人笑道:“怪只怪名声太响,树大招风。”

    推门而入的正是越鸽,却是猎户装扮,腰间系着虎皮,足下蹬着牛皮靴,肩上背着绳索,墨黑的头发随意绾个发髻,显得英俊倜傥。他笑道:“李大人别来无恙,神采依旧啊。”

    婉贞笑道:“彼此彼此,几日不见,越鸽更显得英姿勃发了。”

    梁振业摇头道:“互相吹捧,好厚的脸皮。”

    “梁大哥怎么这样说话?”越鸽依旧嬉皮笑脸。

    婉贞也推波助澜道:“那是因为他嫉妒。”

    越鸽拍掌笑道:“甚妙甚妙。李兄果然好口才。”

    “那么,你们两个好口才的人讲吧。我一边歇着了。”梁振业说着端起茶碗,慢慢喝起茶来。

    婉贞笑道:“咱们不理他,越鸽来说。突厥又如何要找上这样的人家?而这样的人家如何能受控于突厥?”

    越鸽道:“你猜这雁门关守将是谁?便是许正策的侄子,许家的长房长孙。许正策上面有两个哥哥都为国捐躯了。这是他长兄一脉唯一的骨肉,如今被突厥拿下如何不要紧?这一层我也是前天才知道的。许正策有个孙女,今年十八岁,据说是远近有名的美人,人称‘塞外明珠’、‘落雁小姐’,求亲的人很多,不过没有中意的人家。突厥王就打她的主意。”

    婉贞沉思道:“不错,这女孩也是许将军的侄女,又是许家堡的千金,将门之女、世家之后,名声也大。如此一来,突厥王找上门也就正常了。可怎么会在这个时候?”

    越鸽道:“听说这颉利顿王倒还不算残暴,占了雁门关后没有大开杀戒,还安抚官员百姓,似乎想收为己所用。但雁门百姓的防范之心不减,一个月来发生了两次暴动。突厥王大概是想借助联姻安抚民心。毕竟他是孤军作战,除了他的领地突厥国内并不支援。因此他必须找到粮仓,让百姓为之所用。我听说这个颉利顿王当初纳柔然为属国时,就娶了柔然公主。”

    婉贞点头道:“不错,这样一来人质、招牌全都有了。倒也周全。”

    “不过苦了人家姑娘啊,听说人家许小姐都哭了两天了,不食不眠的。许家堡上下都乱了套,许老先生都没了主意。一边是孙女一边是侄子,都是亲人。自己这边力量有限,没之奈何。”

    婉贞忽然迷起眼睛,盯着越鸽促狭一笑:“怜香惜玉呵,越鸽见到人家小姐了?”

    越鸽满不在乎道:“人家是千金小姐,哪有那么容易?我可是费了不少劲才混进去的。不过我的本事你放心。”说罢狡黠的眨眨眼。

    婉贞知他必是看到了,好奇心起,问道:“如何?”

    “不若君之美也。”越鸽故作深沉的摇头。

    婉贞冷哼一声:“又信口胡说。”

    “真的,眼睛都哭肿了,有什么好可看的。”越鸽瞪大眼睛辩白道。

    梁振业清咳一声,打断他们的争论。心道:越鸽也就算了,这李宛平时看着老成持重,怎么也这般心性。说道:“慕鹤还在许家堡内吗?”

    “是。我们扮作打猎受伤的猎户,堡内的人收留了我们。昨晚突厥已经第二次送了聘礼过去,说是静候佳音。突厥素有抢亲的风俗,可能不日就要来迎娶。”

    婉贞向梁振业道:“你说的眉头就在这里吧?想如何利用呢?”

    梁振业道:“这现在还不能决定。要看人家怎么办,今晚我们走一趟。”


三、 塞外镇魂歌 第二十六章 疑是故人来


窗外飘着雪花,还在傍晚天色就全都暗了下来。一个头发斑白的老者站在窗前,手捋着胡须,陷入沉思。身后的屏风人影晃动,一个总管模样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但看到老者的神态,不敢打扰,只有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等候。老者眼角一抬,沉声说道:“有什么要紧事么?”

    那中年人回话道:“回堡主,外面来了三个人,说有事与堡主商议。”说罢,递上帖子。

    老者看了一眼,神色一变,问道:“堡外可有人马?这三人可有异样?”

    中年人谨慎回道:“只这三个人,都骑着马,看着来头不小。周围没有发现其它人物。”顿了一顿,又说道,“连突厥人也没有。”

    老者冷哼一声,问道:“这两天可有外人进庄?”

    “这……只收留了两个受伤的猎户,一个还在躺着,另一个已经好了,说去幽州买药,还没回。您要见吗?”

    老者道:“人已经回了。告诉那个猎户到中厅等候。把那三人也让到中厅吧。”

    ***

    老者进入中厅,已经有一个修身长目、淡漠庄重的青年等在那里。那青年向老人微微施礼。老者略微颔首。随后一站脚步声传来,另三个年轻人走进厅中。老者略感意外,因为这三人的年纪、容貌和不凡的气质。当年入朝拜尚书,什么人物没见过。这三人倒很是不俗:先一个长身玉面,英姿俊朗,眉宇间隐有煞气,应是个将才;另一个则是宽肩窄背好身段,可见是个练武的好手,俊逸的容貌又带点玩世不恭的神情,风流倜傥;最后一个却让老者有些吃惊,这相貌好似故人:俊美的中带着威仪,眉眼中自有锦绣,只是眼前之人身形略小,相貌更加精致灵秀。

    老人心念一动,暗叹道:明峰贤弟可是你生前不甘,又回来雪恨?

    为首的青年躬身长拜,道:“晚生梁振业向许先生请安,失礼之处还请见谅。”

    许正策道:“贵卿是朝廷官员,统兵大将,怎可向我这老朽之人下拜,请起。”语气有几分冷淡。

    梁振业却不慌不忙道:“先生与先父同朝为官,既是同僚又是前辈,晚辈理应向您见礼。”

    修身长目的青年也出来见礼道:“我兄弟二人未经准许就潜入堡内,多有得罪,还请海涵。”另一名也跟着致歉。

    许正策打量这二人:不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