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唐极品闲人 >

第294章

大唐极品闲人-第294章

小说: 大唐极品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好像杜睿一样,当年的少爷,也已经变成了现在的老爷,虽然还未到而立之年,可也是儿女绕膝了,长子杜承学都已经六岁的年纪了,等再过些时日,杜睿便打算送他进太学,不过这小子确实不是个做文章的料子,反倒是对兵书战策颇感兴趣,或许这小子将来还真能像杜睿一样,成一个名动天下的大元帅。

不过杜睿这一身才气,倒也不是没有继承的人,长女杜兰馨虽然只有五岁,然却已经展现出了不错的天分,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能在自己的女儿当中,培养出个才女,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正想着,车已经到了承天门,杜睿下车走了进去,在班值房内,已经有人先到了,和以往一样,还是长孙无忌,不管后世对长孙无忌的评价怎样,说他擅权也好,跋扈也罢,至少在这满朝文武当中,说到勤勉,便是杜睿也是远远不及的。

“长孙大人!有礼了!”杜睿非但品级低于长孙无忌,更是晚辈,自然是要上前行礼的。

长孙无忌微微睁开了半眯着的眼睛,也不起身,坐着对杜睿一拱手,道:“杜大人!有礼了!”

房玄龄病故之后,原本都以为长孙无忌能接任尚书令,即便不是长孙无忌,也该是杜睿,可是让谁都没想到的是,太宗居然任命了褚遂良担任尚书令,长孙无忌依然还干着他的尚书右仆射。

说起来,杜睿和长孙无忌也分属平级,在岑文本过世之后,杜睿又坐上了尚书左仆射,兼任总参谋部部长,原先的总参谋部部长李世绩则被擢拔为中书令。

两人的矛盾由来已久,只是当面却还能维持应有的体面,私下里再怎么争斗,至少表面还是一团和气。

两人就着茶道说了一阵,倒也算得上融洽,班值房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一直等了一刻钟的时间,才有值守太监走了进来,道:“文武百官,上朝~~~~~~~~~~~~”

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厢,文官以褚遂良为首,武将则以杜睿为首,排班走进了太极殿,如今太宗的年岁也大了,原先一日一朝,也改成了现在的三日一朝,平日里有什么政务也大多都交给了太子李承乾料理。

“臣等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山呼万岁,安坐在龙椅之上的太宗虽然年纪大了,却依然精神矍铄,威严更盛往昔,平摊着双手,虚托了一下,道:“众爱卿免礼平身!”

“谢圣上!”

王德佝偻着身子,上前一步,拉着长音高声道:“圣上有旨,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褚遂良第一个走出了班列,对着太宗躬身一礼道:“臣褚遂良有事启奏!”

太宗道:“爱卿有事,尽管道来!”

褚遂良道:“启禀圣上,江淮,山东百姓移民辽东,漠北,三韩,倭州之事操办一年以来,经查报,各地官员为其功绩,多有扰民之举,现已查明,莱州知府蔡元章,强拆民居,迫使百姓三百六十户移民,另有惠州知府丁德沛,贪污移民补偿款项,攻击七十五万两白银,卷宗已至刑部,大理寺,还望圣上严惩犯事官员,以平民愤!”

太宗闻言,眉头顿时紧锁起来,道:“刑部尚书,大理寺正卿!”

“臣在!”

刑部尚书薛养言,大理寺正卿杜痒盛闻言,赶紧出班。

如今薛养言因为政绩卓著,已经被提拔成了刑部尚书,至于杜痒盛则是杜睿的一个弟子,和狄仁杰一样,专门喜欢刑狱断案之事,在外任做了一任知县,又做了两任知府,被举贤不避亲的杜睿推荐给了太宗,担任大理寺正卿的职位。

对于官员扰民,害民,太宗一向深恶。痛绝,特别是贪贿这一项,更是太宗不能容忍的,如今大唐国力鼎盛,官员的薪俸也为历朝历代最高,这还是太宗接受了杜睿的建议,高。薪。养廉,要是这样还不能平息官员的贪欲,那就只有杀之一途了。

“褚遂良爱卿所言,是否属实!”

薛养言和杜痒盛对视了一眼,还是薛养言道:“此时卷宗以至刑部,臣也曾派人四处调查,确实无误,共查有害民,扰民,贪贿官员二十七人,其中以蔡元章,丁德沛两人最甚!”

“啪!”

太宗闻言怒极,拍案而起,厉声道:“好大的狗蛋,朕自登基以来,于百姓尚且休养生息,安抚为主,时刻不敢忘却民生艰难,那些人读圣人之书,食朝廷俸禄,却敢如此胆大妄为,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杜痒盛!你身为大理寺正卿,此事便交由大理寺料理,你来说说,此事该如何料理!”

杜痒盛躬身道:“启禀圣上,蔡元章等人所犯罪责,根据《大唐律》,官员贪贿百两以上,即判斩刑,经查实丁德沛等十三人贪贿之罪证据确凿,当判处斩刑,其后人三代之内,不许科考。蔡元章等十四人,虽有扰民之举,却罪不至死,可判革职,永不叙用。”

太宗闻言,眉头又是一皱,显然对杜痒盛的判罚并不满意:“蔡元章等人强拆民居,强逼百姓迁移,难道还不能判罚斩刑吗?”

杜痒盛依旧面色淡然,道:“启禀圣上,蔡元章等人虽有扰民之举,然移民乃国之大计,其也算是奉命行事,只是不能体察下情,手段激烈了些,却也罪不至死!”

太宗道:“蔡元章强拆民居,致使百姓生怨,扰民,害民,一律判处斩刑!”

太宗一言而决,直接顶了蔡元章的死罪。

可杜痒盛却一点儿也不推让,强辩道:“圣上此举不符合大唐律法,臣不能领旨!”

《大唐律》经过杜睿的反复修缮,如今已经完善了许多,新法颁布之时,太宗曾有过明言,今后无论是谁,均需以《大唐律》为准,任何人未经圣命,不得擅改。

太宗见杜痒盛居然敢抗旨,心中顿时有些火大,如今大唐强盛,太宗的威势也是越来越重,文武百官轻易不敢违逆太宗的意思,便是杜睿平日里要劝谏太宗,也要绕着弯子,先把太宗给哄高兴了,然后才能说。

杜睿看着杜痒盛这个学生,心中不禁一阵苦笑,这个学生还真是个臭脾气,在他的眼里,这天底下就没有比《大唐律》更为尊贵的东西了,不过杜睿在苦笑之余,却又感到了欣慰,《大唐律》乃是一国的律法,即便是太宗也不能擅自更改,这可是根本原则问题,杜痒盛能坚持原则,显然他坐在现在这个高位上,是非常合适的。

“杜痒盛!你敢抗旨不成!”

杜痒盛见太宗面色不善,却丝毫不惧,道:“臣依法办事,官员犯法,《大唐律》自有定断,如今圣上因一时之怒,擅改《大唐律》,罔顾国法,臣不敢奉命,否则《大唐律》将形同虚设!”

“你~~~~~~~”太宗见杜痒盛话里话外,分明就是在说,他这个皇帝罔顾国法,是乱国之举,更是怒不可遏,“好大的胆子,杜痒盛,难道你以为朕就没有治你的法子!”

杜睿的这么多学生当中,冯毅最为稳重,而杜痒盛则是个一等一的牛脾气,只认死理,一旦认准了一件事,便是九头牛都拽不回去。

“圣上为君!自然有惩治微臣的法子,然大唐国法不能乱,圣上若是当先敢于司法,乃是乱国之举!”杜痒盛张嘴就是石破天惊,一番话说得人人侧目。

人们看的不是杜痒盛,而是杜睿,果然是杜睿教出来的学生,出手就是不凡。

“好!好得很!”太宗面色铁青,盛怒道。

杜睿也是心下一沉,正想要求情,他可不能坐视自家的学生被太宗一怒之下给砍了脑袋,可还没等杜睿说话,龙椅上的太宗皇帝突然又笑了,在场众臣见状,都是一头雾水,谁也猜不透这个喜怒无常的老爷子又要干什么。

“好得很!杜痒盛!说得好,律法乃治天下之本,便是朕这个皇帝也不能擅改,杜痒盛,你能坚持原则,好得很!便依着你的意思处理此事。”

谁也没想到太宗居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阶下的杜睿和杜痒盛也都楞住了,旁的人不知道,此时杜痒盛的后背都已经湿了,他虽然脾气倔强,坚持原则,可毕竟能坐到这个位子上,也不是个傻大胆,要是太宗一怒之下,当真见他给砍了脑袋,他也是没辙,好在太宗是个明君,总归有惊无险。

太宗面色全然不像方才的严厉,看着杜痒盛道:“以前朕有魏征,可称之为诤臣,如今你可继承魏征的衣钵了!”

将杜痒盛比作魏征。

太宗这句话顿时让那些言官心中打翻了五味瓶,他们负责监察百官,进谏奏报,可谁也没得到过太宗这么高的评价,魏征是谁?那可是贞观一朝,鼎鼎有名的倔驴子,他们都继承不了魏征的衣钵,现在居然被杜痒盛这么一个后辈给抢了去,这让他们如何不嫉妒。

散了朝,杜睿刚一出太极殿,便叫住了杜痒盛,两师徒面面相对,半晌无言。

“恩师可是要让学生改改脾气?”杜痒盛率先打破了沉默。

杜睿闻言,笑道:“到没有这个打算,痒盛!你坚持原则,维护大唐律法,不惧皇权,为师心中甚慰。”

杜痒盛闻言,不禁有些激动,他们这些杜睿门下的弟子,最为渴望的不是身居显位,光耀门楣,他们最为渴望的就是得到杜睿的肯定,杜痒盛当年在杜睿门下就学之时,杜睿便对他要求极为严格,按照他在外任职之时的功绩,早就有机会调回长安,可却被杜睿一直压着,这让杜痒盛也曾有过怨言,可是后来,他能身居大理寺正卿,却又偏偏是得了杜睿的举荐。

“恩师的教诲,学生始终牢记于心!”

杜睿笑着摆了摆手,道:“你做得虽然没错,但是方式却错了,圣上身为一国之君,我等臣子当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维护圣上的威严,而今你在朝上抗辩,虽是为了维护大唐司法公正,可是却也有失臣子之道,为师不愿你做魏大人那般诤臣,为师只愿你能作一良臣!你好自为之!”

杜睿说完,转身便朝着太子东宫的方向走了过去,杜痒盛在原地愣了半天,才想明白了杜睿的意思,对着杜睿的背影长施一礼。

“恩师教诲,学生不敢一刻忘记!”

杜睿走着高声道:“勤于政事,好自为之!”

第五篇风云第二章良友

早朝上发生的一切,让杜睿非常欣慰,这么多年以来,他立志改良大唐,使这个华夏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得以长久存在下去,通过今日早朝上发生的事情,看得出,已然初见成效。

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虽然都奉行儒教,然却都是依法治国,律法为一国之根本,只有律法完善,且能让天下人遵守,长治久安自然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而自古以来,律法都有一个天生的敌人,那就是皇权,皇权至高无上,可以任意践踏律法,这样事,时有发生,多不胜数。

而如今太宗能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率先表明皇权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算是给大唐的后世君主开了一个好头,只要能贯彻下去的话,法家历代所追求的梦想,就不难实现了。

如果当真能照此发展下去,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在大唐便能实现君主立宪,实现封建王朝朝着资本主义王朝的转变。

在太子东宫之中,帮着李承乾处理了半日政务,杜睿便告辞出宫,如今李承乾已经年近而立了,太宗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的缘故,将越来越多的政事的都交给了李承乾来处理。

李承乾也随着年岁渐长,变得愈发稳重,处理起政事来也愈见圆滑,只是自家事时常让他烦心。

自打武京娘被立为侧妃之后,李承乾与太子妃海棠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激化,特别是在武京娘接连给李承乾产下了两子,李宏和李宪之后,更是爆发的难以收拾。

现如今太子妃时常不在东宫,对此太宗也是微微有些不满,他不满的不是海棠善妒,而是对李承乾有些不满,一家不净何以治天下。

杜睿也是反复劝说了数次,可旁的事李承乾对杜睿言听计从,偏偏这件事根本就听不进去,杜睿也是无可奈何,还在太宗只是微微有些不满,倒也不至于为难武京娘,反倒是对武京娘生下的一对孙儿,格外喜爱。

出了承天门,看着天色有些阴霾,杜睿上了车。

杜平生道:“老爷!可是要回府!”

杜睿道:“不!去泸州伯府!”

泸州伯便是马周,自贞观二十一年以来,便缠绵病榻之上,自请卸了中书令的职司,杜睿与马周是至交好友,对马周,杜睿也是深深的惋惜,原本在太宗的计划当中杜睿和马周这两个少壮派,可都是将来的托孤之臣,谁想到天不假年,马周正值壮年居然病倒了。

马周在历史上,虽然生命不显,但是在唐初的政坛上,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一个世代贫寒的农民家庭,胸藏济世之才,却一直很不得志,来到了长安准备大展才略,可囊中差涩,住在客店里,经常被店主冷落讥笑,后来,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让他得到了一代雄主太宗皇帝的赏识,从此青云直上,也有了用武之地,为贞观一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唐初,虽然也开启了科考制度,但是因承袭魏晋遗风,没有身份背景很难得到机会,但是马周这么一个出身寒门的大才子却在唐初的朝堂之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马周自小就十分好学,通过不懈的努力,他通读了很多的史书,加上他的天资聪颖,在他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满腹经纶了。然而他生性豪放,也有些怪异,周围的人都瞧不起他。

高祖武德初年,马周终于出仕,当上了邻郡的一名低级文职人员,可他认为这对他是大材小用,做的很不开心,整日里以饮酒为乐,不务正事。这一点很象三国时期的名士庞统,可庞统得到了诸葛亮的推荐,马周的狂放不羁却受到当时博州刺史达奚恕的责骂,说他不是做官的材料,马周一怒之下挂冠离职,周游山东一带。后来,他来到了国都长安,他知道太宗是个非常有雄才大略的明主,如果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一定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可是马周来到离长安不远的新丰小城的时候,因为身上的钱不多,住在一家低档的旅店里,还经常拖欠店钱。店主对马周冷眼相待,经常出言不逊,马周也不介意,有一次,马周让店主拿来一斗八升的酒来,独自豪饮,一个人也不要菜佐酒,一次喝下了如此多的酒,把店里的人都惊呆了,店主也看出了他不象一般的人,也不再难为他了。

不久,他来到了长安,面对举目无亲的他乡异地,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他通过一些途径投靠了当时的一位官职也不太高的中郎将常何,在常何的门下做了一个门客,好在常何为人比较正直,对马周也很照顾,马周就这样在长安安下身来。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之神终于垂青了这位胸怀大志的青年人。贞观五年,太宗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写一篇关于时政得失的文章,常何是个武将出身的,不会舞文弄墨,见皇帝要他写文章,不禁着急起来。

马周得知了这个消息,便本着报恩的想法,主动提出替常何写这篇文章,常何很高兴,便让马周代自己写。过几天,常何把马周缮写的这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呈给了太宗观看,太宗看过后大吃一惊,他知道常何不善长文才,怎么也能写出这么透彻的文章来。他有些不相信这是常何写出来的,便问常何这倒底是不是他写的,常何为人诚实,没有冒功,便老老实实的对太宗说:“臣没有这个本事,这是臣的门客马周代臣写的。”

太宗一听常何门下居然有这么一个奇才,很高兴,便产生了立刻想见见这位人才的想法。他想到做到,命人到常何府中将马周叫来,可没想到马周架子还很大,被派去的侍从一个人回来了。

太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