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说唐后传 >

第36章

说唐后传-第36章

小说: 说唐后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东方杰这一露面,先扎瞎了屠占元,然后又扑向屠占元。屠占元一看是个瞎和尚,毫没在乎,跳起来就是一刀。东方杰三躲两闪,不住地说:“借光,借光,你们可别欺负瞎子。”“噗!”一声,把屠占元的右眼给捅瞎了,屠占元翻身摔倒,老程跳过去,一剑结果了他的性命:
  “小子,像你这样的蠢货,岂是某的对手?”
  东方杰一听,得,又是他的功劳。
  再说伍国虎,已看出这个瞽目和尚必有来历,遂大喝道:“瞎和尚,你到底是谁?因何多管闲事?”
  东方杰笑道:“佛祖慈悲,杀恶人即是善念。出家人岂能允许尔等伤天害理,胡作非为。”
  伍国龙忙说道:“和尚,你可知趣点儿,这可是两军对垒的国家大事,跟你们出家人毫无关系。你现在抖手不管还不晚,我们还可以不治你的罪,若不听本帅的良言,我可要把全部的和尚统统杀掉!”
  东方杰怕连累龙骨寺的僧人,忙说道:“一人做事,一人担,贫僧可不是这里的和尚,我是到龙骨寺挂单的野和尚,与该寺毫无关系,有种的冲我来,牵扯旁人不算英雄好汉。”
  伍国虎“哇哇”暴叫:“瞎和尚,屋中窄小,施展不开,有胆量的到外边比试。”
  说着把手一摆,率领军兵退到院中。这时大殿里都是程咬金的人了,老程紧走几步,拉着东方杰的手说:“小和尚,你可帮了老夫的大忙了,只要老夫不死,一定向唐天子重重保奏于你。”
  说罢躬身就拜。东方杰吓得往旁边一闪身:
  “老千岁,且慢,提起我来您不知道,要提起我的父亲、母亲,您可能还记得。”
  老程一愣,忙问道:“快说,你的爹娘是谁?”
  东方杰哽咽道:“我父乃王勇王伯党,我母名叫东方玉梅。”
  “你待怎讲?”
  东方杰又重复了一遍。老程闻听把大嘴一咧,放声痛哭:“我的儿,原来你就是老七的后代呀,我和你爹是磕头的把兄弟,不分彼此,过命之交,他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没想到他是个短命鬼,可让孩子你受苦了。”
  东方杰也哭,尉迟宝林也不住地摇头叹息。由于时间紧迫,东方杰没工夫述说经历,程咬金也无暇多问。程咬金决定先突围出去再说。东方杰道:“四伯父放心,突围的事我包下了。”
  “好孩子,有骨气,跟你爹的脾气一样,我就喜欢这样的人。走,尔在前边开道,四伯在后边压阵,你要顶不住,我再过去。”
  “阿弥陀佛,小侄遵命。”
  东方杰提着明杖在前边引路,老程率领宝林等在后边跟着,一齐来到院中。
  这时,伍国龙、伍国虎已经抄槊在手,并命军兵封锁了山门和院墙。东方杰手拄明杖,往院里一站,高声说道:“有本事的单打独斗,没本事的就群殴,过来多少都可以,皱皱眉不算英雄。”
  伍国虎大吼一声,抡槊便打,东方杰使了个黄龙大转身,“唰!”一下躲到他的侧方,举起明杖便点。伍国虎抽回大槊一拨,东方杰抽杖转身,杖随人转,奔伍国虎双腿扫来,伍国虎垫步拧身往空中一蹿,东方杰明杖走空,一翻腕子,奔伍国虎小腹戳来。伍国虎用槊往外一架,东方杰抽杖便走,伍国虎不舍,横架追来,东方杰冷不丁地跳起来,在空中使了个猛鸡夺粟,“唰唰唰”奔伍国虎面门便点。伍国虎大吃一惊,眼花缭乱,“噗”一声被明杖戳到眼睛上,伍国虎惨叫一声,双手捂脸,回身就跑。也许他疼得转错了方向,正跑到宝林的面前,宝林手疾眼快抡起紫金鞭,“啪!”一声,把他打了个西瓜大开花,死尸栽倒在地。
  伍国龙见势不妙,喝令三军,把程咬金众人包围,霎时展开了一场混战。却说程咬金命左右快放响箭,通知外面的人马,只见“嗖嗖嗖”三支响箭凌空而起,发出刺耳的尖叫声。
  埋伏在门外的唐军,一声呐喊把龙骨寺包围,拼命往里边进攻。与此同时,伍国龙埋伏在西山的军队也开到了,呐喊了一声把唐军包围在里边。于是一层包围一层,展开了激战。伍国龙见唐军来势凶猛,料知凶多吉少,忙与刘桐咬咬耳朵,率领亲兵卫队溜出龙骨寺,抄近路奔金锁关逃去。主将逃走,军无战心,被唐军杀得大败。程咬金命宝林打扫战场,处理俘虏,他带着东方杰和唐营诸将,在后边追赶伍国龙。
  且说伍国龙急急似丧家之犬,如漏网之鱼,好不容易才逃到金锁关下,大叫开城。但见吊桥落下,城门大开,伍国龙与刘桐一溜烟逃进城中,在帅府外甩镫下马,突然伏兵四起,把伍国龙双臂拧住。伍国龙怒道:“他娘的,你们瞎了眼,抓我干什么?”
  忽然有人哈哈大笑:“伍国龙,我看你才真正的瞎了眼睛,你睁开狗眼看看我是谁?”
  伍国龙抬头一看,吓得魂不附体。

  第二十八回 月满自亏

  伍国龙兵败西山龙骨寺,好不容易逃回金锁关,刚到帅府辕门,就被伏兵绑了,有人大吼一声:“伍国龙!你看我是谁?”
  伍国龙定睛一看,对面站着一个皂袍金甲的大将,身高过丈,腰大十围,面如锅底,环眼虬髯,怀抱大令,好不威风。伍国龙惊问道:“你,你是何人?”
  此人大笑道:“吾乃皂袍大将尉迟恭是也,奉军师之命,得了金锁关,在此等候你多时了。”
  原来徐军师接到宝林的书信,才得知他和程咬金去西山赴约之事。徐懋功料到酒无好酒,会无好会,可是再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他将计就计,命杜义、史大奈领兵一万去西山接应程咬金,又命尉迟恭引兵五千,夜袭金锁关。尉迟恭领命之后,连夜动身,催促三军兼程前进,于次日晚间来到金锁关外。尉迟恭首先察看了城池,见关城坚固,守卫森严,看来强攻不是上策。他心生一计,选出精兵五百,清一色换上突厥的军装和旗号,又选出俘虏百名,叫他们前去诈城。
  定更天后,这支人马来到西城外,高喊开城。守城的军兵往下一看,原来是自家人,便问道:“你们这是从哪里来?”
  俘虏回答:“从黄龙关来,奉吐鲁公主之命,给你们运送粮草的。”
  守城的军兵不敢开城,飞报大将公孙良。前文书咱们说过,伍国龙、伍国虎去西山埋伏,把守城的事都交给公孙良了,公孙良这个人乃是酒色之徒,素日与帅府的使女翠莲就有勾搭,因惧伍国龙和伍国虎,二人很难在一起亲近。现在伍国龙领兵走了,正称公孙良的心愿,他暗中派人把翠莲接进府中,百般寻欢取乐,真是良宵苦短,把什么都忘了。当报事的军兵要求见他的时候,公孙良大发雷霆,他骂骂咧咧地说:“这点小事,何必问我?把他们放进来就是了。”
  军兵无法,只好把城门大开。唐军一拥而入,迅速地占领了西城,接着尉迟恭引着大队人马拥进城中,把金锁关全部占领。公孙良闻报大惊,顾不得留恋美人,赶快提刀上马,迎面正遇上皂袍将,尉迟恭大吼一声,将他杀死在街心。唐军就这样顺利地接管了城池,出榜安民。恰在这时,伍国龙也逃回来了,结果自投罗网,被唐军拿获。
  日色平西时,程咬金、尉迟宝林、东方杰引军来到,与尉迟恭兵合一处,彼此见过,热烈祝贺。次日辰正,唐王和军师也到了,老程等把皇上接进金锁关,奏明了一切经过。
  军师传令,把伍国龙、刘桐斩首示众,余者不究,又嘉奖了立功的官兵。李世民传旨把东方杰叫到面前,劝他还俗,加封将军之职,随营效力。东方杰不敢抗旨,马上更换衣服,跪倒谢恩。李世民还传旨嘉奖了龙骨寺的僧人,并拨款在寺中立碑留念。
  书说简短,李世民在金锁关休息了十日,决定继续进兵。恰在这时,蓝旗官禀报说:
  “顶天侯侯君基、平西侯苏定方引兵到了。”
  李世民大喜,命徐军师、程咬金前去迎接。徐懋功领旨,在十里长亭恭候。时间不大,就见对面烟尘大起,旌旗蔽日,大队人马盖地而来,为首的两员大将正是苏定方与侯君基,二将听说军师在此迎接,赶紧下马,把马鞭交给亲兵,跑过来与徐懋功见礼。徐军师拱手道:“二位将军辛苦了,主公正在城中恭候着呢。”
  说罢,众人彼此见过,并马入城。
  李世民在临时的行宫里,盛排宴筵,给二将接风。席间,他问起了贺兰关的战事,苏定方欠身答道:“臣与侯将军奉旨,率兵驰援贺兰关。因去的及时,关城尚未被番兵攻破,臣三路派将,偷袭敌连营,敌军措手不及,被臣等杀得大败。番将扎克布见势不妙,引军退走,贺兰之危遂解。”
  侯君基补充说:“唐万仁、唐万义二位将军,坚守城池,击退敌军十七次进攻,忠贞可嘉。三军将士,也都临危不惧,使臣等深受感动。为彻底根除贺兰之危,我守城池,苏将军引军追袭扎克布,连战连胜,在沙石谷一战,把突厥全部歼灭,斩番将七名,俘虏八千人,粮草辎重数千车,扎克布也死在乱军之中。苏家父子,为国家立下大功,请陛下嘉奖。”
  苏定方欠身道:“都是皇上洪福齐天,三军将士用命,臣效微薄之力,何足挂齿。”
  徐军师问:“目前贺兰情况如何?”
  侯君基答道:“贺兰稳如磐石,西路平安无事,小弟知道三哥正在用人之际,故命唐氏兄弟继续守在城池,我与苏将军兼程赶来,听候三哥差派。”
  “来得好!”徐懋功笑道,“我们攻打五关,确实用人,你们这一来,可去掉我心中的忧虑了。”
  李世民大喜,命人给苏定方、侯君基记了一等功,给苏山、苏海记二导功,给马三保、殷开山、刘洪基、段之贤记二等功,又通令奖励了三军将士。圣旨传下,皆大欢喜,唐营沉浸在一片欢乐声中。
  次日,徐懋功命副将于雷守把金锁关,余者皆护驾西征,浩浩荡荡直奔金牛关。
  书说简短,这日人马来到关前,扎下营寨,苏定方向军师请令出战,徐军师点头,给他五千人马。苏定方大喜,率二子苏山、苏海来两军阵前。先选出弓手五百,埋伏在两翼,又选出弩手五百,隐藏在中军,苏定方命苏山、苏海说:“你二人注意他的黄牛阵,一旦王天寿使用牛队冲锋,你们就给我猛射。”
  “父亲放心,儿记住了。”
  苏定方安排已毕,这才催马到阵前讨敌。不大工夫,就见金牛关关门大开,一支人马冲了出来,炮声响后,排成雁翅队形,绣旗之下,闪出一员大将。金甲绿袍,青骢马,手端凤翅镔铁镗,人高马大,好不威风。苏定方看罢,认出来将是金牛关总兵王天寿。
  苏定方把马往前一提,拱手道:“天寿兄一向可好,定方有礼了。”
  王天寿单手背镗,二目圆翻,怒喝道:“你不是苏定方吗?”
  “正是在下。”
  王天寿吼道:“背主之徒,丧心病狂,有何面目与某称兄论弟,快拿命来!”
  说罢抡镗便打。苏定方忙把大镗躲过,笑而言曰:“天寿兄且慢动手,定方有下情奉告。”
  “讲!”
  王天寿龇牙咧嘴,怒不可遏。
  苏定方一不慌,二不忙,从容地说道:“天寿兄,你方才骂我是背主之徒,这话实在是不通情理,我苏定方生在中原,长在神州,大唐朝就是我的家乡,唐天子乃是我的君主,苏某重返家园有何不可?再又说了,贞观天子乃有道明君,恩德布于四海,八方称颂,万国来朝,故而天下归心。我苏定方弃暗投明,又有什么可指责的?常言道: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些道理,难道天寿兄还不明白吗?突厥国背信弃义,不宣而战,无故兴兵,侵犯大唐疆上,还提出种种苛求,士可忍,孰不可忍!故此唐天子才一怒兴师。尽管如此,唐天子对敌国的臣民还是格外恩待的,所得的城池,不分国籍,一视同仁,不骚扰百姓,不糟蹋庄稼,不抓奴隶,不增加赋税,不滥杀无辜,因此,老百姓安居如常。特别是对待献关归唐的将士,无不破格重用。就拿我苏定方来说,反唐十余年,杀伤唐兵唐将无数,还在泥沙河射死了大将军罗成,真可说死有余辜。然而唐天子不咎既往,照旧加封我为平西侯,忠义大将军之职,像这样的圣明君主,真是绝无而仅有,天下焉能不归心?天寿兄如愿归唐,贞观天子必加倍重用,不知尊意如何?”
  “呸!”王天寿大怒,“苏定方,少在我面前信口雌黄,巧言狡辩,快拿命来。”说着就是一镗。
  苏定方冷笑道:“忠言逆耳,分明自己找死,休怪苏某不讲情面了。”
  他双脚点镫,催开战马,与王天寿战在一处。王天寿虽然是猛将,但绝不是苏定方的对手。十几个回合,就招架不住了。王天寿无奈,拨马便走,与此同时,他从怀中取出牛角口哨“呜呜”吹了起来。原来他要使用黄牛阵,这种口哨就是命令。但见,番兵番将往左右一分,事先埋伏在中军的五百头黄牛,一齐冲出直奔唐军撞来。这些黄牛低着头,鼓着眼,身披护身甲,头顶钢刀,好像疯癫一般,快似疾风,卷地而来。唐军见了无不惊骇,引起一阵骚乱,苏定方早就防备到这手了,他把马催开,退回本队,喝令弓弩手开弓放箭。就见步骑兵闪在两旁,弓弩手冲出,对准黄牛队乱射乱放,“嗖嗖嗖”箭如雨发,把黄牛射倒了一层又一层。黄牛受挫,也不敢往前进攻了。
  就在这时,苏定方把刀一摆,唐军呐喊着冲了上去,左有苏山,右有苏海,中间是苏定方,前边是弓弩手,一个冲锋,把黄牛队全部歼灭,王天寿见势不妙,拨马便走。苏定方的马快,眨眼就把他追上了,轻舒猿臂,把王天寿生擒活捉。苏山一马当先,登上吊桥,苏海引军杀进金牛关。不到两个时辰,把该城全部占领。苏定方一面命人出榜安民,加强巡逻,一而迎请圣驾进城。
  李世民高兴万分,晋封苏定方为一等侯,余者各有重赏。苏定方命人把王天寿押上来,王天寿立而不跪。李世民问道:“尔肯降否?降可免死。”
  王天寿闭目不语,这时,外面响起脚步声,王天寿睁眼一看,进来的正是妻子康氏和儿子、女儿、孙子、外孙等等。康氏泣道:
  “唐军入城,秋毫无犯,还派人守卫咱家,以礼相待,我看你就归降了吧!”
  众人都跪在王天寿脚下,苦苦哀求。王天寿深受感动,跪在李世民面前请降,李世民欠身离座,亲自给王天寿松绑,并以玉带相赠,加封他平胡侯,忠勇将军之职。王大寿被感动得涕泪横流,高呼万岁,万万岁。李世民传旨祝贺,军民皆喜,徐军师命苏山、苏海守把金牛关,余者继续西征。
  李世民身披甲胄,外罩大红披风,走在中央,他时而策马在旁,时而瞻前顾后,望着生龙活虎般的将士,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密如麻林的兵器,遮天盖地的旗帜,不由得心花怒放,信口说道:
  天降貔貅百万兵,
  旌旗西指破狄戎,
  但愿四海早宁静,
  八方臣服乐太平。
  军师徐懋功道:“胜者须防败,乐而不忘忧,我军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今后还不敢说就一帆风顺了,请陛下明鉴。”
  “哈哈哈哈!”李世民大笑道,“我军每战必捷,敌军望风披靡,军师何虑之有。”
  徐军师默然不语。突然探马来到马前禀道:
  “奴才探知,野马川和黄龙关的敌兵都退走了,光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