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第40章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40章

小说: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的左膀右臂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
  鲜活的面容,熟悉的故事。
  他们辅佐刘邦成就了千古功业。
  从小吏到丞相
  萧何,是沛县丰邑人。他通晓法律,对当时的法律条文倒背如流,方圆百里之内无人能及,因此,被任命为沛县的功曹掾(官名)。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曾经多次利用自己职务之便来保护他。后来,刘邦当上了亭长,萧何也时常帮助他。刘邦曾经以官吏的身份去咸阳服差役,县里的官吏都资助他路费,每人出了三百钱,唯独萧何资助他五百钱。一次,秦朝御史到郡里检查工作,县令让萧何前去帮忙。萧何把各项工作都办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嘉奖。于是,萧何被提升为泗水郡的卒史。每年的政绩考核,萧何都名列榜首。因此,秦朝的御史打算回京进言征调萧何,但是,萧何坚决请求留下做事,才没有被调走。
  刘邦当年起兵反秦,被推举为沛公,萧何仍然形影不离地跟随他,以县丞的身份督办公务。刘邦率军进入咸阳以后,将领们认为发财的时候到了,个个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宝,唯独萧何先是进入秦朝宫殿里,收取丞相、御史掌管的律令图书,把它们封存起来。刘邦被封为汉王以后,为了充实自己的实力,拜萧何为丞相,掌管了行政大权。后来,项羽与各路诸侯攻占咸阳以后,将它洗劫一空,临走时还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咸阳最终被夷为为平地。而刘邦在日后统一战争与国家治理中,之所以能够全面了解各地的军事要塞、户口多少、地方强弱、民众疾苦,就是因为萧何得到了秦朝全部的图籍、资料。萧何又曾经推荐韩信,劝服刘邦拜他为大将军,率领军队南征北战。
  刘邦后来率军东进,先后平定三秦。萧何则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他在后方一刻也没有闲着,负责征收赋税、安抚百姓、发布命令、供给前方军队粮草。汉高祖二年,刘邦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楚军,萧何则留守关中,侍奉太子,继续担当后勤重任,把治所安排在栎阳。他负责制定法令、制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一般情况下,萧何发布命令总是先向刘邦报告,得到批准以后才去施行;但是,如果情况紧急,他总是酌情处理,等到刘邦回来以后再报告。另外,萧何从事的最重要的事务是按照户口征收粮草、征集兵丁,将二者由水路输送到前方。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多次弃军逃亡,萧何则常常征发关中士卒,补充军队的缺额,有利地保证了前方战事顺利进行。因此,萧何深得刘邦信任,刘邦专门委任他处理关中事务。

  第132节:新读史记(上卷)(132)

  论功行赏
  汉高祖五年,刘邦消灭了项羽集团,平定了天下,开始论功行赏。群臣们个个争功,生怕自己得不到奖赏,结果争来争去,功劳大小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来。在刘邦眼里,认为群臣之中萧何功劳最大,便打算封他为赞侯,赏赐给他的食邑也最多。功臣们知道后都不满,纷纷上书刘邦说:“臣等披坚执锐,勇猛作战,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也是交锋数十个回合,攻城略地,功劳大小各不相等。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参加战斗,但是封赏却在我等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刘邦就把这些功臣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询问:“各位爱卿,你们知道打猎吗?”大家都回答说知道。接着,刘邦又问:“你们知道猎狗吗?”大家又回答说知道。于是,刘邦进一步说:“打猎的时候,追捕猎物的是猎狗,而发现野兽踪迹、指出其所在之处的是人。如今,你们仅能捕捉到野兽而已,功劳就像猎狗一样。至于萧何,他能够发现野兽踪迹、指示猎取的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况且,诸位只是一人追随我,最多不过与家中两三人,而萧何全宗族几十人追随我打天下,那是功不可没,你们认为萧何应不应该重重地奖赏啊?”这时,群臣才认识到了萧何的功绩,以后再也不敢为此事争辩了。
  列侯全部受到了封赏,等到有关部门奏请排列他们位次的时候,群臣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平阳侯曹参,作战时身受创伤七十多处,攻城拔寨,功劳最大,理应位居第一。”当时,刘邦已经折服了功臣,多封了萧何土地,而至于位次,他没有理由再反驳功臣们,但是,他心里还是希望把萧何排在首位。此时,关内侯鄂君向他进言说:“陛下,群臣的议论都错了。曹参虽然有野战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的事情。陛下与楚军相持了五年,多次失军亡众,军队大量减员。然而,萧何却屡次从关中征发军队,充实前线。这些都不是陛下命令他做的,而他却在陛下最危急的时刻派出了援军。楚汉两军当年在荥阳对垒数年,我军缺少粮食储备,萧何便从关中经过水路来运粮,使得军粮的供应从没有间断。陛下虽然多次丢失崤山以东的地区,然而萧何却一直保全着关中地区,以此来等待着陛下。这些都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像曹参这样的人,汉室也不会有什么缺失。汉室得到了曹参,未必就要依靠他来保全,怎么可以让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的功劳之上呢?位次的排定,萧何理应第一,曹参第二。”刘邦听了之后,拍案叫好。于是,朝廷确定萧何的位次为首,恩赐他可以带剑、穿鞋上殿,上朝的时候可以不必按照常礼小步快走。
  事后,刘邦又对众人说:“我听说推荐贤人要受上等赏赐。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但是经过鄂君的申辩才得以更加明显,得到百官认可。”刘邦便根据鄂君原来受封的关内侯的食邑,将其晋封为安平侯。萧何的父子兄弟十多人,个个都得到了食邑、封赏,萧何本人也被朝廷加封二千户,以此来报答刘邦当年到咸阳服差役的时候,萧何比其他人多送二百钱的路费的恩情。
  功高震主
  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好比是自家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但是,他们从根本上说,毕竟还是君臣关系。萧何为了建立汉朝,立下的功劳有目共睹,而中国的一句古话——功高震主,却同样发生在这个人身上。
  早在汉高祖三年,刘邦与项羽在京、索地区对峙时,刘邦多次派出使臣来慰劳丞相萧何。一位名叫鲍生的贤者对萧何说:“汉王风餐露宿,却多次派使臣来慰劳您。这是汉王对您有疑心。为您着想,您不如让自家的子孙兄弟之中能打仗的人全部到汉军中去效力。这样,汉王必定会更加信任您。”萧何按照鲍生的建议去做,刘邦果然十分高兴,心里不再对萧何产生猜忌。
  汉高祖十一年,将军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到达了邯郸。平叛的战争尚未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见刘邦不在,就当机立断采用了萧何的计策,迅速诛灭了韩信叛乱集团。刘邦得知这个消息,特意派使臣回京,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且专门为相国配备了由一名都尉和五百名士卒组成的卫队。众人见萧何再次加官进爵,纷纷前来祝贺,唯独召平来哀吊。召平,原本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以后,他沦落为平民。因为家里贫穷,召平便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味道鲜美,人们称其为“东陵瓜”,这种瓜是因为召平的封号而得名。召平对萧何说:“您的祸患从此就开始了。皇上整日风吹日晒、在外征战,而您则留守关中,丝毫没有战场危险。皇上反而增加您的封邑并且为您配备卫队,这是因为淮阴侯刚刚在京城谋反,天子也对您产生了怀疑之心。皇帝设置卫队保护您,表面上看是因为对您的宠爱,实际上这是对您进行监视。希望您不要接受朝廷的加封,把全部家产捐作军费。只有这样,天子心里才会高兴。”萧何这时才明白自己的真实处境,就按照召平的意见去做,刘邦真的大为欢喜。

  第133节:新读史记(上卷)(133)

  第二年秋天,黥布谋反,刘邦再次御驾亲征,虽然远离京城,却又多次派人回京询问相国的所作所为。萧何因为高祖统军在外,就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全部家财捐作军费,与当初讨伐陈豨叛乱时的做法一样。有一个门客劝告萧何说:“您距离灭族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天下第一,还能再提高自己的地位与功劳吗?您刚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已经有十余年了,百姓都亲附您。而现在,您还在孜孜不倦地做事,以此博得百姓更大爱戴。天子之所以多次派人询问您的作为,是害怕您割据关中谋反。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用低价来赊借,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样,皇上才会安心。”萧何无奈,为了解除刘邦的戒心,就按照这个人的话去做,自己的名声因此得到败坏。但是刘邦却松了一口气,对他更加放心了。
  牢狱之灾
  刘邦平定了黥布的叛乱,班师回朝。路上,有百姓拦路上书,告发相国贱买、强卖民众的田地、房宅,价值达到了几千万。
  刘邦回到京城,萧相国前来拜见。刘邦见到萧何后,嘿嘿一笑,阴阳怪气地对他说:“相国真是利国利民啊!你看看你在京城都做了些什么!”随即,刘邦把民众的上书甩给萧何,又对他说:“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吧。”萧何是个贤良的人,知道自己明哲保身有负于百姓,便趁机向刘邦请求说:“长安的土地狭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废弃荒芜,臣希望皇上允许百姓进入该地去耕种、收粮,留下的禾秆还可以喂养禽兽。”刘邦听后,勃然大怒,训斥他说:“相国想必是接受了商人的许多财物,干脆为他们请求我的上林苑吧!”于是,刘邦把萧何交给了廷尉(主管司法的官吏),将他拘押起来。
  几天以后,一位姓王的卫尉当班侍卫高祖,他问刘邦说:“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竟然将其拘禁起来?”刘邦回答说:“我听说李斯以丞相身份辅佐秦朝皇帝,有成绩则归于君主,有差错则自己承担。如今,萧何大量收受奸商的贿赂,而为民众请求我的上林苑,以此来向百姓讨好。因此,我将他投入监牢。”王卫尉说:“职责在身,如果事情有利于百姓,就为百姓请求,这是宰相应该做的事情。陛下为什么要怀疑相国接受奸商的贿赂呢?况且,您与楚军曾经对峙了好几年,陈豨、黥布反叛的时候,您还御驾亲征。那时,萧相国留守关中,他如果有不臣之心,想要谋反的话,那么函谷关以西恐怕就不是您所有了。相国不在那时谋利,如今怎么会贪图奸商的那一点儿贿赂呢?秦始皇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亡国,李斯分担过错,又有什么值得效法呢?陛下对相国的怀疑,为什么会到了如此浅薄的地步呢?”刘邦听了之后,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是他被王卫尉的这番话点醒了。当日,刘邦就派专使手持符节,赦免了萧何。萧何年纪大了,他为人一向谦恭、谨慎。朝见皇上时,他光着脚来谢罪。刘邦见到他已是风烛残年,于心不忍,对他说:“相国不要说了!您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应允。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您则是贤相。我之所以囚禁您,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啊。”
  萧何与曹参向来不和,两个人经常闹矛盾。等到萧何病重的时候,惠帝亲自前去探病,顺便问他说:“您如果百岁以后,谁可以代替您呢?”萧何躺在床上,嘶哑着回答说:“知臣莫若君啊。”惠帝说:“您认为曹参怎么样啊?”萧何双手撑在床上起身、叩头,高兴地说:“现在陛下得到理想的人选了!我也死而无憾了!”
  萧何购置的田地、房屋,必定是在那些穷乡僻壤,建造住宅的时也候从不修建围墙,他经常说:“我的子孙后代如果贤能,就学习我的简朴;如果不贤能,也不会被权贵之家所侵夺。”惠帝二年,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他的子孙后代因为犯罪而失掉爵位、封号的有四代。每一次断绝了萧何祭祀,天子总是要再寻找到他的后人,将其续封为赞侯。汉家的各位功臣都不能与萧何相比。

  第134节:新读史记(上卷)(134)

  开国功臣
  平阳侯曹参,也是沛县人。他在秦朝时曾做过沛县狱掾,是萧何的部下,他们俩人当时在县里都已是颇有名望的官吏了。
  汉高祖刘邦起事时,曹参以中涓的身份跟随刘邦。曹参在与秦军作战中东征西讨,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项羽入关后,封刘邦为汉王。刘邦于是封曹参为建成侯。之后,曹参又跟随刘邦到了关中,升为将军。他在楚汉战争中也表现卓越。项羽战败后,他帮助刘邦平定了其他诸侯王,成为汉朝开国功臣。汉代建立后,他出任齐国相国。公元前201年,他被封为列侯,封号平阳侯。曹参还曾以齐国相国的身份领兵平定了陈豨、黥布的反叛。他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曹参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战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是因为他一直跟随汉代另一位传奇大将韩信四处征战。韩信由于叛乱而被诛杀,曹参于是成为战功最多的将军。
  出任齐相
  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池。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就把齐地的老年人、读书人全部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是,齐国的读书人数以百计,他们众说纷纭,曹参听得头晕目眩,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办。他后来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学问很高,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盖公见到曹参后对他说:“老朽认为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静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这样才达到能国泰民安。”以此类推,他把这方面的道理统统都告诉了曹参。曹参如获珍宝,对他敬佩不已,让出自己的正堂,让盖公住在里面。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用黄老学说。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大治,人们纷纷称赞他的贤明。
  公元前193年,萧何去世。曹参听到这个消息,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丞相去了。”人们刚开始都认为他是在开玩笑,但是不久,朝廷果然派人来召曹参为相。曹参就离开了齐国,继萧何之后担任了汉朝丞相。
  不理政事
  曹参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以后各为高官之后,他们之间也产生了隔阂。但在萧何临终时,他只向孝惠帝推荐了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丞相之后,政策没有任何变更,一概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
  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他斥退撵走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末节、一味追求声誉的官吏。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不理朝政。大臣和宾客们见曹参不理政事,心里都很担忧,纷纷上门来好言相劝。可是等这些人一来到,曹参就立即拿出美酒来给他们喝,他们没办法,只好跟他一块儿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继续让他们喝酒,直到他们喝醉之后离去。大臣和宾客们始终没能开口劝谏。
  曹参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一次,他们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希望曹参听到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后加以制止。可是他们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