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英雄-第4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50万吨。。。。。。亨德森倒吸口冷气,身为海军大臣的亚历山大更是急得跳了起来:“这不可能!此次谈判只是华盛顿谈判的补充,不是新的分配谈判。上次的条约要到1936年才会结束,即使rì本不续约,他们也是无法建造主力舰的!这根本不会对远东海上力量造成伤害。”
“将军!你应该清楚,主力舰只是海军的拳头,真正凝聚力量的是巡洋舰和驱逐舰。rì本虽然是华盛顿海军缔约国,在1936年前不允许装备新的主力舰,但巡洋舰呢?我国主力舰吨位本来就少,此次谈判又要限制巡洋舰数量,如果不能获得主力舰吨位,难道将军你希望我们退出条约和rì本进行巡洋舰竞赛?”
杨秋针锋相对,毫不示弱的瞪着这位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爵爷,但亨德森却眼睛猛然一凝,刚才他说了什么?“希望我们退出条约”难道他打算签字了?亨德森不愧是老牌政治家,很快就抓住字眼里的细节。但还没说话,脾气火爆的亚历山大估计是压抑太久了,鼓起牛眼大声嚷道:“总统先生,我也提醒您一句,虽然大英帝国抱着友善的愿望不希望冲突,但不要以为我们就会一直退让!鄂霍次克海峡、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都在皇家海军控制中,我们随时可以关闭这些海域!”
这几句话出口,连陈绍宽都脸sè猛地yīn沉下来,杨秋更是死死盯住亚历山大,大有一言不合立刻走人的架势。
渐浓的火药味让会客厅气氛到了冰点,旁观的亨德森见两人吃瘪说不出话来,心底竟然涌起一丝快感,但他也知道这些话仅仅是威慑,真要用出这些手段,恐怕就是战争了。所以连忙缓和气氛:“抱歉,勋爵先生刚才只是气过头了,大英帝国是海洋的保护者,不是破坏者。”说完后,他让亚历山大暂时离开,准备和杨秋私下聊聊。
陈绍宽见状后也走了出去,等到房间内就剩他们俩后,亨德森才继续说道:“总统先生,现在只有我们两人,我觉得没有必要绕圈子了。虽然亚历山大勋爵的话有些过分,但我觉得前面说的那些还是对的。rì本国内经济困难,华盛顿条约也没废止,所以1936年前他们也不会有新的战列舰服役。至于巡洋舰,即使建造数量也不会很多,不会对贵国造成太大影响。何况我认为,贵国海军已经拥有足够的自卫能力,除非。。。。。。您想跨海远征,或者有大量外海殖民地需要保护,否则请恕我实在想不出需要那么胖大舰队的原因。”
杨秋其实早就打定主意签字,只是故意装出委曲求全的样子。亚历山大那几句话虽然难听但说的很对,目前自己还真没把握连破英国海军的三道防线,所以就坡下驴降低了声音:“亨德森先生,我从来就没打算过要进行军备竞赛,我需要的只是一个保证。”
“请您放心,我们已经在全力劝说rì本回来,即使不回来也请您相信我们,大英帝国决不允许他们在华盛顿条约到期前服役新主力舰。”亨德森耍了个小心眼,只说服役不说建造,这样就给rì本提前建造开了口子。从这里就能看出,英国虽然痛恨退出谈判的行为,但心底深处还是倾向于靠rì本遏制中国。
杨秋当然知道英国打什么注意,故意想了很久才慢慢走到他面前。短短两步,一股子肃杀的味道就让亨德森情不自禁咽了咽口水,望着走近的身影不知为何心底竟升起阵寒意。
杨秋目看着他,语气无比的严肃:“亨德森先生,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不!必须是最后一次!这是我最后一次在国家安全上做出重大让步。所以请您转告首相阁下,虽然我不希望我们两国发生冲突,更不想和你们争夺什么海上控制权,但英国必须保证我国海上航道和石油运输线的安全!如果出现刚才讲话中的情景,那么。。。。。。我会自动将其视为对我国的宣战!”
亨德森被这股气势镇的下意识点点头,但旋即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可思来想去却又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不过杨秋答应签字还是让他重重松了口气,连忙起身告辞去汇报这个好消息。
望着他的背影,刚才还怒气冲冲的杨秋却忽然扬起一抹微笑,沙特该建国了。。。。。。
总统的心 第663章 老少齐出
第663章 老少齐出
送走亨德森后,“愤怒”的杨秋找了个借口结束访问提前回国,将陈绍宽和蒋作宾留下来继续谈判。
虽然“杨秋”被气跑了,但比历史晚了大半年举行的谈判却并不顺利。rì本最终还是铁了心不愿意回来,受rì本不愿继续限制自己的影响,一直很看重高速大型驱逐舰和巡洋舰的意大利有样学样也宣布退出谈判。意大利退出,法国自然不会傻到去签字。三个华盛顿缔约国都不愿意限制自己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急的麦克唐纳首相破口大骂。
另一方的美国也无所谓,反正胡佛不可能在经济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就去发展海军。
眼看谈判即将失败,一直表示不满的中国代表团却突然有条件答应签字,条件就是拒绝将驱逐舰排水量限制在1850吨的条款。英国虽然不满中国挑三拣四,但好歹有人给面子,所以答应中国将其巡洋舰配额调整到23万吨。其中a类(重巡)12万吨、b类(轻巡)11万吨。
国内已经有4艘1。3万吨的台湾岛级、后来又建造了4艘万吨的武汉级,剩下2。8万排水量只能再建2艘重巡洋舰。出于两洋考虑,民国海军造军舰计划每批次至少是4艘,所以海军考虑再三后决定按照总统的意见,放弃继续建造条约重巡洋舰,将配额全部分配给航母和轻巡。
得益于这些年疯狂建造新式战舰过程中的大量技术储备,海军很快就拿出方案,决定从31年起增加采购2艘四川级航母、并新建4艘湘江级万吨轻巡洋舰、最后还将建造4艘4000吨级的新安江级快速布雷巡洋舰,其中后8艘巡洋舰都将首次采用堆焊工艺建造。
同时,得知中国签字后,破罐破摔的rì本也稍稍松口气,不久后又主观认为中国会将新得到的吨位用于建造重巡洋舰,加上自身没了巡洋舰约束,所以也开始酝酿造舰。但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没到期暂不能建造主力舰,加上固执的认为万吨级轻巡洋舰是巨大浪费,所以把全部心思都放到重巡洋舰上,企图在这个级别上彻底压倒中美。根据这个想法,rì本海军立刻动手采购4艘最上级重巡洋舰。和历史上用轻巡幌子伪装不同,这回一开始就是直接是重巡洋舰。
rì本选择靠重巡压制中国的巡洋舰群也是有道理的,因为rì本国土狭窄,资源稀少,仅有几个殖民地也产出不足,所以不可能兼顾轻巡和重巡。而且203毫米威力也比155毫米大,在主力舰暂时无力的情况下,选择重巡洋舰作突破口很正常。rì本继续造重巡洋舰的消息让民国海军内部对签署条约束缚自己手脚的声音逐渐高涨,连赋闲在家的萨镇冰都被惊动,扬言要北上找杨秋“评理”。
可杨总统对军备竞赛毫无兴趣,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采购的设备和技术需要四五年时间才能磨合吸收,各项重大项目也需要尽快启动,民生改革,产业梳理,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一大堆事,而最重要的沙特建国就在眼前,所以必须让海军立刻将所有主力舰回坞休整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甚至还要求南京号战列舰必须在12月底前加入现役,担负起战斗值班任务。
不过杨秋也不是好糊弄的,既然rì本选择在海上给自己上眼药,那也不妨弄点东西恶心恶心他们,所以和安国梁商量后,由国民jǐng卫队出资买下2艘已经退役准备拆卸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然后将全部武器和多余装甲拆除,装上一门85mm高平两用舰炮和几门40mm速shè炮,又添上水炮和渔网割刀等工具,最后再装三架水上飞机,摇身一变改成渔政巡逻船交给海岸jǐng卫队,用于保护渔场。
“15000吨的渔政巡逻船。。。。。。哈哈。”
福州朱紫坊的萨府内笑声不断,萨镇冰捏着刊登改装渔政船的报纸报纸哈哈大笑,让代表杨秋来看望他的张孝准暗暗纳闷,这有什好笑的?rì本一堆老式战列舰呢,这样做只会引发跟风,所以他不怎么欢迎这个项目。
萨镇冰瞪他一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说道:“你们陆军懂什么?改渔政船要先拆掉大炮和装甲,这样才不违反海军条约。拆容易,可再装就难了,耗资比造一艘巡洋舰还大。rì本把那几艘破船看得jīng贵着呢,这么多年一直jīng心保养就是想重新服役,哪舍得拆掉改渔政船。”
全国上下论资排辈,就没比这老家伙更厉害的,张孝准哪敢接话,连忙改口:“萨总制,此次来除代表总统来看看您和老海军外,还有件事希望您帮忙。”
萨镇冰闲赋在家10年了,浑身骨头都疼,听说有事要自己帮忙反而兴奋起来,放下最喜欢的茶壶,急急问道:“别卖关子,有事尽管开口。老头我身子骨虽说差了点,却还没到走不动路的时候。”
听他唠叨唠叨一个劲吹嘘,差点就把自己比喻成那位花甲之年还能饭斗米肉十斤的赢廉氏,张孝准心底暗暗好笑,陪笑道:“萨总制老骥伏枥,晚辈实在佩服。总统所托之事是希望您以退役军官的身份,走一趟rì本。”
去rì本?萨镇冰有些纳闷。中rì矛盾在国人眼中或许不大,无非就是为收复故土打了几仗,但rì本上下却看得极重。因为rì本最大梦想就是向大陆拓展生存空间,现在爪子被斩,几代人的努力全部泡汤。不恨死民国才怪呢。这种情况下把民国视为头号大敌也不奇怪,既如此为何要自己去rì本呢?
看出他有疑惑,张孝准拿出杨秋的亲笔信递过去说道:“萨总制看完这个就明白了。”
萨镇冰接过信细细看了起来。信虽然不长,但却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细细分析了遍,解释为何靠近美国,为何要得罪英国,最后还把借支援沙特建国借机立足西亚的事情说了出来。这些事萨镇冰以前一直不知道,所以等看完后猛然一拍大腿,叹道:“哎!老夫还是看轻了总统。想当年在英国留学时就一直听先生说国家战略,可惜年少懵懂,浑然不知这四个字是何用意。年岁长了虽能看清些,却总感觉雾里看花,今rì这封信。。。。。。让老夫终于明白这四个字的道理了。”
张孝准是整个事件中少数知晓全局的人之一,虽然杨秋从未说过要实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但从白银危机拉住犹太集团开始,如同九连环般的jīng妙布局让他和所有知晓内幕的人啧啧称赞,能将战略手段玩到这种地步的,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出几人。所以听到萨镇冰的感概,也说道:“是啊,总统的心思恐怕不单单是国富民强那么简单,从这些事可看出,他。。。。。。恐怕是要奠定我族百年不朽之基业。”
萨镇冰点点头,拿起火柴将信函烧毁后腰骨一挺:“闰农回去转告总统,为我国兴盛,萨某定当不负所托。”张孝准为人不爱拖泥带水,见他答应立刻起身告辞。这种干练作风让萨镇冰颇为满意,让萨本栋代他送客。
萨本栋是萨家这代子弟中最有才华的,留美期间在数学、物理和电子方面都表现出很高造诣。不仅曾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毕业后还进入美国西屋公司任工程师数年,所以也在这次大召回的名单中。但因为杨秋出访在外他们这些人一直都在家暂时休息。等送走张孝准后,他回到小院见到萨镇冰一个人发呆,问道:“爷爷,可是有心事?”
萨镇冰身为家主,对年青一代格外看重,只要符合条件就会想尽办法将他们送到国外去读书,而且从不动用国家公派生名额。用他的话说,公派留学名额本就稀少,应该留给那些家庭不富裕的学生,萨家不应该增加国家负担。他的这种表率让很多海军和官员都放弃了挪用公派生名额,传为一时佳话。
萨镇冰很器重萨本栋,以前有什么事都不会瞒他。可这次事关重大,他不敢有丝毫倦怠,连忙摆摆手表示没事。
萨本栋见状也只好先退出去,但才走两步就被唤住。
“我听说过几天你就要去chóng qìng了?”
萨本栋点点头:“后天启程。此次入川是奉总统召唤,听说光我们福建就有两千余,全国加起来恐怕不下两万。孙儿去的是chóng qìng集团下面的联想公司,至于具体做什么要到了那边才知道。”
“做什么都不打紧,打紧的是既然要做就要做出名堂,莫要丢了我萨家的脸面。”萨镇冰虽然不知道杨秋为何向四川集中那么多技术人才,但通过刚才的信他已经彻底信服,所以才特意关照。最后还不无羡慕的叹了口气:“年轻真好啊。。。。。。你们这代人真算是赶上好年景了,还有一位好总统。老了,老了。。。。。。。”
声音到最后越来越低,萨本栋抬头看去,不知何时萨镇冰已经抱着茶壶坐在藤椅上,静静不动若有所思。
两天后萨本栋和两千多福建籍技术专家登上了前往四川的专列,就在他离开后不久,萨镇冰也在一个清晨悄悄登上前往基隆的轮船,然后从那里转道前往rì本。
。
。
。(未完待续。
总统的心 第664章 旅途上的惊喜
第664章 旅途上的惊喜
@@@@@@@
汉口火车站内,崭新的总统专列静静停靠在月台上。从车站北面涌入的寒风裹着豆大的雨滴,打在玻璃窗上嗦嗦的声响。
萨家爷孙两代先后出发后不久,杨秋也启程入川。顾维钧、宋子清和贝祖贻三人则从天津启程前往利雅得参加沙特建国典礼,石小楼回南坎继续去弄亚洲dú lì运动训练营,阎锡山忙着私有化收尾,为明年的建设扫清最后障碍。杨秋回来才刚热闹几天,偌大的běi jīng城内又只剩下王正廷带着几位内阁部长留守。
车厢内,陪同杨秋一起入川的岳鹏站在窗前,望着如同利剑般看不到头铁路线若有所思。
经过近20年不间断改造和扩建,民国铁路网已经从辛亥年间的9400公里向20万公里大关迈进。以车轮下的京汉线为例,如今这条大动脉向南已经能直达广西武胜关,向北可以连接庙街,而且全线都实现了双向通车。这还仅仅是一条线,最早的西南铁路网已经转向枝叶阶段,东北铁路网和中原铁路网都在加速建设,江南铁路网和西北铁路网也逐步成型。由詹天佑提出被誉为旷世工程的环中国铁路更是已经修好百分之六十,连其中最关键的成昆段都开始测绘。至于被称为北方横线的齐齐哈尔贯穿蒙古高原,入xīn jiāng直达阿拉木图的铁路也已经出现在交通部的图纸上,只等资金到位就能施工。甚至从喀什到xī zàng横穿帕米尔高原的这段天堑,都有人提出应该修建山地窄轨,用于连接国家西北和西南要冲。
当年孙逸仙当全国铁路总办时,曾高呼要修十万公里铁路,结果耗银百万连一寸新铁轨都没见到。可杨秋却不同,他从不呼喊要修多少铁路,但家中书房墙壁上50万公里的数字十几年不变。然而想要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每年数亿的铁路投资仅靠客运是无法收回的,所以任何私人企业都不可能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必须全靠国家意志以不间断的投资,一锄头一铁镐去扒,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几十年如一rì,才能拼凑出最壮美的画卷。
其实反过来看,民国19年走过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