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

第17章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句更有猫腻;银匠龚美为何把刘氏这么个少女带入京师做买卖呢;实际上;是刘氏家穷;十二、三岁即卖给了龚银匠做老婆;当垆播鼓;招徕顾客。时为襄王的宋真宗
微服行于街上;看见这位川妹子貌美如花;很快就勾引到手;给老实头龚美不少金银;把刘氏弄入自己的襄王府中藏娇。别人没说什么;同是劳动人民出身的宋真宗乳
母王氏不干;认为刘氏出身太微贱;向宋太宗告状。太宗不满;时为太子的宋真宗不得不忍痛割爱;把刘氏小姑娘〃斥去〃;其实;是把她送到与自己关系不错的张耆家
中躲避。宋真宗即位;马上把刘氏迎入宫中立为美人;后又进为德妃;最后封为皇后。
  宋真宗如此迷恋刘皇后;一方面是小姑娘貌美;另一方面估计是刘氏破瓜早;深晓云雨之事;比起宫中那些大家闺秀出身床上放不开的嫔妃;自然另有一番风情。
宋真宗待刘皇后前夫银匠龚美也不薄;让他改姓刘;以刘氏的兄长相称。后来;这位〃刘美〃一直做皇家包工头;还做到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大官。六十花甲之年;老
刘才善终病死。宋朝皇帝就是仁德;如果放在北朝或是以后的明朝;肯定要诛杀成千上万的人来保守这个〃秘密〃;真宗皇帝竟如此〃和平〃解决了〃同情兄〃的问题;让
人大翘拇指!
  刘皇后不仅仅是漂亮;〃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刘皇)后皆预闻。宫闱中有事;辄傅以故实相对。〃可见;刘皇
后虽没受过什么系统教育;却冰雪聪明;不是那种只有漂亮脸蛋子的无脑美女。
  真宗皇帝多病;刘皇后当权;大臣寇准、李迪深以为忧。真宗皇帝的病时好时坏;一次;他清醒时;枕着太监周怀政的大腿;与这位公公商议太子监国的事情。周怀
政本人就是太子宫属;当然希望小主人(日后的宋仁宗)秉政;就出宫与寇准等人密议。寇准酒后失言;消息泄露;周怀政颇不自安;就与几个太监密谋;要杀掉丁谓;
以寇准为宰相;拥真宗为天上皇;让当时还是太子的宋仁宗为帝;并罢黜刘皇后。与周怀政共谋的太监想立功;反而密告丁谓。丁谓连夜行动;派人逮捕周怀政等人;并
把审讯结果上呈真宗皇帝和刘皇后。宋真宗听说周公公想把自己架空;自然很恼怒;下诏杀掉了周怀政。丁谓也添油加醋;把本不预谋的寇准也外贬;并欲置之死地。
想当初;丁谓正是由于寇准的提拔才得以入朝参知政事;恩将仇报;自然是小人惯有的〃品德〃。
  真宗皇帝下诏;表示军国大事仍旧由自己亲决;〃其余皆委皇太子同宰相、枢密等参议施行〃;皇太子当时是十来岁的小孩子;真正的朝中大事是刘皇后和丁谓说
了算。大臣王曾有大略远谋;他私劝与刘皇后有姻亲关系的钱惟谊说:〃太子幼;非中宫(刘皇后)不能立;中宫(刘皇后)非倚太子则人心亦不附。(皇)后若加恩
太子则太子安;太子安则刘氏(宗族)安矣。〃钱惟谊乘间以王曾之言进劝刘皇后;〃(皇)后深纳焉〃。所以;这位王曾实际上比寇准和李迪有远见。寇、李二人虽是
大忠臣;但他们只想着怎样去掉母后干政的威胁拥立太子;没有想深一步――天下治道;以孝为先。刘皇后乃太子嫡母;总不能把妈杀了;再立一个少年为帝吧。
  真宗皇帝崩;遗诏太子赵受益更名赵桢;柩前即位;是为宋仁宗;时年才十三岁。王曾奉遗诏入殿庐草拟制书;〃命皇后权处分军国事;辅太子听政〃。丁谓想去掉〃
权〃字;因为〃权〃是〃暂时〃的意思。王曾力争;认为〃权〃字不可去;不得坏祖宗成法。丁谓无奈;只得依从。其实;丁谓之意;并非是给刘太后手中加权力;而是想打着刘
太后的旗号;自己可以长期在朝中掌政。
  丁谓大权在握;马上结交时为〃内押班〃的太监曹允恭;密请太后降手书:〃帝(仁宗)朔望见群臣;大事则太后召辅臣决之;非大事;则令(雷)允恭传奏禁中画
可以下。〃如此;丁谓完全可以自决政事;扯虎皮做大旗;凡事以〃太后〃说事;同列官员则〃不敢争〃。另外一个恶果;则是〃两宫异处而柄归宦官〃;雷允恭这个太监作为
宫内外的〃传话筒〃;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恃势专恣〃。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丁谓马上贬寇准于雷州;贬李迪于衡州(李迪曾上谏宋真宗不要立刘氏为皇后;故而为刘太后深恨)。
  但是;丁谓太轻看了刘太后;以为刘氏一妇人;皇帝一孺子;凡事皆是自己和雷允恭一人说了算;高兴没半年;这两个人;一个死;一个贬。 其实;丁谓之贬;表面看
上去;是因为太监雷允恭以〃宜先帝子孙〃为名;擅自命人把真宗皇帝的陵墓改址上移;致使泉水涌出;冲毁陵址。丁谓当时附和雷允恭;自然有连带责任。但丁谓真正
遭贬;还是因为他有二件事得罪了刘太后。其一;有一天宋仁宗小孩子爱睡觉;刘太后传旨中书省;想一个人上朝见群臣;丁谓闻知;坚执不可;〃由是稍失太后意〃;其
二;丁谓又算计内宫的花费财用;〃太后滋不悦〃。妇人之怨;易怒难消;加之刘太后又是聪明人;知道丁谓与雷太监一里一外想架空她;盛怒之下;处死雷允恭;贬丁谓
于崖州。本来;刘太后还想处死丁谓;有大臣认为仁宗皇帝刚继位就处决大臣〃影响不好〃;才〃从轻〃发落。
  丁谓〃机敏有智谋;险狡过人〃;沦落到这份儿上;仍然算计。当时;他家属皆在洛阳;于是;他修书一封;在信中把自己大骂一顿;称自己〃深负国恩〃。嘱咐家人不要
埋怨〃国家〃。然后;他把这封信直接寄给洛阳的地方首长。这么一个大罪人有信来;洛阳的官员当然不敢亲自开启;怕惹上与丁谓〃交通〃的罪名;就直接上呈朝廷。刘
皇后与小皇帝见信后〃感恻〃;就下令把丁谓移至更近些的雷州。机关算尽;数年后丁谓得以以〃秘书监〃的身份致仕;但再也未能〃东山再起〃。坏人下场;还算不赖。
  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如同皇帝一样;要说她完全没有〃想法〃;也不实际。一次;她问参知政事鲁道宗:〃武则天是什么样的帝王呢?〃鲁道宗正派人;当然听出刘
太后弦外之意;直言道:〃武后;乃唐朝罪人;差点毁了社稷国家!〃刘太后默然。上朝时;又有小官趁机巴结;要刘太后立刘氏七庙以显尊崇;鲁道宗反驳:〃若立刘氏七
庙;皇帝家该立几庙?〃还有一次;刘太后、宋仁宗一同去拜佛;刘太后想安排自己的凤辇在小皇帝的仪仗之前;鲁道宗上谏:〃夫在从夫;夫死从子;妇人不能在前〃;刘
太后顿了顿;想了想;还是依礼在宋仁宗后面礼佛。
  鲁道宗直谏;但总给刘太后〃面子〃。秘阁校理范仲淹不然;他上书认为;宋仁宗在宫内朝拜刘太后;是行家人礼;当然可以。但是;天子与百官同到朝上向刘太后施
礼;是亏欠君主礼仪。〃疏入;不报。〃宰相晏殊吓得够呛;他把范仲淹叫来训斥:〃你这小子如此狂率邀名;这不连累我吗;后悔当初荐你为官。〃范仲淹正色言道:〃我正
是怕别人议论您推荐我当官而不称职;才直言上疏;不料今日反以忠直得罪您!〃晏殊无言以对。不久;范仲淹又上书让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亦不报〃。刘太后不喜欢
这个倔直的臣子;便把他外放为河中府通判。即使身在朝外;范仲淹仍上书;请刘太后还政于皇帝。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先帝〃宋真宗的一个普通嫔妃李氏病死。此人在真宗时只是个〃婉仪〃;仁宗即位后;一群〃后妈〃皆进位;李氏得为〃顺容〃。病重临死;
李氏才进位〃宸妃〃。按理讲;皇帝嫔妃众多;死一个并非什么大事。但是;宰相吕夷简闻知此事;即刻入宫见刘太后。李氏之死之所以能惊动当朝宰相;其中还隐藏一个
天大的秘密:李氏不是平常人;她是当今皇帝宋仁宗的生身之母!
  李氏本是杭州人;入宫时作真宗刘皇后的侍女;地位卑贱。真宗皇帝一次性起;顺便就把刘皇后的这个俏丫环给〃幸〃了;一炮成功;怀上了日后的宋仁宗。这件事;
古代很普通;并非现代人想象得那样男主人把小保姆睡了那么严重。孩子生下后;当时还是德妃的刘皇后〃攘为已子;李(氏)不敢言;中外亦不知。〃真宗皇帝自己不
说;别人当然更不敢张扬;而且;刘氏当时把小孩子养为已子;实际上无形中也提高了这孩子的地位。当然;刘皇后养仁宗为子;也不是天天喂奶换尿布什么的;只是她
对外宣称这孩子是自己所生;一切养护任务皆由她亲如姐妹的杨淑妃进行。李氏日后又被真宗皇帝〃幸过〃;生有一女;刚生下来就死掉。虽然与〃真龙〃有过数次云雨
之欢;还育有龙子;但李氏地位微贱;无论真宗皇帝生前死后;她都〃默然〃处于一大堆嫔妃之中;〃未尝自异〃。其实;按当时人的心情;李氏心中已经非常满足;自己一
个丫环出身;能得幸于天子;能为皇帝诞下龙子;已是天大的恩宠。〃(时)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仁宗当皇帝十年;已经二十三岁;仍旧以为刘太后是其生母;对李
氏一事全然不知。
  宋仁宗不知道;身为宰相的吕夷简当然知道这个秘密。听见刘太后在内宫要以一般宫人的丧仪埋葬李氏;老吕赶忙入宫;入奏对李氏〃礼宜从厚。〃
  刘太后一惊;忙让仁宗皇帝先下去;自己与吕宰相商议丧仪之事。宋仁宗不知就里;他本人对父皇的这位李妃根本没有印象;自然乐得清闲;出殿游玩去了。
  刘太后站起身;隔帘问吕夷简:〃死了一个宫人;怎么劳您宰相问此事?〃
  吕夷简回答:〃为臣乃宰相;事无内外;都应该过问。〃
  刘太后听出老吕话中有话;怒问道:〃相公您要离间我们母子关系吗?〃意思是你想通过厚葬李氏来挑破这层窗户纸吗?
  吕夷简当然是厚道人;他回答:〃为臣所以劝太后您厚藏李宸妃;是想日后保全您刘氏 宗族啊。〃
  刘太后默然;仔细思之;深觉老吕说得有道理。
  宫中太监为了讨好刘太后;上下都不好好为李宸妃治丧;吕夷简亲自对主管丧事的太监头说:〃李宸妃是当今皇上生母;如果不以应该的礼仪埋葬;以后必有因此
获罪的人;到时别怪我吕夷简没打招呼。应该以皇后的服饰和礼仪埋葬;棺中充以水银。〃太监赶忙转告刘太后。此时;她也完全想明白;下诏以皇后礼下葬李氏。
  李宸妃死后;刘太后心中郁郁;转年;病重其间;她服天子袞冕;到太庙行礼;平生第一次过了天下第一人的瘾。不久;刘太后病重;口不能言;数次自抚其衣向侍病
的仁宗皇帝示意。大臣薛奎听宋仁宗这么说;忙解释道:〃太后身服天子仪服;怕死后在地下不好见真宗皇帝。〃宋仁宗大悟;下诏以皇后仪服埋葬刘太后;并以四个字〃
庄献明肃〃来追谥。宋朝旧制;皇后皆两字谥;四字谥自刘太后始。
  刘太后死不久;就有人告知宋仁宗他并非刘太后亲生;而且其生母李宸妃是〃死于非命〃。〃帝(仁宗)号恸累日;下诏自责;追尊(李氏)为皇太后;谥庄懿〃。为
了查明真相;宋仁宗派人挖出生母棺木;亲自启视;见生母身着皇后服饰;加之水银灌棺保护;颜色如生;没有任何中毒等迹象。宋仁宗长叹:〃怎能轻信人言呢。〃转而
更厚待刘太后宗族。寻找多日;仁宗知道自己还有个舅舅李用和在世;忙召入宫中;立授节度使之职;〃宠赉甚渥〃。
  〃初;(刘)太后爱帝如已出;帝亦尽孝;始终无毫发间隙。至是;帝亲庶务;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此时;范仲淹又被召回朝廷。此人真乃正直之士;从前虽为刘太
后贬为外任;现在反而在仁宗面前为太后说好话:〃太后受先帝遗命;调护陛下者十余年;今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仁宗也是厚道人;下诏禁止再有人追究太后垂帘
时的是是非非。所以;戏曲《狸猫换太子》一事;完全是瞎掰。
  刘太后此人;出身虽然低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施政方面没有什么阙失。而且;她行事有理有节;每赐刘氏宗族宫内御食;皆易以寻常器皿;〃勿使皇宫器
物入吾家也。〃真宗皇帝二妹入见;刘太后见之亲礼;赐珍珠头帕。与太后关系不错的润王妃李氏也要求得一珠帕;刘太后立刻拒绝:〃二公主;先帝之妹。你不过赵家老
媳妇;怎能和皇姑相比。〃最可称道的;三司使程琳谄媚;上献《武后临朝图》;刘太后掷之于地;怒斥:〃吾不作此负祖宗事!〃
  ――从宋仁宗到宋英宗
  宋仁宗在刘太后死后;终于真正当上了皇帝;开始亲政。没过几年;西夏的元昊称帝;宋夏战争轰轰烈烈展开;最终双方都大伤元气;特别是宋朝;除向辽朝给〃岁
币〃外;又要每年向西夏〃赐〃岁币;凭添了经济负担。不仅边事吃紧;宋朝国内又爆发大小不一的〃起义〃;沂州的王伦和商州的张海等人揭竿而起;很让北宋君臣伤脑
筋。内忧外患之下;范仲 淹上呈《答手诏条陈十事》;宋仁宗开始了〃庆历新政〃的改革;中心点在于整顿吏治。但折腾了不到一年;范仲淹、韩琦等人悉被罢出朝廷;
最后以〃朋党之争〃的定论结局。
  无论如何;宋仁宗统治时代;北宋名臣辈出;仁宗皇帝本人也〃恭俭仁恕〃;非刻薄寡恩之君;所以其统治时代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忠直之臣;当然;作为搞政治的臣
子们;秉性脾气不尽相同;有各种各样的性格缺欠和道德〃瑕疵〃;但大体上还是良臣多;奸臣少;范仲淹、韩琦、吕夷简、晏殊、薛奎、杜洐、包拯、文彦博、富弼
、狄青、欧阳修等等;或文或武;皆一时人杰。此外;文学、哲学以及科技方面;柳永、宋庠、梅尧臣、苏洵、蔡襄、周敦颐、二程兄弟、沈括、毕开等等;皆是生活
于宋仁宗时代;真可用〃灿若群星〃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各类人才。
  历史的真实;总出现〃好人无好报〃的现象。宋仁宗如此一个仁君;在位四十二年;竟然一个儿子也没有。继承人问题是帝国最最重要的事务;在大臣韩琦、司马光
等人的坚持下;宋仁宋只能立其堂兄濮安懿王的儿子赵宗实为太子;改名赵曙。转年;公元1064年;宋仁宋病死;其堂侄赵曙即位;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身体很差;精神上也有遗传毛病;他在位最重要的政治事件是类似明朝〃大礼仪之争〃;即英宗想把他死去的生父濮安懿王也升格为〃皇帝〃;朝臣们为此大
打出嘴;争执不休。最后;宋英宗还是未敢追尊其生父为〃皇帝〃;只是把老爸的坟园称为〃陵〃。比起明朝嘉靖皇帝为此事杖死十来位大臣的王八蛋行为;宋英宗要仁义
得多。英宗皇帝仅在位四年即病死;其长子颍王赵顼继位;是位宋神宗。
  此时;宋朝的国力已大不如前;方方面面都呈江河日下之态。首先;宋朝对〃士人〃太好;〃恩赏〃太厚;整个官僚机构臃肿得不行。宋朝帝王仍比较〃厚道〃;从来不怎
么想〃消肿〃机构;总是慷慨地赠予大臣金银珠宝;〃班仅庶僚;非有殊迹;亦被横赐。〃到宋真宗咸平年间;已经有具体数字;天下〃冗吏〃多达十九万五千余人;而且;那
些带有〃使相节度〃荣衔的大官;光薪俸支出就大的惊人。以三班院为例(供奉官;左殿直;右殿直);宋初只有官吏僚员300人;宋真宗时已有四千多;宋仁宗时已经过
万。宋仁宗统治时代;开科取士;进士加诸科就近一万人。这一万人看似数字不大;但都是官员之选;而宋朝一般官员的薪俸都可让诸朝士人眼红。不仅如此;还有那些
皇族、外戚、功臣等等的后代;在〃恩萌法〃的庇佑下;一大群人生下来就有〃级别〃;有〃级别〃就要有俸禄;这帮人有钱有闲有精神;更有时间〃制造〃人;呈几何级数上
升。不讲皇族;仅以大臣王旦为例;〃王旦卒;录其子弟、侄、外孙、门客;从授官者数十人。诸子除服;又各进一官。〃宋仁宗自己生不出儿子;皇亲国戚们的生殖力却
一个胜似一个。即使皇帝驾崩;〃遗赐大臣各值百余万〃;〃厚道〃得太过份。宋代文臣武将;生活极其优裕;只要不犯〃谋逆〃罪;干出天大的坏事;最重的处罚就是远流偏
僻地方做小官;〃过海〃和〃过岭〃几乎就是最重的责罚。〃过海〃指被罚至海南;〃过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