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

第20章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对;徐禧官大;不听。并把种谔调往延州。元丰五年(公元14082年)九月;徐禧发兵民二十多万人;用十四天就筑好了永乐城;宋神宗赐名〃银川寨〃。然后;徐禧、沈
括等人还米脂;只留800多人守卫。
  西夏闻报;深知永乐城乃咽喉要地;即刻集结二十多万步骑前来争夺。
  徐禧闻讯;留沈括守米脂;自领万余大军前往永乐城;并于城前列阵。徐禧此人;〃少有气度;博览周游〃;熙宁初年作《治策》二十四篇呈王安石;得以跻身朝廷。
其实;徐禧是个志大才疏之人。闻夏人倾国而来;他还不信;大言道:〃如敌寇多来;正是我立功名取富贵的大好机会。〃飞蛾扑火一般;徐禧猪颠风一样直奔永乐城。
  夏军渡永定河;大将高永能建议乘其半渡发起进攻;徐禧竟有宋襄公之仁;回答道:〃你知道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说着话;徐学士竟然〃执刀自率士卒拒战〃;亲
临最前线。想当年元昊病死;宋朝边将就曾建议要趁其国内动荡兴兵征讨;宋臣程琳也是食古不化的书生;表示〃幸人之丧;非所以怀柔远人〃;丧失了攻败西夏的绝好
机会。
  不久;后继的夏兵越来越多;无边无沿;〃将士皆有惧色〃。宋将曲珍建议收兵入城以避兵锋;徐禧不听。很快;双方接战;宋军的先头部队〃最为骁锐;皆一当百;锦
枪锦袄;光彩耀日〃;但是;遇见这么多似狼一样的夏军;心中又怯;接战不久就失败;〃奔入城;蹂(宋军自己)后阵〃。混乱之下;〃夏人乘之;(宋)师大溃;死及弃甲
南奔者几半。〃徐禧这才慌忙入城;被夏兵团团包围。
  众多宋兵;困守愁城;食水很快用尽;〃掘井不及泉〃;此城险是很险;平地凸起;但要钻出水来比登天还难;〃士卒渴死者大半〃。宋军确实英勇;仍旧〃扶剑拒斗〃。曲
珍劝徐禧趁还有些实力突围;徐禧不听;高永能劝他尽出金帛招募敢死队血拼;又不听。
  结果;一夜大雨;多处城溃;永乐城失陷;徐禧、高永能皆死于乱兵;宋军只有四将逃免。
  〃(徐)禧疏旷有胆略;好谈兵;每云西北可唾手取;恨将师怯耳……素以边事自任;狂谋轻敌;猝与强虏遇;至于覆没。〃此次大败;宋朝损失将校二百三十人;精
兵万余;最可怜的是十多万筑城后未及回去的役夫;也皆成夏兵刀下之鬼。
  永乐之围;种谔观望不及救;〃帝(神宗)冀其后效;置不问;且虞(忧)贼至;就命知延州〃;不久;种谔疽发背而卒;时年五十七。他是名将种士衡之子;勇敢善谋
;永乐城之败;他早已有所预见。但是;此人也是急功近利之辈;为人〃诈诞〃;去岁宋朝五路攻夏;正是他窜掇神宗皇帝;表示〃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
神宗因此〃壮之;决意西讨〃。所以;两年两大败;种谔不得辞其疚。〃自熙宁首开绥州;后再举西征;皆其兆谋;卒致永乐之祸。议者论(种)谔不死;边事不已。〃
  坐镇守卫米脂的沈括;本应率军救永乐;但听闻夏军数万奔龚绥德;危及关中;他便〃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加之他先前附和徐禧筑永乐城;战后;他被贬为均州
团练副使。元佑年间起复;沈括只做过光禄少卿分司这样的虚官;政治生命全然完蛋。当然;他闲居润州八年;才有时间写出《梦溪笔谈》这部巨著。虽然现在中小学
课常常见他的画像;在史传上他并不是知名之人;仅列于《宋史》列传第九十一堆文臣中沈遘的附传。
  此外;沈括人品很差。王安石在位时;沈括为访察使;回京后必盛赞良法大为便民。王安石罢归;沈括为三司使;马上向宰相吴充呈上新法的种种弊端;宋神宗〃始
恶(沈)括之为人〃。沈括与苏轼一直是老同事;苏轼外放杭州;沈括作为两浙访察使;临行;宋神宗嘱咐他〃善遇苏轼〃。苏轼见老朋友;非常高兴;两人亲切话旧。沈括
请苏轼把到杭州后所作诗文给自己一份〃拜读〃;苏轼马上答应。结果;沈括在苏轼诗文中一一用朱笔评点;密呈御史台与苏轼有过节的李定;表示苏轼诗文〃多讪谤〃
朝廷。所以;差点要苏轼一命的〃乌台诗案〃;实由沈括而起。永乐之役后;沈括闲废润州;又同没事人一样;对苏轼〃迎谒甚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今古无两的大
科学家沈括;畏妻如虎;常常被其妻张氏打得一脸血肉模糊;〃儿女号泣〃。张氏病死后;大家都为沈括庆幸;殊不料;沈括受虐惯了;母老虎一死;他天天精神恍惚;还要
跳水自杀;不久;老头也郁郁而亡。可以想见;撰写《梦溪笔谈》的沈括几乎是天天捂着血脸在艰难〃创作〃。
  宋神宗闻败讯;〃涕泣悲愤;为之不食。〃早朝时;他又〃对辅臣痛哭;莫敢仰视。〃确实;自熙宁开边以来;只得夏国葭芦、米脂等六个堡寨;但灵州、永乐两次大败;
宋军兵民役夫以及边境归附熟羌竟有六十万人死于争战;至于花费更是个天文数字;算也算不过来;绝对吐血赔本大买卖。
  〃帝(神宗)知边臣不足任;深悔用兵;无意西伐矣。〃其实;宋神宗是过份有〃大略 〃;〃每愤辽人倔强;慷慨有恢复幽燕之志〃;假使打败西夏;他肯定还会用兵河
北同辽朝开战。所以;王安石变法;实则是神宗皇帝想积累财帛与西夏打仗而导致。变法以后;国家实力稍有积累;但天下元气已伤;又接连两次大败;实际上是陷入更
加困弊的局面。不久;西夏又来讲和;宋朝只得按数〃赐〃岁币;大把大把的银帛仍旧每年交给西夏以〃买〃和平。忧愤之下;不到三年;宋神宗即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八岁
。史臣对神宗很惋惜;评价还是不错:
  帝天性孝友;其入事两宫;必侍立终日;虽寒暑不变。尝与岐、嘉二王读书东宫;侍讲王陶讲谕经史;辄相率拜之;由是中外翕然称贤。其即位也;小心谦抑;敬畏辅
相;求直言;察民隐;恤孤独;养耆老;振匮乏。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历精图治;将大有为。未几;王安石入相。安石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蓟、灵武;而数败兵;帝
奋然将雪数世之耻;未有所当;遂以偏见曲学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输、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汹汹骚动;恸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终不觉悟;方断然废逐
元老;摈斥谏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惜哉!
  最后;再总结一下王安石为人。在个人操守方面;老王勤俭无奢欲;天天日理万机;百分百是宋朝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好干部典型。但是;〃以大狱以报睚眦之怨也;
辱老成而奖游士也;喜谄谀而委腹心也;置逻卒以察诽谤也;毁先圣之遗书而崇佛老也;怨及同产兄弟(王安国;与王安石政见完全相反);子死魄丧(其子王雱先死
)而舍家为寺以丐福于浮屠也〃――所有这些;均成为当时后世为正直士大夫所不齿的大把柄。
  王安石变法的悲剧;其实也是时代的悲剧。宋仁宗在位达四十二年;〃解散天下而休息之〃;与民休息是好事;坏就坏在〃解散以休息之〃;天下人心的松驰;对西夏
、辽国以〃岁币〃买和平;大输锦帛以买苟安;全国上下沉浸于一种虚假的宁静氛围中;没有让人激愤励志的精神氛围;这才是最为可怕的事情。而且;宋朝上下就怕言
兵;成为忌讳。假如钓鱼岛哪天和宋朝一样也成为讳言之事;天下事已经可知。
  宋神宗继位;天天为国贫而忧心忡忡;〃故以召(王)安石聚敛之谋;而敝天下〃;弄得天下骚然;富国的目的也没有真正达到。
  宋神宗、王安石君臣的富国强国之计;说白了只是〃聚财〃二字;以为有钱有粮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完全忽视了精神层面上的作用。美国最有钱;越南、格林纳达
以至于现在的伊拉克;老美皆灰头灰脸。五十年代的中国很穷;朝鲜战争;也能凭气凌势用简单的武器把美国与西方联军打得心服口服。至于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更
是不胜枚举:汉高祖刘邦小亭长出身;身无余粮;一变而帝万邦。秦朝有六国积储;敛九州赋财于关中;一宵瓦解;南宋朝的开国者刘裕;内忧外患;只以三吴一地财力
;破后秦;杀慕容超;吓得北魏也屏息蹑足;安禄山得势;拥长安;据险关;金银山积;唐肃宗地处僻远灵武;仍旧最终复国――由引观之;宋朝之患;〃实不在贫也〃。宋
神宗之时;如果守先朝之小康;增强国民的忧患意识;不急于求成;不贪图小利;不打肿脸充胖子;积累二十年;西进北讨;大可以一举成功。
  西夏方面;夏惠宗秉常虽象征性地得以复位;梁乙埋又把自己女儿给这位倒霉皇帝当皇后。梁乙埋不久病死;其子梁乙俌又袭封国相。同年;梁太后也病死;但朝
权仍在梁氏宗族手里。转年;夏惠宗秉常郁郁而亡;其子乾顺被扶上帝座;又是一个三岁的娃娃;是为夏崇宗;又是一个新出炉的梁太后主政(梁乙埋之女)。
  王安石晚年落寞;但诗词雅丽;清新脱俗。仔细读之;总有森然幽冷之气;现摘其小诗小词各一首;以展示其当时心境。
  其一(诗):
  荒凉烟雨助人悲;染湿衣襟不自知。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送女过江时。
  其二(词):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瑟琶;晓来思绕天涯;不管通堂朱户;春风自在杨家。
  余生也晚;智也愚;行也鲁;读书趣味也〃形而下〃。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学时代;我就是个〃思想复杂〃的不良青少年;时不时不留痕迹、以高手艺匠人手段偷偷
撬开我哲学教授老爸一只锁扃密实的大书箱;十二万分沉迷地一本又一本偷看全套的缮本《绣像金瓶梅》;自此;幼小的心灵中;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灰之又灰之余;再看别人推荐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不过是一本铺陈华丽的爱情科普读物;《三国演义》不过是评书艺人羡慕帝王将相的瞎编集成;
《水浒传》也就是造反贼寇的漫画文字版;《 西游记》吗;更不过是一本宣扬因果报应的佛经故事摘编——它们在《金瓶梅》这本细腻入微刻画〃吾国吾民〃社会
、人生、心理、生活的巨著面是那么渺小和幼稚。
  万分钦服之余;在下渐渐衍生出一种对〃淫词艳书〃的嗜好;不仅能对李渔的《肉薄团》那样夸夸其谈的〃注水猪肉〃持有公正、深刻的批判态度;也可以因某些
类似〃软玉温香抱满怀〃的高妙描写而情不自抑。特别是看到诸如元好问大诗人〃何日重解香罗带;细看春风玉一围〃的神来之笔;常常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拍案叫绝。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虽然专业一直是英美语言文学什么的;但在下总是对我天朝数千年来的精绝风月作品独加青睐;套用当时女朋友的一句话;是〃满脑子龌龊的
《风流锦阵》;一肚子下流的《玉台新咏》〃——无论如何;青春时代荷尔蒙的小火苗子一直嗖嗖乱窜;几乎都化作〃研读〃风月的动力;虽无〃行万里花路〃;却也读〃
万卷黄书〃;按图索骥;按求人;钻图书馆找收藏家;良莠不分;文白不弃;几乎把唐、宋、元、明、清以来的〃禁毁文学〃读个遍;当时如果有这一科目的博士后招生;
本人肯定能弄个博导当当(青年才俊啊;呵呵)。
  由于当时花特多时间专注于明、清以来的禁毁小说和如《玉台新咏》等主要的艳诗集;对于什么辽、金等等这些马上民族的〃思想糟粕〃就不大留意;以为那些
哥们姐们只知道黄金白银杯盏罗列;饮羊羔儿美酒;跳草原大转圈舞什么的。记得曾经匆匆浏览过一首《十香词》;写女人身上各个部位的十种香气;言语简约、素
净;暗蕴淫靡;仓促印象中是哪位晚明的无聊文人逛完青楼后的感怀;当时殊不为意。
  一日;忽然翻开辽朝文人王鼎撰写的《焚椒录》;才知《十香词》的作者乃辽朝鼎鼎大名的懿德皇后萧观音;不禁好奇之余大惊失色:竟然有契丹女人在一千多
年前能用如此流利、婉约而又深富文学寓意的汉语词汇写出这样的好诗;不能不让人击节叹赏!
  青丝七尺长;挽作内家装。不知眠枕上;倍觉绿云香。
  红绡一幅强;轻阑白玉光。试开胸探取;尤比颤酥香。
  芙蓉失新艳;莲花落故妆。两般总堪比;可似粉腮香。
  蝤蛴哪足并;长须学凤凰。昨夜欢臂上;应惹领边香。
  和羹好滋味;送语出宫商。定知郎口内;含有暧甘香。
  非关兼酒气;不是口脂芳。却疑花解语;风送过来香。
  既摘上林蕊;还亲御苑桑。归来便携手;纤纤春笋香。
  风靴抛含缝;罗袜卸轻霜。谁将暧白玉;雕出软钩香。
  解带色已战;触手心愈忙。那识罗裙内;消魂别有香。
  咳唾千花酿;肌肤百和装。无非瞰沉水;生得满身香。
  细细咀嚼;婉约风流;无雕砌;多逸思;虽为艳歌;不减雅致。如隔翠玉琉璃观冰玉美人;寒暑流易;遥睹朱颜;令人愁然神往。
  金漠银水逞英豪亦有契丹能赋诗
  ——漫述辽代汉诗的发展
  由于《说岳全传》、《岳家将》等评书的流行;市井坊间普通百姓对金朝并不陌生;什么金兀术、完颜阿骨打、粘罕、哈迷赤等等亦真亦虚的名字许多人能道
其详;言及辽朝;一般人想半天也就只能想起评书《杨家将》时有个萧太后;说出名字的还有一个耶律楚材(其实此位辽朝皇族后代已是由金入元的人)。其实;不
仅仅是我们当代人对辽代历史知之不多;往溯至金朝末年;灭辽而起的金人对辽国历史已经常常有如堕五里云雾之惑。满肚子大学问和一脑子诗词歌赋的大才子元
好问;在当时已经大抒感叹:〃呜呼;世无史氏久矣……泰和中;诏修《辽史》;书成;寻有南迁之变;简册散史;世复不见。今人语辽事;至不知起灭凡几主;下者不论也
。〃大概蒙古铁骑滚滚;南逃的金朝史官们已经把辽代史料丢失殆尽。蒙古兵将只知以烧杀抢奸为乐;绝大多数辽国史籍在瓦砾场中场皆成为烧烤羊肉的引火之物。即
有存留;也多是散佚不全的〃历史残片〃。元好问时代大半知识分子连辽国有多少位君主都几乎搞不清楚;可以想像后世幸存的辽国实打实的历史资料确实很不齐全。
  辽朝是由耶律阿保机于916年创立;其称帝时号其国为大契丹(当时中原是朱温建立的梁朝(均王贞明二年)。公元947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灭后晋;备法驾入汴
京;建国号大辽;改元大同。耶律阿保机时代;由于这些留着奇怪发型的哥们主要是以游牧方式称雄塞北;故号大契丹;占有燕元十六州之后;不少汉地纳于版图;耶
律德光也曾经穿着大袖飘飘的汉帝法服在殿堂上找过感觉;而后大辽这一国号自然就基本延袭下来。但对于漠北诸族;契丹上层仍延用〃大契丹〃这个威风凛凛的国
号。
  辽朝之所以自命其国为〃大辽〃;据说是源起自辽水。〃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
为配偶;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二流相交之水;也就是辽水。以〃大辽〃为国号;一是彰显其祖先不同凡响的神异之处;二来点出族属源流。(金国的取名也
大抵如此。其发迹处女真语为〃阿禄祖〃;是金子的意思。其水出金沙;而名之为大金;〃犹辽人以辽水名国也〃。) 契丹人属游牧民族;即使〃发迹〃后;文化水平确实也
不敢恭维。契丹人虽和中原汉人一直打交道;但其语言与大多以单言节词为主的古代汉语大相径庭。契丹语有大量的多音字节;很像现代的西欧诸国语。在其口语之
中;好多还要用现代日语中类似〃训读〃的方法来诵诗念文。
  辽朝流传下来的歌谣诗词;大多是以汉字形式保留下来。契丹族人最早是〃刻木为契〃;跟〃结绳记事〃和〃象形〃差不多的原始方法。耶律阿保机立国后;才让族人
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创造契丹国文——契丹大字。契丹大字是在增益汉字笔划偏旁基础上创立;难懂如天书;不能普及。阿保机的弟弟迭剌又借用回鹘文;创制契丹
小字。契丹小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