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 >

第7章

刀锋上的文明 - 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兴国五年年底;辽景宗御驾亲征;亲至南京(幽州);祭旗祠天;发动新一轮南侵。瓦桥之战(今河北雄县);耶律休哥在辽景宗面前露足了大脸;跃马出阵;
大刀挥处;宋朝守将张师的人头登时落地。辽景宗亲赐耶律休哥玄甲白马;夸赞鼓励。〃(耶律)休哥遂率精骑渡水奋进;南师(宋军)大败;追至莫州;横尸遍野;生
擒数将以归。〃大喜之下;辽景宗又亲赐御马金杯;说:〃爱卿你勇过于名;若人人如卿;攻天下如摧柘拉朽耳!〃不久;辽景宗拜耶律休哥为〃于越〃;〃于越〃是契丹最高的
荣誉勋衔;位在南、北院大王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
  听闻瓦桥之败;宋太宗又怒又惊;下诏北巡。〃关南言大破契丹万余众;斩首三千余级〃;北宋史书把虚报战功的猫腻委婉写出;一个〃言〃字活灵活现。估计是小规
模遭遇战;小败辽兵而已。不知是何种原因;宋太宗自将而来;先前主动御驾亲征的辽景宗打起退堂;引兵而返。宋太宗稍感自己面上有光;作诗一首;其中有〃一箭未
施戎马遁;六军空恨阵云高〃之语;想必也是自我安慰。当然;宋太宗也有过趁辽军退师的机会再进攻幽州的意思;朝廷文臣多谏劝;认为应广积储;缓用兵;太宗心知
幽州难克;便下诏返军。 回京后;又有文臣武将议论说宋军不应回师;应该速取幽燕;太宗闻言又有悔意。左拾遗张齐贤上疏;力谏宋太宗不宜于太急用兵:
  〃圣人举事;动在万全;百战百胜;不若不战而胜。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戎翟;亦多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寨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以逸自处;如是
则边鄙宁;辇运减;河北之民获休息矣。然后务农积谷以实边用;敌人之心;固亦择利避害;安肯投诸死地而为寇哉!臣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角强
弱之势而已!是故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内安本固;则远人敛衽而至。伏望审择通儒;分路采访两浙、江南、荆湖、西川、岭南、河东;凡伪命日赋敛苛重者
;改而正之;诸州有不便于民者;委长吏闻奏;使天下皆知陛下之仁;戴陛下之惠;则契丹不足吞;燕蓟不足取也!〃
  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3年)五月;辽景宗又亲征;率大军南侵。此次辽军又在满城遇败;守太尉希达里也在战中乱箭被射死;多亏耶律斜轸率部兵左突右驰;才
避免了辽军更大的损失。未得便宜又丧师;辽景宗郁郁回军。同年秋;辽景宗在六州游猎途中忽得崩疾;不治而亡;年三十五。
  闻知景宗皇帝崩逝;时任辽朝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不俟召;率其亲属赴行帐〃;萧皇后见到韩德让;心中顿安。很快;耶律斜轸也奔召;二人帮助萧皇后易置大臣;
拥立辽景宗长子梁王耶律降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耶律降绪当时才十二岁;凡事皆由萧太后(儿子称帝;萧皇后自然升一级成为太后)与韩德让、耶律斜轸做主。
  萧太后初秉国权;也七上八下心不宁;向大臣泣言:〃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辽防未靖(宋军威胁);我可怎么办呢!〃韩德让、耶律斜轸忙跪
前表忠心;〃信任臣等;何虑之有!〃于是;萧太后命韩德让统掌御府禁卫军;〃总宿卫事〃。韩德让不仅掌领皇家宿卫大事;很快就和萧太后睡在一起;成为名符其时的〃
宿卫〃。据野史记载;萧太后小时曾为萧家允诺长成后许配给韩德让;可能属小说家言。但是;辽景宗死后;韩德让与萧太后出双入对;这倒是铁一般的事实。不过;在《
辽史》中如果按查索〃韩德让〃三个字;根本找不着;此人载于《列传第十二》;名字是耶律隆运;比大名鼎鼎的耶律休哥还排前一位;〃耶律隆运〃是萧太后后来赐他
的名字;改为国姓;入为皇族;并〃隶横帐季父房后〃;位于诸亲王之上。当然;韩德让对于辽朝〃功德盛大〃;非一般只凭胯中物取悦女主的男宠。
  辽朝小皇帝继位后;在萧太后操纵下;改元统和;并把国号由〃大辽〃更为〃大契丹〃;此举可能是想更好地加强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统治。虽然幼主在位;太后主政
;辽朝的政事非常平稳;忠于萧太后的韩德让与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萧太后为了〃独占〃韩德让;竟派人把老小伙子的妻子勒死;由此二人可以天天卿卿我我
天地一家春。这位〃杰出女政治家〃的魅力;由此可以窥见一斑。〃妇唱夫随〃;二个人起居一处;周遭有数百专门伺侯他们两个人的宫廷妇仆;大小国事;皆是两人说了
算。
  萧太后对韩德让这个汉人没有任何嫌猜;韩德让对于契丹政权也一直效忠至死。虽为汉人;韩德让倒很是条真正意义上的〃汉子〃;诸如:对于一位名叫耶律虎古
的契丹皇族权贵;因此人先前曾得罪过自己的父亲韩匡嗣;又在朝中与自己顶嘴;韩德让从卫士手中夺过大铁骨朵;迎头把这位宗室贵族砸得脑浆迸飞。群臣战栗;太
后怡然。萧太后当然心向老叉杆;其实她心中实恨背后惦记她们母子的耶律皇族;一次;韩德让打马球;有个契丹将领纵马冲撞。看见老相好大头朝下摔于尘土之中;
萧太后心疼得不行;立命从人把那个冒失的契丹倒霉蛋拉出砍头。韩德让骂骂咧咧;估计也是愤恨这个契丹人差点让自己摔坏了〃功能〃。与这位辽朝的韩爷相比;一
代不如一代;满清的汉人就差了好大一截。曾国藩削平长毛;对清朝有再造之功;不仅未获王封;他自己还吓得不行;自动上奏要求削兵;看见满清贵族也点头哈腰;十
足的没有血性。
  当然;好事不出门;萧太后与韩德让这些〃秘事〃;外人也有耳闻。宋朝的雄州知州贺令图、其父岳州刺史贺怀浦父子相继上表宋太宗;〃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
母;韩德让宠幸用事;国人(契丹人)疾(嫉恨)之;请乘其衅以取幽蓟。〃奏章屡上;惹得宋太宗又动了北伐之心。其实;契丹风俗与汉族不同;国母的〃私生活〃一点
不影响朝政;而且萧太后虽淫但不毒;驾驭臣下有方;对自己的儿子圣宗皇帝又慈孝有加;辽朝实力仍旧是处于〃蒸蒸日上〃的时期。
  内政方面;宋太宗逼死了倒子赵德昭;害死了另一个侄子赵德芳;其已被贬逐至房陵的弟弟赵廷美也忧郁而卒;在统治内部可以说是清除了各种心腹之患;文治
方面又编成《太平御览》(原名《太平总类》);就差赫赫武功来洗刷昔日高梁河之耻了。
  伐辽之前;宋太祖还遣使去渤海和高丽;约两地头领共同夹击辽国;但均无结果。高丽不必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就被打得向辽朝割地求和;一直贡赋不断。渤海
国于公元698年 建国;全盛时有五京、十六府;号称〃海东盛国〃;但于公元926年被耶律阿保机消灭;并以其地封其长子耶律倍;建东丹国;为辽朝附庸。由于多受辽朝
贵族猜防;渤海人多次起兵造反;均被镇压。但是除东丹王耶律倍之妃是渤海大氏家族以外;辽景宗、辽圣宗都曾取大氏为妃;可以猜想;当时的渤海残余势力不会死
心塌地和宋朝联合。所以;虽有〃三人渤海当一虎〃的勇猛;虽然他们对辽朝怀有破国杀主之恨;要他们和远隔迢迢的宋朝联合;实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且;当时辽朝
还不是天祚帝时的辽朝;正处于强盛之期。
  于是;雍熙三年(公元986年)春天;宋太宗又一次亲征北伐;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命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
雄州(今河北雄县);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今河北涞源)。同时;宋太宗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辽朝方
面;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并不慌怯;马上下令让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迎曹彬;以耶律轸为都统;率兵迎击潘美、杨业的宋军。萧太后带同自己的儿子辽圣宗;亲征而
行;驻跸于驼罗口(今北京南口)。
  历史惊人的相似;雍熙北伐一开始;宋军诸路皆捷: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
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米信方面;宋军又于新城大败辽军。
  由于先前吃过数次败仗;宋太宗在诸将出发前;嘱诫他们〃持重缓行;毋贪小利以要敌。〃不久;宋军诸路捷报继至;宋太宗不喜反忧;深恐契丹军会乘间断阻宋军
补给线。忧虑成真。曹彬十万大军在涿州呆了仅仅十几天;就吃尽了军粮;〃乃退师雄州以援供馈。〃宋太宗闻报;大骇:〃岂有敌军在前不顾而退军待军粮的道理!〃他忙
遣使制止曹彬;并告诫曹彬不要再向前进军;率军沿白沟河与米信宋军会兵;〃按兵蓄锐以张西师之势。〃宋太宗本意很好;想等潘美等人尽得山后土地之后;田重进再
东下与曹彬、米信会合;全师制敌;与契丹大军决战。
  但是;曹彬统下诸将听说潘美、田重进等部连战连捷;深耻己军无功;〃谋画蜂起;更相矛盾〃。老将曹彬一进也没了主心骨;便顺从诸将之意;〃乃裹五日粮;再往
攻涿州。〃
  当时;辽朝萧太后、韩德让、辽圣宗等人在涿州东五十里的地方扎下御营;听闻宋军来击;便遣耶律休哥轻兵疾行;阻击宋军。宋军边急行军边迎战;路上足足用
了四天时间;才得以进达至涿州。〃时方炎暑;军士疾乏;所赉粮不继。〃无法;宋军得城不能坚守;又弃之而去。
  曹彬先遣人率涿州百姓退走;他自己率大军殿后。由于人多兵疲;缺粮少水;宋军战斗力极度下降;连个象样的殿后军阵都组织不起来。耶律休哥率辽朝生力骑兵
一路尾随;边杀边追;边追边杀;一直追到歧沟关;辽军发动总进攻;宋军大败。曹彬收拾残兵;连夜抢渡拒马河;于易山南岸扎营;准备休整一下喘口气。幸亏宋将李继
宣死战;使得小股宋军逃得活命。但是;数万宋军;或被杀;或掉入河中溺死;或被俘;损失巨大;〃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辽军战后打扫战场;耶律休哥〃收宋(军)尸以为京观〃。辽朝上下大喜;进封耶律休哥为宋国王。
  宋太宗闻军败;愤恨不已;深责众将;认为这些人〃不遵成算;各骋所见;领十万甲士出塞逼斗〃;最终〃往复劳弊;为敌所乘〃。所以;曹彬、米信等人回朝后;皆被贬
官。
  由于东路主力大败;宋太宗合围幽州的战略意图再难实现。辽朝方面开始反扑;耶律斜轸统十万大军赶至安定西;与宋朝雄州知州贺令图相遇;双方大战;宋军又
败;被杀一万多人。辽军乘胜攻陷蔚州、寰州等地。深知西路军已经无望;宋太宗下诏指示潘美;让他与杨业一起引兵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
  得知辽军已攻陷寰州;杨业建议应避辽军锋锐;分兵应州以诱辽军主力;然后以千名强弩手扼守石竭谷口(今山西朔州附近);以保全数州军民安全。
  潘美沉吟;但时为监军的蔚州刺史王侁大表异议;讥讽杨业:〃领数万精兵;而怯懦如此!〃他认为宋军应急趁雁门北川;〃鼓行而往马邑。〃潘美不表态;宋将刘文裕
等人却附和。杨业百战边将;深悉敌情;力争道:〃这样做绝对不行;一定会打败仗!〃
  王侁冷笑:〃您一直号称‘杨无敌’;现在敌军在前;却逗留不进;莫非杨公有什么异志?〃
  杨业性直气刚;闻言嗔目大怒:〃我杨业非畏死之人;只是现在非进攻时机;白白杀伤士卒;肯定不见成功。既然诸君怕我不死;我先带兵杀敌表个态!〃于是;杨业
率兵从大石路直趋朔州。
  临行;杨业向主师潘美泣诉:〃此行肯定不利。我杨业本太原降将;主上施恩不杀;待以上将;我一直想立大功报恩。现诸君责我避敌怯懦;我杨业一定战死沙场以
自明!〃杨业伸手;指着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说:〃希望诸君能在谷口两边埋伏下强弩手;等我率兵转战至此;诸位以强弩射敌;突出夹击敌人;否则的话;我所率兵士
肯定会被杀尽。〃潘美觉得杨业很有道理;立即指挥诸将在谷口设伏。 耶律斜轸接到情报;得知杨业率宋军前来搏战;忙派副将在路边埋伏精兵;他本人拥众近前;假
装要与杨业接战。两军甫交;耶律斜轸即假装不支;掉转马头就跑。此时;一心想杀敌求死的杨业早已置生死于度外;明知辽军是圈套;硬着头皮往上冲。果然;辽军伏
兵四起;宋军被围截在当地陷于苦战;耶律斜轸掉转马头;麾兵又杀个回马枪。宋军大败;退至狼牙村。
  陈家谷口方面;宋将王侁干等了几个时辰也得不到杨业的军讯;派人登高远望;看不见任何辽军足迹;他认定辽兵败走;〃欲争其功;即引兵离谷口〃。潘美见王侁
军没打招呼就走;无奈之余;也领军沿灰河往西南行进。不久;听闻杨业军败;潘美为保存实力;马上挥兵后撤。至此;陈家谷口已无宋军一兵一卒把守;更甭提什么弩
手埋伏了。
  杨业一路力战;自中午杀到傍晚;最终撤退到陈家谷口。看见谷口两边根本没有人影;杨业〃拊膺大恸。〃当时;他见手下还剩士卒百余人;便说:〃汝等各有父母妻
子;不要与我一起俱死!〃但军士们皆为杨业忠义所激;无一人逃走;誓与俱死。杨业儿子杨延玉与岳州刺史王贵俱战斗而死。王贵七十三岁老将;为辽兵重围;援弓射
杀数十人;矢尽;张空拳犹击杀数名辽国壮汉;最终被乱枪捅死。很快;杨业坐骑因连中枪刀;不支继续奔跑;老英雄再不能往来驰突数敌;便往密林中匿避;准备乘乱
逃出;再伺机杀敌。不料;紧追不舍的辽将远远望见杨业袍影;张弓一箭;射中杨业。辽兵涌上;生擒了这位英雄。
  杨业长叹:〃皇上对我恩遇如山;本想捍贼立功;反为奸臣所嫉;逼令赴死;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何面目活在世上!〃于是;被俘之后;杨业绝食三日;不屈而死。
  杨业对得起宋太宗;宋太宗其实也对得起杨业。平灭北汉后;宋太祖收到不少讲杨业要反叛的〃情报〃;皆密封后派人转送杨业;以示不疑之心;把杨业感动得一塌
糊涂。如此;不死也难。至于潘美;与杨业多年正副关系;似乎没有特别的过节和隔阂;雁门之战二人还配合得当;共立大功。如果说有〃坏人〃;王侁倒真算一个。其实;
王侁是后周功臣王朴(给周世宗出〃先南后北〃战略的那位爷)的儿子;曾在宋初的对南唐征战中立功不少;还曾率军大破河西三族首领的叛乱;因军功领蔚州刺史。
  杨业死讯传至宋廷;宋太宗〃痛惜〃;削潘美三级;把王侁除名流金州;刘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时;潘美也是六十六岁的老将;转年虽官复原职;仍旧悒悒不乐;数月
而卒。虽然老潘生前没有什么特别对不起老杨的地方;陈家谷口也是王侁先离开而致使缺守;潘老日后被评书艺人丑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坏蛋;也真是他始料不及。
  《宋史》传中;潘美与曹彬同传;处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不仅仅是这两个人都生了个皇后女儿;更因为〃二人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
但是;如无平岭表、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的大功;潘美万万不能被编于如此重要的传记位置。反观杨业;其名仅在列传三十一;排名差了许多。作为同时代的良将
;对于宋朝的功劳;杨业比潘美还真的差许多。但是;劳动人民的嘴太厉害;经过评书、戏剧渲染;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的事迹。
  杨业有七个儿子;除杨延玉战死外;还有杨延昭(本名杨延朗)、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斌。其中;杨延昭最知名;一直在边地抵捍契丹。〃在
边防二十年;契丹惧之;目为杨六郎。〃至于契丹人为什么称杨业长子为杨六郎;殊不可解。(如果是大排行;也不见宋人如此称呼他;辽人也不像汉人爱以大排行称呼
别人。现在有学者认为古代往往以天上的星宿比拟世间有本事的人。辽朝称宋为南朝、南国;所以夸赞杨延昭为南斗。南斗六星在宋朝初期是习惯用语。这样;久而久
之;就直呼为六郎了;这种称呼与辽人称杨业被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