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199章

抗日保安团-第199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凯申喘了一阵,说:“唔,我没事!”然后突然笑了起来,说:“你刚才说什么?东北军想要打回东北?没想到你戴雨浓也会讲笑话了,哈哈……”
戴笠见老头子心情好转,忙解释说:“校长,东北军此举虽然形同玩笑,但他们似乎是认真的。据学生调查,东北军各军之间暗流汹涌,近期必有大动作。”
常凯申哼了一声,说:“幼稚!国家眼看就要灭亡了,还想打回东北?日本人不是那么好打滴!”
戴笠赔笑道:“校长训示得对!”
常凯申一边说,一边翻阅文件,突然惊讶地说:“东北军想去华北?想聚在郑胡子旗下?这怎么可能!他除了会打仗,半点儿根基都没有。少壮派和元老派谁会服他?这份情报是从哪儿来的,荒谬,简直就是荒谬透顶!”
戴笠忙道:“不,校长!这份情报的真实性毋庸置疑,我们已经通过多方渠道证实过了。事实上,这大半年来有不少东北籍或前东北军的将士自发地赶到郑卫国帐下效力。这也是他能从一个保安团起家,迅速发展到一个军的原因。”
常凯申面色渐渐凝重起来,甚至显得有些焦虑,说:“竟有这等奇事!雨浓,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好是坏?”
戴笠略想了一会儿,说:“学生认为各有利弊。而且利大于弊!首先是弊端,东北军本来有融入**的迹象,如此一来必然重归军阀一流,有损国家威严和军政统一。”
常凯申点点头说:“嗯,所言极是。雨浓,你接着说。”
戴笠恭恭敬敬地答道:“是的,校长。学生再说说这有利之处。其一,东北军若能奋力北向,能不能成功暂且不说,但起码能牵扯日军。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其二。gc党在华北的势力越来越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若是东北军能前往华北,一山难容二虎,必有争端。到时候国府居调停。将立于不败之地。”
常凯申嘉许地点点头。赞扬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雨浓,你的见识又上了一层楼,可喜可贺啊!”
戴笠忙低头道:“全靠校长栽培!”
常凯申说:“栽培只是引路而已。能否成功还在个人努力。”勉励一番之后又说:“雨浓,你先回去加紧搜集情报。不光要盯住gc党和各路军阀,日本人那里也不能放松。”
戴笠点点头说:“是的,校长。那学生就先告辞了。”
等戴笠走后,常凯申伸手按了按墙上的电铃。侍从室主任林蔚忙匆匆赶来,问道:“校长,请问有何吩咐?”
常凯申说:“马上通知军委会成员,今天下午三点在武昌阅马场开会。”
林蔚建议说:“校长,下午日机还很猖獗,安全难以保障,不如改在黄昏如何?”
常凯申点点头,说:“好吧,那就改到六点。通知所在汉委员,务必到场。”
林蔚忙道:“是,校长!”
当晚六点,晚霞烧得西方通红。军事委员会各位大佬们乘坐着小轿车先后赶到了会场,宪兵一团已经在附近加强了戒备。
进入会场后,林蔚先将准备好的材料发放给大家。这些材料其实就是戴笠搜集到的那些情报。当然,常凯申还有其它的信息渠道,并不完全依赖戴笠的军统。
军政部长陈诚一边随意翻看,一边问道:“蔚文,这次会议是什么议题?日本人又有新动作吗?”
林蔚解释说:“不是日本人,是咱们的内部问题。”
陈诚发现情报大多是跟gc党有关的,皱了皱眉说:“老头子又要对付gc党?现在清共恐怕不合适宜吧!”
时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的何应钦是陈诚的政敌,故意跟他抬杆,讥讽道:“敢问陈部长以为该等到何时清共啊?”
陈诚气呼呼地扭过头去,懒得理他。
林蔚忙劝道:“两位何必做意气之争,况且今日会议并不涉及清共事宜。”
何应钦好奇地问道:“哦?那你发这些g党渗透的材料做什么?是何用意?”
这时候,门口的警卫突然立正敬礼,大声道:“委员长到!”
屋内军官们一听,忙唰得一声站了起来。
常凯申径直走向了主座,严肃地说:“诸位,今天找大家来只有一个议题,那就是如何防共、限共、融共,以三民主义融化gc党!”
历史上国民政府最早提出 “溶共、防共、限共、**”方针要等到1939年1月21日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很显然,郑卫国穿越导致这一政策提前出现了。这是蝴蝶效应和历史惯性相互博弈的产物。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之后,军委会决定让驻守关中的孙蔚如第31军团全部离陕东渡,开赴晋西南抗日第一线,以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为任务。常凯申严令孙蔚如,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退过黄河,必须拼命死守。
日本人为了打击常凯申的形象,特意制作了一幅漫画,相当有趣。这幅漫画画的是:坚守中条山的部队穿着破旧衣服,肩扛破枪,身上标有“杂牌”字样。在他们的前面是日本军队,后面是服装齐整、装备齐全的蒋氏嫡系军队,端着刺刀戳向“杂牌”的脊背。
这幅漫画虽然是日军的宣传画,其目的是想挑拨中央军与杂牌之间的关系,但却把常凯申如妄图借日军之手消灭十七路军的阴暗心理刻画地惟妙惟肖。
常凯申看到这副漫画以后大为恼火,为了安抚孙蔚如又下令将31军团升格为第四集团军,升任孙蔚如为集团军司令。
除了第31军团以外,军委会也加紧对华北各杂派的拉拢,像前面提到过的孙殿英部,本来是游击队性质。这回特别授予暂编第五军的番号,并在不久之后改为新编第五军,成了正规部队。
另一支和中g来往密切的69军也得了不少好处。军长石友三连跳两级,升任第39集团军总司令。常凯申还表示“华北之将来还要仰仗汉章兄”,意思是要把华北托付给石友三。
陈诚佩服地五体投地,兴奋地说:“委座真是大才,只是轻描淡写就将g党的统战工作消弭于无形。”又好奇地问道:“华北各部仅以战力而言,首推郑胡子的97军,不知委座有何妙计?”


 第三百一十三章 动荡的华北

“委员长是啥心思俺能不知道?”万福麟金刀大马地坐在郑卫国的会客厅里,飞舞着胳膊,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想让俺跟兄弟你瞎闹腾吗?”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那前辈您是怎么想的?”
万福麟长叹一声说:“东北丢了,华北也丢了,国家都快完球蛋了,还扯这些噶呼劲儿干啥玩艺儿?”他一把抓住郑卫国的手,诚恳地说:“郑老弟,中国经不起这样瞎扯腾了呀!”
郑卫国点点头说:“前辈您说得对,再折腾下去咱们就真要当亡国奴了!您请放心,我郑卫国对天发誓,决对不会做有损53军的事情。以后贵我两军就是一扇门内的兄弟,有我一份,就有你们一份。咱们并肩战斗打日本,打回老家去!”
万福麟嘿嘿一笑,说:“这些话不用对我说,跟全五(即53军副军长周福成)说就行了。”他见郑卫国一脸迷惑,解释说:“我想好了,等集团军正式组建就把53军交成全五。若是一切安稳,集团军副总司令俺也不想干了,早点儿退免得惹人嫌。”
坐在一旁的副军长周福成大吃一惊,慌忙站了起来,说:“军座,您这是什么意思啊!咱们军上万弟兄可离不开您啊!”
郑卫国也劝道:“老前辈,眼下正是为国杀敌的时候,您怎么能退呢?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大伙儿以后还要仰仗您呢!”
万福麟呵呵一笑。嘴唇上两片漂亮的大胡子一抖一抖的,摆摆手说:“你们就别往俺脸上贴金了。俺有多大本事,自个儿还不知道么?老了,不中用了,是该给年青后生们让路的时候了。”
又开玩笑说:“郑老弟,跟你说句老实话。要是俺年轻十岁,那舍了这条老命也要跟小鬼子干到底;要是俺年轻二十岁,这个集团军总司令俺可不会让给你;要是年轻三十岁,呃,那也就没你什么事了。哈哈……”
程政委打趣道:“老前辈说的是。往前三十年咱们司令还在娘肚子里呢!”众人都跟着笑了起来。
万福麟感慨地说:“英雄出少年啊!”
不久之后,53军整军北上,与97军合编为第41集团军,总司令郑卫国。副总司令万福麟。参谋长李良荣。政治部主任康泽,参谋处长廖耀湘。本来自27年分共之后,**就很少设政治部。通通降格为政训处。但这两年不断有部队叛逃,军委会又在一些部队重新设置政治部,以加强监管。
新组建的第41集团军下辖三个军,53军军长周福成,副军长由前参谋长赵锡庆接任,参谋长赵毅,为原109师师长;63军军长冯占海,副军长邓乃柏、参谋长阎明志,由前91师师部升格而成,人员未动;97军军长郑卫国(兼),副军长兼参谋长周益民(兼),副参谋长熊泰宇(兼),另有骑、炮、工、辎、医等技术兵种。
按军委会之前的设想,并没有打算让91师冯占海部恢复军级编制,而是打算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整编成一个军加入41集团军。
这样一来就在41集团军内部打入了一根“非东北系”的钉子,便于操控。但张荫梧却不同意,因为他的河北民军现在有地盘有部队,要是并入41集团军以后这些地盘就没有了。郑卫国便趁机向军委会建议让63军恢复编制,并给97军要了一个陆军34师的番号。
常凯申权衡再三之后终于同意了,但前提是下次从德国运来的物资要分给中央一半。郑卫国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毕竟加强**的实力对于抗战大局是有好处的。
郑胡子随后又对97军进行重组,新成立的河北省保安一师改番号为陆军第34师,师长赵云祥,副师长马彪,参谋长范子侠。35旅、36旅仍归陆军33师,师长吴全福(原35旅旅长),副师长金奎壁(原107师师长),参谋长赵镇蕃,为原53军副参谋长。
这样一来,97军就有两个步兵师(33师、34师),一个骑兵师(张占魁新编骑兵第3师)。53军也是两个步兵师(赵绍宗116师、朱鸿勋130师),一个骑兵师(张东凯骑兵第4师)。
63军减员严重,虽然升格为军,但目前只有一个师的部队,即91师。郑卫国就下令将夜猫子的骑兵旅编入63军。冯占海军长又自行恢复了一个步兵旅的建制,共计三个步兵旅(271旅、272旅、273旅)和一个骑兵旅。273旅随后与骑兵旅合编为92师,师长赵维斌(前273旅旅长),副师长叶明远,参谋长张纯玺(原91师军官)。
除了主力部队以外,郑卫国还希望给冀中三个军分区各争取一个保安师的编制,但常凯申发现各分区的g党分子太多,坚决不予同意。经过再三请求,表示可以同意,但军官需由战区委派,结果八路方面又不同意了。
最后三个军分区各自编成一个独立旅(独一旅,独二旅,独三旅)和三个游击支队(从冀中第一支队到第九支队)。每个独立旅下辖三团(从独一团一直到独九团),每个支队下辖三个地区队(从第一地区队到第二十七地区队)。
地区队是冀中历史上特有的编制,介于独立团和县大队之间,是比较正规化的地方部队,既能起到练兵的作用,又能作为主力部队有力的补充,所以郑胡子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
----------------分割线-----------------
在冀中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华北各地也相继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幕后推手不用说。当然是常凯申委员长了。
陕西华县,第31军团临时驻地。部队马上就要开拔前往黄河东岸的中条山(在山西西南部,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有人却在队伍里散布谣言,说中央打算借日军之手除掉他们,东渡黄河九死一生,企图煽动将士哗变。这让部队里面人心惶惶,不少人甚至趁机开了小差。
军团长孙蔚如安抚部下们说:“委员长怎么想的我难道不知道吗?可咱们此行不是了中央,不是为了老蒋,是为了咱们的家园不受异族侵犯。只要守住中条山。才能保住三秦大地。”
他跳上一处高台。大声道:“弟兄们,咱们受陕西的父老乡情供养多年,如今敌人打到家门口了,我们打还是不打?”
战士们齐声高呼道:“打倒日本侵略者。还我河山!”
孙蔚如高兴地说:“好样的。弟兄们。我们不仅要渡河。还要坚决守住中条山,宁死也不能把敌人放进咱们的家园。我们要让小鬼子知道咱们陕军不是好惹的!”说完大手一挥,喝道:“出发!”
第31军团随后整军渡河。驻防在中条山西段。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日军集中几个师团数万兵力在陆航和炮兵的配合下,对中条山防地进行了十一次猖狂的进攻,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
由第31军团升格的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区与日寇血战数百次,战况空前激烈,有时为一座山头、一个村镇反复争夺、几经易手、尸横遍野。面对日军火力强大的日军,第四集团军各部死战不退,时常发生整营整连的伤亡。
面对如此艰苦的局面,孙蔚如将军下令收缩防线,集中部队,灵活出击,并派出疑兵穿插敌后打运动战、突袭战,搞得日军首尾不得相顾,整体无法推进。
两年时间里,日军频繁改变作战方案、撤换指挥官,但越是急于跨过中条山越是不得前行,其上报日本军部的作战报告也不得不声称“守备中条山之支那部队虽属杂牌,但其战斗力颇强,不可轻敌”。
孙蔚如率领第四集团军全体将士在没有友军支援的配合、军需物资极端缺乏的艰难情势下拼力死战,以近2/3人员伤亡(阵亡2。1万)的惨重代价始终巍然屹立于中条山上,用血肉保卫了关中故地,表达了三秦子弟兵的赤胆忠心。
当时的陕西报纸称“西北整个得以安定,皆赖我英勇将士在北岸艰苦支撑所赐”。日军视中条山为华北战场之“盲肠”,全国人民则把第四集团军称为“中条铁柱”。
----------------分割线-----------------
河北涉县,暂编第五军司令部。新上任的军长孙殿英歪在炕上,手里拿着一杆大烟枪,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笑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哈哈,不就是怕我跟八路搅到一块吗?”
参谋长冯养田忙问道:“军座,那您打算怎么办?”
孙殿英哈哈一笑,说:“怎么办?凉拌!你再增设一个招待所,不,两个。八路一个,**一个,日本人一个。咱们谁也不得罪!”
----------------分割线-----------------
河北威县,第39集团军司令。总司令石友三讥讽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不就是丢根骨头让我跟八路去抢吗?”
他的弟弟,也是教导师师长石友信忙道:“大哥,那您打算怎么办?”
石友三啐了一口唾沫,骂道:“奶奶个熊!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这趟活儿老子接了!”
他一拍桌子,喝道:“你马上请g党的人全部离开。从今往后我部全体官兵都必须加入国民党。一个政府,一个领袖,一个主义!”
石友信忙劝道:“大哥,八路可不好惹啊!咱们好不容易才攒了这么一点本钱,要是赔进去可就全完了。”
石友三冷哼一声,说:“怕什么!赢了,咱们就是这河北大地的主人;输了,咱儿投日本去!”
----------------分割线-----------------
山西陵川,河北民军总部。总指挥张荫梧看着一张河北省民政厅长的任命书冷笑连连,嘲讽道:“委员长咋想的我还不知道?不就是想让我跟八路对着干吗?用不着的时候一脚踢开,用得着的时候又扔来几个肉骨头!”
前段时间张荫梧上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