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85章

抗日保安团-第285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政委上前看了看,也有点傻眼,笑道:“我记得以前大炮上都喜欢刻些龙啊。老虎什么的。这鸟应该是西洋人画的凤凰吧!”
聂司令员托着下巴端详一阵。摇头说:“唔,我看不是凤凰,倒像是老鹰!”
“老鹰不是这样的吧。我看是山鸡!”
“不对,明明是乌鸦!”
……
邓政委摆手说:“大家别乱猜了,管它是什么鸟,能打小日本的就是好鸟!”
众人都笑道:“对头!”
左参谋长见贺老总老盯着这门山炮看,不禁好奇地问道:“贺老总,大家都稀罕105毫米榴弹炮和75野炮,你怎么老盯着这个山炮看个不停?”
贺老总摸着这门山炮说:“哎呀,你们不知道,这炮我一看着就觉得有缘!”
众人笑道:“你见那门炮没缘?”
贺老总咂了口旱烟,说:“我是说真的,不是跟你们开玩笑。想当初我们二方面军也有两门克氏山炮,要是没这个炮能不能杀到陕北还得两说呢!”
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爬雪山、过草地,重武器丢得一干二净,但二方面军却幸运地将一门山炮带到了陕北。这件事情在场几位老总都是知道的,想起当年的艰难,心中顿生万千感慨。
红二六军团那两门火炮是在1935年缴获的。当时红二六军团离开湖南,向湖北转移。**鄂军纵队司令兼58师师长陈耀汉调动两个旅的部队堵截,却被红军集中优势兵力重创。第58师山炮营的2门沪造克虏伯式75mm山炮也被红二六军团缴获。其中一门火炮因为保管不善而损毁,但另一门却历经千难万险,成功地抵达了陕北。而且这门炮在长征途中也是多次立下殊勋。
1935年6月14日,红二六军团与**第41师激战于湖北省咸丰县忠堡地区。第41师在当时也算比较能打的部队,师长张振汉更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炮科毕业的高材生。
在遭遇红军突袭之后,张振汉师长立即指挥部抢占优势地形,据险固守。他们抢先拿下了几个山头,并利用当地居民用来防土匪的石头碉堡顽强反击。红军几次冲锋,都被**轻重机枪击溃。
当时张振汉师长亲自赶到第一线,鼓励官兵们说:“弟兄们别怕,我们守着这几个碉堡,万无一失。红军没有火炮,打不动的。”
果然,红军用迫击炮向这几个碉堡开了几炮,根本没有作用,只炸掉碉堡的一些碎石。
张师长得意地喊道:“弟兄们,我们说的没错吧。”**官兵们也是好一阵欢呼。
没想到就在这时,红军的那门沪造克虏伯式75mm山炮突然开炮了。打第一炮没有打准,但第二炮就秒杀了一个碉堡。那个碉堡直接被打成一堆碎石,只有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兵从里面爬出来。
周边**官兵们一看,不禁大骇,吓得扔掉枪就向后跑。
张振汉也吓得不轻,但还强撑着大喊:“弟兄们别怕,红军就2、3发炮弹,顶一顶就好了。”
结果那门火炮又调转炮口,瞄准了张师长所在的碉堡。仅一发炮弹就准确地击中他所在的碉堡,当场便把41师师指挥部掀掉了。张的参谋长当场被炸死,张振汉头部肩部被弹片击中受伤。血流如注。
至此,41师被伏击部队失去了有效指挥,士气更是被山炮打的光光。最后除了2000多人侥幸突围以外,另外2000多人瞬间就被吃掉了,师长张振汉本人也被俘虏!
有趣的是,这位张师长后来跟着红二六军团一起行军,还在红军大学当了炮兵教员。历史上张振汉在37年以后去武汉就医,从此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在这个时空里,又被接到了冀中,眼下正在冀中炮兵科担任教官。
消灭第41师之后。红二六军团又在板栗园伏击了**第85师。85师3000多人由于轻装奔袭。仅仅携带6门迫击炮。在地形绝对劣势下,被红军迫击炮和山炮轰击的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师长谢彬被炮弹炸伤后,自知无法突围,开枪自尽。该师3000多人中大部伤亡。其余被俘1000多人。6门迫击炮全部被缴获。由于见识到沪造克虏伯式75mm山炮的厉害。贺老总当场下令,无论如何困难,一定要带着这门山炮。
聂司令员感慨一阵之后。又问道:“贺胡子,那门炮还在不?”
贺老总遗憾地说:“炮还在,不过早没炮弹了,东征的时候全打光了。”
聂司令员挤了挤眼睛,说:“这样吧,你那么喜欢山炮,那我那份山炮归你,你那份野炮归我,怎么样?”
贺老总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众人都呵呵直笑。贺老总又对旁边的炮兵学员说:“小鬼,你刚才说这个炮比小鬼子的四一山炮还好一些?”
这名学员忙答道:“就是射程稍近,别的方面都比四一式山炮要强,重量更轻,威力也要略大一些。”
贺老总听了很是欢喜,连说:“好,好,好!”又提议道:“同志们,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才知道。咱们轰他娘的两炮咋样?”
几位老总一听都有些心动,不过罗主任反对说:“不行,这里离平汉线太近了,让小鬼子听到动静可不是好玩的。”
贺老总不以为然地说:“小鬼子来了就打呗!”
左参谋长笑道:“那分配物资的事呢!”贺老总一听,顿时没脾气了。大伙儿又观摩了好一阵,看炮兵们演练进入阵地、测距、调整射击目标诸元、退出阵地,一直呆到吃午饭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去。
回去的路上,聂司令员见林总一直没怎么吭声,低声问道:“想什么呢?”
林总浓眉紧锁,低声道:“你那里有没有好的炮兵,能不能借我两个?”原来,刚才看到炮兵们操练,林总发现自己手下竟然没有合格的炮兵,顿时傻眼。
红军长征时期很多时间都是行走了不毛之地,携带迫击炮的士兵由于负重几十公斤艰苦行军,身子很容易就垮了,死亡率极高。长征结束以后,中央红军的炮兵战士不剩下几个了。林总指挥的115师虽然是八路军头等主力,但炮手也是一个也无。
历史上,第115师在山东伏击日军一支小部队,幸运地缴获了四门火炮。其中两门是当时中国极为少见的意大利野炮,但全军没有一个人会使,最后被迫沉到湖里去了。很多老八路多年以后还在念叨,说那个炮筒子上的漆,黑亮亮的能照出人影儿呢。
聂司令员想了一下,有些肉痛地说:“成!不过不能白给,一个人换一门炮!”
林总怒道:“你,你这是趁火打劫!哼,算我什么都没说!”说着气呼呼地就走了。
聂司令员伸手道:“哎,换一门迫击炮也不行啊!”笑着摇了摇头,也跟着走进大院。刚进去就见彭老总激动地抓住程政委的胳膊说:“老程,你说的都是真的!”
程政委咧着嘴苦笑道:“老总,借我几个胆,我也不敢骗您啊!”
聂司令员奇道:“怎么啦?”
左参谋长兴奋地说:“郑胡子打算给咱们两个师的番号!”
聂司令员欢喜地拍着大腿说:“好事啊,我正寻思新编部队用什么番号呢!有个保安师的名义就好办多了!”
罗主任笑道:“呵呵,聂老总这回可猜错了,不是保安师!”
聂司令员一愣,说:“那是什么番号?游击师?总不会是暂编师吧!”
程政委笑道:“都不是,而是正规军番号,国民革命军第105师和第108师!”
“啥?”聂司令员惊得站了起来,激动地说:“那不是东北军的番号吗?郑胡子舍得给咱儿?”
程政委笑道:“有什么不舍得的,你们不要忘了,司令员也是我们的同志嘛!”
左参谋长想了一下,说:“两个师的番号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就是东北军那边会不会有想法?委员长那里只怕也通不过啊!”
众人一想,都点头称是。不过一想到是两个正规军的师级番号,心里又热切起来。想当初八路军整编之前,费了多大的劲啊,才从委员长手里抠出三个师的番号来。三个师就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再多两个师又是什么光景?
程政委说:“肯定是有些麻烦的,所以司令员打算组建一个军,选一个大家都认同的人来担任军长,师长也是,尽量不要已经公开身份的党员。”
彭老总面色渐渐凝重,点头说:“唔,这倒是个办法!不过我们八路军总部作不了主,得向延安请示一下。”
程政委赞同道:“嗯,这是必须的。”
延安,太祖正拿着一块新染的布,开心地笑着。窑洞里都是供给部的几位同志。朱老总和任主任突然兴冲冲地赶了过来,还在院外就喊道:“主席!”进来一看,见有不少人,笑道:“哟,这里可真热闹啊!”
ps:  明天争取还早一点!


 第四百一十六章 萧墙之争

任主任笑道:“哟,主席这里有客人啊!”又跟供给部的同志打了声招呼。
太祖笑道:“嗯,老总,弼时,你们看看这块布染得怎么样啊?”
任主任接过看了看,满意地说:“嗯,不错,胚色很匀嘛,比上次看到的好多了!”
朱老总奇道:“像是西洋染料染的,是从外面买了染料吗?”
太祖和供给部的几位同志一听,都呵呵笑了起来。原来,就在不久前日军突然空袭了延安。日机空袭的重点是凤凰山,因为那里是中g领导人的居住地。由于缺乏防空武器,军民损失都很大。其中有一颗炸弹就落在陈云窑洞旁,幸亏是一枚哑弹。工兵将引信拆除之后,从炸弹壳里掏出数百斤黄色炸药。
供给部的同志听说之后立即派人一筐一筐地抬下了凤凰山,用马车运走。当时后勤方面自己织了一些土布,正缺染料,而染料与炸药的化学成分很相近,故能将炸药当作染料使用。他们就用这些炸药染出黄色的布匹,用来缝制军衣。这大概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吧!
朱老总显得很是欢喜,表扬道:“嗯,同志们做得很好!这叫什么?叫合理利用资源嘛!”
任主任则开玩笑说:“你们这个思路很对头。那个炸弹壳也不要浪费,咱们现在开荒正缺农具,正好打造镬把和锄头嘛!”
说笑一阵,供给部几名同志知道太祖他们肯定是有要事商谈。忙起身告辞。等他们走后,任主任忙从兜里掏出一封密电,说:“主席,你先看看这个!”
太祖接过一看,笑道:“唔,两个师的番号,这可真是大手笔啊!郑胡子有心了。”
任主任有些疑惑地说:“主席,冀中眼下正缺兵力,郑卫国为什么不自己重建这两个师,反而要把番号让给八路军呢?”
太祖呵呵一笑。反问道:“朱老总怎么看?”
朱老总想了一下。猜测说:“现在东北军在郑胡子的带领下又有重新整合的迹象,实力大涨,已然超过了八路军。他这是担心同志们猜忌?”
太祖默默地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嗯。高处不甚寒啊!”
任主任双手一摊。说:“这个郑胡子。他手下的部队也是党的武装,有什么好猜忌的?完全没有必要嘛!”
太祖摆手说:“话不能这么讲!郑胡子能跳出山头利益的狭隘观念,站在全局的高度考虑问题。这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我记得他去年到延安的时候曾保证过不走军阀的道路,要做人民的将军。事实证明他是一个言出必践的人。如果三年前某人能有他这样的胸襟,革命的力量比现在要大得多。”
朱老总嘉许道:“不错!能够克服权力的诱惑,对于一名旧军队出身的军官是相当难得的。”
任主任有些担心地说:“可是,这两个师的番号都是东北军的。我们贸然接受会不会让东北军各部产生误会?而且常凯申委员长那里恐怕也通不过啊!要是国民政府不发饷,不承认,那对我们来说也没什么用。”
历史上,八路军从各杂牌军手上也搞到过一些番号,比如常恩多师长率第57军111师起义,率部加入了八路军。但常凯申随后取消了第57军的番号,第111师从法理上就不存在了。八路没办法,只好将第111师余部编入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后来成了著名的“万岁军”第38军的一部分。
太祖笑道:“那怎么办?总不能对郑胡子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这两个番号你自个儿留着用吧!”
任主任尴尬地说:“那倒不用!我看不如帮郑胡子把这两个师组建起来,还是归他指挥。这样既能团结东北军,也能使第四十一集团军与八路军的关系更加紧密。”
太祖想了一下,点头说:“嗯,这个办法可以,不过各级主官一定要是我们自己的同志!具体人选就请老总和剑英去安排。”又道:“给郑胡子发封电报,让他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中央是信任他的。”
重庆行营的一间会议室内,常凯申委员长脸色阴沉地坐在桌后。参谋长何应钦、军政部长陈诚、参谋次长白崇禧,还有四川省主席、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张群,以及军统戴笠戴老板等人均在座。委员长和几位大员面前都放了厚厚一沓材料,各自随手翻看着,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
白崇禧翻看了一会儿,饶有兴趣地问道:“戴局长,第34师果真去过绥远?”
戴笠点头说:“我们已经从多方渠道证实了这一点,据说首克包头的就是这支部队!而且其他各部都得到了他们的物资补充!”
白崇禧呵呵一笑,说:“好嘛,怪不得傅作义一下子变出这么多人来。也就是说前次包头大捷,倒有郑胡子一半的功劳?”
戴笠等人一听,脸色都有些不自然。事实上,在座的除了白崇禧跟郑胡子少有瓜葛以外,其他几人都对郑胡子或多或少有些不满。
常凯申虽然非常满意郑胡子的赫赫战功,动辄便给他授勋嘉奖,光最高级别的“国光勋章”都有好几块了。但内心里,常凯申对郑胡子还是颇有意见的。主要是郑胡子喜欢擅做主张,背着军委会干一些小勾当,比如这次私下出兵绥远就让常凯申感到很不痛快。
何应钦、陈诚、张群则是因为每次请托都不爽快,比如想安插一个人到第四十一集团军或者冀中任职。郑卫国都要求他们接受考核,通过之后才能任用,而且一旦枉法毫不留情。上个月何应钦有个远房亲戚贪污。就被郑胡子砍了脑袋,一连发了十几封电报求情都不管用。这让何应钦感到颜面大失,非常恼火。
戴笠则是因为他的特工老是在冀中吃瘪,对郑胡子是又恨又怕。见白崇禧这样说,他忙反驳道:“话也不能这么说,郑长官是冀察战区的副总司令,怎么能随意插手第八战区的事情呢?就算军情紧急,也该向军委会报备嘛!不然军纪何存,军法何在?”
白崇禧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又问道:“那郑长官是怎么解释的呢?”
戴笠生气地说:“这个郑胡子竟然说部队是去绥远收羊毛的。恰好碰上傅作义长官要收复包头。才临时决定打一仗。这,这不是胡扯吗?”
众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陈诚好奇地问道:“那第34师实际上是干什么去了?”
戴笠一脸神秘地说:“据我部多方侦察,发现他们是去运军火去了!是从外蒙运到绥远来的!”
“什么!”众人闻言都大吃一惊。
委员长冷哼一声,突然问道:“这么说郑胡子跟德国人在绥远又开了一条运输线?”
戴笠忙道:“是的。校长!而且运输的规模很大。甚至超过了新疆!”说着又从公文包内取出几张照片递上。恭谨道:“请校长过目,这是德制fk16式75毫米野炮,仅照片上就有十二门之多!”
“娘西匹。竟敢独吞这批物资!”常凯申怒道:“简直没把中央和军委会放在眼里!”又问道:“电报发出去了吗?”
军政部长陈诚忙道:“是的,委座!这是郑长官的回电,他自己都承认了。”
郑卫国知道物资通道的事情肯定是瞒不住国民政府,毕竟那么多物资从绥远经过,傻子才看不出来呢!而且傅作义等**内部都有军统的秘探,交接的时候不可能完全避开。所以面对军政部的质询,干脆老老实实地承认了下来。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