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87章

抗日保安团-第287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甲骑兵师作为特殊兵种也获得了一个炮兵团的建制,都是一些比较重的75毫米野炮和105毫米榴弹炮,采用机械化牵引。
再往上就是集团军直属的山炮旅和重炮旅,其中重炮旅拥有105毫米加农炮、150毫米重榴炮,以及135毫米的重加农炮。不过部分武器还在绥远没运回来。
主力部队得到加强的同时,各军分区地方部队也得到了极大扩充。不论是人员上,还是装备上,都有长足地发展。
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三分区,三个主力团清一色日式装备。其中每个班仅9人,却有两挺歪把子,一具枪榴弹。战斗时,正副班长和一名组长各指挥一个三人小组,火力比日军的13人制分队还要强大。
不过地方部队毕竟是地方部队,连以上就没法跟主力部队相比了。当然,他们的作战任务也要轻一些,每个主力团和各支队均以日军一个大队为假想作战对象。联队以上的日军轻易不去招惹。如果确有必要的话,才会把各主力团集中起来,并辅以军分区直属炮兵打歼灭战。
本来只打算小小地发一笔,没想到竟然中了头彩。段双虎惊喜地说:“总座,一个班两挺轻机枪?主力部队也没有啊!”
周参谋长笑道:“主力部队以后也会有的,只是现在79口径的机枪数量还不够,历次战斗中损耗也大。六五口径的轻机枪反而缴获了很多,现在大战在即,军区决定优先补充你们三分区!”
段双虎欢喜地把后槽牙都露了出来,连声道:“谢谢总座,谢谢参座,谢谢杨主任,谢谢李副主任……”
众人皆笑。
郑卫国说:“前次日军围剿三分区,我们准备不足吃了大亏。这一回,你们的装备和人员都得到了加强,可得打一场争气仗啊!”
段双虎忙道:“请军区和行署放心,我们保证完全任务。”又有些担心地说:“总座,我们的机枪多了,消耗的子弹也就多了,后勤方面还要请军区多支持!”
郑卫国点头说:“嗯,日军下一次进攻,多半还是从你们三分区开始。所以接下来军区库存的六五口径子弹都会向三分区转移,反正有地下长城,你们要保管好。”
说着话锋一转,又叮嘱道:“穿新衣不能走老路,你们的装备改善了,战术水平也要提高。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们的主力团以前每个班是一挺机枪。一场战斗消耗了180发子弹。现在每个班改为两挺了,那在同样的战斗中将消耗多少子弹?”
段双虎一愣,立即思索起来。倒是旁边的警卫员有些跃跃欲试。周参谋长微微一笑,说:“怎么,小兄弟,你知道?”
警卫员兴奋地点头说:“嗯,180发乘以2,是360发!”
周参谋长笑道:“数学在哪儿学的?”
警卫员忙道:“报告长官,是在三分区总部夜校!”
周参谋长表扬道:“数学学得不错,继续努力。不过这道题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题。不能用乘法的。段司令员想明白了吗?”
段双虎犹豫了一下,说:“现代作战比拼的是火力。如果仅仅考虑轻武器,那比拼就是子弹的消耗数量。所以我认为在理想的情况下,消耗的子弹应该还是180发。如果消耗了360发。那说明是指挥上出了问题。”
郑卫国赞同道:“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还是动了脑子的。不过你现在是独当一面的分区司令员。光想到这一层还不够。”
段双虎忙道:“请总座明示!”
郑卫国嗯了一声,解释说:“我刚才说过,你们的装备改善了。战术水平也要有相应的进步。多了一挺机枪,就要把这挺机枪用好,如果还是消耗180发子弹,那只能说明这挺机枪的作用没发挥出来。”
周参谋长进一步解释说:“每个班一挺机枪,那么这挺机枪通常只能后置,在相对安全的地方为步枪兵提供掩护。如果有两挺机枪,那战术套路就丰富了,可以交替掩护前进,也可以一挺压制,一挺冲锋,还可以一挺诱敌,另一挺包抄……总之,方法是很多的,关键看你们怎么运用。”
郑卫国接着说道:“如果在实践中遇到一些好的作战方法,都要记录下来,在全军加以推广!”
段双虎开玩笑道:“我就说总座今天怎么这般大方,原来还存了这个心思!这是拿我们给主力部队作实验吧!”
郑卫国笑骂道:“你小子可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能作为全军试点,这是你们三分区的光荣。要是你们真能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战术,我会通报全军嘉奖。而且在以后的战术教材上也会注明是三分区某某部队率先发明并提出来的!”
段双虎大喜,忙又重新立正站好,敬礼道:“谢谢总座!”
郑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地说:“嗯,好好干!”
视察完,杨教授他们还要去参加三分区的党政群会议。郑卫国和周参谋长就先赶回了霸县。屁股还没坐稳,机要电讯员递上一份电报,报告说:“总座,参座,这是蠡县总部转发的军委会电令!”
郑卫国见他满脸笑容,一边接过电报,一边好奇地问道:“是什么好消息,欢喜成这样?”
机要通讯员笑道:“呵呵,总座,您又升官了,以后您就是冀察战区的总司令了!”
郑卫国打开一看,果然,军委会表示郑卫国担任第四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以及冀察战区的副总司令期间战功卓著,屡立殊勋。为了表彰他的功绩,特地升任郑卫国为冀察战区总司令。原总司令鹿钟麟奉调回渝,另有任用。
周参谋长也凑了过来,欢喜地说:“军委会总算办了一件好事儿!这封电报要是早来两个月,上一回的仗也不至于打得那么艰苦!”
郑卫国笑了笑,总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
周参谋长忙问道:“总座,哪里不妥当吗?”
郑卫国回答说:“关于重建第49军的电文,军委会应该已经收到了,可是你看看,这封电报里面压根儿就没有提起。”
周参谋长不以为意,说:“**办事总喜欢讲所谓的规矩,这封是您的升职电,一般是不会掺杂其它内容的。重建第49军的事情,我想军委会根本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而且就算他们不同意,大不了我们直接恢复第105师和第108师。这两个师的番号一直在军政部的序列里,总不能无故撤消吧?”
另一名参谋则说:“是啊,总座,也许马上就有电报批复第49军的事情。”
话音刚落,还真有一名机要电讯员匆匆赶了过来。众人都笑。周参谋长问道:“是集总转发的军委会来电吗?”
那名机要电讯员惊讶地说:“呃,参座,您猜得真准!”
周参谋长笑着摆手说:“这回的诸葛亮可不是我!”又问道:“重建第49军的事情,军委会是怎么批复的?”
机要电讯员一愣,说:“啊,这上面没说这个啊,讲的是交付一批武器的事情,让我们准备接收。您看看?”
周参谋长拿过来一看,确实,电文上只是说上次答应的120门82迫击炮已经准备好了,马上运到华北来,让第四十一集团军派人接应。另外,从法国弄来的布郎德120毫米迫击炮的样品和图纸也将一齐运抵,要第四十一集团军注意保密。
“总座,您看这?”周参谋长也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郑卫国接过电报,慢慢看完,笑道:“委员长这是对我不放心啊!嗯,这件事情是我疏忽了,找张纸来,我要跟委员长谈谈!”


 第四百一十八章 不能留了

自打穿越以来,郑卫国确认了两件事情。第一件,国民政府已经彻底地无可救药了,转进某岛是迟早的事儿;第二,抗战离不开国民政府。如果还有第三件事情的话,那就是国共内讧对两党双方,以及中国都没有任何好处,占便宜的只能是小鬼子。这也是郑卫国一直在踩钢丝的原因,试图左右逢源,并消弭双方的隔阂。不过现在看来,常凯申似乎认为胡子已经逾越雷池了。
事实上,郑卫国觉得自己够对得起常凯申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满世界拉来的赞助,最后一大半给了国民政府。而常凯申付出的不过是几支炮灰部队而已。虽说和八路合作,还偷偷加入了g党,可是郑胡子也没坑害**啊,不论是山西、河北,还是河南,哪里有事就有郑卫国忙碌的身影,还像散花童子似的倒处散发武器。说句自夸的话,华北能有今天这个局面,郑胡子功不可没。
可常凯申显然不这么看。第一,他认为自己对郑胡子有恩。什么恩?提拔之恩,栽培之恩,就拿这个总司令来说,我不让当,你当得了?第二,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郑胡子身为民国的一份子,就该听常凯申的。拉来的赞助也该归常凯申分配。至于偷偷摸摸跟逆党接触,更是忘恩负义,十恶不赦。如果不是郑胡子力量颇强,又远居华北的话,只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郑卫国拿起笔想了一下。决定开诚布公地跟常凯申谈一谈。当然,有些事情是绝对不能说的。他在电报稿里首先为此次晋升对军委会和委员长表示感谢,谢主隆恩;然后就写了与八路军的合作,认为大敌当前,双方必须摒弃陈见,赤诚联合,才有望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三,表示将在委员长的率领下,继续为国效忠。
这三点写完之后,郑卫国又根据后世一些经验向委员长提了不少建议。政治、经济、军事。甚至文化方面都有。如果国民政府能让其中几条建议落到实处的话。局面必然大有改观。郑卫国希望常凯申能在他殚精竭虑出谋划策的份上,相忍为国,暂时缓和内部矛盾。
没想到这封电报却惹出轩然大波来。作为一个和平时期来的人,又没有经过残酷政治斗争的郑胡子根本不知道政坛上的险恶。
重庆行营。常凯申委员长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里。宋小妹在门外叫道:“达令!”说着。推开房门走了进来。又随后把灯打开,嗔怪道:“哟,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灯也不开?”
“唔!”常凯申随手将一封电报放在桌上,沉声道:“去,把戴笠叫来!”
宋小妹一愣,此时天色已晚,有心劝两句,但见常凯申面沉如水,不由地心里一紧,忙扭身出去叫来侍从室主任林蔚。不一会儿,戴笠也到了。
“校长!”戴笠习惯性地先鞠了一躬。
常凯申伸手说:“坐,雨浓!”又问道:“郑胡子那边,你们上次布置的事情怎么样了?”
戴笠忙道:“非常顺利,g党最近派了一批青年学生到冀中,我们的人也混进去了。校长,您的意思是?”
常凯申沉声道:“找机会动手。那个人,留不得了!”
戴笠吃了一惊,说:“啊,校长,白天不是还说采取政治、经济手段双管齐下吗?”
常凯申摇头说:“没有用的!岳军主席(指张群)不了解郑卫国,我们都太小看他了。雨浓,你看看这份电报。”
戴笠忙双手接过,才看过数行就不由自主地赞叹道:“没想到郑胡子一介丘八出身,竟然也有这等见识!”抬头一看,见常凯申脸色阴沉,忙改口道:“哦,不过都是纸上谈兵,能不能实施还得两说!”
常凯申双眼一眯,说:“不管能不能实施,就凭这份见识也是天下少有。我们安插在华北的那些人哪里是他的对手?而且这个人心性坚定,我想过了,怎么拉拢也没有。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就……”
戴笠忙点头道:“学生明白了!”
常凯申又叮嘱道:“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决定不能让他们查出来是我们干的,你明白吗?”
戴笠忙道:“请校长放心,我会给一个混入中g内部的日本间谍创造机会,大家最多以为是日本人干的,亿万军民必将同仇敌忾。就算有人深究,也最多查到gc党头上!”
常凯申挥挥手,说:“很好,去吧!”
戴笠又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了行营别墅,伴随着汽车呼呼的声音很快消失在夜色之中。常凯申随手翻开笔记本写道:非吾不能容人,实乃此贼不得不除,阿门!写完之后突然觉得不妥,又随手撕掉,改写为:今日与岳军等人谈及郑总司令卫国,屡立殊勋,然受g党迷惑,吾甚憾之,盼早日迷途知返!
……
河北蠡县,郑卫国刚刚从三分区返回就接到了好消息。军委会回电,表示同意重建第49军,暂归冀察战区直属。郑卫国提出的“华北一体化”观念也得了军委会的认同。军委会表示正在筹建洛阳行营,介时将全权指挥华北的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第八战区,以及冀察、鲁苏两个小战区。
周参谋长说:“军委会也是有条件的,要求重新委派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和第四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并且要求第97军军长必须由李良荣接任。”
郑卫国点头说:“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不知军委会打算派哪几位来?”
周参谋长说:“行营还在筹集当中,暂时没有拟定人选。战区副总司令暂时拟定的是现任湖南省主席张治中。”
“张文白?”郑卫国猛然想起一事。惊呼道:“不好!日军近期有没有进攻长沙?”
周参谋长奇怪地看了郑卫国一眼,摇头说:“没有啊!怎么了,总座?”
郑卫国松了一口气,摆手说:“哦,没什么,以后华中日军的动向也要每天向我汇报。”
在这个时空里日军占领武汉的时间延迟了一个月,损失又大,然后又急着回师华北,所以没顾得上向长沙方向追击。抗战史上的三大惨案之一的“文夕大火”暂时还没上演。不过这起惨案跟“花园口决堤”一样,内中原因错综复杂。恐怕很难避免。
周参谋长点头说:“是。总座。”又接着讲道:“战区政治部主任是康泽,他还兼任河北省党部主任。其余像参谋、军务、交通、总务、经理、军法、人事、通信等部门长官均由中央委派。”
郑卫国眉头一皱,说:“委员长的手也伸得太长了吧!”又问道:“那集团军副总司令他们打算安排谁来担任?”
周参谋长看了一眼电报,说:“是第五十一军军长缪澄流。另外拟任原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总指挥邹作华担任第二副司令。专门负责炮兵指挥。”
郑卫国打趣道:“哟。还是双保险啊!这两个人历来都是偏向中央的吧?”
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那个缪澄流我了解不多,不过邹作华肯定是偏向中央的。西安事变时他任南京炮校教育长,竟然亲自率领该校东北籍的教职员去见何应钦。自动请罪不说,还主动提出去坐班房,表示无限忠于南京国府。”
郑卫国呵呵一笑,顿感无语。邹作华的学识是很好的,特别是在炮兵专业上,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不过政治上就属于头脑比较简单的人物了,一心想要抱常凯申的大腿,结果啥也没捞着,还落得两头不是人。
周参谋长建议说:“总座,我看这个人事安排有些古怪。咱们先别忙着答应下来,派人调查调查再说。”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也好!”
兴师动众地调查了一番,也没查出啥结果来。缪澄流确实是亲中央的,但军委会也没有因此特别优待他。第57军还是在当炮灰用,南京之役伤亡过半,也没见嘉奖。其他一些人都是中央的人,不过常凯申摆明了是要按插人手。而且以军委会的名义直接下达命令,也算堂堂正正,没理由拒绝。
程政委得知此事后,星夜兼程赶了回来,焦急地说:“听说中央军要派人来夺权?”
郑卫国摆手说:“他们安插的人主要都是副职,争权倒谈不上,分权倒是真的!”
程政委忙道:“那你都答应了?”
郑卫国解释说:“这样重大的事情我怎么会擅自做主呢?放心吧,已经向延安做了汇报,应该很快就会有回复了。”
程政委遗憾地说:“唉,延安方面估计也没有什么办法。一来是要维护统一战线,二来,常凯申毕竟占据着大义的名份,我们拿不出反对的理由啊!不过一想到要跟康泽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