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91章

抗日保安团-第291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半百老头儿笑道:“我们只是大概取得了一些数据,在炮弹爆炸的情况下,究竟如何满足,还有待于实验。而这,正是我们前来的目的!”
郑新潮顿时翻了个白眼儿,心中好不着恼,在他看来,这次炮击任务肯定是泡汤了。事实上,他也没把这次炮击当成一次普通的任务,而是希望借此机会锻炼出一大批炮兵骨干来。但现在上面要求一切优先考虑实验,新手肯定是没机会实地操作了。
“各炮班注意,取消装填!”郑新潮一边下达命令,一边问道:“你们这回来的是哪种口径的炮弹?”
“哦,有两种,一种是日制150毫米榴弹炮,另一种是斯柯达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
郑新潮点头道:“好吧,你们说,现在怎么打?”
一名西装男拿出一份图表来,说:“我们都准备好了,按照这个上面的来就行了。”
郑新潮打开手电一看,发现是按梯次递增来的,也就是先打几发实验炮弹,再打一枚燃烧弹,观察引爆效果。如果未能引爆,或者威力不足,就增加实验炮弹。以此类推,直到找出最合适的比例来!
一名西装男见他眉头频频皱起,开口问道:“郑指挥官,有难度吗?”
郑新潮摇头说:“难倒不难,只是这样打,无法形成炮击的突发效果,还有可能被日军反击。你们确定要这么打?”
另一名西装男用脚踢了踢火炮阵地前的掩体,笑道:“郑指挥官是看不起我们这些人啊!都准备得这么妥当了,还怕被敌人反击吗?”
确实,为了这次炮战。重炮旅和工程兵部队花费了大量心思。像这个炮位前方就有非常坚固的掩体,就算是240毫米重炮炮弹直接命中,也无法将其完全摧毁。由于射角的原因,火炮躲在掩体后方开火非常安全,而且还能有效地隐蔽炮口焰,让敌军短时间类无法准确判断方位。
郑新潮没想到这些“文化人”也懂这个,脸上不禁微微发烫,不过还是辩解了一句,说:“战场之上,不能不谨慎!不过既然总座有命令,我们执行就是了!”
那名西装男笑道:“放心吧,小伙子,你亏不了!”
郑新潮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膀,重新命令道:“各炮班立即到弹药存储点领取新式炮弹!”
将士们一听有新东西来,都很兴奋,很快赶来将炮弹搬走。兵工厂方面也准备得很充分,足足有一个基数。
“各炮班注意,赋予射向!前方敌军火库,表尺675,方向向左009,高低+2,1号装药,延期引信!装填!”
“一班装填完毕!”
“二班装填完毕!”
……
“开火!”随着令旗一下,六门斯柯达105毫米榴弹炮一起咆哮起来。几发炮弹从炮口急速窜出,迅速飞向日军的西郊仓库。
轰!轰!六发炮弹几乎同时落在仓库之内。之所打得这么准,是因为上次短暂占领石家庄时,郑卫国就命令各炮兵部队测算好射击诸元。西郊仓库虽然是后来才修筑的,但是只要利用附近的参考点很快就能调整好。
“嘴巴,嘴巴,我是眼睛!”
“眼睛,打中了吗?”
“六发全中,不过好像弹丸的炸药发霉了,几乎没什么响动啊!要是因为你们保管不善造成的,小心上军事法庭!”
正说又有数发炮弹飞来,这一回是燃烧弹,把堆放在仓库外的部分易燃物资给点着了,但是并没有能引爆之前的炮弹。惊醒过来的日军慌忙赶来救火,刚刚还一片死寂的石家庄也突然变得喧哗起来。
“嘴巴,日军有防火措施,光用燃烧弹效果不理想。石家庄日军已经开始行动,最迟一个小时,敌人就可能向你们发动反击!”
郑新潮擦了把汗,朝为首的西装男看了一眼。
那名西装男镇定地说:“接着实验,不要半途而毁!”
轰!轰!轰!又是一轮炮弹呼啸而出。仓库内的日军正忙着救火,突然听到炮弹的尖锐声,一个个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卧倒躲避。但是让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这些炮弹似乎没有什么威力,爆炸之后空气中仅仅是多了一股汽油味儿。临近明火的地方发生了一些奇怪的爆炸,但规模都很小。于是在军官的喝令下,士兵们不得不继续干活。
“再来,实验弹数量增加一倍!”
轰!轰!轰!第三轮炮弹也飞向了敌军仓库。负责观察现场的高二炮气得差点吐血,不禁在电台中怒斥道:“你们搞什么名堂,老是打这种炮弹有什么用……”
轰!这一次是真正的巨响,强大的冲击波从日军仓库内部爆发,先是狠狠地撞击在四周的城墙上,然后突然向空中腾起,升成了一个小小的蘑菇云。在这种强大的冲击波下,日军弹药库很快也被引爆,整座小城都变成一个巨大的火炬,让人看了目瞪口呆。
高二炮一句话还没说完,只听轰鸣一声,胸口如遭重击,当场喷出一口鲜血来。
那声巨响,重炮旅这边也听到了,但是随后就中断了联系。电讯员急得大喊道:“眼睛,眼睛,你们怎么样!”
很快,特务旅战士启用了备用电台,惊怒道:“你们用的什么武器,狗屁的安全距离,把俺们队长也炸伤了,老子回来就找你们算账!”
“哎,那敌军仓库呢!”
“没有敌军仓库了,嘟、嘟、嘟……”
ps:  骚蕊,更得这么晚,主要是今天不晓得怎么回事,老是犯困,只是躺了一下,竟然睡到晚上八点多!哭!


 第四百二十二章 齐聚冀中

“喂,喂!我是郑卫国!嗯,专家们的安全是首位的,一定要护送他们平安归来,我在蠡县等着你们。好的,嗯,情况我知道了,我会着手处理……”
“总座!”郑卫国正在打电话,周参谋长急匆匆地从外面冲了进来。
郑卫国摆手示意他稍等,又叮嘱几句之后终于挂断了电话,回头笑道:“参谋长,你来的正好!我有个天大的喜讯要告诉你!”
“总座!”周参谋长有些生气地打断道:“您是不是让专家们带着实验炮弹去前线了?”
郑卫国兴奋地说:“哈哈,实验已经成功了!专家们表示大概的比例已经摸清楚了,接下来就是组装二次爆炸的定装弹。老周,我们马上就要拥威慑性的打击力量了。”
周参谋长脸上却没有一点儿笑意,恼火地说:“总座,您有没有想过,万一实验失败了呢?万一实验炮弹没有爆炸,被敌人缴获了呢?万一日军炮兵反击,您能保证那些专家能够活着回来?”
郑卫国一窒,尴尬地解释说:“为了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这批炮弹都是用的德制引信,而且实验弹里面也没啥讲究。军事嘛,总是需要冒险。”
“这不是冒险,这是在赌博!”周参谋长不客气驳斥道:“您再这样干涉我的部署,参谋长的职务我没法干了。”
郑卫国从来没见周参谋长发过这么大的火,愣了愣。无奈之下只好保证道:“下次肯定不会这样了,有什么变更我一定会先征询你的意见。嗯,这次的事情是我太急于求成,是我不对,我向你道歉。”
周参谋长看到郑卫国诚恳的眼神,怒气顿时消散,忙道:“总座言重了!卑职刚才出言无状,还请总座责罚!”
郑卫国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这话就见外了。你能当着面指出我的失误,说明还是我的好兄弟。”又感慨道:“哎。现在官当得越来越大。听到的批评却越来越少。有时候我就在想,是我愈发接近真理吗?显然不是!只是我能听到真话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周参谋长感动地说:“总座!”
郑卫国笑道:“算了,咱们就别肉麻了。等下那些专家要到蠡县来,我们准备迎接一下。”
周参谋长一愣。说:“您打算把兵工厂搬到冀中来?”
郑卫国摇头说:“兵工厂搬过来?嗯。暂时恐怕不行。完全没法保证嘛!我是有些武器和工业构想,想听听专家们的意见,面对面的交流一下。”又解释道:“本来应该由我亲自去一趟平安县的。但是你看,事情一忙起来,根本就走不开。”
周参谋长说:“今天晚上能到?”
郑卫国点头说:“已经派汽车去接了。嗯,不过他们一路奔波,恐怕也很疲劳,今天晚上就不开会了。明天一早我们再去拜会好。”
周参谋长笑道:“总座想得可真周到啊!我还是头一见您舍得为非军事行动使用汽车。”
郑卫国摆手道:“这些人都是咱们民族的瑰宝,一点儿汽油算什么?”
都说民国时期人才匮乏,其实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还是有不少的,只是大部分都没能人尽其用,白白浪费了惊艳卓绝的才华。
像冶金学家周仁在获得硕士学位后,为了祖国早日有钢铁,他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及美国摩尔公司的重金聘请,毅然回国。回国后,他满怀激情地想去当时中国唯一的钢铁公司——汉冶萍公司工作。没想到经多方接洽,均无结果,最后只能在江西九江电灯公司当工程顾问。
周仁是中国现代钢铁冶金学家和陶瓷学的开创者之一,包头钢铁和攀枝花钢铁冶炼就是来自他的技术指导,其水平连苏联人都感到震惊。新中国的特殊钢、合金铸铁、球墨铸铁都是在他的带领下研发出来的。这样的人,竟然只能指导别人安电灯,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而且他不是上面没人,他结婚的时候是宋美龄当的伴娘!
还有一些人因为反感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转而搞起了政治,结果成了枪下亡魂。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物理学家、弹道学家周均时。他曾在1913 年和 1922 年两次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学习力学、弹道学和相对论原理,并且直接听过爱因斯坦的讲学。1924年,他归国后以科技兴办工业,试图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但这个理想不出意外的破灭了,在周仁都只能去当个电工的时代,实业怎么办得起来呢?
当然,也有比较幸运的一直活到解放后,经历比较短暂而辉煌的日子。然而国家随即陷入动乱。这些老专家不是不是丢了性命,就是关进了牛棚。中国现代物理学四大泰斗之一的吴有训在1977年对家人无不遗憾地说:“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可惜我已80岁了,若能年轻一点就好了。”可是就在第二天他便因动脉瘤破裂导致大出血,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84号的家中与世长辞了。
这些人,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是他们的不幸。而让他们当电工、蹲牛棚、死于非命,则是我们民族的不幸。如果从民国时期起,中国就能走上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那我们国家又将是怎样一个光景呢?只怕离中国梦已经为之不远了吧!
见郑卫国在那儿发愣,周参谋长忙伸手在他眼前一晃,说:“总座!在想什么呢?”
郑卫国叹了一口气,笑道:“老周啊,你惊扰了我一个好梦啊!”桌上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郑卫国忙接起电话说了几句。
周参谋长问道:“专家们已经快到蠡县了?”
郑卫国点头说:“嗯。我已经让地方上安排好住所,并让第341团前去护卫。”
当天晚上抵达的专家有两批,一路是从平安县直接过来的,还有一路则是从石家庄前线赶回来的。因为路程和出发时间的关系,两拨人几乎是同时抵达蠡县。尽管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但是专家们还是特别兴奋。尤其是从前线回来的那几位,都是头一回上战场。尽管只听了个响,但是均感到热血沸腾。特别是看到自己研发的炮弹摧毁了敌人的仓库,自豪感油然而生,一路上顾不得休息。兴奋地说个不停。
汽车一路奔驰了三个多小时。在蠡县南郊一个小村庄停了下来。大家刚下车,又有一列车队赶到。大伙儿借着灯光一看,发现竟然都是熟人,忙欢喜地迎了上去。
化学家庄长恭推了推眼镜。仔细一看。欢喜道:“树人。正之,哈,你们也到了!”
树人是物理学家饶毓泰的字。他是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在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正之就是物理学泰斗吴有训,他参与了康普顿的x射线散射研究的开创工作,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并于1924年与康普顿合作发表《经过轻元素散射后的钼ka射线的波长》。康普顿非常赞赏吴有训的才干,晚年曾向杨振宁说:吴有训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学生。
“哈哈,丕可!君适,叔伟,叔永!” 饶毓泰、吴有训高兴地迎了上来,一一拥抱,神秘地笑道:“嘿,听说你们几个这回立了大功,是不是真的?”
丕可就是庄长恭的字;君适是物理学家、弹道学家周均时;叔伟是化学家曾昭抡;叔永是化学家任鸿隽,此次的实验炮弹就是出自他们几位的手笔。其中除了周均时是弹道学家外,曾昭抡、任鸿隽、庄长恭均是化学家。他们三个再加上发明联合制碱法的侯德榜,就是民国时期化学界的四大天王。可惜这次侯德榜忙着办企业没来成。不然集起民国四大物理学家,四大化学家,四大工程师,也是一件美事。
庄长恭却避而不谈,笑道:“嘿嘿,这个么,需要保密,你们懂得!”
物理学家、工程师周仁刚好从车上跳了下来,佯怒道:“哼,现在晓得要保密了,当初求我制造特种钢的时候怎么不说要保密的话!”
吴有训和另一位物理学家严济慈是周仁的学生,忙上前扶住,说:“老师小心!”
周仁摆手笑道:“没有事,别看我比你们痴长几岁,我这身子骨好着呢!”
……
几人说笑了一阵。李富贵匆匆赶了过来,恭敬道:“各位教授,总座传令说今天太晚,就不来打扰诸位休息。让我们先安排各位住下,夜宵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想洗澡睡觉也可以马上安排。”
大家一听,只好从命。本来心里还有点儿不舒服,但一进村子才晓得冀察战区对他们有多重视。几乎每个人都配有专门的厨师,而且还是特意根据他们口味和爱好选择的。澡堂子虽然简陋,但是干净明亮,还有专门的搓澡工和按摩师。用负责警卫的第341团马彪团长的话讲,就是“格老子的,硬是当先人服侍的!”
次日一早,郑卫国和程政委、周参谋长一行就赶了过来,随行的还有装备部供给处处长熊大缜。他也是一名物理学家,而且还是物理学四大泰斗之一叶企孙大师的得意门生。他在清华读书时,曾专攻红外摄影研究。当时在国际上红外摄影还是极为保密的军事技术,国内一没资料,二缺资金。但是熊大缜利用物理系光谱实验室和x射线衍射对胶卷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他站在香山鬼见愁峰顶上,竟拍出了整个清华园的俯视全景图和整个北平城全景图。此事在当时的清华以至全国高教界,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经证实。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为了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
这些专家教授里面,周仁周子竞的年纪最大,一大早就起来溜弯儿。李富贵不敢怠慢,忙安排了一个班的战士随身护卫。一行人刚到村口,正好撞上郑卫国他们。
班长慌忙敬礼道:“报告总座,卑职是第341团二营五连三排六班班长胡晓彬,奉命保护周仁教授的安全,请指示!”
郑卫国回敬一礼,说:“嗯,你们做得很好。注意加强警戒。”又把手伸向周仁。谦卑地笑道:“鄙人郑卫国,久仰周先生的大名了。”
“哎呀,原来您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总司令!”周仁也没端专家的架子,忙伸手握住。笑道:“我们一路来。都在讨论郑总司令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到郑总司令的赫赫战功。还以为是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的赳赳武夫。”
郑卫国说:“那现在见面之后呢?”
周仁开玩笑说:“见面之后才晓得原来猜得一点儿都不假,而且跟我一样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