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向复旦进军 >

第18章

向复旦进军-第18章

小说: 向复旦进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玛斯·哈代的作品最善于表现一个主题是其最常见的主题。

    答案1:命运

    答案2:用最熟练的手法将命运溶进17世纪英国的主题中

    确切地讲答案1和2都正确,但具体到此填空题,答案1直接、清楚、简短,无疑更合适。

    (2)紧扣题意

    解答填空题时,一定要注意空格前后的要求环境。

    如下题:

    填空题的主要考试目的是。(答案:测试记忆)

    解答此题,必须得注意到问的是〃主要考试目的〃,否则你可能会一连串写下诸多答案。

    

向复旦进军 9。培养创新能力

    世界的各种事物都是在发展中壮大起来的。人类社会也正是因为不断的发展才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自我、超越了历史,得以生存并拥有了今天这么发达的文明社会。

    勇于探索求实

    〃有了不断探索的精神,有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复旦人不相信教条,不盲从权威,不随风摇摆。一个学生在接受某一项研究任务时曾说过:'我们接受课题,但不接受指定的观点,也就是不接受指定的结论'。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复旦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学生们对待研究工作的负责态度。课题,可以接受,也应该接受。至于观点,那是在实际研究中逐渐形成的;而结论,则是全部研究工作结束时才归纳出来的成果。我们是独立思考者,不会随声附和,也不懂得如何为指定的结论去收集'证据'。〃

    这就是复旦人的形象,这就是复旦人的态度,这就是复旦人那种对社会、对学术的负责精神,这更是复旦人那种勇于探索的求实精神的经典『性』写照!

    〃文革〃时没有被遏制住的探索求实精神,在新时期又迸发出了新的活力。复旦经济学萧教授指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复旦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我能够赶上这个思想解放的学术春天,感到十分幸运。复旦学术上宽容、宽松的环境,为我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正是由于复旦有着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才使我能够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大胆探索。我认为,在学术问题上,发表其观点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人,其贡献不说自明。真理是在争鸣、争论、争辩中发展的。因此即使发表了没有被实践所认同的观点的人,对于正确理论的形成,也在不同程度上作出了贡献。〃

    1990年复旦毕业的刘强博士,现在已经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知名度较高的年轻经济学家。他的博士论文《中外产权制度比较研究》在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产权改革理论,他的许多观点,具有超前『性』,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1991年毕业的莫民博士,在博士论文中明确提出和深刻论证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兼容。这个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论文完成于南巡讲话发表一年前,作者的理论勇气、探索精神令人钦佩。1991年毕业的陈云贤博士,在国内经济学界率先提出证券投资风险与收益相互关系规律。他不仅研究投资理论,而且从事投资实践。短短几年,他管理的证券公司高速成长效益显著。

    正是由于人有了不断的追求,敢于面对逆境,敢于探索,不被困难所征服,才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才有了众人的喝彩。

    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是复旦治学精神的一个特别突出的方面。这种〃创新〃,决不是胡思『乱』想、哗众取宠的胡闹;而是发于勤奋、严谨、探索、求实,继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之基础上的功到自然成的智慧的迸发与闪『射』!

    在复旦大学,无论是祖师爷辈的老师,还是师爷、师父辈的老师,也无论是刚刚转为老师的师兄师姐辈的老师,他(她)们都特别喜欢和鼓动学生〃反对〃自己的观点。他(她)们经常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对同学们说:〃你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动脑筋,要善于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去分析问题,要学会发现新的材料、新的问题,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提出新的观点或看法;就是在考试的时候,你们也可以不必按老师的观点去答卷,完全可以写上自己的观点,老师的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要你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时,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是与老师的观点完全相反,也照样可以得高分!〃社会学系的一位老师谈到他的评分标准时,说得更详实:〃完全照笔记回答的给八十分以上,答自己想的给九十分以上。而完全照老师课上讲的内容回答问题的很少有九十分以上的。〃历史学系的一位老师也曾说过:〃你们按照我讲的内容和观点答卷,等于把我给你们的知识又还给了我,这没有多大的意义。〃

    老师说这番话,决不是谦虚之词,更不是客套话;而是肺腑真言。复旦的学生在这方面也是从来就〃不谦虚〃、〃不客气〃的。〃逆徒〃是一代接一代。

    有无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有无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创见,是复旦考核学生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复旦精神锐气的关键所在!

    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在过去是如此,在将来的社会里更是如此。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世界经济和技术正面临着一个连续的时代。〃换言之,在技术和经济政策上,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理论上,都将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要问:'明天将会成为什么样?'而应考虑:'今天要做些什么才能创造出我们所憧憬的明天。'〃新世纪已经来临,21世纪的竞争呼唤着创造型人才,墨守成规只能导致在竞争中失败。当前,各国的有识之士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创造力将是未来时代人才的首要素质。如果一个国家的主流人才不具备世界级的创造力,那么,这个国家将无以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找到立足之地;同样,一个人不具备较强的创造力,那么,他也不可能在未来世纪里找到其发展之地。〃因此,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复旦在长期发展和斗争历程中形成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显示的不断钻研、求实、创新、向上的优良学风,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也是复旦永荣生机的重要动力。这种优良传统和精神动力,要永远发扬光大。〃

    复旦人是善于尊重和继承优良传统的,复旦人更是勇于开创新局面的。无论是在学术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复旦人总是〃敢为天下先〃的,也是敢于正视自我和善于突破旧我而蜕变新生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为知识和智慧的竞争,而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又归结为学习的竞争。

    知识经济是学习竞争经济,是人才经济。人才是学习的最佳体现和载体,是知识经济的命脉。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人才之争。

    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在知识经济中,人才和学习创新能力,比资金的投人与积累、市场的占有与扩大更为重要。也就是说,人才是未来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是这场新的国际竞争的焦点。国内外许多高技术企业都是在有了技术创新人才和能看到潜在市场的人才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它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人才,这种人才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学习的完美效果体现。21世纪更注重能力,漠视职位。由于公司等级制度的崩溃和组织间界限的消失,工业时代的优越『性』便成了时代的障碍。明天的技术不再需要数百万粗通文化的人在一起干不断重复的工作,不再需要怕丢了饭碗而推命是从的人,而是需要能够当机立断的人,能够在新的环境里迂回前进,还要敏于发现迅速变化的现实中的新规律。这就是适应和创造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这样的创造『性』思想深入骨髓的人。

    一个创造『性』人才,应该具有以下素质: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应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其次,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第三,应该具有创造力,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第四,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干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面对21世纪的挑战,社会要求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明显得突出了。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地扩大知识面,高校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大学应教会学生怎样去思维、创新,从而成为人才。所谓高层次的人才,应当具有接受终身教育的素质,这是因为在生产实际中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产品的知识含量越来越高。

    全面素质教育应包括科学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受过良好的素质教育的学生,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能独立思考问题,成为适应力极强的多面手。现在我们所说的文化素质教育不是古典的人文教育,不是历史的简单回归,而是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古典的人文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在自身道德和理『性』的发展,近代的科学技术革命给教育注入了丰富的内容,注重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结果、认识世界。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文化素质教育,从内容上说,应该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两个部分。

    传统教育扼杀人才的创造力。解放以后,我国沿用了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差、辨识能力差、冲击能力差。

    目前,高校教育普遍存在功利化倾向,迎合学生的功利『性』要求,微观教育太多,宏观教育太少,技能知识教育太多,对学生的教育素质感染太少。这样培养的人才在素质上存在重大缺陷,他们只能成为高级打工仔,难以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独占鳌头。杨振宁教授有个评论:〃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像文教授也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两位学者的评价,一针见血地打中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诺贝尔科学奖代表了世界科学一流水平。一个国家从立国到获得诺贝尔奖所需的时间,据对前苏联,捷克、波兰、巴基斯坦和印度5国的统计,平均数是37年。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已达49个年头,至今没有完成零的突破。这固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传统教育扼杀了人才的创造『性』,不能不是一个主要原因。

    时代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大脑不能永远成为单一的接受器和存储器,否则诺贝尔奖将永远与我们这块国土无缘。知识经济时代的轴心转移更是从各个方面对传统的学习内容、方式和教育机制进行了一次深刻大批判,要想在新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创造『性』的学习空前的重要了。

    无论历史多么的宏丰,无论现实多么的美好,富有生命力的人们总应该去探索、去创新!复旦及复旦人在探索、在创新中永促青春活力,永居时代前沿,永立于不败之境!

    勇于创新,超越前人

    创新就意味着要突前人的束缚。旧的东西是一张网,把我们困在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畏缩不前,就会被网所缚。只有突破了这张网,才得以见到另一种别样的天地。前人的成就是我们起步的基石,但有时候,前人的东西也会成为束缚我们思想的那张〃网〃。此时,只有勇于创新者突破了它,新的东西就会注入我们的生命。

    在复旦,创新是人所共识的。复旦附中,先辈名流不知有多少,但后起文秀却不畏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这也许正是复旦和紧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吧。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不能拘泥于古人的学说范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要努力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所发展。

    开动大脑,充分利用你的智慧

    行动是思想来指挥的行成于思,正是这个道理。创新也是一样。新的东西的出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也就是说,是你的大脑先融进了新的智慧,从而产生出了新的思维方式,并战胜、取代了旧的东西,所以,才会有新的事物诞生。无论是学术还是做事,都是如此。

    一个人的梦想,应该是通过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80年代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新『潮』企业家,他们的成功吸引了年轻的一代。有的学生毕业若干年后自办企业,不再为他人作嫁。这些自办企业者不但比一般校友富有,而且比一般校友过得更快活。其中不乏是百万富翁者,而在别人的公司任职的校友中能成了百万富翁的人。

    复旦大学认为创业精神和创造『性』才能或许没法传授,但是探讨他人的创业经验,观察他人的发明创造过程,对未来的企业家无疑将是一种有益的借鉴。

    人按思维的习惯可以分为3种类型:左脑型,右脑型和全脑型。左脑负责逻辑思维,数学分析,掌握语言技巧。因此左脑型者擅长计划、组织,能按部就班地执行任务。右脑善于综合信息,利用直觉,进行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因此右脑型者想象力丰富。艺术家、音乐家多属此型。左脑灵的人右脑往往笨。右脑灵的人左脑往往欠发达。所以一个人同时可能既有〃愚笨〃又〃聪明〃。

    脑型的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脑型并非不能改变,实践证明,左脑型得向右脑型者靠近要比右脑型者向右脑型者靠近容易。左脑已有一技之长,运用右脑能丰富左脑已有的特长。因此左脑型靠近右脑型是一种〃解放〃。而右脑型靠近左脑型,掌握左脑型者的知识和技术,则非下一番苦功不可。

    发明新产品,构思新战略,提高管理水平,都需要创造『性』能力。它是几种不同形式的思维的综合。创造是一种全脑型的活动,创造发端于兴趣。整个创造过程分准务、酝酿、顿悟、验证和应用5个阶段。在创造过程中左右脑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左脑需要作大量艰巨的准备工作确定创造的课题和『性』质,然后右脑进入酝酿阶段,消化课题的每一方面,将信息作各种不同的整合。一旦酝酿成熟,创造者会豁然开朗,产生解决课题的灵感。在验证阶段,左脑对右脑顿悟而得的设想作严格的分析,最后把新设想付诸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表明,企业总经理多为全脑型;懂得脑型的区别,有助于企业发挥人才的潜力,将左脑型和右脑型两者结合成全脑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