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

第12章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第12章

小说: 生活中的处事禁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你可以模仿别人,但不可以一味的进行模仿。不要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翻版。大踏步的向前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才能够活出真正的你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个性、形象、人格都有其相应的潜在的独特性,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一味嫉妒与猜测他人的优点。在每一个人的成功过程中,一定会在某个时候发现羡慕是无知的,模仿也就意味着自杀。不论好坏,你都必须保持本色。

大千世界,人有各种差异,性格不同,身材、外貌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就像树叶一样,大致看上去都一样,但仔细比较一下,不可能找到两片相同的叶子。那么人就更应该如此,即使是孪生兄弟姐妹,外表大致都一样,但总能区别他们的个性。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不可能改变,正是有了这种差异,才使世界显得丰富多彩。生活中总有些人会去模仿别人,忘记自身的特点,常常看见别人穿的衣服很漂亮,就会也去买,但穿在自己身上是否合适,却不去考虑。总之,在生活中,追求一个并不合适自己的模式的人很难获得成功,也很难获得幸福。保持自己的本色,在顺其自然中充分发展自己是最明智的。

第40节:第三章 做人禁忌(13)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诚实守信、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更是为人处世之本。所谓诚实,就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诚实的人能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同时也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诚实的人反对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争功推过,弄虚作假,口是心非。

一个忠诚老实的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时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忠诚老实的人也有可能犯错误,但同虚伪的人犯错误的性质不同。诚实的人犯错误是由于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方面问题造成的,而虚伪的人犯错误则是由于不诚实,属于道德品质问题。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征,为证明,证验之意。“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就是说人说话要算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论诚信:“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荀子认为“养心莫善于诚”。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庄子也极重诚信:“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就把诚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韩非子则认为“巧诈不如拙诚。”总之,古代的圣贤哲人把诚信作为一项崇高的美德加以颂扬。

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一个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国家与社会,骗取荣誉与报酬的人,是要遭人唾骂的。诚实守信首先是一种社会公德,是社会对做人的基本要求。

曾子是个非常诚实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说,你不要去了,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真要杀猪,连忙上前阻止。曾子说,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曾子不欺骗孩子,也培养了孩子讲信用的品德。

中国古代也有不讲诚信而自食恶果的例证。

烽火戏诸侯。西周建都丰镐(今长安县西北),接近戎人。周天子与诸侯相约,要是戎人来犯就点燃烽火、击鼓报警,诸侯来救。周幽王的爱妃不爱笑,唯独看到烽火燃起,诸侯的军队慌慌张张从四面赶来时而大笑不止。周幽王为博得爱妃高兴,数次无故燃起烽火,诸侯的军队多次赶到而不见戎人,认为受了骗。后来戎人真的来了,当烽火再燃起时,已无人来救。最终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为天下人所耻笑。

还有一个例子,它表现出的确是另一种情形。

郑周永承包下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吃了这回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仅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输老本,也不输信誉的做法,使生意越做越兴隆。缺乏诚信的人,即使花言巧语,也会被人识破。运用别人的钱致富是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有诚信。诚信是所有事业成功的基础。

诚实和守信两者意思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诚实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是真实的,对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真实的。守信侧重于对自己应承担、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的忠实,毫无保留地实践自己的诺言。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第一原则。朋友,不管你身处何处,涉世未深还是历经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请你保持诚信,坚守诚信。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守住心灵的契约,赢得做人的尊严,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业。所谓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履行自己应承担的义务。

第41节:第四章 职场禁忌(1)

第四章职场禁忌

职场是人际交往的主战场。与领导和同事的相处都是一种学问。在你表现卓越的同时切忌锋芒毕露,更不要替老板做决定。在工作中要踏实肯干,不要做办公室的小人。以最佳的方式,获得在职场中的好人缘。与领导相处忌锋芒毕露

锋芒太露,必遭人忌。我们常见有一些人,稍有成就便得意忘形,以为自己绝顶聪明,别人算不得什么,这可是聪明太显,殊不知树敌太多,事事必受他人阻挠。

老子曾经说过:“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因此告诫世人,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在工作中更是如此,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使平时再得宠,一言不慎便会祸从口出。

乾隆年间,纪晓岚以过人的才智名扬全国,深得皇上赏识。有一天,乾隆宴请大臣。大臣们吃得很开心,饮得也很畅快。乾隆又诗兴大发了,他出了上联:“玉帝行兵,风刀雨箭云旗雷鼓天为阵。”

乾隆皇帝要求百官对下联,竟然没人能对得上。乾隆皇帝这下更来兴致了,他想显示他本人的才华,便点名要纪晓岚答对,想出一下这位大才子的丑。不料,纪晓岚却把下联对上来了:“龙王设宴,日灯月烛山肴海酒地当盘。”话音刚落,群臣赞叹。

乾隆皇帝听后,却不高兴了。他面有怒色,半日沉吟不语。大家颇为纳闷。纪晓岚当然明白是自己得罪了皇上,便接着说:“圣上为天子,所以风、雨、云、雷都归您调遣,威震天下;小臣酒囊饭袋,所以希望连日、月、山、海都能在酒席之中。可见,圣上是好大神威,而小臣我只不过是好大肚皮而已。”乾隆一听,立即笑逐颜开,连忙表扬纪晓岚,说:“饭量虽好,但若无胸藏万卷之书,又哪有这么大的肚皮。”

乾隆出的上联显示了一代帝王的豪迈气概,不料纪晓岚下联一出,十分工整,显不出乾隆上联的才气。乾隆一听,自然不快。幸好,纪晓岚及时发现并为自己开脱,有意抬高乾隆,贬低自己。自然,君臣一唱一和,大家都高兴。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是离不开领导者的栽培和提携的。要获得领导的欣赏,与之相处之时首要一点就是维护他的权威,懂得他内心深处的需求。只有体察到他的行事意图,才能够成为领导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不会因不慎的言辞使自己的事业横生枝节。

“伴君如伴虎”,是古人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懂得如何与领导相处、明哲保身,是充满着智慧的结晶。与之相处,一定要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不要恃才傲物,成为领导“眼中钉”。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会给你带来一定的荣耀,在荣耀到来时,你一定要把这份荣誉归功于上司,把鲜花让给上司戴,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否则,独享荣耀的后果,会严重影响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

第42节:第四章 职场禁忌(2)

小江很有才气,编辑的杂志很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很受欢迎,有一次还得到创新奖。一开始他还很高兴,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一位朋友说,他的上司最近常给自己脸色看。

这位朋友问清楚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犯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小江得了创新奖,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因此除了新闻部门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并且夸他是块主编的料。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同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他的上司刘主编从此处处为难他,原来,小江的锋芒已经盖过了他的上司,让他产生了戒备的心理。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小江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谁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小江的锋芒,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小江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遗憾的是,小江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三个月后就因为呆不下去而辞职了。

如果不锋芒毕露,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可是,锋芒太露又易招人陷害。锋芒毕露的人虽然取得了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好了坟墓;虽然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却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住不要锋芒毕露,否则这份锋芒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不要替老板做决定

献策,而非决策。真正成为领导靠得住、信得过、离不开的得力助手,就必须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和老板沟通最重要的一条:不要代替老板做决定,而是在老板的同意下针对其工作习惯和时间对各种事务进行酌情处理。

懂得说话的艺术极其重要。说话谁都会,但把话说得动听,通过说话给别人留下良好印象,却未必是每个人的专长。在和老板相处的过程中,更要懂得如何去说话。老板在公司里是最高的决策者,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如何正确把握和老板说话的分寸,相信是困扰职场中人的共同疑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代替老板做决定。

王小姐年轻干练、活泼开朗,进入企业不到两年,就成为主力干将,是部门里最有希望晋升的员工。一天,公司经理把王小姐叫了过去:“小王,你进入公司时间不算长,但看起来经验丰富,能力又强,公司开展一个新项目,就交给你负责吧!”

受到公司的重用,王小姐欢欣鼓舞。恰好这天要去上海某周边城市谈判,王小姐考虑到一行好几个人,坐公交车不方便,人也受累,会影响谈判效果;打车一辆坐不下,两辆费用又太高;还是包一辆车好,经济又实惠。

主意定了,王小姐却没有直接去办理。几年的职场生涯让她懂得,遇事向上级汇报是绝对必要的。于是,王小姐来到经理办公室。“老板,您看,我们今天要出去,这是我做的工作计划。”王小姐把几种方案的利弊分析了一番,接着说:“我决定包一辆车去!”汇报完毕,王小姐满心欢喜地等着赞赏。

但是却看到经理板着脸生硬地说:“是吗?可是我认为这个方案不太好,你们还是买票坐长途车去吧!”王小姐愣住了,她万万没想到,一个如此合情合理的建议竟然被驳回了。王小姐大惑不解:“没道理呀,傻瓜都能看出来我的方案是最佳的。”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决定包一辆车”这句自作主张的话上。王小姐凡事多向上级汇报的意识是很可贵的,但她错就错在措辞不当。在上级面前,说“我决定如何如何”是最犯忌讳的。如果王小姐能这样说:经理,现在我们有三个选择,各有利弊。我个人认为包车比较可行,但我做不了主,您经验丰富,您帮我做个决定行吗?领导若听到这样的话,绝对会做个顺水人情,答应你的请求,这样才会两全其美。

老板才是公司的最高决策者,无论事情的大小都有必要听取他的建议。但这些事情并不是一些零星的小事,而是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样才是对老板的尊重。员工的工作旧根结底是为公司的利益,也完全围绕着企业的管理者展开,因此需要了解老板的工作风格、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及紧急程度,了解老板的人际网络,理解他的工作压力。和老板保持良好的沟通,就要对老板的地位及能力永远表示敬意。

第43节:第四章 职场禁忌(3)

对待不同性格的老板,都要保持耐心与宽容,把你的决定以最佳的方式渗透给他,从主动的提议变成被动的接受。忌急躁粗暴,多倾听和征询老板的意见和建议,少做一些不容辩驳的决定和争论,即使你可能是对的。即使对待能力不强的上级,同样要保持尊重,不擅自行动和做决定。这些如果你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遭受老板的冷遇。因此,凡是要量力而行,不可擅做主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