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让自己可持续发展-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60w灯亮,当两灯并联时,则100w灯亮,这样一对比,串并联电路的不同就显示出来了。
四、要仔细认真
在观察事物时一定要专注,只有这样才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为了保证观察结果的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他深刻地揭示了观察的严肃『性』和科学『性』。有时靠一次的观察结果,即使非常认真和细心,也未必能够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全面认识和了解。因为有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长而复杂的,必须经过多次观察才能了解。如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如果仅凭一次的观察印象就孤立地认为太阳就是这个样子的,则往往会出现错误。只有通过反复的『操』练,才能提高观察能力。
有位名人曾说过:“观察的第一个特征,就是要有一双好眼睛。”究竟怎样的眼睛才称得上是好眼睛呢?事实上这里的好眼睛并非单纯的是指人的眼睛,而是指对事特的观察要有一种辩证的眼光。只有辩证的眼光,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而锐利的视角。要知道,片面而孤立的观点都有违辩证法。
由外到里的观察。观察时许多学生都只停留在表面,这是不正确的。观察是一种现象,应考虑得深入一些,要学会透过事物的表象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如动物间的殴斗残杀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现象,或许从表面上看不容易理解,但当你明白了整个大自然中的生物链时就很清楚了。
另外,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局限在某个方题的一个方面来看,应全面地纵观全局来进行思考,这是观察事物的关键环节。看问题的起点要高。有时候,在刚开始的阶段或许是不理想的,但中学生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观察,而应放眼未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不至于半途而废。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有了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就会随时留意身边的一切,随时随地有所发现。
注意角度的变换。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特征就不同。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事物,要有前后左面,远近里外都要认真仔细的精神,这样观察出的事物才能更真实、更生动。
如一位学生描写花朵,远远看上去像绿草丛中一点红,走近来看,如同一个可爱的孩子,再近看,花朵里面像一座房子。这样的观察很生动,给人以很深地层次感,也较为贴合现实。
要有自觉意识。要有意识地养成随时随地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这样才不至于错失某些精彩画面的出现,影响观察的效率。
善于思考。李四光曾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必须要经常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所观察到事物的内在本质,不会置观察于“过眼云烟”之地步。
观察后要写笔记。观察笔记可以粗细概括也可具体描写,可抒情也可议论,篇幅可长也可短。但写笔记时应注意几点:随时写。当观察有所感悟时应及时记录下来,这样就不会出现过了一段时间就忘记的现象;坚持写。笔记想要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须在坚持不懈的书写前提下,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做的结局最终还是一无所成。
4。音乐,打造优雅生活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 贝多芬
音乐,无处不在,如影随行。一首歌,一段词,是无形的线,贯穿于生活中而存在,记录着每一个感动我们的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不只是聆听,音乐无形的力量远超乎个人想象,所以聆听音乐、鉴赏音乐,是现代人极为普遍的生活调剂。相信21世纪的中学生,更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无法想象人类没有音乐会是什么样。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人们通过音乐陶冶情『操』,从音乐中获取力量。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影响情绪。多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功效,音乐本身就是用有组织的乐符来表达人们内心感情的一种语言。对中学生而言,常听音乐,对自己各方面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音乐能够增强记忆力: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学习音乐的孩子比不学音乐的孩子有更好的记忆力。在接受测试的中文大学60位女生中,小时候曾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比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女生,能够多记忆17%的文字资料。负责这项研究的中文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介绍说,以往脑智能学的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左脑比一般人大,他们的左脑可能较一般人发达,而左脑也是主要负责语言记忆的。因此,接受正规音乐训练很可能令人们的左脑发展较佳,连带左脑所控制的语言记忆力都一起提升了。因此,科学家建议,平时多听一些音乐,对记忆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陶冶情『操』:音乐是蕴涵情感最丰富的艺术,正是音乐中所表现的情感才把音乐与培养情『操』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人世界观众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人格的完善,理想的升华,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作用。而音乐恰恰是陶冶情『操』、宣判人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着德育所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古代的哲学家认为音乐的陶冶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标准有着重要的作用,此所谓“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良好的音乐素养,对于中学生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音乐与健康:我国古代早有记载。《黄帝内经》论述了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之五脏(脾肺肝心肾)七情间的对应关系,深刻阐述了五音在调节情绪、治疗脏腑疾病中的功用,创建了“五音、五声医疗之法”与“琴箫养生之道”。现代医学专家研究认为,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科学家们还认为,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中,可以改善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健康的活『性』物质。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同时,有助于缓解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多听一些音乐,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和防治是有很大意义的。
另外,音乐可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缓和紧张心理,还可激发人的心理潜力,使病人感到喜悦,兴奋、愉快,调动人的各系统正常功能,促进消化道活动,安定病人的情绪。悦耳的音乐,传入大脑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良好的刺激,而起到加速排除体内废物,有助于肝病的治疗。音乐能使人焦虑消失,更珍惜生命,给人带来勇气和力量。
生气忌听摇滚乐。人生气时,情绪易冲动。常有失态之举,若再没有消气情况下听疯狂富有刺激的摇滚乐,无疑会助长怒气。
饭后忌听打击乐。打击乐一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音量很大。饭后欣赏会导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绪不稳定,影响消化。
空腹忌听进行曲。人在空腹时,饥饿感很强烈,而进行曲有强烈的节奏感。加上铜管齐奏的效果,人们听了会受到步步前进的驱使,进一步增加饥饿感。
睡觉前忌听交响乐。交响乐气势宏大,起伏跌宕。睡前听此类音乐会令精神亢奋,情绪波动,难以入睡。
忌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mp3可以带给人音乐的享受,可有的人睡觉戴、走路戴,甚至吃饭都在戴,并且把音量放到很大,还开着超重低音音效。据了解,超过105分贝的声音会对听力造成永久伤害,许多mp3播放器的最大音量都达到120分贝。长期下去,听觉就会出现疲劳、损伤,引起听力减退,人体就会出现烦躁不安、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迟钝、异常心理障碍等情况,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害。为此,用耳机音乐应注意减小音量,以柔和不刺耳为宜,而且不要长时间连续收听。
音乐,它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思想感情,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的组合,感染欣赏者。当你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任一种动听的音乐缓缓传入耳内时,心灵和思绪也随同那一个个悠扬的音符游移出了自己的身体,抛开此刻的时间和空间,走进了记忆中令人回味的点点滴滴,此刻的你,不觉得很幸福吗?
5。演讲,锻炼你的随机应变
沟通是一对一的交流、分享,演讲就是一对多的交流,它更能体现一个人能力
——佚名
很多中学生都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表面上看起来能够滔滔不绝地说话,可一旦所处的环境稍有变化,就马上会失了分寸,没有了之前的自信和勇气,更别说随机应变的能力了。那么,如何才能全面地提高自己的自信、勇气以及对于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呢?演讲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演讲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与他人沟通的有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正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出『色』的口才能力也是一种特殊的才能,有时它甚至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或一项事业的成败。
大部分中学生都承认,在小学阶段时天真无邪,不知道什么叫害羞,常常能毫无顾忌地和任何人打交道。可是一旦到了中学,就会慢慢变得害羞起来,含蓄起来,见到老师不敢打招呼,在陌生人面前却一言不发,只有在十分熟悉的朋友和同学面前说话才会无边无际。在课堂上,更是害怕被老师提问到,处处躲避教师的视线,哪怕是自己知道答案也不喜欢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会导致这样呢?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底气和勇气不足在作怪。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也并非毫无办法,演讲无疑就能很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胆量,很多人的胆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逼』出来的。
也许第一次演讲是硬着头皮上的,不过在战战兢兢地完成以后,他们就能感到前所未有的惊喜,别人的鼓励和掌声会让他的自信中在无形中慢慢建立。经历过第二次、第三次之后,相信他们不仅得到了锻炼,也会喜欢上演讲这样一项活动。有一位胆小腼腆的中同学就曾在日记上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从来没有也不敢站在台上讲话,老师也很少提问我,但自从我试着完成第一次演讲后,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做到,我也可以做好,以后我会做得更好!”其实,人类是表现欲最为明显的动物,在潜意识中谁都希望能够当众施展自己的才华,演讲则就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他们的胆量得到了锻炼。
中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表达,常常为了叙述一件事情说了很多与之无关的废话,可还是说不到点子上,俗话说:劲儿要用在刀刃上。如果不能将精力放在重点问题上,那和做无用功又有什么区别呢?演讲不仅能够表现出一个人的勇气和自信,对于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相当大的提高。也许只需要几分钟,也许只是一个简单地不能再简单地小故事,但若想将它们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还是需要做出充分地准备的,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感情,如何才能引人入胜,这些问题都要经过细致的研究。很多渐渐喜欢上演讲的中学生都表示,自己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比起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中学生还处在上学的阶段,因此演讲对于他们语文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好处。演讲就必须准备演讲稿,这些演讲稿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例如演讲稿中有趣的小故事和具有励志作用的名人警句,都能让他们在作文上少了几分忧虑。他们不仅尝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为自己在班上的表现而高兴、信心百倍。因此,中学生不妨从多个方面来准备演讲的材料,谈社会,谈理想,讲兴趣,讲故事,说笑话,评时政,这些都可作为演讲的角度,不仅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也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一项调查表明,喜欢演讲的同学大多都有非常好的人缘,且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积极『性』。事实上确实如此,演讲能够很好地使演讲者和听众进行沟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通过听众的表现,演讲者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了解听众的态度。而听众通过听同学们的演讲,也知晓了他们对人生、对友谊、对社会的态度,还清楚了他们处理所遇问题的思路。对于正确的观点就加以肯定,反之则帮助他们纠正,这样,双方的心自然就越靠越近了。学生们最高兴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也就油然而生。
此外,演讲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那就是锻炼人们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应变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比过去成倍增长的信息,如何迅速地分析这些信息,是人们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潮』流的关键。此外,我们也很难保证不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中学生尤其如此,突如其来的考试,突如其来的尴尬,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些都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演讲就是一种可以很好地培养应变能力的方法,同时对于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何能在突发状况来临的时候说出适合于新情况下的得体的话,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应变的语言最好能诙谐幽默一些,因为这样的语言能使局促、尴尬的场面变得轻松、缓和,避免正面冲突,也能使自己和对方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甚至可以消除对方敌对情绪,此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如果你处理地得当,突发状况不仅不会带来难堪,还会为你的演讲增添『色』彩和光环,因为你的睿智从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这种突发状况还有助于加强自身的修养,有良好修养的人,遇事往往能够保持冷静,不会紧张和鲁莽行事,状况发生后能够正确而又迅速地做出决定,养成果断的『性』格。
过去,演讲常常被视为一项“纯嘴皮”的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过近年来,演讲越来越爱到大家的喜爱,说的再确切一点,演讲已经成了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事业。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更是成为推动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一定要敢于表现自己,把自己置放在一个舞台上充分地表现才能,这样成长的道路上才会更畅通无阻。
实践——让自己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做爱问的知识人
——问号,打造生活的催化剂
碰到难题,遇上问题,打破砂锅要问到底!
《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对于充满疑问的青少年来说,养成不耻下问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经常多问个为什么,是吸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