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

第32章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第32章

小说: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事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七次英雄式的远航,遍及了中国海与印度洋,从台湾到波斯湾,并远及中国人心目中的黄金国——非洲。虽然中国从阿拉伯商人那里得知欧洲的存在,但并不想去那里。欧洲这个“远西”之地,所能提供的只有羊毛和酒,对他们来说,缺乏吸引力。在这三十年之中,外国的货品、药物与地理知识,以空前的速度输入中国;相对地,中国也在整个印度洋上伸展了政治空间和影响力。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1405年六月,郑和率领由62艘大海船2.9万余人组成的远洋舰队,由苏州刘家河出发,第一次出使南洋。最大的船,长100多米,宽几十米,可容纳1000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当时使用的罗盘针分许多方位,划分若干度数,按照一定的方向和度数航行,就可以测出航行的远近。这种罗盘针夜间还兼看星辰,能观星定向,充分显示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先进技术和劳动人民的伟大智能。    
    郑和第一次出海,先到了占城(在今越南南方)接着又到爪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岸)、苏门答腊、满剌加、古里、锡兰等国家。他带着大批金银财物,每到一个国家,先把明成祖的信递交国王,并且把带去的礼物送给他们,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许多国家见郑和带了那幺大的船队,态度友好,并不是来威吓他们,都热情地接待他。    
    郑和这一次出使,一直到第三年九月才回国。西洋各国国王趁郑和回国,也都派了使者带着礼物跟着他一起回访。在出使的路上,虽然遇到几次惊涛骇浪,但是船上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船队从没出过事。只是在船队回国、经过旧港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原来旧港地方有个海盗头日,名叫陈祖义。他占据了一个海岛,纠集了一支海盗队伍,专门抢劫过往客商的财物。这回听到郑和船队带着大批宝物经过,分外眼红,就和同伙计议,表面上准备迎接,趁郑和不防备,就动手抢劫。这个计谋被当地人施进卿得知,他偷偷地派人到船队告诉了郑和。    
    郑和手下有二万兵士,还怕你小小海盗?他命令把大船散开,在旧海港口停泊下来。命令船上的兵士准备好火药、刀枪,严阵以待。夜深的时候,海面上风平浪静,陈祖义带领一群海盗乘着几十艘小船直驶港口,准备偷袭。只听到郑和坐船上一声火炮响,周围的大船都驶拢来,把陈祖义的海盗船围住。明军人多势大,早有准备,把陈祖义杀得大败。大船上的兵士丢下火把,把海盗船烧着了。陈祖义想逃也逃不了,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郑和把陈祖义捆绑了起来,押回中国。到了京城,向明成祖献上了俘虏。各国的使者也会见了明成祖,送上大批珍贵的礼物。明成祖见郑和把出使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高兴得眉开眼笑。    
    之后,郑和又分别于1407年九月至1409年七月、1409年十月至1411年七月、1413年至1415年、1417年五月至1419年八月、1421年正月至1422年八月、1430年六月至1433年七月率船队远航,扩大了中国的声威,加强了中国同各国的贸易往来。    
    郑和船队给所经过的国家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绸、罗纱、锦绮、纻丝等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染料、药材、硫黄,香料、椰子以及长颈鹿、狮子、驼鸟、金钱豹等稀贵动物。广泛地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    
    友好交流,不谋强权    
    郑和船队每到一地,都以友好的态度,交流所带货物,从事平等贸易。同时还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当地人民。如在古里,依照当地习惯,交易时在众人面前拍掌为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给那里人民留下良好的印象。第三次出使到斯里兰卡时,还把大批金银供器、彩妆、织锦宝幡等,施舍给岛上的寺院,并建立石碑留念。所到之处,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如婆罗洲人民,“凡见中国人去其国,甚为爱敬,有醉者则扶归家寝宿,以礼待之,如故旧。”直到今天,索马里、坦桑尼亚等国,还把当地出土的明代瓷器,作为同中国人民传统友谊的象征。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有地名叫三宝垄、三宝庙;泰国有三宝庙和三宝塔(因郑和叫三宝太监而得名),印度的古里和柯枝都建有纪念碑。    
    郑和下“西洋”之后,所经诸国都纷纷派遣使节前来中国修好通商。像渤泥(加里曼丹)、菲律宾、马来亚等国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来进行友好访问,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当公元一四九八年,达伽马(VascodaGama)和他那支由三艘破帆船组成的船队,在前往印度的途中,绕过好望角,于东非登陆时,当地的居民向他们夸示精致镶边的刺绣青丝帽。非洲人嘲笑葡萄牙人所拿出的小玩艺儿小珠子、铃铛、珊瑚项链、洗脸盆而且似乎不认为他们的小船有什幺了不起。村中的长老说,在很久以前,曾经有白色的「鬼」,穿著丝绸,驾着大船,到访他们的海岸。然而,却没有人知道这些人是谁,也不晓得他们来自何方。宝船就这样从世界的意识中被遗忘了。    
    影响:绘制海图,惠泽后世    
    在郑和航海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处地方,都作了精密的航行记录,这就是有名的《郑和航海图》。在这部地图中,关于航行的方向、航程的远近、停泊的处所以及暗礁险滩,都有详细的记载。此外,在航行过程中,还积累了对于海上风向、气候和潮汐等自然变化的知识。从郑和船队往返的日期中可以看出,他们利用季候风进行海上航行。    
    每次出洋总是在冬季或初春时刻,因为这时风向大都是从大陆向海洋方向吹去;而归国则是在夏季或初秋,因为这时风向大都是从海上吹向大陆。这说明中国人民在那时就已经掌握了航海方面的一些自然规律。    
    随同郑和出使的马欢、费信、巩珍等人,都各自把他们的海外见闻整理成著作。马欢着《瀛涯胜览》,费信着《星搓胜览》,巩珍着《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到各国的情况,增进了中国人民对亚非许多国家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生产等各方面的了解,丰富了中国人民的世界知识。    
    根据英国专家孟济斯的考证,郑和七次航海回到中国之后,虽然大多数的纪录都已销毁,但由郑和船队绘制、逃过因时局动荡被毁厄运的一些航海路线图和星象图,却由意大利商人康蒂登在印度登上其中一艘中国帆船后,辗转带回威尼斯。孟济斯认为康蒂登在1428年途经葡萄牙时,葡国国王的大儿子得到了这些地图,并将地图上的资料编入新的世界地图内。此后,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麦哲伦及英国航海家库克都曾使用这些地图的复印本,其中部分地图至今仍存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如果此说能够被最后证实,则说明郑和下西洋对后世欧洲航海家的地理大发现起到了先驱的作用,堪称是改变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