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20章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20章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他说:“我在大夏看见邛山(在今四川省, 
邛音qióng)出产的竹杖和蜀地(今四川成都)出产的细布。当地的人说这些东西是商 
人从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贩来的。”他认为既然天竺可以买到蜀地的东西,一定离开蜀 
地不远。 
    汉武帝就派张骞为使者,带着礼物从蜀地出发,去结交天竺。张骞把人马分为四队,分 
头去找天竺。四路人马各走了两千里地,都没有找到。有的被当地的部族打回来了。 
    往南走的一队人马到了昆明,也给挡住了。汉朝的使者绕过昆明,到了滇越(在今云南 
东部)。滇越国王的上代原是楚国人,已经有好几代跟中原隔绝了。他愿意帮助张骞找道去 
天竺,可是昆明在中间挡住,没能过去。 
    张骞回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他虽然没有找到天竺,但是结交了一个一直没有联系过的滇 
越,也很满意。 
    到了卫青、霍去病消灭了匈奴兵主力,匈奴逃往大沙漠北面以后,西域一带许多国家看 
到匈奴失了势,都不愿意向匈奴进贡纳税。汉武帝趁这个机会再派张骞去通西域。公元前1 
19年,张骞和他的几个副手,拿着汉朝的旌节,带着三百个勇士,每人两匹马,还带着一 
万多头牛羊和黄金、钱币、绸缎、布帛等礼物去结交西域。 
    张骞到了乌孙(在新疆境内),乌孙王出来迎接。张骞送了他一份厚礼,建议两国结为 
亲戚,共同对付匈奴。乌孙王只知道汉朝离乌孙很远,可不知道汉朝的兵力有多少强。他想 
得到汉朝的帮助,又不敢得罪匈奴,因此乌孙君臣对共同对付匈奴这件事商议了几天,还是 
决定不下来。 
    张骞恐怕耽误日子,打发他的副手们带着礼物,分别去联络大宛、大月氏、于阗(在今 
新疆和田一带,阗音tián)等国。 
    乌孙王还派了几个翻译帮助他们。 
    这许多副手去了好些日子还没回来。乌孙王先送张骞回到长安,他派了几十个人跟张骞 
一起到长安参观,还带了几十匹高头大马送给汉朝。 
    汉武帝见了他们已经很高兴了,又瞧见了乌孙王送的大马,格外优待乌孙使者。 
    过了一年,张骞害病死了。张骞派到西域各国去的副手也陆续回到长安。副手们把到过 
的地方合起一算,总共到过三十六国。 
    打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交往。西 
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上下五千年  
69 苏武牧羊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 
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 
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 
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 
惠,出使匈奴。 
    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 
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 
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 
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 
    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 
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 
    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 
    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 
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 
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 
降。 
    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 
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 
    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 
    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 
    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 
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 
    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 
    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 
    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 
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 
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 
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奸,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 
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 
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 
    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 
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 
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 
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 
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 
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 
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 
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 
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 
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 
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 
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 
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 
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上下五千年  
70 司马迁写《史记》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 
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 
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 
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 
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 
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 
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 
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 
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 
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 
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 
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 
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 
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 
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 
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 
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 
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 
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 
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 
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 
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 
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 
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 
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 
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 
明,语言生动活泼。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监狱以后,担任中书令。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但他和他的著作《史 
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上下五千年  
71 霍光辅政       
    汉武帝为了打匈奴,通西域,再加上他的生活奢侈,喜欢讲排场,还迷信神仙,连年大 
兴土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许多年来,把文帝、景帝时候积累起来的钱财、粮食花 
得差不多了。 
    为了弄钱,他重用残酷的官吏,加税加捐,甚至让有钱的人可以出钱买爵位,卖官职。 
这些人做了官,当然要拼命搜刮老百姓,再加上水灾旱灾,逼得百姓难过日子,各地方就有 
大批农民起来反抗官府。 
    到了他在位的最后几年,他才决心停止用兵,并且提倡改良农具,改进耕种技术。他还 
亲自下地,做个耕种的样子,吩咐全国官吏鼓励农民增加生产。这样,国内才逐渐稳定下来。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得病死了。即位的汉昭帝年纪才八岁。按照汉武帝死前的嘱咐, 
由大将军霍光来辅助他。 
    霍光掌握了朝廷大权,帮助汉昭帝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把 
国家大事管理得很好。 
    但是朝廷中有几个大臣却把霍光看作眼中钉,非把他除去不可。 
    左将军上官桀想把他六岁的孙女,嫁给汉昭帝做皇后,霍光没有同意。后来,上官桀靠 
汉昭帝的姐姐盖长公主的帮助,让孙女当上了皇后。上官桀和他的儿子上官安想封盖长公主 
的一个身边人做侯,霍光无论如何不依。 
    上官桀父子、盖长公主都把霍光看作眼中钉,他们勾结了燕王刘旦,想方设法要陷害霍 
光。 
    汉昭帝十四岁那年,有一次,霍光检阅羽林军(皇帝的禁卫军),还把一名校尉调到他 
的大将军府里。上官桀他们就抓住这两件事,假造了一封燕王的奏章,派一个心腹冒充燕王 
的使者,送给汉昭帝。 
    那封信上大意说:大将军霍光检阅羽林军的时候,坐的车马跟皇上坐的一样。他还自作 
主张,调用校尉。这里面一定有阴谋。我愿意离开自己的封地,回到京城来保卫皇上,免得 
坏人作乱。 
    汉昭帝接到那份奏章,看了又看,把它搁在一边。 
    第二天霍光要进宫朝见,听到燕王刘旦上书告发他的消息,吓得他不敢进宫。 
    汉昭帝吩咐内侍召霍光进来。霍光一进去,就脱下帽子,伏在地上请罪。 
    汉昭帝说:“大将军尽管戴好帽子,我知道有人存心陷害你。” 
    霍光磕了个头说:“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汉昭帝说:“这不是很清楚吗?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长安附近,调用校尉还是最近的 
事,一共不到十天。燕王远在北方,怎么能知道这些事?就算知道了,马上写奏章送来,还 
来不及赶到这儿。再说,大将军如果真的要叛乱,也用不着靠调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想 
陷害大将军,燕王的奏章是假造的。” 
    霍光和别的大臣听了,没有一个不佩服少年的汉昭帝的聪明。 
    汉昭帝把脸一沉,对大臣们说:“你们得把那个送假奏章的人抓来查问。” 
    上官桀怕昭帝追查得紧,他们的阴谋要露馅,对汉昭帝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