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

第14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14章

小说: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我插一句,我在讲述里,有时把康熙的儿子说成王子,有的听众跟我提出来,皇帝的儿子是不是该说成皇子啊?这个意见很好,说成皇子更精确些。但有的人以为说王子,那就是王爷的儿子了,这是不对的。在清朝,王爷的儿子官方的称呼是世子,不是王子,王子这个词儿,是跟国王配套的。20世纪初以来,我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往往把相当于皇帝的人称为国王,把国王的儿子,称作王子,比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为了通俗些,就又译成《王子复仇记》。王子就是指国王的儿子,也就是皇帝的儿子,就是本来可以继承帝位的人。其实在清朝,康熙自己也好,朝野上下,一般情况下,都把康熙的儿子叫成阿哥,太子是二阿哥,后来接替康熙当了皇帝的雍正是四阿哥。那么,现在我们讲到了十八阿哥,在康熙四十七年,木兰秋的半路上,十八阿哥得病了。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5)
  十八阿哥发高烧,得的应该是腮腺炎,根据清朝史书上的记载,我们今天可以做出这个判断。当然当时没有腮腺炎这个词,但是咱们可以根据他的症状,从现在的临床医学做出判断,无非就是腮腺炎,并不是个了不得的病。但是在清朝,治这个病就没有什么好办法。这个十八阿哥高烧不退,康熙就很着急,康熙疼爱他,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把他搂在怀里头,太医看病的时候都是搂在怀里头这么看的。他特别爱十八阿哥,他让太子随后从北京城赶到营盘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据史书记载,确实是太子对十八阿哥,自己亲弟弟的病情,十分地冷淡,这个在《李朝实录》里面没有相反的记载,可能就是事实。说老实话,作为太子,他觉得每一个兄弟都是潜在的威胁,是不是啊?每一个兄弟都可能来夺我这个太子的位子,都想最后来继承皇权。一看父亲这么喜欢十八阿哥,他心里当然不高兴,你什么意思,对不对?你把我搂着还差不多,你搂着十八阿哥,这算怎么回事,你让他自己躺床上歇着不就得了吗?所以他看见就心里不舒服,表现在外面就是很冷淡。康熙看到他这样,痛心疾首,他当时没说什么,但是后来康熙就说了,说他对他的亲弟弟一点感情都没有。封建社会是最重所谓“孝悌”的,“孝”是指对待父母,“悌”就是指对待兄弟,当时的人认为这两个态度是做人的最根本的立足点,那么你毫无孝悌之心,你这样的人怎么能够继承皇业呢?但是康熙当时也忍了,不过那个时候他已经是随时会一触即发了,结果,紧跟着就发生了康熙万万不能再加容忍的事情,就是帐殿夜警。
  可能是康熙自己先有一些感觉,觉得晚上有点不对头,然后康熙得到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这么个情况吗?有人从您的帐殿外面偷偷往里面偷看。这个偷看您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太子啊!这个时候,康熙就一下子,猛地感觉到他和太子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了顶点,这还得了?还用细琢磨吗?那不很简单吗?就是看我怎么样,身体怎么样,嫌我活得太久了,看我什么时候死啊!于是大怒。这就是帐殿夜警事件。
  然后,康熙就在有一天当众大怒,通知所有的人,集合在一起,首先就把太子捆起来,不是用绳子,用铁链,然后他一赌气,又把其他那些太子的兄弟,那些阿哥们全捆起来,当着朝臣——当时有一个情况,他自己事先没有考虑周到,现场还有传教士,他也没来得及让外国传教士回避,所以这个当时的场景即便清朝自己的史料记载不完整的话,还有几位传教士后来写回忆录给写上了——他当时大怒,当着朝臣,他就痛数太子的罪恶,说你太不像话了。他就很痛心,痛心到什么地步呢?“仆地”。已经五十多岁了,那时候五十多岁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了,他痛苦地扑倒地上,场面很不堪。一个英武一世的帝王,平时是非常威严的一个人,突然失态。在他痛斥太子的话语里面就有这样一段话,这段话特别重要,他说,“更有异者,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似此之人,岂可付以祖宗弘业!”其中最关键的一句是什么呢?就是“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伊”就是这个他,就是说的胤,皇太子。说有更奇怪的事情就是,他每天晚上“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
  大家知道过去中国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要把一篇文章读通需要做什么事情呢?需要断句。您会断句吗?断句是个学问啊,您像这一句,“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就有两种断句的方法:一种就是“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就是太子走到康熙住的帐篷的外面,“裂缝向内窥视”。裂缝这个“裂”是动词,那就一定要拿出匕首,对不对啊?要不你怎么划一个缝啊?这很恐怖,他把这个帐篷划开,然后把它扒开往里面看,可能还一边想,老不死的,还不死,这多恐怖啊!这是一种断句方式。还有另外一种断句方式,就是“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这就柔和得多了。大家知道皇帝住的帐篷也是布做的,而且如果圆形的帐篷的话,是很多的布幅叠合在一起构成的,明白这意思吧?咱们拉窗帘,这两片窗帘之间最后它是互相被遮盖住的,对不对?那么这个另外一种断句叫“逼近布城裂缝”,这个布城本身就有裂缝,他就可以两个手把它扒开,这个“裂缝”是名词,明白了吧?他把这个扒开往里面看,心想,哦,还在那儿活动呢,我什么时候当皇帝啊?这就柔和一点,稍微柔和一点。现在就不知道康熙当时气成那个样子,他是怎么来断这个句的?估计是刚才我说的第一种。你想那还得了,是不是啊?所以他说他很担心,他说“令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朕”就是皇帝的自称,“被鸩”就是“饮鸩止渴”的那个“鸩”,明白吗?就是说既然可以拿一个匕首把帐篷划开看我,那么也可能某一天给我敬一杯酒,给我冲一杯茶,让我喝,就可能里面下了毒药啊,对不对?这我还能睡塌实吗?不但我睡不能塌实了,我吃喝都不能塌实了,对不对啊?所以康熙气得要死,他就说,根本就不行,这样的人不能够把祖宗的家业传给他,于是就宣布把胤给废掉了。这就是有名的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事件,太子就被废掉了。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6)
  太子被废掉了以后,又出现很多故事。我看下面有人在皱眉头,可能听还愿意听,可是为什么皱眉头?可能是说,哎,你不是在讲秦可卿吗?是不是啊?您这不是离题十万八千里了吗?你别着急,要把秦可卿的真实的生活原型搞清楚,您还就得听我一段一段往下说,就得有“几度柳暗”,“几度花明”,最后才能到达“又一村”,就是我所说的秦可卿原型的那个所在地,你别着急。而且我觉得你这么听听也应该挺高兴的,因为不光是要来探索秦可卿的原型,我们的目的还有就是要了解曹雪芹写这部书的整个背景,他家族的背景,他家族的荣辱兴衰,和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政治风波有什么关系,这是咱们需要了解的。另外,我们也需要了解曹雪芹他写作《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环境,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所以我觉得,虽然我们现在的探究活动可能你觉得离开我们要达到的那个点比较远,可是我恳求你跟着我一路探究下去,我保证你听着还是很有意思。
  刚才说到太子被废了,被废了不就完了,故事应该就结束了。没有结束。甭等更久,第二天,康熙就开始后悔。因为太子被废的时候,你想想太子已经多大岁数了,太子那时候已经三十四五岁了。他从一岁半培养他,你想想这容易吗?是不是?他就开始心神不宁,就宣布不到猎场去了,就回城,回到紫禁城来。回来路上他觉得有怪风在他的轿子面前,他轿子里面有椅子,他坐着那就是御座,他觉得有怪风在御座前盘旋。他觉得这是“天象示警”,就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不可以这样做,他心里就不塌实。回到紫禁城以后,他晚上就做梦,梦见谁了呢?梦见两个女人,都是在他一生当中起过非常重要作用的女人,两个他永远不能忘怀的女人,都是谁呢?一个是孝庄太皇太后,他的祖母,安排太子作为储君,是他的祖母给他决的策,他就梦见了他的祖母。他发现祖母离他远远地坐着,面露不悦之色,不高兴。祖母一向对他非常慈爱,一向是笑脸相迎,突然在梦里面不高兴。然后就梦见了他的皇后。康熙跟他的皇后赫舍里氏,就是胤的母亲,感情非常深厚,那绝不是假的,有很多的记载,我这儿就不列举了。而且皇后是生下胤以后,自己就死掉了。因为她第一个儿子生出来以后,养了没多大就夭折了,所以怀第二个的时候就很紧张。再加上那个时候清朝面临着三藩叛乱,就是清朝进关的时候有三个汉族的将领表示投降清朝、帮助清朝来占领没有占领的土地,最后都封了藩王,这三个藩王都不老实,后来就都开始叛乱。具体地说,在康熙十二年,即1673年,降清后被封为藩王的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等人,因为不满康熙皇帝的撤藩决策,发动了联合叛乱,史称“三藩叛乱”。康熙采取巩固后方、政治分化等措施,历经八年时间,才最终平息了叛乱,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皇后赫舍里氏生胤,恰在这个关键时期,她在临产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任务非常重大。如果她生下的是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可以养大,就意味着清朝的政权可以更有力量地往下延续,因此她非常紧张。非常悲惨的是,她生了胤以后,孩子活了,她却死掉了,所以康熙悲痛得不得了,时常怀念她。结果没想到,这天晚上做梦,她出现了,出现了是什么表现呢?很不高兴,她当然更应该不高兴了,因为胤是她以全部生命为代价生下的一个儿子,是不是?所以康熙就觉得,这件事,我是不是一气之下,做得太鲁莽了呢?
  正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情况,非常地富有戏剧性。就是又有阿哥来跟他说,说您知道为什么二阿哥好像疯了一样,辱骂老师,鞭挞大臣,而且经常疯疯癫癫的?他是被人魇了。魇了,都懂吧?记得《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吧,“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王熙凤和贾宝玉被谁魇了?被赵姨娘魇了,赵姨娘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通过马道婆去魇。过去魇人的办法就是用纸剪成一些人,或者用木头做成一些人,或者用布做成一些人,往其心窝、眼窝子,人的身体要害部分扎针,这叫做魇。这边你在代表这个人的纸人或者是木人、布人身上去做这个事,活的那个人就会形成反应,比如说就会疯狂,会不正常。康熙得到这个报告以后,忧喜参半。忧的是什么呢?闹半天,我立了一个老二做太子,居然就形成了这种局面,就有他的兄弟来魇他,这可真没想到啊!我儿子这么多,这还得了啊!喜在哪儿啊?可见我这个老二是被冤枉了,他被人魇了呀!当时这个胤被押回紫禁城以后,就没让他回到他住的那个毓庆宫去,就在上驷院,上驷院就是那个宫廷里面养马的地方,搭了帐篷,把他在那儿圈了起来。康熙就说,那我得找他谈谈,就把胤叫来谈话。忽然发现胤神志开始清醒,因为这个时候康熙已经派人去查魇胤的根源了,查到的根源是谁呢?在哪儿呢?就是老大,就是康熙的大儿子叫做胤。有人就问,说老大不是应该封为太子吗?为什么康熙不封他呢?就因为老大他不是嫡出,是庶出,懂这个意思了吗?老大不是皇后生的,老二胤是皇后生的,懂了吧?老大他不服气,他当然不服气了——我是老大啊?!所以后来康熙就查抄老大那个住宅,在花园里面挖出来了一些木偶,就是魇人的木偶,是蒙古喇嘛帮他弄来魇人的东西,这就证据确凿了。因此康熙就大怒,说闹半天是老大把老二给魇了,就立刻把老大给拘禁起来了。老大从此以后就一辈子被关起来,这个老大也很悲惨。老大这个镇魇老二的事被证实之后,康熙再找老二谈话,就觉得老二果然神志变得清明,就正常了,康熙说你看这不就证明他是被魇了吗?把魇物一去除,他不果然就好了吗?康熙就开始琢磨,恐怕这个老二就是冤枉的,好容易把他立为太子了,我不能够随便地把他废掉。后来康熙就在半年之后,第二年,康熙四十八年,宣布复立胤为太子。是不是很戏剧性啊?如果只是一废,这个故事也就不这么曲折了,人家还二立呢,第二次又立为太子,这个胤就又成了太子了。



第七讲 帐殿夜警之谜(7)
  宫廷里面的这样一些变故,这样一些情况,不仅是影响宫廷本身,影响到皇族本身,也影响到整个朝野,特别是会影响到官僚集团,影响到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也包括曹家。因此恳请你听我下一讲,我将给你讲到当时的统治集团的皇位之争,如何反映到了《红楼梦》的文字里面;而这对我们探究出秦可卿的真实的生活原型,就更为关键。



第八讲 曹家浮沉之谜(1)
  上一讲,说到了康熙四十七年的帐殿夜警事件,这个事件的影响非常之深远。
  宫廷里面的这样一些变故,这样一些情况,不仅是影响到宫廷本身,影响到皇族本身,也影响到整个朝野,特别是官僚集团,影响到上上下下各级官员,也包括曹家。为什么呢?因为大家知道,曹家跟康熙、跟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他们也无法把康熙和太子的关系择开。康熙在那么多年里面都这么信任太子,都培养他,大家已经习惯了;往往是康熙主持朝政的时候,太子就坐在他旁边,康熙问话,太子也问话,康熙发指示,太子表示同意,甚至还补充点什么;当然最后拍板的是康熙,但太子你能不尊重、不服从吗?如果康熙和太子没有在一起,那么往往是官员见了康熙以后,还要再去见太子,起码要去请安。当时所有官员都是这么想的:我要是对康熙好的话,对他效忠的话,我就得同时效忠太子,是不是啊?我效忠太子,也就意味着我效忠康熙,这俩人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必要两说的,我不能对他们采取两种态度。曹雪芹祖上,直到他父亲一辈,就是这么对待康熙和太子的。
  康熙几次南巡,都带着太子一块儿到南方去。到了南京,到了江宁以后,不住在别的官员安排的行宫,就住在他的发小曹寅他们家。曹寅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的发小,发小是一句北京话,意思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小伙伴、小朋友,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跟曹家的历史有关系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保母之一,而且是保母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这个保母姓孙,孙氏。大家知道,康熙小的时候是没有母爱的。首先没有父爱,因为康熙生出来以后,他的父亲顺治皇帝根本就不在意他。顺治皇帝当时忙什么呢?忙着跟董鄂妃谈恋爱呢,是不是啊?他就盼着董鄂妃给他生儿子,董鄂妃后来真给他生了一个,他当时就当着群臣说,这个是我的第一个儿子。如果这个儿子一天天长大的话,这个皇位就传不到康熙那儿,明白了吧?就一定会传给这个儿子。可是后来这个儿子夭折了,没养大,即使这样,顺治在他得病、身体不行的时候,还曾经想把他的皇位传给他的一个兄弟,都没想传给康熙。这个时候,顺治的母亲孝庄太后起了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