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乖猫咪饲养与调教 >

第17章

乖猫咪饲养与调教-第17章

小说: 乖猫咪饲养与调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治疗。消除病菌:对创伤应立即进行清创、扩创处理。用3%双氧水或1%高锰酸钾『液』清洗、消毒,再撒布碘仿硼酸合剂,创口周围用青霉素(4万单位/千克体重)、链霉素(20毫克/千克体重)分点注『射』。

    中和毒素:猫发病初期,用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治疗,疗效很好。首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10万~20万单位,5日后再注『射』10万单位。必须注意静脉注『射』“破抗”,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为了防止过敏发生,可先注『射』糖皮质激素。

    对症疗法——镇静和解痉:可选用氯丙嗪(1~5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静松灵(05~1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和25%硫酸镁『液』2~4毫升静脉注『射』。

    辅助疗法:首先,为缓解酸中毒,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0~300毫升,内加入5%碳酸氢钠『液』10~20毫升,每日1~2次。对不能饮食的病猫,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每次100~500毫升,每日2次。如有肺炎并发者,及时选用头孢唑啉钠或头孢拉定等,每次025~05克,每日4次。

    加强护理:合理调整饮食,给予牛『奶』、肉汤等流质食品,以增加营养,提高抗病能力,促进早日康复。为防止猫患此病,应定期预防注『射』,避免受伤,防止外伤感染。

    (二)病毒『性』传染病

    1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又称猫瘟热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由猫瘟热病毒引起的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传染病。可发生于猫类、浣熊类和貂类身上,它是猫咪最重要的传染病。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该病发生。发病率100%,死亡率约90%。

    (1)病原。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是一种单股dna病毒,该病毒对酸、碱、乙醚、氯仿、高温有一定的耐受力。05%的甲醛和次氯酸能有效地将其杀灭。它在环境中非常稳定,在室温下可生存好几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所以使用疫苗可以获得长期有效的免疫力。

    (2)流行病学。本病冬末至春季多发,各种年龄的猫咪均可感染,病猫和病愈后的带毒猫是本病的传染源。猫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早期,病毒就可随粪、『尿』、唾『液』和呕吐物排出体外。在急『性』期,蚤类和各种吸血昆虫也能传播病毒。在康复一年的猫咪的排泄物中,有的仍能化验到病毒。在自然情况下,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消化道传染。多数情况下1岁以下的幼猫较易感。尤其对于未注『射』疫苗的小猫咪来说,猫泛白细胞减少症通常是致命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还可由猫妈妈传染给它的子宫里正在发育着的小猫。

    (3)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个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亚急『性』型。

    最急『性』型和急『性』型猫咪常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而亚急『性』型症状较典型,许多成年猫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后开始并不表现出任何症状。然而,对于未注『射』疫苗的幼猫来说,这是非常危险的病。疾病发作时表现得十分突然,猫的体温上升到40c以上,持续24小时左右后下降至正常体温,经过2~4天后又可上升(双相热型)。病猫精神沉郁、厌食,排血便,顽固『性』呕吐,3~4天后出现腹泻,导致机体严重脱水。严重脱水使猫的体温低于正常值,变得十分虚弱,甚至整日昏睡。感染了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猫非常容易受到继发细菌的感染。表现出这些症状以后,猫咪如果能存活五天以上,一般说来就能够活下来。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和自身的抵抗力有关,特别是在营养不良,体弱及绝育手术后易感。怀孕母猫如果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则可能引起流产或产下死胎。妊娠母猫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的。出生前感染病毒的小猫,由于小脑损伤会出现步态不稳,不协调并且伴随着颤抖。

    (4)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小肠黏膜水肿、回肠有明显的出血『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胀。长骨的红骨髓呈多脂样和胶冻样变化,多种细胞有核内包涵体。肝肾等实质器官淤血变『性』,脾脏出血,肺充血、出血、水肿。

    (5)治疗。1特异『性』疗法:皮下注『射』猫瘟热高免血清,剂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2对症治疗:止吐、止泻、控制继发感染、输『液』(补充营养、『液』体)。

    (6)预防。1要对猫咪定期进行健康检查。2定期注『射』疫苗进行免疫,这是目前预防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最有效的方法。3患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猫咪接触过的环境被认为是已经被病毒污染,可用1∶32的漂白粉溶『液』、双链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对环境和器具进行消毒。

    2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猫病毒『性』鼻气管炎又称为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i型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害子猫,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为50%,猫疱疹病毒i型病毒目前只有一个血清型,尚无治疗本病的有效『药』。

    (1)病原。猫病毒『性』鼻气管炎1型属疱疹病毒科。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酸、乙醚和氯仿等脂溶剂敏感,甲醛和酚易杀灭。在-60c条件下可存活180天,50c4~5分钟灭活,干燥条件下12小时内可灭活。该病毒可吸附和凝集猫的红细胞,可以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来检测抗原抗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猫病毒『性』鼻气管炎一般都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以接触或飞沫传染为主。自然感染耐受过的猫咪,可长期带毒、排毒而不发病,成为未免疫该病猫咪的隐形杀手。怀孕母猫若感染此病,则病毒会经胎盘感染胎儿,甚至造成流产。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目前公认为只有家猫携带该病毒,该病毒也有可能引起其他猫科动物感染,对人和其他动物不具有感染『性』。

    (3)症状。本病传播迅速,常突然发病,潜伏期2~6天。有的病例有较明显的发热『性』全身『性』症状,病猫体温升高,达40c左右,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明显;有的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结膜炎。病猫频频出现咳嗽、浆『液』『性』眼分泌物及鼻分泌物,有黏『液』『性』眼屎。被『毛』粗刚,因口炎、溃疡『性』舌炎而流涎,口臭,继发的细菌感染使分泌物成黏『液』脓样。久病之后即转为慢『性』病程,出现慢『性』鼻窦炎,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出现生殖器官病变;急『性』重症病猫主要表现鼻炎、结膜炎、支气管炎等症状,多数病猫(尤其是子猫)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急『性』病程10~14天,成年猫咪死亡率低,耐过一周后的病猫逐渐痊愈,部分病猫转为慢『性』。

    (4)病理变化。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程初期,患猫鼻腔、鼻甲骨黏膜、喉头、气管充血肿胀,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猫鼻腔、鼻甲骨黏膜坏死,眼结膜、扁桃腺、会厌软骨、喉头、气管、支气管等部分黏膜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上皮细胞内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随着病情继续发展,免疫力的下降,患猫可继发细菌感染。

    (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诊断该病,但要确诊猫病毒『性』鼻气管炎,必须依靠实验室检验,分离并且鉴定病毒后方可确诊。该病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杯状病毒感染和猫衣原体肺炎症状极为相似,要注意区分。

    (6)治疗。没有治疗猫病毒『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有效『药』物,目前大多采用对症治疗。1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防止细菌继发感染。2结膜炎可用封闭疗法:先锋霉素01毫克/千克体重、地塞米松05毫克/千克体重、2%普鲁卡因015毫克/千克体重混合,结膜下封闭,1次/日。也可用氯霉素眼『药』水、可的松眼『药』水交替点眼,3~5次/日。3口腔溃疡可用碘甘油涂布口腔,口服多种维生素。4脱水不食的猫可静脉补糖补『液』。

    (7)预防。新生幼猫通常从猫妈妈的『乳』汁得到抗体而获保护,所以母猫应在生产前先做疫苗免疫。子猫断『奶』后连续注『射』3次猫三联或猫四联疫苗,每次间隔2~3周。

    3猫杯状病毒感染猫杯状病毒感染也称猫传染『性』鼻结膜炎。本病是猫病毒『性』上呼吸道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即精神沉郁,浆『液』『性』和黏『液』『性』鼻漏,结膜炎、口腔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伴有双相热。杯状病毒感染是猫的多发病,感染率高但死亡率不一,最高可达30%。15周龄至6月龄之幼猫若感染此病,则会呈现病毒『性』肺炎,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1)病原。猫杯状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的小rna病毒。病毒的核酸芯由单链rna构成,只有一个血清型,可在猫的肾细胞、舌细胞、胸腺细胞及猫胎肺细胞上生长。该病毒对乙醚、氯仿具有抵抗力;但对酸『性』环境(ph值≤3)敏感。加热50c30分钟可使病毒灭绝。

    (2)流行病学。在自然条件下,猫科动物对此病毒较为易感,虎、豹也能感染发病。常发生于8~12周龄的猫。病猫和带毒猫是本病主要传染源。患猫在急『性』期可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大量病毒,直接传染易感猫。带毒猫如不继发其他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细菌『性』感染,大多数经治疗或自身耐过而症状消失,但可长期带毒排毒,是最危险最重要的传染源。

    (3)症状。猫感染病毒后的潜伏期为2~3天。临床症状困感染病毒毒力的强弱而不同,初期发热至395~405c。病初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流涎、打喷嚏、流泪、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随后,口腔出现溃疡,溃疡面分布于舌和硬腭部,尤其是腭中裂部最常见。口腔溃疡是最常出现和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有时是惟一的症状。有时鼻腔黏膜也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面。病毒毒力较强时,可发生肺炎,呼吸困难,肺部有干『性』或湿『性』罗音。有些病毒感染仅出现肌肉疼痛和角膜炎,见不到呼吸道症状。猫感染杯状病毒后,大多数耐过7~10天后临床症状消失,但却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4)病理变化。主要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呼吸道和眼结膜炎病变。

    (5)诊断。由于许多猫传染病症状相似,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主要以舌、腭部的溃疡判断。开始形成水泡,水泡破后成为溃疡,以及结膜炎、角膜炎、肺炎进行综合诊断。要想确诊本病,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刮取病理组织物荧光抗体染『色』,检测抗原的存在。

    (6)防治。无特异『性』疗法。可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口腔溃疡严重时,可用冰硼散,也可用棉笺涂搽碘甘油或龙胆紫。出现结膜炎的病猫可用5%的硼酸溶『液』洗眼后,再用马琳哌眼『药』水和氯霉素眼『药』水交叉滴眼。平时可注『射』疫苗进行预防免疫。

    4猫传染『性』腹膜炎该病由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为主要特征。猫传染『性』腹膜炎并不是腹膜发炎,它是一种脉管炎,其临床病症是由于血管损伤所引起。

    (1)病原。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病毒能在活体内连续传代增殖,亦可在猫肺细胞、腹水等组织中培养。病毒对环境抵抗力差,56c10分钟可消除其感染『性』;ph3、乙醚、氯仿或紫外线处理,均可使其灭活。

    (2)流行病学。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是感染『性』很强的病毒,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猫接触后均可感染。但老龄猫和2岁以内的猫发病率较高。本病不感染其他动物。本病以消化道感染为主,也可经媒介传播和垂直传播。昆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病毒主要在粪便中排出,唾『液』中很少,未证明在眼泪和『尿』中有病毒排出。传染源主要是受感染的猫粪便,与受感染的猫咪同窝也可感染。本病不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3)症状。猫传染『性』腹膜炎一般症状为:食欲减退,周身无力,体温升高至397~411c,血检白细胞增多。根据有无腹水可分为:1渗出型,一般发生在疾病流行初期,其特点是因腹水滞留而腹部明显隆起。病猫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日渐消瘦衰弱。经1~6周后,腹水大量积聚,腹部膨大下垂,可迅速死亡。母猫常被误认为妊娠。2干燥型,病猫不出现腹水,而以眼病为主,虹膜改变颜『色』,部分为棕『色』。约有12%干燥型患猫可发生神经症状;常见肌肉强直和共济失调,头部震颤、痉挛,眼睛横飘,不集中。后期发生不全麻痹或全麻痹。公猫可出现睾丸周围炎或副睾炎。此型病例多在五周内死亡。

    (4)病理变化。渗出型主要是腹水增多,呈无『色』透明、淡黄『色』『液』体,接触空气后凝固。腹膜有纤维素增生,肝、脾、肾表面也有纤维蛋白附着。干燥型病例除眼部病变外,也可见到脑水肿、肝脏有坏死灶和肾脏肉芽肿。

    (5)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依靠血清学检验和病毒分离。

    (6)防治。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在早期或症状较轻时,可试用糖皮质激素和强的松配合环磷酰胺或苯基丙氨酸氮芥使用,但效果不太理想。一旦出现发病,大多预后不良。目前生产的猫冠状毒病疫苗保护率为50%~75%。

    平时应注意消灭吸血昆虫(如虱、蚊、蝇等)及老鼠,防止病毒传播。隔离病猫和带毒猫,杜绝健康猫与之接触。

    5猫狂犬病狂犬病又称疯狗病,这是猫和其他动物以及人类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以狂躁不安、意识紊『乱』,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为主要特征。近年来证明,一些外表健康的猫,其唾『液』内却带有狂犬病病毒,因此在防疫上应引起充分注意。在我国,犬、猫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多数是通过感染动物咬伤所致;被带毒猫舐、啃、吻或污染物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时,也可发生感染。

    (1)病原。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病毒粒子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试管形或子弹形。从病猫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过多次试验动物继代培养后,毒力降低,即可制作疫苗。病毒主要存在于猫的唾『液』腺、唾『液』和中枢神经细胞内。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其悬『液』经56c30~60分钟或100c2分钟即失去活力,对酚有高度抵抗力。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