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

第18章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第18章

小说: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爱与性截然分离,要求爱,而反对性,是传统禁欲文化的重要思想;而将性和爱同一,在得到精神爱的同时也要求于身体爱则是现代文明的结果;进而再将性和爱割裂,认为爱和性可以分别地达到,有的时候可以独立地要性,有的时候可以独立地要爱,这是后现代以来的观念。在中国,绝大多数女性单身者都是试图将爱和性同一起来的,她们大多数只有在确证了对方是爱自己的情形之下才愿意和对方发生性的关系,或者说她们首先希望于对方的是对方爱自己,其次才是性。但是,往往也有一部分单身者对性和爱的理解是割裂的,他们在暂时不能找到可意的结婚对象的情况下,愿意暂时地割裂他们的性,将性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独立出来加以处理,这就出现了一批看起来似乎仅仅是为了性而来到单身俱乐部的单身者。当代中国人较先也直白外露多了,在有些单身者眼里,爱情给人带来的是诸多的烦恼,有性无爱的交往,简单、直接,从欲望到欲望获得,摒弃一切繁琐的过程,对于自己和别人都有节省时间、节省金钱、节省精力、节省感情等种种好处。当然这也不是说人人都如此从爱到无爱,从性抑制到性解放,这条路许多人用一生都没有走到头,而有些人用几个小时就从头走到了尾。
  单身者和性的关系我们在第二章里曾经讨论过,我们的观点是:绝大多数单身者拒绝的只是婚姻而不大可能完全拒绝性。当然,关于性,在中国的公开场合依然是个禁区,人们是以不谈性来消灭性,以在语言中抹煞性来掩盖性的。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在婚姻和家庭之内才可以涉及性;对于未婚者,性是禁忌,对于单身者,性是奢侈和污点。中国人不会公开认可未婚者的性行为,也不会公开认可单身者的性要求,因为那会牵涉很多虽然无碍于法律但相当棘手的社会问题。不过在很多半公开的或者是私下的场合,人们的禁忌比较松懈,许多人敢于很直接地进行性交往。这种交往有的时候来自色情业,有的时候则出现在单身者之间,完全是出于自愿和需要,是一种相互之间的需要。长期独居的单身者,性是他们生活中缺失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那种身体的欲望无从发泄的苦痛是一个已婚者所不可能体验到的。普通的人们在享受性生活的同时不断地追求感情丰富和充实,但是对于单身者,性是他们的第一的需要,因为那是生物的本能。



故事一



  丽,37岁,合资企业技术人员,身材瘦瘦的,皮肤很白,细细眉眼,一个很秀丽的女子。当初她是有家庭的,和女友一道去单身沙龙跳舞,去了几次就跳得很好了。一个跳舞跳得好,人又生得好看的女人当然会引起周围的单身者的注意,于是一位刚刚离异的男人很快地来到了她的身边。他姓顾,40岁,工厂营销员,经济条件还不错,因为太喜欢在外面玩,妻子认为他不顾家,两人为这事经常打闹,所以离了婚。顾和丽在单身沙龙跳了几次舞,双方觉得配合默契,自此再不分开,一天不见面心里就不舒服。丽的丈夫对丽平时很好,家里大小事都是依着她的脾气,只是不善于表达感情,夫妻相处显得很粗糙乏味。而顾由于职业的关系平时善于察言观色,能说会道,遇到合心的女人自然百般殷勤侍候,自然能够讨得丽的喜欢。于是丽的家庭发生了大战,老实的丈夫知道了妻子的背叛便暴跳如雷,接下来离婚便是不可避免了。现在丽住在一间小房子里,每天照旧上班下班,工作很辛苦。和原来不同的是,身边经常有一个男人殷勤她温存她,和她一起到单身沙龙跳舞一起在外边玩乐,但是他们没有结婚。丽说:〃结婚不就是那么回事,找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他让你怎样你还非得怎样。现在很好,我很自由。顾是一个好男人,女人天生地靠男人哄着,我一点也不后悔。相信别的女人如果能有我这样的幸运,一定不会指责我的行为。〃问她:〃你相信这种关系能够长久吗?〃丽垂下眼睑想了一想说:〃人嘛,想那么多干什么?过一天算一天。〃



故事二



  李先生,42岁,某院校教师,离异有一女。李先生特长是打网球,市大专院校教工网球队队员。他教学任务不重,有很充裕的时间参加网球活动。他说,只要在球场上拿起球拍,生活中的烦恼就会忘记得一干二净。李先生和前妻分手已经3年,前妻是一个会计师,受聘在南方某地任职之后便一去不返,李先生曾经心灰意懒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加入了单身联谊会,精神显著地好起来。去年秋天,他在单身联谊会组织的网球比赛中认识了雨。她是一个合资公司的软件程序员,没有结婚,个子不高相貌也很普通,但是在场上击球的姿态绝对地地道有力度。交战了几次,李先生渐渐地对这个小个子女人刮目相看了,下场之后他主动约她喝咖啡。雨笑笑说当然可以。第二天晚上九点他们在咖啡馆见面,雨化了浅色的妆,穿了一件淡粉色的短裙。李觉得她正是自己一直等待着的女人。他们交往了一年,最近已经正式结婚了。



故事三



  袁先生,33岁,大学毕业不久即弃公职从商,如今已经有了一些资产,是一个有钱的未婚单身者,在上海的富人区徐家汇购有住房。袁先生是一个社交活动爱好者,交际广,人缘好,惟一遗憾的是没有找寻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按他的实力和人缘,应该说有很多女孩子会成为他选择的对象,但是至今他仍然在努力地寻找着。我们问他是否条件太高,他说:〃条件总是要的,因为我本人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嘛。〃问他,难道就没有经历过罗曼史?他说:〃自然是有的,但是结果并不是你们想像的那样。〃他说有一年参加一个单身白领沙龙。
  举办者花了一点功夫,租了一幢花园洋房,很安静,花园虽然不太大,但是绿草红花修理得赏心悦目。洋房三层楼,每一间房也不是很阔大,但是布置得富丽而雅致,墙壁上装饰着繁复的小浮雕,柚木壁炉,闪着微光的长长的门把手,雪白的窗帘垂着,客厅是软软的羊毛沙发,有带着黑色领结的侍应生随时为客人斟酒斟饮料。游戏是这样开始的,每一个单身沙龙的成员都假装是这一家今晚Party的客人,每人要给主人带一件礼物,大家到齐之后,主人夫妇打开香槟为大家祝酒,祝大家今晚玩得快乐,然后一一介绍来宾相互认识。主人夫妻当然是沙龙的经营者找人假扮的,一切都是假扮的,袁觉得那天的聚会特别做作,他说身处那样的环境觉得自己很可笑,不过既然来了也就〃入乡随俗〃吧。那天晚上主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女子,高挑个子,染着铁红色的头发,穿着露肩带的紧身衣,举止间流露出沧桑的艳丽,看人眼睛眯缝着,灯光下,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当晚,他们一起回到袁的住处,同居到凌晨时候,她才悄悄离去。也许是袁太累的缘故吧,竟然连她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下一个周末的下午,袁约那女人见面,外滩的石头长凳上,她穿一身黑色套装,非常肃穆的样子,袁这才看出她的年龄比自己大得多,虽然依旧是美丽的女人。她苦笑,说:〃一切都是游戏,对不起让你那么看重我,其实我很想回到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喜欢像你这样年轻的男人,但是只不过想想而已。〃她告诉袁,她的一生太不幸福,一直到年龄大了才有了一点钱,但是一切都晚了,岁月已经离她而去,追也追不回来。袁对我们说:〃那天我真的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能坐在那里听她谈那么长时间。〃最后,袁说:〃真的那女人很有魅力,我觉得我很喜欢她,但是我绝对不会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出闹剧,是那个单身沙龙的闹剧,从开始就是。那天她说完了她的故事然后就掉头而去,我在江边站了好一会儿才回家。后来没有联络,先前留有一个手机号,后来打去也停了机。有的时候我在想,我是不是做了一个梦,她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者她到底是不是一个单身者?这些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说他常常想起那个夜晚,常常感到惆怅。



故事四



  莎莎,女,29岁,商场收银小姐,算得上一个美女,短发,时装。每天都看着不同人的脸,她说她总是在想,在这么多人里头,难道就没有一个是我等待一生的白马王子?她说她陪伴一个女友去一个单身者酒吧,在那里遇到吉,一个高个子、平头、皮肤粗黑、神态很酷的男孩。他一眼看见了坐在那里的莎莎,推开椅子笔直地朝她坐的那一张桌子走过来。就这样他和她开始了昏天黑地的恋爱,在吉父母留下的(吉的父母到美国定居去了)两居室的房子里,两个相见恨晚的男人和女人恨不得一时一刻也不分离。终于有一天,莎莎打开冰箱通知吉说最后一袋方便面吃完了,吉从床上翻身坐起来掏出最后半包烟,抽了三根之后抬起眼睛看着莎莎,像是在看一个路边的不认识的人,说:〃回家吧,你跟着我是没出息的,因为我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家的男人。〃莎莎愣了,等她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她痛哭,请吉让她留下。她说:〃我真的喜欢你,只要你让我留在这儿,我可以为你做事侍候你。〃吉满不在乎地说:〃好笑,我要你留在这儿干什么?我一个单身汉有什么事要你为我做?我让你走你就走,好好听话,回家去吧。〃莎莎睁大眼睛奇怪地问:〃当初不是你让我来你家的吗?怎么不到一个月你就开始撵我?你让我回家怎么对我家里的人说?〃吉特别不耐烦,说女人怎么都这么没劲儿!后来,他起身拉开门走了出去,自己离开了自己的屋子,扔下莎莎一个人傻子似的呆在那里。第二天,吉从一个狐朋狗友家里回来,开门一看自然没人,莎莎走了,临走时把乱七八糟的两个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床上桌子上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好像这儿从来就不曾有外人来过。之后两年,莎莎再不去当年遇见吉的那个酒吧,好在这城里这样的酒吧很多,不去这家可以去那家。只是那个酒吧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那名字很怪,叫〃伤心的男孩〃,每当想起这酒吧的名字,莎莎心里就〃格登〃一下。



公益事业还是盈利企业



  单身俱乐部,一个随着现代社会某个特殊群体的需要而诞生、发展的事物,它的出现和兴盛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一些从这些单身者身上看到了市场潜力的资产者的需要,这也是资本社会产业形成的基础。由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诞生出来,它(单身俱乐部)不可避免地拥有着先天的两面性。
  下面是我们两次实地采访纪要。
  1以单身者的名义进行的隐性采访:
  某先生,42岁,大学学历,经济管理专业,在上海经营婚介所已有6年历史。
  问:为什么做这一行?
  答:我说是为了挣钱你不会说我这人很庸俗吧?
  问:那么,如今你挣了钱没有呢?
  答:现在干哪一行生意都不好做,不过我目前依然在做是事实。
  问:你这间婚介所在本市的规模和知名度怎样?
  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规模不能算最大,但是还有点名气。主要是来我这里玩的人档次较高,多半是白领阶层。我这里文化氛围不错,请的主持人能歌善舞,能说会侃,也有文化修养。所以文化人愿意来,主要是消除寂寞,交交朋友嘛,不一定就是一来就想结婚。
  现在的人都知道找乐,总希望有一个轻松一点的环境,去酒吧,经常了太贵,去迪厅太闹,去公园都是老人。我们这地方很适合,一次人民币30元,有唱、有跳、有茶喝,最主要的是交友,来这儿的男人和女人个人自身条件一般都不错,相互瞧见了心里也舒服。不信你哪天过来看看。
  问:为什么不干脆一点就挂一个〃单身俱乐部〃
  的牌子?这样号召力也强一些,经营目的也明确一些。
  答:我们国家你又不是不知道,〃单身〃这两个字很忌讳。常言说得好,〃好事成双〃,单身也就是独身,这样的人人们称作〃孤老〃,不好听的。用〃联谊〃这样的名目,不光是听起来中听,也能说明经营目的当然是给单身的男人和女人介绍异性伴侣,至于最后成不成谁也管不了,总归还是个缘分,我所能够做的是尽力地给他们创造机会。我觉得我这工作还是挺神圣的,你说呢?
  问:现在这种活动不容易组织,你这儿怎么还办得这么好呢?
  答:也就是个乐子吧。替顾客着想,这事儿就好办了。我这里来的女士都是免费的,女大学生的票子都是我派人送上门,塞到她们宿舍的门缝里。她们来玩,免费喝茶,免费唱歌,免费跳舞,对她们什么损失也没用,而我这里也顺便多拉了一些单身男性。我这里不要下三滥的人,男性都得是白领,得有钱。我活动多,登山、旅游什么的,男性出钱,女性免费,大家愿意,活动就搞起来了。挣钱嘛,只有你先满足了别人,别人才会给钱你挣。
  问:
  免费女士出现在你们这里,除了陪玩以外并不会真的跟那些单身男人谈恋爱,你这样做对那些希望寻找婚姻对象的男士是不是有欺骗的嫌疑?
  答:你要这样问,我就不好说了。
  问:听说你们这里还雇用一些乡下来的打工妹?
  答:哎,你们到底是干什么的!?
  2以自由写作者的名义进行一次公开采访失败的经过:
  某女士,36岁,中专学历,曾经是武汉知名的某电话热线主持人。经营的这间单身服务社是她主持心理咨询热线的延续,是另一种更为直观的和顾客接触的联络方式。费了好些周折终于找到了她经营的那一处场所,这家单身聚会场所已经由原先所在地搬至某家规模不小的饭店内办公。进入办公室,由一年轻女工作人员接待,说负责人很忙。从下午两点一直到三点,等了一个钟头我才见上这位女老板当年在媒体上名噪一时的〃模范女青年〃,现在是出现在我面前的一个穿着入时故作姿态的女人。
  问:
  因为你在社会上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所以大家对你办的这间婚介所也很感兴趣。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只是想做一点采访,了解一下你们单身服务社的联谊方式,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参加你们举办的活动,做一点个人随访。我想这不会影响你们的工作吧。
  答:真是很谢谢了,你能对我们这样重视,我们很欢迎,你们对外报导这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嘛。不过有一点很对不起。最近几天,市民政局来了通知,给我们打了招呼,近一段时间要对全市的婚姻介绍所做一次整顿,让我们一律不许接触媒体,我很想帮你,可是没办法,很抱歉。
  接下来无论我们怎样进行多方解释,并向她保证会给予正面报导,绝对不会公开负责人的姓名和婚介所的真实名称等,仍然被该女士态度坚决地婉拒,说等待不久之后〃上面〃警戒松懈,她会主动联络作者云云。这次不成功的采访历经半年之久,我们一直都没有等到她的〃主动联络〃。被她拒绝后的第二天,我们委托朋友询问了民政局婚介所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请教是否下过不允许接触媒体的指示或者口令,得到的回答是:〃从来就没有过这么一回事。〃
  从上述两个个案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还有许多问题对公众隐瞒着,那么是否这类机构还潜藏着什么其他的秘密?
  正是因为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