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入世带来的…… >

第12章

入世带来的……-第12章

小说: 入世带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客之间走动挺快。加上其它餐馆跟踪,这边生意就渐渐轰动了。便有不少老板私访暗查,一来换口味,二来看行情。自家几道菜都早腻了,转一转,学点经验。

    炒了王某鱿鱼的老板正在吃小葱拌豆腐,王某又端过去一碟,〃老板,请多关照。〃他俩相视一眼,然后拍拍对方,都乐了。看来,打工有时也得〃骗一骗〃,只不过得有经验。像王某,一步一个脚印磨出来了。上帝肯定把微笑送给受挫折而不气馁的人们,那是让你站起来。如王某这般的冒牌厨师在国外比比皆是,不过,经过三五年的锻炼,一般来说都会有所成功,至少会变成名副其实的厨师。当然,一旦留学归来,这一段过程就成为光荣和令人回味无究的历史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起步都是笨拙的,只有用敬业和勤奋为自己塑像,才会走出窘况。勤工俭学之路并不平坦,甚至崎岖不平,没有正视困难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精神根本不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关键时刻,机智战胜愚蠢,勇敢打败怯懦,才会分享胜利的喜悦。

    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不要空想,要真枪实弹干,锤炼自己曙光在前。

    勤工俭学这条路上,上帝只助自助之人,这是真的,一点不假的话。

    朱某是1988年樱花季切来日本自费念书的。他来的并不容易。一个朋友从一个朋友的朋友那里弄到一份日本东京某日文补习学校入学通知,又找了一个学日文的小兄弟到日本驻沪领事馆确认,开始办手续。学费、中间人的好处费,外加在淮海路黑市上换日元被人蒙的七八千元人民币,他背了三万块的债来到东京。刚到东京,要不是碰到一个好心肠的留学生,差一点『露』宿街头丢了命。他和这个同样是自费的留学生结拜成兄弟。说好:〃苟富贵,勿相忘,〃一个榻榻米两人挤,一口饭一块儿吃,然后是东京街头掉了魂的转悠几天找工作,一无所获。不能说日本人不友好,只是人就不正眼瞅咱。他们加紧客气地点头哈腰,心里认为是在打发一个叫花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餐馆端盘子,一天十五个钟头,根本没时间学习,不过还得干,要不怎么吃饭,第一次领到工资交完房租口袋剩不了几个子儿,赶紧请那哥们一块儿实实在在吃了一顿东京的羊肉烩面。干完三个月,是老板答应加薪的日子,却被炒了鱿鱼。

    怎么办?两人躺在屋里,大眼瞪小眼。就去驮死尸,管它丢人现眼。就这样,两个人驮了五年尸,双双把学业念完。朱某不仅将全家的债还清,还存一笔款。他现在任职某大学讲师,想起这一段经历,辛酸滋味怆然……一切都没虚假,活生耐,成功的大门前,你得寻找敲门砖。

    当我们处在异国他乡时,即使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抵别人本地势力。有时,你明知山有虎,还得偏向虎山行。像朱某,第一个老板让他拼死拼活干了三个月端盘子的活,并说好加工资,到了那一天,他又被炒了,这到哪儿讲道理呢?

    

入世带来的…… 第4章 警惕国际商业间谍

    商业间谍是指以牟取商业利益为目的,非法窃取别国商业对手的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间谍作为各国间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秘密武器,古已有之。古代的亚述帝国、波斯帝国都豢养大批间谍,对国外刺挥情报。中国春秋时代,各国也互相派遣间谍,刺探对方生产工艺和制造兵器技术。及至近、现代,间谍更在各国间激烈的政治、经济及军事角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冷战时期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谍影重重,东西方之间在秘密战线上的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随着冷战的结束,经济实力对一国的安全显得空前重要,各国纷纷把经济情报的搜集作为情报工作的主要任务,经济情报成为各国间谍猎取的首要目标,商业间谍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已内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

    第一节商业间谍、无处不在

    一、商业间谍的类型

    按窃取商业秘密的手法,商业间谍犯罪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腐蚀交易型。拉拢腐蚀涉密人员是商业间谍的惯用犯罪手法。情报组织常利用别国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出国之机,用金钱美『色』加以收买,将其发展为情报人员,令其提供本国的经济情报。以往,情报组织采用这种手法发展成员时,往往以〃要挟〃方式对待〃猎物〃,如预先设置陷阱,抓住涉密人员收受贿赂,贪婪美『色』的把柄,以将其丑闻曝光相要挟,迫其就范。而近年来,其腐蚀涉密人员的方式却变得更加隐蔽,谍报组织常通过各种渠道『摸』清〃猎物〃的情况,包括其经历、『性』格、爱好、社会关系、家庭情况、经济收入、甚至个人隐私,然后针对其弱点,诱其上钩,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在不伤及自尊的情况下,逐步陷入圈套。一旦时机成熟,就令其提供情报。

    (2)高科技窃取型。为了使作案手段更加隐蔽,商业间谍越来越多地将尖端科技用于窃取情报,如无线电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间谍活动。以这些高新技术为支撑的间谍手段主要有窃听、密拍、窥视等。由于应用了现代化科技最新成果,间谍设备的『性』能、效果较佳,极大地弥补了间谍人员直接窃取情报的局限,间谍人员不能涉足之处,利用间谍设备往往能轻易达到目的。高新技术在间谍领域的运用,使商业间谍犯罪更加猖獗,大有无孔不入之势。

    (3)寻机套取型。为了套取别国的商业秘密,商业间谍常制造各种机会,以合法经济、技术交流为掩护,进行间谍活动。常见的手段有:

    合用研究。以同别国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为名,由商业间谍冒充研究人员从别国专家处套取情报,甚至诱使别国专家叛逃到本国。

    科技交流。利用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之机,派间谍以专家身份前往别国,伺机窃取有关情报。

    技术转让。通过进口别国先进技术设备,套取先进技术。

    商业往来。利用派遣到别国参观、访问、经商的学者、商人刺探别国的商业秘密。

    这些以合法途径为掩护的商业间谍手法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别国保密工作存在的漏洞。

    (4)媒体搜集型。有国际情报专家认为,最公开的报刊往往隐含着最秘密的情报。哪怕是平淡无奇的新闻,在情报专家的眼里也有极高的价值。一些情报机构不但重视使用秘密手段窃取情报,更注意广泛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从中搜集经济情报。

    以上仅列举了几中主要商业间谍的类型,但并不能涵盖所有商业间谍犯罪,这类犯罪正变得更加隐蔽,并呈现出新的形式,如越来越多的商业间谍正把目光投向垃圾箱。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一些涉及商业秘密的资料往往被当作垃圾丢弃,如残缺的内部备忘录、电脑资料、打印顾客名单所用复写纸及其他文件。商业间谍于是通过〃拾垃极〃的方式,轻易地窃取经济情报。

    二、商业间谍,正盯着中国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经济生活一直处于与世界经济相隔绝的状态,商业间谍的渗透还并不突出。但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伴随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商业间谍也源源潜入我国。当前,国外商业间谍正加紧向我国渗透,对我国科技经济情报的搜集比过去更为活跃。国外情报机构把我国作为情报工作的重点,这些机构先进的广播监听昼夜监听和收录中央及省、市电台的广播节目,并随时整理,制成卡片,分类归档。还有些国家的情报机构的计算机系统内储存了一大批中国〃关系人〃,将其按照职业、政治态度进行分类,从中确定哪些是一般官员,哪些是可以建立情报关系者。一旦需要搜集相关情报就打电话、发请柬,邀请其赴宴,从餐桌上即可获取情报。西方某大国的情报机构利用中国人赴该国考察、学习、探亲者日益增多的时机,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开策反,广告称〃希望能与曾投入保安工作或被派到我国从事情报工作的人员接洽,特别欢迎有关于中国国家安全信息的人来与我们联系。〃但令人忧虑的是,保密意识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还十分淡薄,保密工作远未能尽如人意,大量泄密事件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

    综观商业间谍针对我国开展的窃密活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情报正成为商业间谍猎取的主要目标:

    传统工艺制品的生产技术。我国是一个历史修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以其勤劳、智慧创造了许多传统工艺制品,这些产品工艺精湛,制作精细,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这类制品也广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是我国外贸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多数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技术及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和独特,千百年来,一直是〃不传之秘〃。但近年来,这类产品生产技术和工决窍却屡遭窃密,如驰名中外的景泰蓝、宣纸的技术秘密就被日本商人盗走。这些技术秘密的丢失,已使我国传统工艺制品丧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技术。虽然目前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还较落后,但某些领域的科技水平仍居于领先地位。近年来,商业间谍通过腐蚀拉扰我国科技人员,寻机套取等手段,把黑手伸向这些领域,不少先进技术被盗往国外,并被抢先申请专利。令人痛心的是,相当一部分先进技术的被盗是由于保密意识淡薄造成的。如某化学助剂厂以其生产的胱氨酸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该厂数次接待外商来访参观,每次均有专人陪同介绍胱氨酸的生产工艺、设备、计划、产量等情况。外商在车间拍照、录像、观看工艺流程,获取了生产胱氨酸技术的核心秘密,然后在同该厂的贸易谈判中大幅压价,该厂一时损失惨重。

    重要的经济资料和信息。某些重要的经济资料和信息是国家的重要秘密,如矿产资源的地质资料、国民经济要害部门的详情、酝酿中的重大经济决策策等,这些信息和资料一旦汇密,就可能在对外经济交往中被置于被动地位,甚至为某些敌对势力的颠覆活动所利用。如某外商来我国洽出售钢材事宜,我方人员无意中透『露』今后几年我国将大量进口钢材,结果该外商借故中止谈判,串通几国钢铁厂商,猛抬钢铁价格,使我国蒙受重大损失。

    三、如何对付商业间谍

    分析我国泄密事件频发的原因,除了商业间谍有意加强对我国的渗透之外,有关人员保密意识谈薄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保密观念不强,保密工作不力,商业间谍便乘虚而入。某国驻华大使离任前曾公开宣称:〃现在是我们在贵国进行情报活动的黄金时代。〃从当前发生的泄密事伯来看,因保密意识淡薄导致泄密主要有以下同种情形:

    一是丢失密件。涉密人员违反保密规定,将密件『乱』扔『乱』放,随着携带外出,托付他人,致使密件丢失、被盗。据统计,这种类型的泄密事件占所有泄密事件的50%以上。

    二是将商业秘密〃赠送〃外方。这在对外贸易中时有发生,中方因成交心切,对外方的不合理要求也轻易允诺,允许其参观工厂车间,拍照、录像,介绍工艺流程,甚至赠送尖端产品的样品,有的还在出国考察时,携带科研成果出国。

    三是媒体泄密。有的报刊、广播节目将科研成果的细节随意披『露』,将秘密经济资料和信息任意公布。

    针对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保密意识淡薄,汇密渠道过多的状况,应着手强化保密观念和完善保密制度,以遏制商业间谍向我国渗透。

    首先,应加强保密教育,强化保密观念。保密教育应面向全民。保密意识的培养,应从青少年做起。除了保密法规的宣传以外,还可辅以典型案例的宣传。另外,有必要澄清关于保密工作的认识上的误区。有人认为,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不需要保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我国科技总体水平还比不上发达国家,但在某些领域我国则居于世界先进行列,如农业科技、航天技术等就是如此。这些领域也正是商业间谍瞄准的主要目标,当然应列为保密工作的重点。即便是落后领域,也不应放松戒备,如果将其轻易示人,无疑会暴『露』我们的弱点,容易为竞争对手及别有用心者所利用,从而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有人认为,既然对外开放就不必再保密。这种观点仅看到二者对立的一面,却忽视了保密是实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交流的重要保障。因为只有保有先进技术等商业秘密,才有与别国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资本。否则,对外开放就会变成单向输出,而无力引进资金和技术。

    其次,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调整保密范围及密级,切实落实保密措施。当前,保密工作存在前保密范围过宽和密级过高的问题。这非但不能加强保密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保密效果。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过多、过高的保密要求分散了精力,使保密工作疲于应付,不少保密措施得不到真正落实,冲淡了对真正重要的商业秘密的管理;二是秘密泛滥反而冲淡了人们的保密意识,把许多不该定为秘密的,规定为秘密,使人对秘密产生反感,并容易丧失戒备。三是保密范围定得过宽影响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对旧有的要求过宽、过高的保密规范进行调整,适当收缩保密工作战线,集中精力,切实落实各项保密措施,确保核心秘密的安全。

    第二节认识商业贿赂

    商业贿赂的外延较宽,既包括国内商业贿赂,也包括跨国商业贿赂。本节探讨的仅限于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的犯罪,即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一国公民或法人为使外国官员为自己谋取利益,而给予其金钱或其他报酬的犯罪行为。商业贿赂是伴随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而产生的,特别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商业贿赂成为其获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五百家大公司均承认曾向外国官员支付过贿赂。同时,商业贿赂还助长一些国家政坛的腐现象。这类犯罪问题正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商业贿赂的起因

    (1)商业道德的滑坡地商业贿赂产生的根本原因。当今世界,国际经济竞争空前激烈。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某些跨国公司便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以贿赂外国官员为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在这一点上国内商业贿赂和跨国商业贿赂是一致的。许多公司在国外行贿的决定是公司的最高领导经密谋作出的有的公司的领导虽未直接授意其职员贿赂外国官员,但却对下属的行贿做法利润率等任务指标,而不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实际自身的盈利,对公司的不法行为却不加质疑。为使公司及受贿官员免受司法机关追诉,行贿的方式较为隐蔽,连支付贿赂款项的渠道也经过严密伪装,〃秘密佣金〃往往通过设在外国的子公司、假公司及代销商支付,而真正的行贿人则隐藏于幕后。

    (2)国家对国际经贸的干预是商业贿赂的外部诱因。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及社会经济利益,各国均对对外经济交往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如征收关税,实行进出口配额制,许可证制度等。这些管制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某些跨国公司获取其预期利润。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某些公司便通过行贿来打通〃关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