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丑女如菊 作者:乡村原野(起点vip2013-01-13完结,种田、平凡生活) >

第38章

丑女如菊 作者:乡村原野(起点vip2013-01-13完结,种田、平凡生活)-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钱是我想出来几样菜,跟那集上酒楼的掌柜说了,他便把了几十两银子答谢我。咱家穷还不是因为地少?所以娘和爹才舍不得买吃的跟穿的,全买地了。你也甭怪我娘发火,她见天出去卖菜为那几十文钱,走村串巷,这大冬天的,脸皮都被风吹得皴裂了,苦巴巴的,也不容易。”
    杨氏也不言语,紧闭嘴唇,面如寒霜;汪氏慈眉善目的脸也垮下来,面无表情地说道;“甭管这钱是咋来的那都是人家的。人家赚一千也好,一万也好,那是辛苦该得的,跟你有啥关系?快收拾东西家去。青木来家了,你让他晚上睡哪儿?”
    林氏见赖不下去了只得气鼓鼓地去收拾衣裳。
    心想这菊花还真是能耐,难怪他大姑这么宝贝她。她这心里话要是叫杨氏听见了,不得扒她皮咋也跟柳儿娘似的,只认钱不认人哩!她从束就宝贝菊花好不好?
    来财见折腾了半天还是要家去,刚要嚎上两嗓子,汪氏威胁他说,要是他不走,晚上就把他丢到小青山上去不把饭把他吃叫狼来啃他。
    来财见赖在这里是没指望了,便转而要东要西起来。青木带回来的点心叫他弄去一半还要装,汪氏眼一瞪,方不敢伸手了;又叫大姑多多地装些猪下水和猪头肉把他。
    “我要吃猪耳朵。大姑多装些猪耳朵把我。”
    杨氏为难了这猪耳朵可不是大锅里煮出来的,都是菊花单独卤了拿作料凉拌的。眼下家里也没有现成的,把生的给他们吧,瞧林氏那样儿是肯定不会弄的。
    菊花只要弄走这个小祖宗,啥都愿意做,当下便说道;“我来做些,也快的很——等你们收拾完了,我也差不多弄好了。哥,你来帮我添把火。”
    青木忙答应了,跟菊花去厨房烧猪耳朵;杨氏也掀盆腾罐地忙着找家伙装猪下水。
    娘仨正在厨房里忙着,林氏进来跟杨氏说道;“他姑,你装这么些,总有吃完的时候,那时来财可不又要跟我闹。”
    菊花和青木都怔怔地瞧着她,连杨氏也脸色不善地盯着她这话啥意思?难不成她还要送一辈子的猪下水把她,吃完再送?
    林氏想来自己也觉得有些过分,微红了脸笑道;“你把那腌好的猪下水把我几副,再拿两个猪头把我,我家去自个烧,也省得菊花麻烦不是。”
    菊花悲愤地想;“省得我麻烦?最麻烦的事儿爹跟娘都做完了,这猪下水和猪头腌的时候我连作料都抹过了,只要放锅里煮煮就成了,还省了我麻颇?”
    青木坐在灶洞跟前烧火,一声也不吭。
    他心里也气得要命,见天都是爹娘跟妹妹洗呀、刮呀、腌呀、晒呀,二舅母一开口就是几副下水和两个猪头,当他家的东西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么?娘那手都皴裂成啥样了,她自个成天打扮的光溜伶俐,尽想吃现成的。
    杨氏却点点头道;“成,带些家去吧二哥还没吃上哩。带些家去好叫他也尝尝。”
    她又想到一层,这些东西又不是把她一个人的。汪氏每回来都是匆匆吃顿饭就走了,正好多把些,就当孝敬老娘了,量她也不敢吃独食。
    菊花等林氏走了,轻声问杨氏道;“娘,那人参装些把外婆好么?外婆跟二舅一个锅里吃饭?”要是这样,那还不是被二舅母吃了?
    杨氏摇摇手道;“不用,我心里有数。你外婆也不会要的。他们在一锅里吃饭哩。再说,个个身子都好的很,哪里要补?明年正月接你外婆来住几天,我再炖把她吃。”
    菊花这才不言语了。
    好不容易收拾妥当了,一归拢,发现有半担东西,只得让青木挑着担子送她们到下塘集。

第六十二章 外面的世界
    临走的时候,来财还是哭哭啼啼地,又说要菊花姐姐的那个小抱枕——他枕着睡得香!
    菊花心里那个气啊,连连安慰自己,这小祖宗就要走了,咱不跟他计较。于是急忙冲进房间拿了个小抱枕塞把他,他这才不哭了。
    杨氏一直将她们送到村外才回头,青木则继续挑着担子送到下塘集。
    他们娘仨一走,菊花浑身轻松,仿佛刚刚那天乌云盖顶,转眼就云开雾散,清风徐徐。
    待青木跟杨氏都家来后,一家人浑身轻松地围坐在火桶里说闲话。
    菊花忍不住问杨氏;“娘,咋二舅娶了二舅母这样的人哩?”
    杨氏气恼地说道;“哼!还不是好色呗。前些年你外婆家穷,我都嫁了,你二舅也没娶到媳妇。好大年纪才娶了你二舅母,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你二舅瞧着她长得人模人样的,啥品性也不讲究了。好看有啥用?娶回来最倒霉的是你外婆—受了多少气!好在她虽然身子重,眼皮子也浅,胆子却小,倒也没闹出啥大错来。她这样算好的了,有那难缠的媳妇,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的,还不是得熬着!”
    郑长河心道,这是你二哥眼龙不好。我当年不也瞧你长得好,才上门提亲,还不是娶了个好媳妇!
    他不禁对自个眼光非常满意,一时又觉着儿子闺女也听话,哪跟来财似的让人受不了。
    这么一想,觉得自己真是好命,不由得就傻呵呵地笑了。
    菊花又道;“来财这样儿长大了可怎么得了。二舅也不管管。”
    杨氏将手里的鞋底子一扬,抬头说道;“咋管?这么大了性子也扭不过来了。这娃子打小跟着娘,你二舅母那个油瓶倒了也不扶的脾气,眼皮子又浅,人前人后由着娃儿闹,可不就养成这个模样?要不是你外婆还能管着他,只怕他都要上天哩。就算是这样,那也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再说你外婆到底是老人家,心疼孙子,也不舍得管狠了,顶多是拍几下。拖拖拉拉的,越大越不成个样儿。”
    菊花心想,这来财来了,自己是一天也忍受不了;也不晓得外婆常年累月的带他,日子咋过的。
    她却不知道,这小娃子再调皮,落在爹娘和爷奶的眼里,那也是不当回事的。汪氏虽然觉得来财有些磨人,但还是喜欢他的聪明伶俐;林氏更是从不认为她儿子有啥不好。
    菊花懒得再说这二舅母跟来财的事儿,巴望她往后少来自家—她来了自家这日子就过不顺心,她好不容易喘口气儿,得空便问青木地契可办好了。
    青木笑着点点头,掏出两张盖着鲜红印章的硬黄纸契书,让爹娘跟菊花看。
    几人都瞧了,脸上全部都是笑模样。二舅母走了本就让人松一口气儿,这会子瞧了这地契更是高兴了。
    杨氏小心翼翼将那地契装进一只布口袋里,再塞入家中平常装钱的罐子,拿沙袋压好。
    青木就把包裹搬过来,打开了将带回来的东西摆出来。那些点心也没剩下两盒子了,全叫来财拿走了。
    菊花闻着那纯正芬芳的香甜气味,心里泛起温馨的感觉—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农耕文化产物,纯手工制作的,没添加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前世的时候,城里那些糕点都是甜的腻人,香的冲人,总是少了一些传统的味道。
    她小心地拆开一盒子芝麻酥,漆黑油亮的小块儿,浓郁的芝麻香味,勾得人嘴里冒水儿,难怪来财那小子恨不能全部装回家。另外两盒子分别是糯米糖糕和核桃酥,也都是有一股清甜的香味。她怕拆开吃不了走了气,便没打开。
    先让爹娘跟哥哥一人拿了一块芝麻酥,剩下的她便连盒子抱着,吃得有滋有味!
    惹得小黑狗在火桶边转束转去的,冲着菊花使劲地摇着尾巴,汪汪地叫着。 ~来财走了,它也是万分高兴的。这两天来财可把它折腾惨了,后来它一见来财就跑。
    菊花见小黑狗这个样子,忍不住笑道;“叫啥?这个点心你吃了沾牙。”
    杨氏见她煞有介事地跟狗解释,“扑哧”笑着白了她一眼。
    青木见妹妹吃得高兴,也舒心地笑了;又说买了好些种子,有认得的,也有不认得的。
    杨氏把那些种子打开来瞧,又说这是大青豆,也就是八月爆;这是雪里蕻也是冬天长的,可他们小青山这块却不大种。
    菊花见了十分高兴,这雪里蕻腌了可比白菜腌了香,最是爽口的。
    “这是啥?”杨氏又举着一包种子问青木道。
    菊花凑上去瞧了一眼,感觉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是什么东西。她上辈子因为念书,也是早早地就离开了农村,那些农耕的事在记忆里也有些模糊了,除了一些爱吃的东西牢牢地记住之外。
    青木接过去辨认了一番,想了想道;“那掌柜的说这是红萝卜,甜的很。北边传迂来的,就是冬天种的。”
    听了他的话,菊花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胡萝卜么-个可是人能吃、喂猪也很好的东西。她忍不住就想,好像她关注的东西都是人跟猪一起吃的。
    上辈子去城里上学的时候,说她家种的胡萝卜拿来喂猪,气得一帮同学大骂败家这可是她们饭桌上正儿八经的菜肴呢。
    其实她们哪里知道,商品经济没那么发达的时候,还不都是自给自足的,也不会动不动啥都拿到城里去卖。她家都是将那胡萝卜连上面的秧子一齐剁碎了喂猪,偶尔的也洗干净几个放在饭锅边蒸熟了,用来做小孩子的零嘴,倒很少像城里人那样炒了做菜吃。
    青木见菊花一愣的样子,忙问道;“妹妹见过?”问完又觉得自己真笨妹妹都不出门,哪里会见过这东西。
    果然菊花说道;“没见过。咱种了试试看不就成了。哥,你是不是听错了,这大冷天的,这东西种了咋成哩?莫不是在秋天种了,冬天正好收吧。”
    那掌柜的肯定是弄错了,这胡萝卜可是秋天播种的,这冬天要是种下去,哪里能出苗,还不都冻死了。
    青木想了想也点头道;“怕是那掌柜的弄错了。要不咱先种点试试,不成的话只能明年种了。”
    杨氏很有经验地说道;“他肯定弄错了,试了也白试。”
    于是将这种子包起来收在一旁。
    郑长河又细细地问青木清辉县城是啥样的,这回去办事顺利不。
    青木一一细说了。据他说,他还见了这清辉县的胡县令哩。
    菊花不相信地问道;“你去办个地契,县老爷还能接见你?”
    青木笑道;“哪里是县太爷接见我,原是我跟耕田叔正找主簿老爷办地契,不想县太爷正好也在,便问了我许多的事儿。”
    郑长河忙兴奋地问道;“县太爷问你啥事哩?”
    青木显然对这胡县令印象极好,他微笑着回忆道;“县太爷问我今年收成咋样,家里迂得咋样;听我说爹摔了腿,瞧病欠了债,还担心地问爹如今可好了没,家里日子可得过。耕田叔就说咱家人都勤劳的很,避不,起早贪黑地做了些小生意,攒了钱来买地哩。县太爷也高兴,还问我娶了媳妇没。他听说咱村办了村学,请了个夫子教娃儿们读书,高兴的狠夸了耕田叔一顿哩。”
    菊花心想,看来这胡县令是个好官,很关心民生,问的都是实际问题。
    青木又跟他们说道;“胡县令还说了,他来年还在清辉县做县令哩。我听了当然高兴。可耕田叔后来跟我说,这胡县令官儿做的好,上头却不升他的官,都是因为他不晓得奉承上官的缘故,很为胡县令不平哩!”
    菊花暗道,这官场的水深着呢,哪里就是这一句话能说明白的。
    郑长河道;“这可为难了,咱又不想他升官,又巴望他升官哩。”
    杨氏白了他一眼道;“你巴望有啥用?他升不升官,你咋想都不顶事。他要升官,你哭着喊着请他留下,他也不能留下;他要是升不成官,你再巴望也没用。”
    青木和菊花听了忍不住笑起来,郑长河也“嘿嘿”地笑着挠挠后脑勺。
    青木又主动说了一些清辉县的见闻。说清辉的猪肉大概只摊到十六七文钱一斤,米价也不贵。
    “耕田叔说这都是胡县令管得好,才这样的。猪下水才两文钱一副,还没人买。这回我们在城里碰上了清辉酒楼的毛掌柜。他跟我说他们东家已经在城里盘了店铺,要开酒楼哩,往后他们家用的猪下水就在清辉县城买了。下塘集一天才杀几头猪,他们就不跟咱家争了,免得影响娘的生意。他还说,菊花教他的那些菜,除了那猪肚包鸡,其他的菜他们东家都不准备卖贵,比肉卖的还是要便宜一些,也省得到时候这菜火起来,让猪下水跟着涨价。
    菊花暗赞这陈家想的周到,就跟她当时将猪下水定价为一文钱一勺是一样的道理。这家人还算是讲信誉,并没有不管她家的死活,过河拆桥。
    她笑盈盈地瞧着青木,没想到他还晓得去搞市场调查了,虽说眼下还不到那一步,往后总要考虑这些的,目光放远一些也没坏处。
    她见哥哥侃侃而谈,说得有条有理,显然有些东西是他特意去关注的,更加开心了亻似乎哥哥的眼界正在放宽,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发展。她这个妹妹往后可以依靠他享福了。
    于是她静静地微笑着靠在他身边,把一只冰凉的小手塞到他的胳肢窝里捂着。
    青木也含笑将她另一只小手,包在自己温暖的大手掌里,一边继续跟爹娘说清辉县的见闻,县城很大,有钱的老爷都是坐马车;清辉码头人很多、很热闹……

第六十三章 青菜豆腐保平安
    想着地契办好了,郑长河就恨不得现在就去开荒种瞧瞧外边寒气逼人,他叹了口气说道;“这外边到处都上冻了,也干不成啥事,只能等明年开春再动锄头了。
    杨氏道;“不能干也好。一年到头的,就这个把月闲一些,还不叫娃儿歇会?再说,就这样的,菊花天天还忙得团团转哩。眼下你腿也好了,不能干重活,就在家帮菊花喂猪喂鸡烧火,也让她偷空歇歇!腊月荒天的,好多过年的东西也该要准备了;还有,那米糠玉米渣都没了,猪也不能光喂橡子果仁,得去买一些米糠回来。”
    菊花道;“娘,掺上橡子果仁,那些东西就少买些也不要紧了。那豆渣、油饼、糠皮、玉米渣啥的都能喂猪。你就去集上那些作坊里问问,买得多,看能不能便宜些。咱一次都买来家,也省得回回跑去买,麻烦的很。”
    她说着忽然想起一样吃的东西来—霉豆渣。用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炒得半干,捏成团子,放在垫了稻草的箩筐里,上边用块布盖起来,等它长毛发霉后,拿出来切成块烧青菜好吃的很,味道特别鲜美!
    上辈子自打工业发达后就没吃过这玩意了。人们过年的时候不再自己打豆腐,都是买着吃;而那些豆腐坊做豆腐,都是将豆渣洗得一丁点豆子味儿也没了,成了真正的“渣”,这样的豆渣做出来的霉豆渣当然不好吃。
    所以她真是好久也没吃迂这东西了,这也是地道的农家菜。
    等今年过年的时候,家里要是打豆腐,就将豆渣霉起来,腐乳也要做些。
    嗳哟!她前些时候居然没想起来,避些东西可不都是好吃的?还有那些腌腊货。想到这,她忍不住对过年期盼起来。
    杨氏听了菊花的话,想了想道;“嗳!这些东西都不贵。要是往常,尽拿钱去买这些家来喂猪,当然不划算;如今我每天卖猪下水也有点收成,那就不一样了。反正这猪长得也快,这么喂也不亏。”
    青木道;“那明儿先问好了,叫老成叔帮着拖一车回来。”
    郑长河道;“我去#吧。又不挑担子,我跟着跑腿还不成么。”
    杨氏道;“不是说不成,留你在家是帮菊花的。你走了,菊花要忙成啥样?我去作坊跟那些掌柜的谈好了,直接让老成兄弟去拉就成了,哪里还要费那工夫多跟一个人。”
    郑长河只得罢了。
    说着话就到了做晚饭的时辰。菊花因刚才想起霉豆渣,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