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 >

第575章

035、[历史小说] 官居一品 作者:三戒大师 (起点vip2012-6-30完结)-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住别动”,戚继美大喝一声,唬得对方一下定住了:“看看能淹死吗?”

  那人呆呆的看看戚继美,再看看自己,发现这河水,才刮没过护心毛而已,原来一直是自己吓自己啊……他的脸上竟露出害羞的表情。

  无论如何,戚继美是把人逮到了,两下分筋错骨手,将对方两条胳膊卸了下来。这招太省事了,不仅消除了对方反抗的可能,甚至剥夺了他逃跑的权力……没有胳膊平衡的跑步,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摔死你。

  费尽力气上了岸,两人都水淋淋的仰面躺在地上,狗一样喘着粗气。

  良久,那大个子恢复了些力气,歪头看看戚继美道:“没见过你这样当兵的,这么玩命追咱,咱欠你钱啊?”

  “你跑,我就追。”戚继美的行动早已证明这点。

  “你一个月拿多少钱?”大个子难以理解道:“犯得着这么拼命吗?”

  “不是钱的问题”,戚继美仰面望着空中,第一次觉着云彩这么白,天这么蓝,仿佛世界都精彩起来,淡淡道:“我不想一辈子都只是戚继光的弟弟,可又没他那么厉害,不拼命怎么行?”当然,这番话是意译,戚参将在那次饿虎扑食中,与地上的鹅卵石亲密接触,结果两颗门牙光荣阵亡了。

  ~~~~~~~~~~~~~~~~~~~

  但不管多么狼狈,他终究是成功了,尤其是盘问出来,此人竟然是四大匪首之一的李珍时,戚继美更是扬眉吐气,整天呲着牙笑,仿佛生怕人家看不见他的狗窦大开似的。

  当沈默得到禀报后,登时喜出望外,因为李珍的落网,一下就让他的腰杆壮起来,对那些难搞的畲族老头们,也是巨大的威慑。

  果然,确定李珍被擒获后,这些人望向沈默的眼神变了,除了惯有的疏远之外,还多了些吃惊、敬畏,就连盘石公的言谈举止,都变得不那么自在了。

  也是,小试牛刀便能把李文彪的继任者擒获,那其他叛匪的好日子,八成也要到头了。

  这时凯旋官军在城门前,列成严整的军阵,行列之间如刀削尺划,刀枪林立、旌旗密布,战马齐喑,鸦雀无声。那十尊大炮也无声的蹲在军阵之前,黑洞洞的炮口高高指向城墙上的众人,造成巨大的威压。

  盘石公等人变得沉默起来,相互间的目光交流中,也充满了惊恐与担忧,官军确实天翻地覆了,不再扰民滋事、不再散漫松垮,而变得军纪严明,军用严整,这些积极的变化,肯定会对赣南的局势,产生巨大的影响。

  盘石公的脸上露出深思的神色,后面的仪式他完全没有看到心中,他的眼睛一直盯着沈默的背影,寻思着这神奇的年轻人,怎会如此神奇,竟能把一团散沙,迅速的捏合成团呢?仅凭这一手,老人家心里就明悟了——赖清规、谢允樟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不会是他的对手。

  那么要不要调整对官府的策略呢?一直到仪式结束,众人被请回经略府,参加庆功宴会,盘石公才拿定主意道:,先看看再说,但尽量不要得罪他,日后也好相见。

  宴会设在经略府的后院,但这临时的行辕太过逼厌,房间里根本摆不下那么多桌,索性在院子里摆开。一共二十五桌,每桌十人,全都在日头下吃酒席,好在秋日的阳光已经不毒,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倒比在屋里舒服多了。

  为了消除隔阂,沈默持意安排了座次,每一桌都有文有武、有山哈有客家,让他们交错搭配着坐,并早先就嘱咐一干文武,要把这场酒席,当成是任务来喝,谁能把气氛处得融洽,跟对方交上朋友,谁就立功了,反之,等着挨板子吧。

  有了沈默的预先安排,参加宴会的文武,自然不会疏远身边的畲族老人,还得试着跟他们沟通,看看能不能完成大人的任务。而作为畲族宗老们来说,虽然在本族地位崇高,但跟这些大官老爷做一个桌上喝酒,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确实有些受宠若惊,因此也是小心翼翼的应承着。

  不过酒是个拉近距离的好东西,互相敬几圈,三五杯车了肚,脸蛋都变得红扑扑的,不论身份,都开始称兄道弟起来,气氛便渐渐热闹起来。

  主桌设在院东的小凉亭内,沈默让盘石公坐在自己身边,一干总兵巡抚作陪。盘石公是有见识的,自然明白这一桌绯红官袍意味着什么,这些平时都见不到的大人物,竟然在下首陪着自己说话,这让他有些消受不起,在那里如坐针毡。

  沈默看出他的不自在,一指院中笑道:“盘石公,您看,他们都开始喝起酒来了,咱们是不是也放松点。”顺着所指,盘石公看到那些宗老们,已经和官府众人打成一片,吆五喝六的较量着喝酒,可也真是新鲜。

  “从没想过,大官们能和咱们山民坐一桌喝酒……”盘石公不禁摇头感叹道。

  “为什么不能呢?”沈默温和笑道:“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既然生在神州大地上,就是一样的高贵,为何再人为设置界限呢?”

  “您这说法,确是与众不同。”盘石公轻声道:“以老朽几十年所见,汉人大都可瞧不起我们畲人。”

  “是啊,这是历史造成的。”沈默不讳言道:“虽然你们的祖先大都是魏晋的望族,但毕竟已经与外面世界隔阂千年了,语言、习俗、文化、服饰等各方面前有差异,”说着笑笑道:“两族想要平等尊重,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啊。”

  “难道会有那一天吗?”盘石公不太相信道。

  沈默却把话头一别,微笑道:“我听说,你们有句俗话,叫‘宁叫闺女老在家,不在山南边找婆家’,这话什么意思?”

  “呵呵,大人竟然知道这个。”盘石公笑道:“我们这边龙头山以北的村子,日子还算过得去,但南边的地贫得很,家家户户穷得穿不起裤子,连土匪都不光顾的地方,谁愿把姑娘嫁过去遭罪?”

  “瞧不起人家?”沈默笑道。

  “算是吧……”盘石公点头道:“穷了就让人瞧不起。”有一说一的老人,让交流变得十分通畅。

  “就是这个道理。”沈默淡淡道:“歧视因为贫穷,而后产生隔阂。”

  盘石公思索一会儿,道:“您说得一点没错”,说着苦涩的一笑道:“可世世代代生在这大山里,穷是咱的命是。”

  “那不一定。”沈默神秘的笑笑道:“我有法子能让畲民们富起来,你信不信?”

  盘石公盯着沈默,见他不似作伪,但终究还是没有信心道:“大人,我说个典故您别不爱听。”

  “请讲。”沈默给他斟杯酒道。

  “五十年前,有个大人物,也来咱们这儿巡抚过。”盘石公道:“他叫王守仁。”

  “正是下官之师祖。”沈默肃然道。

  “他厉害吗?”盘石公问道。

  “文武双全,经天纬地。”沈默满是敬意道:“乃是五百年才出一个圣贤。”

  “大人比他如何?”盘石公又追问道。

  “远远不如。”沈默坦然道:“就像星星和月亮的差别。”

  “那就是了……”盘石公长叹一声道:“当年他在剿匪之后,也想过很多法子,来解决咱们赣南的贫困问题——老百姓能吃饱饭,谁还会造反?这放在山民中,也是一个理。”

  沈默缓缓点头,不由对这老先生刮目相看。

  ~~~~~~~~~~~~~~~~~~~~~

  “且不论王守仁对我们做了什么,但他确实是个智者。”盘石公道:“他告诉我们,赣南缺水、山地贫春,故而产量低下,单靠种粮食只能勉强糊口,可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很快就会难以度日,更别提致富了。”

  沈默点点头,表示认同。在阳明公的书信集中,他确实看到过其对赣南民生的调研,记得他说‘南赣地方虽禾稻乏产,然田地山场坐落开旷,日照足且少虫害,竹木生殖颇蕃,若搬运谷石,砍伐竹木,及种靛栽杉、烧炭锯板等项并举,或可富民财而足民用。

  但结果似乎不了了之……

  “他想了很多的法子,试着种了很多东西,但都失败了。”盘石公忧郁道:“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路……不知大人将那些大炮运进来,花了多少本钱?”

  “足够再造出十门了。”沈默缓缓点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东西种出来简单,但运出去就难了,哪怕花了重金运出去,成本就太高了……没人会做这种买卖。”

  “是啊!”盘石公端起酒杯,仰面喝干,嘿然道:“除非能修条路出来,不然就得一直穷下去!“说着双目通红的望着沈默道:“大人,你能给修吗?”

  沈默缓缓摇头道:“不能,我找人算过,这是个以百万两计的大工程,我拿不出这个钱来。”

  “是吧……”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盘石公还是失望的暗叹一声。不过对沈默的坦诚,他还是很满意的,如果对方说‘可以‘,他反而会认为沈默是在蒙骗自己。

  “但我有办法,能克服这个难关。”沈默话锋一转,竟抛出这样一句。

  “什么办法?”盘石公沉声问道。

  第十一卷 严东过尽绽春蕾 第七四三章 制胜之道(下)

  宴会结束后,沈默叫过三尺吩咐几句,便请盘石公,还有几位畲族老看到书房用茶。

  沈默去后面更衣,侍卫奉上香茗也退下了。趁这个机会,几位宗老赶紧问盘石公道:“石公,他叫咱们过来作甚?”

  “听听不就知道了……”还不知道沈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盘石公不打算和他们浪费口舌。

  “管他说什么哩,把粮食发下来最紧要。”宗老们你一言我一语道:“盘石公,待会儿经略大人一来,你就跟他讲,拿到粮食咱们就回去。”

  盘石公点点头,示意众人噤声,果然不一会儿,就听到脚步声响起,然后沈默的侍卫长道:“诸位请现在书房稍候,大人待会儿就到。”

  说着话,门开了,进来五个衣着得体,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三尺对盘石公等人道:“这也是今天的客人。”后进来的几个人朝盘石公他们和善的微笑,盘石公只点点头,并没有搭腔。

  三尺安排客人坐下,两方正好一边一溜椅子,东西昭穆而坐。

  为新来的客人上了茶,三尺他们又退下去,剩下两帮客人大眼瞪小眼,那些后来的客人,倒想要攀谈一下,无奈几次挑起话头,却都没得到回应,只好尴尬的住了声,场面颇有些尴尬。

  其实盘石公也在悄悄打量着对方,单看其中一个手指上的墨玉大扳指,便知道这都是些大财主。再看其精明干练的气质,应该不是读书人,而是走工商口的,便开口问道:“朋友是做买卖的?”

  几人便一起点头,道:“您老好眼力,我们确实是买卖人。”

  “做什么买卖的?”盘石公心中一动,继续盘问道。

  “印染。”其中一个相貌英俊、年纪稍轻,也就是那个带扳指的男子,替同伴答道:“我们都是干印染的。”

  “印染?”盘石公有些失望,这跟赣南有什么干系。

  几名商人并不是此行的头儿,也不敢乱说,见对方没了说话的兴趣,便也不再出声。

  双方静坐了一会儿,沈默的笑声从屏风后响起:“让大家久等了。”

  两帮人赶紧起身相迎,只见沈默换穿一身印有暗花的藏青棉布长袍,愈发显得飘逸出尘,卓尔不群。他不是一个人出来,而是携手一位稍显富态、头发花白的老者,两人神态亲密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沈默态度和蔼的请众人坐下,那老者在左侧首位坐下,正好与盘石公相对,显然是商人们的头头。

  沈默也在首位落座,笑容可掬的对盘石公道:“石公,这位是徽州商会阮会长,号长公先生。”

  “长公。”盘石公唱个喏道:“盘石这厢有礼了。”

  那老者笑眯眯的还礼道:“您想必是大名鼎鼎的盘石公吧?”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气度雍容,举止大度,很难不让人心生亲近,就连盘石公也破天荒的笑笑道:“山野之人有什么名气,倒是您老,三大商帮之一的会首,那才是大名鼎鼎呢。”

  “不过是为同乡做点事情罢了。”阮会长谦虚笑笑,对沈默道:“多亏大人安排这次机会,才能见到盘石公和诸位族长。”场面人永远不会冷落尊者。

  “既然大家认识了”,沈默笑着点点头道:“那咱就直入正题。”他对阮会长道:“长公,这次你们千里而来,肯定是不虚此行的。一直困扰着你们的大问题,我终于找到解决之道了。”

  ~~~~~~~~~~~~~~~~~~~

  这长公先生字良臣的,名叫阮弼,实乃一位不得不说的人物。他于弘治年间生于徽州欲县,一个小地主家庭,读过书、学过医,后来向父亲要了一笔钱,说是要‘贾于四方‘,历经挫折失败后,终于在芜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因为他发现芜湖是一个成就事业的地方。首先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有通畅的水路交通,且正处于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重要经济中心的中心点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不仅交通发达,而且商情灵通,完全具备发展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的广阔前景。

  更重要的是,他在此找到了自己事业——赫蹄。何为‘赫蹄’呢?相传是当年赵飞燕姐妹所制的一种小幅薄纱纸,唐宋以后便被当作染色纸的代称。

  当时的芜湖便已经是明朝的浆染业重镇,但尚未有人经营染色纸行业……主要是因为这种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提高生活品质的玩意儿,所以在唐宋兴盛后,便销声匿迹了。而国朝建立后的几任皇帝,都崇尚节俭,国家也处在恢复阶段,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赫蹄’都没有市场,直到嘉靖年间。

  但阮弼对社会风气变迁,有着敏锐察觉,他切身体会到,社会的风尚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渐渐转为崇尚奢靡了。这种风尚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前有体现,国初太祖皇帝定下的各种条各框框,不断被突破,被僭越……比如说穿衣方面,原来只有士大夫才能戴的瓦楞棕帽,早成为市井小民的流行装;优伶、娼妓遍体绫罗,满头珠翠;宫廷内的太监都穿上了蟒衣的。这些人放在国初,都得咔嚓喽,可现在,连御史都习以为常,连皇帝看了都不在乎,观一叶而知秋,仅此一桩便可知世道彻底变了。

  阮弼敏锐的察觉到,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许多在几十年前还无人问津的玩意儿,已经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了。于是他变卖家产,开设了一家染色纸场开制赫蹄。

  赫蹄染出来后,怎么卖又是个问题。但他早看好了打响第一炮的地方——南京!六朝金粉之地,有数不清的名妓优伶,文人墨客,当然是赫蹄最好的市场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全国流行看南京,这里正兴起什么,马上各主要城市便会跟着兴起,再一级级传下去。只要把南京的市场攻克了,全国的市场也就尽在掌握。

  结果不出所料,获利巨万,且打响了名头,各地求购的订单如雪片而至,大大超过了阮弼一家场的产能,虽然他在极力扩张,还是远远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时别家印染工场见状,也全都转为生产赫蹄,且不止芜湖地面,其余各省凡有浆染业的,无不见利而起,跟风生产,一下子产量暴增,竞争十分残酷,渐渐获利甚微,甚至无利可图。

  但阮弼的生意依然蒸蒸日上,因为除了先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