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玩明 >

第256章

玩明-第256章

小说: 玩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家集体从方府消失,负责监视的锦衣卫自然猜测到了方家准备出逃,不过方家上下实在是跑得太快,而且一些重要人物离去时还有使馆中的使者陪送,他们也不好出手拦人,毕竟大华民国驻南洲使馆内还有几百驻军,沿海还有军舰游弋,锦衣卫可不敢轻易起衅。
    而就方家集体出逃一事,南明朝廷主持外交事宜的礼部很快就向驻南洲特使徐钦去了抗议风雨中言辞严厉,直指大华民国扣押南明大臣,要求徐钦马上释放相关人员,并尽快给出合理解释。
    这种官样文书,徐钦压根就没放在眼中,他只是让在使馆区传道布教的崇道堂教职人员表了一份人权宣言,在这一份宣言中明确表示:崇道堂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在使馆区设立医院,并聘请了名医,所有南洲人民都可前往就医。
    此宣言一出,就有更多受到迫害的南明官员以就医为名涌入使馆区,朝廷派大量锦衣卫拦截,还是堵不住这一股外逃风,甚至有一些逃兵逃到使馆区去躲避兵役,总之局势很不稳。
    除了“保外”就医之外,大使馆还大量签签证,几乎每一个申请人都能拿到签证,准许南洲官民乘坐邮轮回大6探亲扫墓,如此一来,就有更多人以等待邮轮为名,长期滞留在使馆区内,成为不受皇权统治的化外之民。
    为了官民大量出逃一事,朱允炆早已伤透了脑子,多次派人去与特使徐钦交涉都无果,哪怕是被威胁说,南明将被军队入驻使馆区,使馆方面还是不肯“遣返”滞留在使馆区中的官民。
    使馆方面不肯放人,朱允炆也不敢真的派兵去攻打,毕竟他也知道自己国小兵少,根本就不是大华民国的对手,现在还不是开战之时,所以只能咬牙忍了。
    朱允炆忍了十来天,终于收到了一个劲爆的消息:方中哲在沙漠中起叛,驻守各个绿洲的锦衣卫被消灭,数千流放犯人落入其手,叛军现已杀出沙漠,进入了草原区。
    不得不说,南明的通讯系统实在是落后,大华民国各省都实现电报通讯了,南明还是用原始的快马邮递军情,而方中哲的计划周密,行动快如闪电,在短短的五日内就全歼了北部沙漠的驻军,根本就没有人出来传信。
    而朝廷之所以能收到叛乱的消息,还是因为方中哲已经带着近两千军队杀到了位于平原区的南明军驻地中,当地驻军被突袭,小部被歼,大部投降,只有少数几个人逃回去送信。
    方中哲叛军起乱,朱允炆这下终于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使馆区那些人摆明了是跟叛军一路的,不然也不会如此包庇叛军的家人,说不定叛军就是大华民国那些人扶植起来的。
    朱允炆想清楚了这一层,气得直摔桌子,同时也急得跳脚,他自己自己的实力,如果大华民国真的与叛军是同路人,那他不用打了,败局已定。
    为了不被人里外夹击,朱允炆马上派人去找特使徐钦,他想先问清楚大华民国方面的态度,最好是能先稳住大华民国,好集中力量先干掉叛军,攘外必先安内嘛。
    面对亲戚的召唤,徐钦并没有应约而来,而是派人给朱允炆送了一份外交文书,表明大华民国不干涉他国内政的立场,同时也希望南明政府能妥善处理叛乱事宜,以避免大规模流血事件生。
    收到这一份打官腔的外交文书,朱允炆不由得暗骂大华民国是即要当**又要立牌坊。不过这一份文书也让他略微定心了,因为大华民国方面没有出兵南洲的打算,这就意味着他只需要集中兵力对付叛军就行。
    六月十六日,朱允炆派出亲信大将马溥领兵一万前去平叛。方中哲听说大军要来,与手下的几个部将一合计,就决定将军队打散分成三部分,分别向西面、西南和北面退避官军的锋芒,毕竟他们手上的兵不多,枪支虽然有一千多条,不过弹药已经不多了,与官军正面冲突肯定是胜多败少,用游击战才能有胜机。
    义军分散撤退到荒原中,马溥带领的大军扑了个空,为了不至于无功而返,只能分兵去追击,双方在空旷的荒原上玩起了捉密藏的游戏。
    义军方面虽然人少,不过可气的是,他们不是在半道上设埋伏打黑枪,就是摸黑偷袭官军的军营,而且最气人的是,他们总是放完一枪就跑,根本就不与官军纠缠,官军如果去追,半道上肯定还会中埋伏,搞得官军灰头土脸,追也不是不追也不是。
    就这样,双方在荒原上缠斗了十几天,官军方面兵多,又因为深入内地,加上运粮队时常被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打劫,军需补给渐渐不支,军队士气大降,平叛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泥潭之中。
    七月初,被游击战术蹂躏得苦不堪言的一支官军千人队终于在荒原中遇到了大股义军。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二话不说就开打,一千官军与约三百义军在荒原上对冲。
    可官军还没冲到义军的面前,就听到一阵枪声大作,阵前的数十人应声落地,而义军也趁官军慌乱之机一勒缰绳,开始向后奔逃,边逃还边向后放枪,一些追击的官兵被击落马下。官军将领一看不对劲,就下令军队停止追击,先稳住阵脚。
    官军一停下来,义军又反扑过来,远远地对着官军放枪,就像是一群讨厌的蚊子追着人虰血,这种你进我退,你退我进,你疲我打,你逃我追的搞法,实在是让人恶心,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义军用的枪射程远达四百米以上,坐下又有战马,再加上他们是轻装上阵,在度上与射程上都占优,真是玩你没商量。
    无弹窗网(,..,“  ”,) 





第478章 舍得(十三)
第478章 舍得(十三)



    南洲正在闹哥命,大小东号终于离开檀香山群岛,向东跨过茫茫太平洋,最终抵达一片美丽的新shìjiè。而太平洋果然不负其名,大小东号在海上航行这么久,一直和风静Lang,méiyǒu遇到shíme风险。
    大东洲的地形比较奇特,东西两边是高山,中间才是平原,tèbié是西部沿海地区,有一座被命名为定西岭的大山脉,这座山脉从北向南绵延整个大东洲,挡住了东进平原地区的陆路线,可以说,大东洲的西海岸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登陆点 ”“章节更新最快 。
    正是鉴于有大山脉阻隔,万磊在选取登陆点一事上十分用心,将过对沿海地貌、气候、自然资源与矿产资源等诸多条件的综合考察,终于在六月末决定把登陆点定在大东洲南部地区。
    其实,大东洲的命名是万磊一个人敲定的,而他也把大东洲大致分成十二个分区,以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和大学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冠命,而大东洲南部的大片区域被定名为仁州,仁州西北部那一片狭长的沿海地带被定名为义洲。
    大小东号的旅客并非都在仁洲上岸,万磊为了兑现对原琉球国王武宁的承诺,把义州交给了从原琉球国的随行者去开发,武宁得到了这一片比琉球群岛大无数倍的领地,自然笑得合不拢嘴。
    而义州虽然多山少平原,不过盛产黄金,还有广袤的森林,实在是一片宝地。万磊如此守信重诺,这让武宁更加心悦诚服。
    相比于有金矿的义州,仁州更优,仁州不但有大量金银铜等贵重金属,还有铁矿、煤和石油等重要资源,是发展重工业的理想地。再加上仁洲的地势相对比较低平,在东北部还有进入大东洲腹地的一条大通道,地理wèizhì更佳。
    仁州虽然百般好,不过这里是有主的,有很多城邦(部落)型的国家,其中比较大的城邦有阿兹特克、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这三个城邦还组成了一个以阿兹特克为首的联盟,控制了整个仁州区域。
    早在数年前,大华民国派出的海上探险队就与阿兹特克帝国开始jiēchù,后来还开通了海上商路,大华民国有大量白银就是从这里引入的。不过,自从五年前天花大瘟疫在这一地区蔓延开来之后,阿兹特克人就断绝了与大华民国的jiēchù,贸易也就此中止了。
    其实,五年前开始的那一场大瘟疫,万磊不但知情,而且还与他有关,至于其中的内幕,那是大华民国的最高机密,是永不对外公开的。这一场大瘟疫不但横扫了仁州,还蔓延到了大小东州腹地,大量土著被感染度夺去了生命,就算是大难不死,也留下了可怕的疤痕,总之很惨。
    而仁州是天花病毒的重灾区,这五年多来,大量阿兹特克人死亡,有一些小城邦的人不是死绝了,就是逃光了,阿兹特克帝国受此打击,国力也陷入了衰败之中,yǐjīng不足为患了。
    七月初五,大小东号在一个被命名为终远湾的深水海湾靠岸,之所以选择在这里靠岸,是因为附近不但有银矿区,还有一个煤矿产区,甚至还能找到石油,是一个理想的港口城市。
    而终远港北部有一片还算宽阔的河谷,易于发展农业,四周还有高山,易守难攻。再加上终远港离阿兹特克帝国的国都特诺奇蒂特兰并不算太远,日后安定下来了,随时都可以像尖刀yīyàng杀入阿兹特克帝国的心脏。
    不得不说,阿兹特克帝国还真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拿特诺奇蒂特兰这座城市来说,它建立在一个大湖中的沼泽岛上,城内建筑面积十余万平方米,人口二十余万。城内不但建有宫殿,还有很多高大雄伟的神庙。
    与北平城yīyàng,阿兹特克城街道与建筑规模设置得十分整齐,不但有三条十米宽的泥路与岛外相连,还有数条石造的引水漕往城市内引水,全城还有一条十几公里长的防水大堤,整个城市十分宏大。
    当然,阿兹特克帝国的强大是相对而言的,rúguǒ跟大华民国一比,他们还上不了台面,不比其他,单比人口就不及大华民国的五十分之一,至于疆域、国力与军力,那就更没法比了,万磊自信能在五年之内灭掉它。
    万磊带着近五千移民者登陆终远港之后,就开始全面的开发工作,首先,最重要的是开发农田发展农业,bìjìng吃饱饭才有力气搞其他。仁州所处的纬度与两广福建地区相近,气候也比较相似,大部分移民者并不觉得有shíme不适应,只有少部分人出现了短期的水土不服,不过休养了几天就适应了新的环境。
    由于时值秋季,早就过了水稻的种植季节,万磊带人开出一些荒地种上红署,并积极开荒准备种植冬小麦。所有移民亦兵亦农,虽然生活过得比较艰苦,不过大家都是比较乐观积极的,因为万磊每天都跟他们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从七月一直忙到八月,荒地开出了近五万亩,rúguǒ都种上冬小麦,明年不出意外,粮食就可以自给了。万磊就暂停开荒,把军队召集起来四处打仗,目的是把附近的矿区控制下来,并捉一些奴工回来搞城市和道路建设。
    除了四处用兵,万磊也开始让技工把大东号仓库中的各种机械设备卸下船。这些设备都是重要的生产设备,主要用于重工业生产,tèbié是冶金业,万磊打算半年之内在终远港内建立一个小型的钢铁厂,并在两年之内实现钢铁自产。
    万磊之所以这么急,主要是因为海上交通不便,而大华民国对钢铁等重金属管理也是比较严格的,他虽然当过大总统,但是也不想用这个身份是坏了国家的规矩,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就不破这个例。
    当然,除了尽量自给自足外,万磊还有意于开发仁州的银矿,用白银去跟大华民国交换一些轻工业产品,bìjìng殖民刚开始,纺织造纸印刷酿酒等等轻工业行业在短期内还难以自足,需要大量进口。
    而仁州本就盛产银矿,用白银去跟中原交换日用品,这不但能拉动大华民国的经济发展,还能增加其白银储备量,这也是双赢,何乐而不为。(,..,“  ”,) 





第479章 舍得(十四)
第479章 舍得(十四)



    华历十一年八月,中原桂花飘香,南洲却是冬去春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