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

第9章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第9章

小说: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马尔萨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的生产劳动者却收入不足,日益贫困。这样就破坏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缩小了国内市场,使产品实现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因而必然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但马尔萨斯作为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辩护人,掩饰和抹杀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他的天职。他提及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的矛盾、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但并不批判它。其目的在于证明土地贵族、国王、神甫,以及形形『色』『色』的寄生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他断言,正是他们只买不卖,只需求而不供给,才使商品、利润得以实现。这样一来马尔萨斯就可以大摇大摆地吹捧土地贵族,论证土地贵族和地租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因此,必须有一个相当大的阶级,他们愿意也能够消费掉比他们所生产的数量更多的物质财富,否则商人阶级就不能继续有利地生产多于他们所消费的数量。在这个阶级中,地主无疑地居于显著的地位;但是,假如地主没有他们所养活的大批从事私人服务的人手的帮助,单靠他们自己的消费就不足以保持和增加产品的价值,并且不能使产品数量的增加足以抵消其价格的下降而有余。”如何解决有效需求的问题,也就是消除生产过剩的危机问题。

    马尔萨斯认为要促进生产的持续发展,保证财富的不断增长,就必须经常保持足够的有效需求。在马尔萨斯看来,单纯的社会生产力,是不能刺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的。他认为就财富的生产来说,“最有利的三种重大因素是:资本的积累、土地的肥力和节约劳动的新发明”。但这三大因素能够便利生产,增加供给,然而却不能对需求提供刺激,它们与需求无关。增大的供给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需求增加,就会出现供给超过需求而引起产品价格下降,使资本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利润,这样生产就不能持续地按比例发展,并往往会造成产品过剩,发生生产过剩危机,阻碍财富的增长。因此,必须提高对产品的有效需求。马尔萨斯指出:“对于决定于分配的产品价值的增加,最有利的因素是:(1)地产的分割;(2)国内和国外贸易;(3)使社会中占适当比例的一部分人从事于私人服务,或者可能以其他方式提出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而不直接参与产品的供给。”在这里的第一条措施是土地财产的分割,就是要巩固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在马尔萨斯看来,土地如果像封建时代那样集中,或者像法国那样分割成小农经济,都是于有效需求的增加十分不利的,因此,英国的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应当很好地巩固下来。可见它是直接保护土地贵族的利益的。第二条意思是说发展国内外商业可以增加社会对商品的有效需求。土地贵族可以因此享用各种各样的奢侈品。在以上三个能增大有效需求的原因中,他特别重视的是第三个原因,其目的在于说明在财富增长过程中,只从事消费而不生产的阶级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而且在马尔萨斯看来,应当尽量的扩大他们的这种个人消费,不然经济危机就要爆发,资本家就要遭到损失,甚至破产。

    马尔萨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之所以会出现供给超过有效需求而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主要原因就是资本积累。因为在他看来,资本积累会使那些本来从事私人服务方面的非生产劳动者变成生产工人,造成市场上的商品大量增加。但是生产工人的增加并不会引起他们的需求或消费的增加,其原因是这些增加的工人不外是从原来从事私人服务的部门转移过来的。这种转移不会增加他们的总数。因此对社会来说,总劳动维持基金是不会变化的。然而就资本家和地主来说,由于积累,削减了个人消费,因此他们的有效需求显然是下降的。这种下降使得增加工人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找不到买主,导致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他说:“由于资本积累,本来从事私人服务的人转变为生产『性』劳动者,于是,市场上各种商品的数量显然会异常地增加,可是两类劳动者的意愿和能力根据假定是下降的,这样与劳动比较的商品价值就必然会降低,以致大大地降低利润,因而暂时抑制进一步的生产。这正是过剩这个名词的含义,在这种情况下,这种过剩显然是普遍的而不是局部的。”因此,资本积累不会被利润率的下降自动限制,“过度热心的积累,必然不可避免地导致商品的供给超过社会结构和习惯所允许的消费。”认为,由于过度的积累降低了对商品的有效需求,才破坏了生产的动机。他同意李嘉图的意见,食物的成本上涨,通过影响工资,会逐渐削减利润,因为工资和利润是相反方向的变动。但是解释商品过剩的现象,必须根据短期利润变动的理论来论证。他认为当利润率上升时,将出现一种积累量大、消费量减少的趋势。增加的积累虽然将会使更多的生产『性』劳动者受到雇佣,从而较多的商品将可供购买,但因为短期内人数不变,又因为要弄清楚消费习惯需要时间,消费品的有效需求抵消不了由于资本家和其他有钱人的积累或储蓄所造成的有效需求的下降。结果商品只能按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降低了利润,最后破坏了积累或储蓄能力。

    从增加有效需求的3个因素看,他认为资本积累增加的财富,不能由生产者增加消费来实现,因为这会导致生产费用提高,利润下降,从而减少或消灭资本积累的动机。也不能由资本家来消费,因为他们的欲望是资本积累。

    马尔萨斯强调,要维持适当水平的有效需求,单靠工人和资本家的支出是无能为力的,特别是工资冲击着利润,而资本家对积累的兴趣,总是大于购买消费品的兴趣,于是生产力随着储蓄的增加而扩大,更恶化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由此马尔萨斯提出食利阶级和其他不从事生产的消费者阶级对维持有效需求的重要『性』。认为他们属于只买不卖的阶级,对消除生产过剩可以作出贡献。特别是地租是来自土地级差的剩余,出自这种收入的支出,只增加有效需求,而不增加生产成本。

    此外,他还指出,还有一批不从事生产的消费者阶级,如卑贱的奴仆、政治家、医生、法官、律师、僧侣等,他们的支出也增加了有效需求,抵消了由于积累过程所产生的消费不足。马尔萨斯由此向社会证明,一批不劳而获的地主阶级及其他寄生阶级,是绝对不可少的,这些人不仅不是社会的累赘,而且还成了“功臣”,应该让它呼奴使婢,任意挥霍,尽情享受,不然的话,社会就会遭到劫难!不仅如此,就连土地贵族的地租收入,马尔萨斯也是吹得神乎其神,他说:“事实上,没有这一部分,就没有城市、没有陆军、没有海军、没有艺术、没有文化、没有精良的工艺品、没有来自外国的便利品和奢侈品,也就没有那种不仅使个人高尚和尊严,而且使全体人民蒙受其利的文明而优美的社会”。非生产『性』的消费是社会的安全阀,没有它,商品过剩和资本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这就是马尔萨斯为什么要承认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明明白白为大土地所有者等寄生阶级辩护。马克思指出:“马尔萨斯并不打算掩盖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相反,他是想要突出这些矛盾,以便一方面证明工人阶级的贫困是必要的(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他们的贫困确实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向资本家证明,为了给他们出卖的商品创造足够的需求,养成脑满肠肥的僧侣和官吏是必不可少的。”

    马尔萨斯的观点说穿了非常可笑。他说的这些不生产的消费者究竟用什么来购买商品呢?按照马尔萨斯的说法,他们不过是以地租及租税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生产物价值的一部分,然后再用这部分价值在等价以上去交换资本家的生产物,全部利润就得到实现。这等于是说,一个人生产出来的商品没有人来买时,他应该先付钱给别人,然后叫别人再用这个钱来买他的商品。可见,这种庸俗的辩护『性』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原理,当时没有受到重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普遍萧条,才被凯恩斯吸收到他的学说并加以发展,形成消费需求不足理论。从此,“有效需求不足”就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失业和“危机”的根源,他们抹杀了这个“根源”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马尔萨斯虽然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但是他把消费不足作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不正确的。消费不足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的经济现象,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存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不足,但并没有造成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因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马尔萨斯妄言以扩大非生产消费的支出来避免它,那完全是一种骗人的鬼话。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马尔萨斯为了维护土地贵族这个没落阶级的既得利益,编造出一套理论,拼命吹捧一群寄生虫,真可谓土地贵族的孝子贤孙。

    “寄生虫”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马尔萨斯为土地贵族辩护的立场贯穿于他的整个著说中。在他看来,不劳而获的寄生阶级不仅是避免经济危机发生的“功臣”,而且还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实现经济增长的“功臣”,似乎离开了这群寄生虫们,整个世界就停滞不前了。马尔萨斯的这一观点具体体现在他的经济增长理论中。

    马尔萨斯与李嘉图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他区分了“静止局面”和“早熟停滞”。所谓静止局面是指在土地资源衰竭以后所发生的资本和人口出现零增长状态。马尔萨斯认为这是在资源约束下人口和资本动态均衡增长的结果。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增长率是工资水平的函数,而资本增长率则是利润的函数;并且,资本与人口相互需求将调节工资与利润,资本和人口不同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成为自身的限制。即是说,当资本增长快于人口时,会形成很大的劳动需求,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必然导致高工资水平,从而使利润率降低,于是资本积累的动力和源泉逐渐减少;当人口增长超过资本积累速度时,则工资下跌,利润率开始回升,工资下跌到一定程度人口便不再增长。所以,在人口和资本增长过程中,每一种利润率都转化为某一资本增长率,而这一利润率是与一定的人口增长率相联系的;同时,每一种工资率都可以转化为某一特定的人口增长率,而这一工资率又是与一定的资本增长率相对应的。因此,人口与资本彼此协调的均衡增长率只能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相对的供求关系变化成为这一过程的动因。最后,“当一国的资本由于积累的不断增进以及可耕地枯竭,而不复增进的时候,资本和利益及劳动报酬必然在长时期内逐步减少,直到它们最后都低得不能进一步鼓励资本的增加,也不能进一步对于日益增长的人口提供维持生活资料为止”。这时,整个经济增长便进入静止局面。

    但是,马尔萨斯认为这种局面在任何国家从来没有过,实际上也永远不能达到。在现实的经济增长中,容易发生的是不同于静止局面的“早熟停滞”状况,即在自然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时,人口和资本的增长就已受到了抑制,甚至原有的财富和人口都发生显著衰退的现象。这样,马尔萨斯就把增长过程的停顿分为两类。其一是任何国家,由于获得生活资料的困难最后一定会出现一个比较停滞的时期;其二是由于缺乏有效需求,往往也会造成类似的停滞现象,即“早熟的停滞”,它涉及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处于不发达阶段的国家所出现的“早熟停滞”。马尔萨斯认为当时的波兰就属于这一类型。其特点是国家还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之下,土地由农奴耕种,劳动产品完全属于农奴主。在这种情况下,“财产所有制和人民的奴役状况对于任何种类的产业都不能起鼓励作用。”并且,剩余产品的分配也极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地主除豢养一大批食客外,就别无其它办法来花掉他们的进款;另一方面,很少有人能够积累新的资本和增加对劳动的需求。所以,国内显然就没有一批人对土地的剩余产品形成充分的需求。于是,潜在的资源长期处于沉睡状态,多少年后依然贫困,人口稀少。马尔萨斯认为这类国家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发展工商业,扩大资本主义部门,从而提高对农产品的有效需求,通过这个过程便可渐渐走出长期停滞的状态。

    第二种情况,处于工商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出现的“早熟停滞”。其特征是在土地尚未利用,即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受资源制约的地步,便出现了利润低落,随之而来产生了对劳动的需求疲软、资本和人口增长日趋缓慢的局面,即“财富的增进——在时期还不成熟的时候就遭到阻碍”。马尔萨斯把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按马尔萨斯的分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从事生产『性』劳动的那些人产生的消费和需求,决不会单独形成积累资本和使用资本的动机;而人口、资本、技术改良、土地资源这些对生产最有利的发展要素只倾向于便利供给,而与需求无关,它们不可能单独地对财富的不断增长提供充分的刺激。由于没有足够的有效需求,经济增长的刺激与来源就难以得到保证。

    马尔萨斯认为,为了保证财富的不断增长,生产能力和分配手段必须结合,而分配手段的目的在于达到一种“适度储蓄”。具体说来就是通过三种形式:地产的分割、扩充国内外商业、保护和发展非生产消费来减少储蓄,提高有效需求程度。地产的分割有助于重新分配大土地所有主的收入,从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中产阶级,强化消费倾向;国内外商业扩充无疑可以增加社会对产品的需求,刺激消费。而作用最主要的莫过于保护和发展非生产『性』的消费。这种消费主要以赋税收入为基础。来自利润和地租的赋税,又把购买力直接打入市场,可达到双重效果,“早熟停滞”便得到克服。这说明,马尔萨斯全然低估了资本主义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无法克服的困难。

    马尔萨斯尽管意识到总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增长过程中断,出现“早熟停滞”,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但他错误地利用这种矛盾来论证一切非生产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这些阶级非生产的花费对持久增长的重要『性』,这充分表明了他为寄生阶级辩护的立场。

    除了强调有效需求对经济持久稳定增长的重要『性』以外,马尔萨斯还提出一种农业、制造业之间平衡增长的观点。

    在论述产业平衡问题时,马尔萨斯是在英国的特定背景之下强调产业平衡的。当时英国农业产值尽管在国民经济中居领先地位,但在近50年内已发生大幅度下降;而制造业不论从产值的比重,还是从就业人口所占比例看,进展都十分快。产业资产阶级为了保持工业的高增长,希望从海外获得廉价谷物以降低工资提高利润率,土地贵族则从自身利益出发,反对谷物自由进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