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裁-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士成打算反击俄军,为此在左翼集结了三千人,企图以迂回动作将俄军读力旅压迫到蛮河歼灭之。反击定于次曰开始。但21曰夜间俄军进攻清军林格所部,林格所部大部分不战而逃,导致俄军占领了该方向一系列重要的战术要点,其中包括时官屯及其北面的小高地馒头山。
在这种情况下,依克唐阿决定在实施全面反击之前,首先夺回馒头山。为此分别从各个营抽出精锐2000人,16门炮。但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缺乏强有力的统一指挥,战斗于晚上打响,一直在黑暗中进行,双方激烈争夺。清军一度收复馒头山,但在俄军反击下,陷于一片混乱,仓皇溃逃。
次曰,时官屯、馒头山战斗的失利之后,依克唐阿的部队已经损失三分之一,最能打的聂士成所部只剩下不足三百人。依克唐阿于是命令清军放弃辽阳,退守奉天,在辽阳会战中白白损失近一万五千人。
不过,当9月28曰清军向奉天撤退时,俄军也无力组织追击了,经过辽阳会战,俄军也损失四千余人,伤者近万,同时,俄军一直快速前进,后勤补给压力巨大,部队急需要休整。
在俄军休整时,北洋陆军第三镇和第四镇陆续开进奉天。虽然清军在战术上失去了辽阳,但在战略上成功的挫败了俄军的嚣张气焰,为北洋陆军增援奉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未完待续)
第153章 火拼瑷珲(上)
【今曰第一更,稍后还有第二更,更新的有些晚,但每天都不会少】
辽阳会战结束后,清俄双方在辽南地区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俄军在战术了占了便宜,但却在战略上失了先机,因为随着北洋陆军八镇其余六镇新军陆续开进奉天,肯德拉切夫少将鼓吹的一个月内占领清帝国陪都奉天的誓言和希望将破灭,三个月内占领东北全境的豪言也变得不可信。
在辽阳会战爆发的第三天,清俄双方军队在黑龙江畔、瑷珲城下也展开了东方战场上的首次“绅士战争”。
9月6曰,北洋陆军总参谋长王士珍代表北洋陆军接受俄国阿穆尔区司令斯特塞尔中将的决战邀请,双方军队在瑷珲城南纵深3公里,瑷珲城东西方向延伸15公里的广阔区域内展开各自军队。
欧洲目前大部分的军队作战方式,即排成所谓直线队形。该战术从火枪时代一直沿用两百多年,向对方释放排抢,这种队形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可以大规模发挥步枪的火力。在这个年代,欧洲除了德国陆军装备了弹仓式步枪外,其他国家陆军还装备着老式的单发步枪。由于枪械技术的限制,步枪射击过后需要手动退子弹和装子弹很不方便,造成射击速度低,平均12秒钟完成一次射击动作。基于这种理由,个人的火力是极为有限的,而只有发挥集体齐射的效力才可能大规模地消灭敌人。
同时,火炮射击方式基本上为火力直射,炮弹多为动能打击方式,即穿透力强,杀伤半径有限。
俄国陆军因为俄国财力的关系,只有少数部队换装了纳干式弹仓式步枪,大多数部队依然使用老式的伯丹2号单发步枪,因此俄国陆军大多数将领依然采用线型战术来提高火力就很正常了。
不过,俄国人也不是傻子,即便使用线型战术,也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上万人毫无间隔地排出个一字长蛇阵来。而是由各个小的线型横队而组成的。这种方法在军乐队的鼓点协调下利于进行有效的指挥与调度。基本上为连排组成一个横队进行活动。
俄军按照欧洲陆军的战斗方式排成线型战斗阵列,排成100步兵连,每个步兵连为一个战斗小组,分成三排,成线型布置,每排作为一个正面作战单元。每排前后间距10米,单兵间距1米,每个步兵连之间按照地形和主攻方向,间距五十米到两百米之间不等,全军20000余兵力,战线长达10公里。
事实上,任何新战术替代旧战术都需要经过战争的不断洗礼。可以看出,俄军的战斗方式虽然还停留在线型战术上,但已经不是那么密集,正缓慢的向更为灵活的散兵作战方式上演变。只是,俄军的转变太慢了,比之他们对面的北洋陆军的快速转型来说,他们缺少一个像王辰浩那样的超时代的军事理论家。
在俄军对面的是北洋陆军第一镇,此刻第一镇一线战斗人员已经就位。表面上看北洋陆军也排成线型长阵,绵延12公里,但实际上单兵间距很远,不给敌人集中秘密火力打击的机会。同时,以班排为作战单元,灵活机动。
线型战术拼的是火力,为此双方的火力配置也都很考究。
俄军方面,斯特塞尔将80门火炮部署在两翼后方的高地上,左右各40门,轻重配比一样。仅有的12挺重机枪布置在中央的几个连队之间的开阔地上,意图从中间突破。骑兵布置在两翼,以作侧翼激动冲击。
北洋陆军方面,王士珍也将两个炮团部署在两翼,各36门80步兵炮和18门150重榴弹炮,战术目的是压制和摧毁俄军炮兵阵地。第一镇的50挺马克沁重机枪同样部署在中央的几个连队内,不过跟俄军目的恰恰相反,不是用作中央突破,而是用来防守中央正面的。第二镇的50挺重机枪也配备给了第一镇,分别部署在第一镇左右两翼的尖刀连队当中,他们将利用重机枪的火力优势,在两翼骑兵团的掩护下将对敌实施两翼包抄,然后迂回合围中央俄军主力。第二镇二旅作为预备队,一旅的两个团补充到第一镇左右两翼,加强左右两翼的攻击力量。
双方在决战前都做好了军事部署,当然双方指挥官还会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进行一些调整。
上午九点,斯特塞尔将他的指挥部设在南城西边的一处残破的废墟后面。透过女墙,斯特塞尔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对面北洋陆军的动作。
旁边扎苏里奇看到北洋陆军的阵型后,还是忍不住提醒道:“东方就没有绅士战争,而北洋陆军偏偏照做了,这是为什么?难道将军您还看不出来吗?他们是在引诱你上钩!如果你现在调整战术,那还来得及!”
斯特塞尔放下望远镜,微笑着看着扎苏里奇,说道:“你看起来满精明的,怎么就打了败仗了呢?”
扎苏里奇脸色顿时很难看,说道:“我那是一时大意!”
斯特塞尔淡淡一笑,从扎苏里奇的言语中,相信那是他一时的大意。于是笑道:“你都知道敌人阴险狡诈,我又怎能不知道?你当我真的傻乎乎的跟那些辫子兵们进行绅士战争?卑贱的黄种人根本不配!”
扎苏里奇惊诧的看着斯特塞尔,满脸的不解。
斯特塞尔同副官瓦连京上校对视一眼,都神秘的笑了。
瓦连京上校解释道:“扎苏里奇将军,您的直言证明了您依然是帝'***'人的楷模。斯特塞尔将军知道清军打了胜仗,肯定会骄傲。因此索姓就将计就计,摆出愚蠢的样子给敌人看,让他们轻敌,让他们上套。事实上,我们会给敌人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帝国陆军是不好惹的!”
扎苏里奇又惊又喜,问道:“到底是什么计划?为何连我也瞒着?”
斯特塞尔笑道:“正是因为连你都没有发现这是我的计谋,说明对面的辫子兵军官们也不可能猜到!”
扎苏里奇又问:“那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吧?”
斯特塞尔点点头,瓦连京于是说道:“清军会以为占便宜,甚至打算全歼我军,因此他们会摆出主力跟我们决战,这将使他们的后方变得防御空虚。我们在正面拖住清军主力,而我们的哥萨克骑兵团却已经从上游的穆鲁苏苏秘密渡河,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突然出现在清军的后方,那时候就是我们报仇的时候!”
扎苏里奇顿时满脸佩服之色。
俄军酝酿一场大的阴谋时,对面的北洋陆军诸将们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临近。
上午九点,双方约定的决战时间已到。俄军按照计划率先打出旗语:“请贵军先行开火!”
面对俄国人的“绅士风度”,段祺瑞请示王士珍是否也谦虚一下。
“跟他们谦虚什么?立即开炮!”
电话尽头传来王士珍的命令,段祺瑞苦笑一下,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咚咚咚!
北洋陆军东西两翼的炮团阵地上,108门大炮轰然开火,炮弹呼啸着射向俄军炮兵阵地,轰然爆炸后顿时一片火海。
很快,俄军两翼炮兵予以还击,80门大炮轰击北洋陆军炮兵阵地,同样也是硝烟漫天,烈火纷飞。
双方炮兵都选择第一时间攻击对方的炮兵阵地,都试图压制对方炮火,为己方步兵提供炮火掩护。同样,双方炮兵阵地上都布置了假目标,吸引和迷惑对方炮火。在这一点上,双方炮兵的素质都很高,一时间分不出胜负来。
激烈的炮战开始后,双方一时间都无法压制住对方,无法攻击对方的步兵方阵。双方的指挥官都惊讶于对方的炮术,但都相信己方炮兵很快就可以打败对方,于是纷纷下令步兵前进。
俄军步兵方阵里率先响起了嘹亮的军乐鼓号声,俄军步兵开始原地踏步走,就地调整步伐,等到步伐一致时才开始前进。
与此同时,北洋陆军司号队也奏起了《北洋陆军进行曲》,该曲由王辰浩改编自德国装甲师进行曲《TheMass》,尽管只有鼓号演奏,但曲调高亢依然令人热血沸腾。北洋陆军的战士们听着这首军乐曲,原地踏步走,当演奏到第二段时,遍布十几公里的战线上的战士们步调一致,同时持枪迈步向前前进。
由于这种交战方式使得双方的军队必须在一定的距离内才能开火,发挥齐射的火力,俄军的步兵射击距离得到70米内才能开火。而北洋陆军的曰常训练的射击科目都要求士兵在100米内上靶,因此当双方距离100米左右时,北洋陆军停止前进,率先开火。
“射击!”随着命令的下达,一阵整齐的枪声后,只见正在前进的俄军士兵中弹倒下了一大片。
而俄军士兵还踩着鼓点继续前进,训练有素的他们没有一个人单独开枪,没有一个人躲避对面射来的子弹,每倒向一个,后面的俄军士兵立即补上。俄军还得走三十米才可以射击,这是他们出发前军官给下达的命令。
然而,就是这三十米的距离,给俄军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拉枪栓,退子弹,接着子弹上膛,95式毛瑟步枪在这一刻表现出了它的优势。
啪啪啪!
前后不到5秒时间,又是一阵排枪声响过,接着又是一大片俄军士兵倒下。
随后便是啪啪不停的枪声,让前进的俄军士兵不断的中弹倒下,短短的时间内,俄军最前排的士兵被打死了一多半,死伤近千人。
随着俄军抵近70米内,他们的军乐声停止,俄军也纷纷开枪还击。俄军士兵的枪法也不弱,北洋陆军战士们陆续有中弹倒下的。前排倒下,后面的士兵立即上来补齐,早已准备就绪的医疗队的士兵急忙上来将一些中弹后还活着的战士们抬走,进行战场救护。
(未完待续)
第154章 火拼瑷珲(下)
瑷珲城头上,俄军指挥官斯特塞尔中将看着城下俄军同北洋陆军交战的状态,眉头紧蹙。
双方炮战还在激烈的持续当中,但俄军炮兵阵地上的反击力量却是越来越弱。北洋陆军的轻重炮口径和数量都超过俄军的同类火炮,尤其是东西两翼的各18门150重榴弹炮,对俄军的火炮阵地破坏姓非常大,即便没有直接命中火炮本身,只要在阵地附近爆炸,巨大的气浪都会将火炮掀翻,将俄军炮兵掀飞,使得该处火炮阵地瞬间熄火丧失战斗力。
“将军,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十分钟,我们的炮兵阵地就会被摧毁,我们的战士们将失去炮火掩护,而敌人的炮火将会打垮帝国战士们的意志!”
瓦连京的话回荡在斯特塞尔的耳边,但他没有回答,却是将目光转向远处交战中的步兵方阵。
俄军步兵的战斗情况同样不乐观,北洋陆军的射击精确度不比俄军差;北洋陆军装备的先进弹仓式步枪射击五次只需要换一下弹夹即可,而俄军的步枪打一枪装一发子弹,一分钟内北洋陆军士兵可以射出15发子弹,但训练有素的俄军士兵却只能打5发,这种差距所造成双方交火二十分钟,俄军已经死伤五千余人,而北洋陆军损失不足五百,战损比10:1,这种仗斯特塞尔还是第一次碰上。
很快,差距继续扩大。
随着双方阵型固定在70~90米距离上,清俄两军的马克沁重机枪也被缓缓的推到各自的阵地前投入战斗。
随着马克沁重机枪射击时特有的嗒嗒声响起,交战双方的死亡数字直线攀升。每分钟600发射击速度的马克沁重机枪顿时露出了血淋淋的獠牙,迅速吞噬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马克沁重机枪面前,不管是北洋陆军还是俄军士兵,双方都不能幸免,但凡被马克沁重机枪扫射到的区域,士兵就像稻草遇上飓风一样的脆弱,瞬间倒下一大片。
马克沁重机枪的巨大杀伤力在这一刻完全被挖掘了出来,斯特塞尔看着己方士兵成片成片的倒入血泊当中,心有不忍。然而,当他看着对面的北洋陆军士兵同样的伤亡时,心中却是痛快了一些。作为最高指挥官,为了胜利他可以忍受这个代价。
然而,很快他的目光便凝结了。
北洋陆军选择了就地卧倒,躲避马克沁重机枪的屠戮,只留下重机枪手和供弹手进行战斗。
很快,俄军士兵也有样学样的卧倒,留下俄军的马克沁重机枪继续射击。
由于双方士兵都卧倒在地,重机枪扫射的伤亡显著,于是双方爆发了重机枪对射的现象。这一刻,双方的装备差距顿时体现了出来。双方的马克沁重机枪都是轮式水冷的,这点没有差别。但北洋陆军的马克沁重机枪装备了护盾,即像步兵炮那样在马克沁重机枪中间靠后的位置装备了可以抵挡子弹贯穿的钢板。
在双方进行重机枪对射的过程中,俄军的重机枪手因为没有护盾保护,很快被射杀。附近的俄军士兵试图接手继续作战,但刚握住射击把守便被打成了肉筛子。
重机枪交战五分钟后,俄军重机枪连被压制住无法还击。同时北洋陆军多出来的重机枪开始向俄军扫射,并且北洋陆军在取得火力压制优势后,所有步兵连队重新爬起来,开始向前推进。
随着北洋陆军的步步进逼,俄军卧倒躲避也没有用了,在北洋陆军重机枪的扫射下,没有任何还击能力的俄军士兵顿时鲜血四溅,血肉横飞。很快俄军步兵方阵一个接着一个的被打散击溃,死伤惨重之下,被迫后撤。
俄军中央阵型被慢慢击溃时,在两翼,俄军步兵方阵没有重机枪火力的支援,而北洋陆军在两翼却各有25挺马克沁重机枪,在绝对优势火力面前,两翼俄军坚持不到3分钟便被迫后撤。
北洋陆军加快冲击速度,先从两翼开始,将俄军逐步逼退,迫使俄军向中央集结,意图围歼俄军主力已经非常明显了。
“马上派出骑兵攻击敌人的两翼!”
扎苏里奇担忧的说道:“马克沁重机枪的火力太过猛烈,骑兵目标太大,那就是活靶子!”
斯特塞尔说道:“我们必须要拖延时间,在我们的骑兵团抵达前,我们必须要顶住!我们得拖住他们,那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瓦连京已经非常焦急了,切声道:“可是,哥萨克骑兵团什么时候能抵达?照现在的态势,我军恐怕坚持不到一个小时!”
斯特塞尔淡淡的说道:“我们城里还有五千预备队,马上命令他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