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皇商 >

第6章

大皇商-第6章

小说: 大皇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想说什么?”杨中善伸手环住他的细瘦的腰,声音也随之温和下来。
    无论对外人如何,他们的感情是一直很好的,两个人少时结亲,许多年都一起经营家庭事业,如今也养大了两个孩子,就算满丹洛城人都说他们两个抠门小气,却也有人羡慕他们举案齐眉。
    对于这事,孔敏华和杨中善是从来都不放在心上的。
    在他们两个看来,真金白银握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没有银子就别乱嚼舌根,就算嚼了,与他们又有什么影响呢?
    “相公,你看弟弟已经到了这样年纪,可还没有伴侣……”孔敏华低声说。
    杨中善一愣,他默默看着夫君好一会儿,却没讲话。
    说实话,对于这个弟弟,就算他再不喜欢,也到底是血亲。就算这么些年过去他突然归家,他一开始不想让他进家门,可如今既然进来了,怎么面子上也要过得去。
    无论是想让他放弃父亲留给他的东西,还是冷着他让他知难而退,这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权宜之计,归根结底,杨中善也并没有想要害他。
    就算是冲着亡父的面子,就算将来把杨中元赶出家门,他也到底会给点银钱,不至于叫他饿死在接头。
    孔敏华是知道他如何想的,所以他面子上也一惯都过得去,可却还是觉得杨中善的心思有些太矛盾了些。可他十分聪明,这些天来,也一丝一毫都未曾点破。
    就让他这样顺着自己心意就好了,杨中善既然自欺欺人想让自己看上去有点人情味,好让自己心里好过舒坦。他也万万不会做那个恶人,否则便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中善,弟弟已经这样大了,我们不为他打算,那他将来岂不是要一个人生活?”对于这一点上,孔敏华到没有什么坏心思。
    他不是杨中善,除去这几次见面,他以前压根就没怎么想过杨中元这个人。
    他结亲到了杨家,来了那么多年杨家也从来没人提及杨中元,那位泉老太爷常年在佛堂里了吃斋念佛,也几乎没跟他说过话。就连杨中元的亲生父亲,也只有临死之前才好似悔悟过来,匆忙立了另一份遗嘱。
    他们原本都以为杨中元根本不会再回来,可这么多年过去,他终究还是回来了。
    孔敏华想不透以杨中元这样的性子,到底是怎么在宫中活下来的,早些年宫中可没现在太平,就算他没去过,也能想象出来那里面的生活肯定不很如意。
    可不管怎么说,他既然回来了,他和杨中善就要想法子面对这一切。
    杨中元现在的身份和年纪,却也给他们留了一条看似简单的捷径:“中善,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给你弟弟找一门好亲事,他是宫中出来的,手里又没有多少钱,如果我们帮他办了压亲,到时候再跟他说铺子上的事情,想必他是不会拒绝的。”
    虽说大梁男子成亲并无特定俗约,无论在双方原本的家里生活,还是另外搬到新宅子居住,更有甚者谁吃朱玉丸都可以,生下来的孩子却大多数都要继承父亲那一方的姓氏以及祖业,但也不一定都是绝对的。
    只有一点,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也无论富贵或者贫穷,两个人成亲,是总要有压亲礼的。
    没有压亲礼,说明结亲的心意不诚,就算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为了未来的伴侣肯拿出家里所有,世间却也没有人会嘲笑他。
    虽说杨中元身上是有些银钱的,但那到底不多,如果他们能给他办的风风光光,不仅能漂漂亮亮办好这件事,那杨中善心中也会更加好过。
    这时正房只有他们两个,孔敏华低声凑在杨中善耳边飞快说完他的想法,然后便安静下来,等待杨中善的回答。
    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候,杨中善一向都很让着他,毕竟朱玉丸是他吃的,忍受痛苦生下孩子的也是他。就是为了这一点,当时的孔敏华毫不犹豫吃下朱玉丸,换来夫夫两个关系更加亲密,也换来了杨中善对他的真心实意。
    孔敏华的话当然光挑好的讲,听在杨中善耳中却是夫君事事为他考虑,他手上紧了紧,让孔敏华靠近他怀中:“这虽然是个好方法,可我们不能这样做。”
    孔敏华一愣,有些疑惑地问:“为什么?”
    杨中善叹了口气,说:“你没见过他小时候的样子,飞扬跋扈,嚣张骄傲,当年他年纪小,父亲哄骗他去了宫里,却没告诉他将来会发生什么。我想他当时吃了朱玉丸的时候,多少就开始慢慢懂事,他现在虽然变成这个样子,可我觉得人不会彻底变成另外一个样子,在他心底里,叫他给另一个男人生孩子,想必会令他非常不高兴,或许会适得其反。”
    孔敏华到没想着杨中善会这样说,他低头想了想,觉得倒也是,万一以后杨中元不喜欢自己的伴侣,回来找他们麻烦,那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这样想着,他心里又舒服了些,笑道:“还是你懂他,那我们说好了,就后天跟他摊牌?”
    杨中善点点头:“也好,拖的时间长了却也不好,说辞还按早先那个来讲吧。”
    他们是在杨中元第一日归家时就对了说辞的,不过话里话外大多都是糊弄杨中元,叫他听不明白,却会乖乖任他们摆布。
    两个人这样一合计,就又都喜笑颜开,心里舒坦了,自然寻觅些开心的事来,晚上红烛宣窗,倒也十分别致。
    这边厢,险些躲过两位兄长安排亲事的杨中元却也在辗转反侧。
    十几年了,他心中对父亲的面容已经多少有些模糊,可爹爹的样子却时刻铭记在他心里。
    自己从小到大,人生的前十年几乎是日日跟爹爹在一起,这个人养育了他,教会了他许多事情,虽然字认不得几个,也没什么学问,却是位相当慈祥的爹爹。
    他总是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最好的。
    杨中元不知道他爹爹到底喜不喜欢父亲,因为他总是带着杨中元过自己的日子,从来不上正院那边凑和,也从来不对父亲有过多的体贴和亲昵。
    他幼时并不是太明白为何自己的两位父亲感情这样淡然,后来长大了,又进了宫中,杨中元多少有些了悟。
    其实他爹是个很超脱的人,他身不由己,卖身为仆,机缘巧合下做了家主的小侍,却也没有自怨自艾或者邀宠搅和,他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日子倒也平静。
    除了他被父亲送走这件事情。
    那些年他在宫中,最担心爹爹为了他的事情跟家里闹翻,他怕爹爹无依无靠没地方去,怕他生病苦闷没人陪着,每每想到爹爹的时候,他都万分期望时间快点过去,他好早点长大,早点出宫。
    可如今他出来了,却回到家里不得见爹爹一面,心里的着急简直无处可说。
    索性,明天便能见着了,杨中元辗转反侧,一直到后半夜才渐渐睡去。

☆、第010章 见爹爹

七月的丹洛城总是飘着淡淡的花香,一整个月里差紫嫣红的牡丹竞相绽放,染红了美丽的洛郡都城。
    杨中元第二日早上醒的比平时晚了些,却也还早,他收拾好自己,有些忐忑地去了厨房。
    跟往常一样,杨家的厨房忙碌嘈杂,这一点跟御膳房真是没什么两样,杨中元这会儿竟然有些怀念厨房里阵阵的饭香味,那些年虽说宫中生活并不顺心如意,但到底叫他学到这样一门安身立命的手艺。
    有手艺,才能吃饱肚子,才能屋暖衣新。
    一直指挥着手下人的赵忠显然看到了杨中元,他给杨中元打了一个眼神,叫他吃了早饭再来。
    杨中元也并不焦躁,安安静静取了饭回去吃,等到太阳从窗外打头,才背着手又往厨房溜达。
    这整个西厢就他一个“客人”,还是个根本不用下人伺候的主,所以他平时来来去去也从来都没人管。杨中元面上安然自如,心中却有些忐忑。
    他自然不是为偷偷进杨家后宅这件事情,单只因为离家十四年后,再见自己的爹爹。
    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念经久不衰日渐浓厚之后,再遇时便会近乡情怯,便会徒生思量。他不知道,爹爹是否还是幼时他所见的样子;他不知道,爹爹是否还是一如往昔思念他。
    这些年宫中的生活消磨了他曾经所有的傲气与棱角,却把他打磨成一把锋利的匕首,平时他总是给自己加一层刀鞘,只有需要进攻之时,才会锋芒毕露,叫人无所遁形。
    可这些,当他面对程维哲时却好似都不管用了,他越在意的人,他越无法维持最好的表象。
    从西厢到厨房短短几步路,似乎耗尽了杨中元心中堆砌起来的所有勇气。
    不要害怕,爹爹还是留在原地,他还在等你。他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着。
    杨中元攥紧双手,沉默地走进厨房,在他意料之中的,厨房里这会儿只有赵忠一个人等他。
    “小老爷,你怎么才来。”赵忠见他来了,忙请他进去前日商量事情的那个杂货间。
    杨中元勉强冲他笑笑,低声道:“我有点紧张,不知道爹爹如今是否还好。”
    赵忠见他这样,心中颇有些难过,少时的杨中元并不是这样的,可无论怎么说,他能好好回来,已经是上苍对周泉旭十几年来吃斋念佛最好的报答了。
    “小老爷,你别紧张,泉老太爷这些年一直日夜想念你,你换上这身小厮衣裳,待会儿到了他喝药的时候,你顶替我小徒弟,给他送进去吧。”
    杨中元苍白着一张脸,手里却稳稳接过衣裳。他知道,只有自己沉稳应对,才能见到爹爹的面。
    赵忠见他还算镇定,叹了口气出了隔间,杨中元麻利地换好衣裳,就连头上的发带也换成杨家小厮管用的藏青色,这才从隔间出来。
    他在宫中当了十几年下人,只消稍稍弯下腰,半垂下眼睛沉默不语,气质马上就变得跟真正的小厮一摸一样了。
    “小老爷,您学得还真像。”赵忠愣了愣,把食盒递给他。
    杨中元低头闷声道:“我十几年在宫中都这样过来,怎么会不像?”
    赵忠没想到他会这样直白说出来,一下子心中难受起来,他从小把杨中元当自家孩子一样疼,听到他遭了这么多年罪,心里简直不舒服到了极点。
    可他也知道杨中元不喜欢别人对他同情,他幼时骄傲,想必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小老爷记得跟着我,内宅我不进去,送到门口的时候还要小老爷多多配合。”赵忠叹了口气,领着杨中元出了厨房。
    厨房就在内宅院门边上,杨中元跟在赵忠身后,低着头小心翼翼捧着食盒,仿佛生怕它打了似的。
    他这个样子,就好像刚刚来大户人家做活的仆役一样,又小心翼翼,又忐忑不安,就连表情都带着谨慎,简直跟真的一样。
    当赵忠这样介绍杨中元的时候,那看门的仆役二话没说便放他进去了,连盘问和疑惑都不曾有过。
    赵忠看着杨中元高瘦的背影消失在院门门缝里,再度叹了口气,闷闷回到厨房点了水烟。
    原来困苦的生活真的能改变一个人,虽说父亲们总是吓唬不爱吃饭的孩子,说等到他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连街边捡的脏馒头也能吃下去,可大多数人家的孩子,确实根本不曾遭遇过这样的事情。
    老太爷在世的时候杨家根本不是这样的,内宅那扇门也从来不曾管得这样严,赵忠知道老太爷过世的时候一定对周泉旭和杨中元做了交代,否则如今的二位老爷不会防的这样严实,从老太爷过世后五年有余,周泉旭只踏出过后宅一次,还是今年去祖坟祭祖。
    那样的场合,赵忠自然是跟周泉旭说不上话的,但当时周泉旭看起来虽说并不是很精神,人也瘦得厉害,却也并不显得病弱。
    只是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厨房送饭送药的小厮根本见不到周泉旭的面,这四个月来他虽说着急,可也没有办法。
    只能看今天小老爷的表现了,不知道为何,赵忠坚信杨中元一定能见到周泉旭的面。
    这边厢杨中元依旧小心翼翼捧着食盒,不快不慢地往佛堂走去。
    他低着头,仿佛根本不管新内宅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这里他以后不会进来住,也再不是他的家,也根本不需要多做关注了。
    很快,寂静安然的佛堂便出现在他眼前,这里很偏僻,几乎不会有人过来。杨中元终于抬起头,仔细打量这座爹爹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
    说实话,这里其实比他小时候他们父子住的那个小厢房还大许多,门口还有一个小厮正守着门,看来他爹的“待遇”比以前还“好”了。
    杨中元轻手轻脚走近,却见那小厮正点着头打瞌睡。杨中元目光一闪,想要就这样直接进去,却不料那小厮突然睁开眼睛,厉声骂他:“你是哪里来的不懂规矩,这里也是你进的?”
    杨中元好似被他吓得一阵哆嗦,他似乎有些犹豫,又有些徘徊,磕磕巴巴道:“大、大掌勺,吩咐、吩咐我,啊,不是,是吩咐小的,进来送药。”
    他这一句话说得太吃力了,那小厮满脸不耐烦,在没听清楚他说什么的时候就猛地上前走了两步,看都不看他一眼,伸手就要接过食盒。
    就在这一刹那间,杨中元甩袖猛地朝他的鼻子一扫,只听那小厮闷哼一声,整个人好似无骨的鱼儿,软软倒在了地上。
    杨中元把食盒放到一边,低头细细检查起那小厮的眼睛来,他用的这药是出宫前特地跟睿嘉帝君要的,药劲又猛又强,人闻到那股味时片刻间就会失去意识,等到两个时辰后悠悠转醒,也不过以为自己打了一个瞌睡,其他的都不会想起来。
    当时杨中元只是想要几样简单的防身药,可没想到睿嘉帝君给的这样齐全,无论两个人身份变成如何,他们曾经在一起相互扶持许多年,这份情谊是从来都不会变的。
    杨中元想到这里,伸手扶起那个小厮,让他软软靠坐在门口的台阶前,好似在打瞌睡一般。
    就这小厮平时的表现,想必不会怎么用心伺候他爹,肯定一天到晚在这里打瞌睡,旁人见到了也不会奇怪。
    他办妥了事情,拎起食盒,深吸一口气走进这座看似宁静的牢笼。
    出乎他的意料,这里面真的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他记得以前爹爹是从来不信这些的,那时候他教育杨中元,总是说人定胜天,自己能努力做到底事情,就不要去仰仗不切实际的信仰。
    杨中元轻手轻脚往佛堂里面走,他绕过一座白玉弥勒佛像,转眼间就来到后面的正堂。
    一个瘦弱的身影正半跪在佛像前的软垫上,杨中元紧紧咬着牙,他一步一步,慢慢走到那个人的背后。
    只听那人低声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保佑我的中元平平安安,佛祖啊,我祈求你让他好好的,让他早日回家。”
    那一声一声,仿佛一把刀子直直戳进杨中元的心窝,他眼中的热泪在顷刻间奔涌而出,“啪嗒啪嗒”滴落在青石板地砖上。

☆、第011章 愿景

十四年来,周泉旭心心念念,都只一个人身影。他少时孤苦,卖身为仆,后来又无奈做了主家的小侍,可以说前半生里,从来都是孤孤单单。
    可是后来,他有了杨中元这个儿子,直到杨中元出生,他的人生才开始有更多色彩,可以说,杨中元是他一生里唯一在意的人。
    可就是他心尖上的这个人,也被从身边夺走,一离开就是十几年,生死不知,再见无望。
    他原本是不信佛的,从他求父亲不要卖掉他的时候,他就已经决定不求不信任何人,可是杨中元离家后的第一个月,他实在是寝食难安忧虑颇重,也不得不开始寻求这看不见的慰藉。
    人们都说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