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

第97章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第97章

小说: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费了很多口水解释了一通了,殿上的大臣们才大体明白我所指的报纸是什么意思,他们无一不赞叹我的奇思妙想。

看来改变历史真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我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实施了,那么我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一次扮报子的皇帝了。对于自己突如的奇想,我忍不住笑了。

“众位爱卿以为朕的这个构思如何?”

李东阳上前道:“陛下,您真是睿智无比,臣以为此举大有可行。朝廷可以通过这报纸教化开下百姓。大大有利于朝廷的统治。微臣食君之禄,却难有皇上如此奇思妙想,为朝廷出谋划策,实在是惭愧……”

我暗想李东阳这家伙还真是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我说要扮报子的意图,不过却听他接着说道,“陛下,关于安化王叛乱之事,您尚未拟定,您看此事……”

李东阳一提醒,我不由拍了拍脑袋,本来早朝是为了商讨出兵平乱之事,却一下子被我拉得跑题了八丈子远,于是说道:“关于报纸之事,就先放下,以后再慢慢研究。现在诸位爱卿对于平叛之事还有什么建议,就一并都说出来吧。”

随后其它大臣们也或多或少地表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最后兵部尚书柳先开进言道:“皇上,按照昨日商定的结果,臣以为陛下应先下旨西北的安定卫、肃州卫和凉州卫联合发兵压制安化王的叛军,将乱事压制在陕西一省,再由朝廷发兵,直抵宁夏、延绥,如此不消息数月,便能平息乱事。”

我点头道:“这事昨天说过了,就照爱卿所说的办吧。你们兵部要准备出兵的工作,最快什么时候能出征?”

柳先开答道:“回禀皇上,只消三日,兵部便能调派十万大军,并督办好粮草、辎重,微臣只等皇上下旨。”

“很好。”我朗声道,“李东阳听旨!”

“微臣在!”

“朕命你们内阁起草诏书,广告天下,声讨叛臣!”

“微臣领旨!”

“兵部尚书听旨!”

“臣在!”

“朕命你督办发兵之日,准备三日后出兵平叛。并传旨边关各卫所,严防北方鞑靼人的动静。”

“臣领旨!”

我一连下了几个圣旨后,微舒了一口气,而这时,兵部尚书还有些疑虑地问道:“陛下,关于此领军平叛的主帅人选,是不是……”

“对了,朕差点都忘了。”我这时才想到了王守仁,于是道:“你们兵部的王守仁在不在,朕很想见见他。”

柳先开答道:“回禀皇上,由于陛下昨日点名要我们兵部的一位主事王守仁领军,所以今早臣以为他在殿外守旨了。”

我微笑道:“那好啊!快传召进来吧。”

小诚子朗声唱喏道:“宣——兵部主事王守仁进见!”

话音落罢,一名三十多岁的壮年男子,中等身材,一张国字脸,腭下留着一捋胡腮,眼神十分坚毅,他着一身整齐的六品官袍,昂首挺胸,大步走进了大殿内。

主事是六部中最低的官职,根本没有资格到金殿议政。王守仁今天可能是第一次走进这里来,不过踏着红毯,经过多名位高权重的大臣们身边时,他却面色如常,步伐稳健,表现的非常镇定自若,一直步到了金阶前。

“微臣兵部主事王守仁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人的名树的影,此时这位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心学”的开创人就跪在了我的面前,我连忙抬手道:“平身吧!”

“谢陛下!”

王守仁朝我叩了一个头,慢慢站起身来,收敛起如隼的目光,泰然自若地接受着我的审视。

我见这王守仁身上果然有种非凡的气质,这档的人才居然在朝廷中混个小小的主事,可真是浪费了。虽然他日后也会有所成就,不过现在因为我,可以让他提早出名了。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但我感觉当了皇帝最大的权力,便是可以影响和改变一些人的命运。这让我心中免不了有些激动。

王守仁见我看着他入了神,有些不知所以,便是开口问道:“皇上,微臣斗胆请问皇上召见微臣,不知有何旨意?”

“嗯!”我醒过神来,随口说道:“王爱卿,发生的事情你也应该知道了。朕有个问题想问你。当今天下太平,百姓安生,为什么还会有些人想要谋反作乱呢?”

王守仁知我是在考教他,于是稍作思量,便拱手答道:“回禀皇上,臣以为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

呵!真不愧为能影响后世的思想家,说起话来这么有哲理性,我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嗯,妙极!兵部主事王守仁听旨!”

王守仁伏身应道:“小臣在!”

我提高了音量道:“今安化王无故起兵作乱,危及朝廷,为祸百姓,其罪难容。朕亲封你为平叛大将军,领精兵十万,前往西北,剿除叛乱!”

王守仁面色平静地听过我的圣旨后,眼中仍是忍不住闪烁起疑惑与惊喜之色。虽然可能在之前已有人向他通过气了,但他怎么也不会料想到,身为皇帝的我竟然会封他这么一个兵部的小吏做大军的统领。

“陛下,请恕臣惶恐。小臣职位卑微,而且在军中毫无资历,恐难当此重任……”王守仁发现身后的文武百官们都在交头接耳,似乎对我这样无故越级提拔一名小吏的做法感到不解或有所异议,便也不敢冒犯接旨。

我之所以这么要重用王守仁,主要是因为见到刘瑾的在宫中的势力如此之大,虽然他不可能造反,对我不利,但总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此身为皇帝的我重新着手培养起自己的势力。

要培养自己的势力,当然要起用新人,眼下的王守仁就是最好的人先之一,历史上宁王叛乱就是他给搞定的,我当然要重用他了。我还想着等王守仁这次平叛成功回来后,再找个机会把明朝的军制给改革一下,让兵权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那样我这个皇帝就可以坐的安稳了。

“王爱卿,朕之前看过一篇你写的奏折,觉得你很有才能,所以才决定要重用你。呵呵!你那折子还是李东阳他们三位大人呈递给朕的。还应该好好谢谢他们。”

我说着望向左边的李东阳、谢廷和刘健三人,他们此时的脸色均是一阵尴尬,我随之笑了笑,又说道:“王爱卿,你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还是在怀疑朕的眼光呢?”

王守仁被我反问了一句,脸色复杂地变化着,想我如此破格提拔,并委以重任,那便是对他最大的信任。在古代,作为一个臣子来说,这可算是他们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因此他的眼神激动了起来,再没有任何顾虑,蓦地跪了下来,以洪钟般响亮的声音道:“微臣遵旨!谢陛下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很好!”我微微一笑,走到金阶,亲自扶他起身,并亲密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王爱卿,呵!现在朕该称你王大将军了。你此次领兵伐乱,将朕的旨意带去,如果安化王能认罪罢兵,朕可以从轻发落。如若他执迷不悟,那你就尽快将其剿灭,以免战事拖延,遗祸百姓。总之朕就将这个重任交托给你了。”

昨天太后“干妈”才教了我,为君之道,首先重在御人,在我觉得当皇帝,笼络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喜欢钱财的就用金银去收买他,喜欢美女的就送他美女,好功名的人就封他高官厚爵,讲义气的人就和他讲义气,像王守仁这种,你让他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必会对你忠心不二。这也算是封建忠君思想的好处了。

王守仁满怀感激地望着我,信誓旦旦地答应道:“微臣向陛下保证,尽快为陛下平息安化王之乱。纵是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也绝不负陛下所托!”

我重新坐回了龙椅上,而殿上众臣见到我对于一个在兵部不起眼的小官员王守仁,如此重用和信任,除了表示不解之外,有些人在羡慕,有些则在暗自忌妒。

我扫视了众臣一遍,心中有了想法,便又下开口道:“张允、谷大用上前听旨!”

因刘瑾挨打而心情郁闷的张允和谷大用连忙上前跪下,齐声应道:“微臣在!”

我下旨道:“张允、谷大用,朕任命你们二人为此次出征的副帅,全力协助王将军平息乱事!”

“微臣领旨!”

张允和谷大用都没想到我刚才打了他们的“老大”刘瑾,现在又要给他们带兵立功的机会,激动的连忙向我叩头谢恩。说到底刘瑾这次挨打,有一半是安化王那篇檄文给连累的了,他们现在有机会出气了,已是开始暗自摩拳擦掌了。

我微笑道:“你们三个好好准备一下,三日之后立刻发兵!”

王守仁和张谷二人齐声应道:“臣等紧遵陛下圣喻!”

我满意地点点头,安排完出兵的一切事宜后,本以为今天的早朝也就搞定了,心想着再回宫补睡一个懒觉,谁知道六部的大臣们又轮番跳了出来,向我奏报除叛乱之外的其它大小事务,搞得我忍不住要打哈欠了。

最后,在百官们一同高呼的万岁声中,结束了漫长的早朝。我摇晃着脑袋离开金殿,心想着,为了自己更安逸,这早朝制度一定要想法子改革一下。以后大小事务都交给内阁的臣工去商议,而我就想大老板一样,只负责最后的签字盖章就好了。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出宫探访

三日之后,王守仁和张永、谷大用三人领着平叛的大军出发了。我并不太担心这次的叛乱事件,想来不超出一两个月,就会有捷告传来的。

由于那天突然想到创办报纸的事,这两天早朝时,我都兴致勃勃,与群臣们商议具体的细节。

联系实际情况后,我最后决定,将办报之事交由礼部与翰林院联合负责,让他们抽掉出一些通练文笔的人才,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来操办此事。

我想到刘陵的爹刘有成一直在吏部赋闲,但把他召来担任总编辑。刘有成为官多年,闲上这么一段时间,现在被我委任了一个工作,憋足了一股干劲,立刻展开了全部精力。开办的报纸暂定每月发行三期,因此取名为《大明旬刊》。并决定初版印刷三千份,下个月初作为创刊号,先在京城范围作为试验,最后再推广到全国。

朝臣们对于我提出的这么新奇的想法也充满了好奇、期望,因此操办起来也非常的卖力,没两天就组织好人手,精心准备起《大明旬刊》的首发了。我对此颇为满意,心想着这报纸办起来好,一定会有良好的收效,在后世的国家里,政府就常用媒体诱导人民,而在古代受重儒家思想侵害的人,用这个办法控制起来就更容易了。再者以用报纸能全国发行,我在上面登个寻人启示,找到萍儿的机会可能会更大了。

回到自己的寝宫,坐了一会儿,点上了一根烟,忽然想到这三天都没见到刘瑾,便问身边的小诚子道:“小诚子,刘公公了,怎么没来上班啊?”

小诚子回答道:“回禀皇上,刘公公两天前就告了假在府上养伤呢?”

“哦!”我拍了拍额头,这才想起那天早朝上刘瑾被屁股的事,便问道,“小诚子,你知道刘公公的伤势如何了?”

小诚子摇头道:“皇上,奴才也不太清楚,不过听人说刘公公伤的挺重的。陛下您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哪位大臣受过这么重的杖责呢。奴才那天在朝上看着刘公公他老人家挨打,心里也跟着疼,还偷偷哭了……”

刘瑾是宫中所有太监的头头,小诚子以前就是伺候他的,对他的敬重之情不在话下,因此说到受罚的事,这忠心的小太监自然忍不住伤感。

“嗯!刘公公是为了朝廷内的和睦才自请受那庭杖的,可说是忠肝赤胆啊!”我笑了笑道,“呵呵!朕想着是应该亲自去看望一下他。”

小诚子闻言,欣然道:“皇上,您真是不世的明君。奴才斗胆替刘公公先叩谢皇恩了。”

“好了,别叩头了。你先去内务府准备些补品给带上,然后帮朕把大内士卫的马统领传来。我们今天就出宫去控望刘公公。”

“奴才遵旨!”小诚子欢喜地应了一声,一骨碌儿跑出去了。

其实我倒不是真心要去探望刘瑾的伤势,只是好久不见林月如了,不知道她的新镖局搞得怎么样了,很想去看看她,正好找了这个借口。

我坐着马车,离开了禁宫,穿过京城繁华的街道,很快来到了刘瑾的府邸。

刘瑾所住的可算是一座非常豪华的大庄院,四进八开,亭台楼阁无不俱全,光是大门口那两墩石狮子,就要比别的府邸气派许多。

我倒没有什么心思去欣赏刘瑾的府院,直接由马永成带路进入内堂,一问知道才知道刘瑾伤的不轻,这几天都还没下过床。

我同马永成、小诚子和梅儿来到刘瑾的寝室,见他正趴在软床上,由四个婢女伺候着。我见状,心想刘瑾那一百下板子挨得还真不轻,看来是真把他的屁股打开了花。满子里还隐约散着一股药味,可能他刚刚才由大夫换过药。

“皇上,请恕老奴有伤在身,不能给您叩头行礼了。”刘瑾不愧身怀着高强的武功,虽然受了这么重的伤,但说起话来还是显得很精神。

我微笑道:“刘公公不仅多礼了,朕就是专程来探望你的。”

“蒙皇上御驾亲临探视,皇恩浩大,老奴真是感动万分。”刘瑾缓缓撑起了身子。

“刘公公,您受了这个罪也是为了朕。朕当然应该来看看你。朕还让小诚子从宫里带了些人参给你补气。呵呵!你可要快些养好身子,朕身边可缺不了你啊!”

“老奴深受先皇和陛下您的厚爱,受这区区一百庭杖又算什么。为了皇上纵是要老奴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刘瑾又习惯性地唱起了高调。

我又微笑道:“刘公公言重了。太后昨天还当着朕的面夸赞了公公你的忠心,所以你就好好休养吧。太后的寿宴可少不了你哦。”

刘瑾听我说太后为此表扬了他,一下子像松了口气似的,脸色也安稳了许多。马永成和小诚子也跟着慰问了刘瑾几句。随后刘瑾便和我闲聊了几句宫中之事,我又叮嘱他保重身体,没等他再三谢恩,便同众人离开了房间。

本来我出宫只是为了能兜兜风,看望刘瑾只是走个过场,因此没呆多久,我便准备离开了,以便到京城里好好逛逛,谁知道刚出大厅,但碰到来走进来的刘锦儿。

又有近两个月没见到刘锦儿,她仍是那一身黑衣劲装,望见她左耳上挂着十分醒目的半只耳坠,我忽然想到了那晚在太后宫中得知的往事,不过却没有开口问及。我知这应该是埋藏中锦儿心中的一个很沉重的心结,不时一下子能解开的。

刘瑾的义女遇见我,也显得有些意外,稍稍一愣,便连忙向我行礼,“锦儿拜见皇上。”

“呵!锦儿不必多礼,见到你可真好。”我也是好些天没见到锦儿了,因此心情一阵愉快,便回头对马永成等人说道:“你们先到外面候着吧。朕要和锦儿说一会儿话。”

小诚子、梅儿和马永成三人都依言退到外面去了。我笑着上前拉过锦儿的手道:“锦儿,这阵子你去哪儿了?朕也怪想你的。”

刘锦儿任由我拉着她的玉手,也不挣脱,只是平静地答道:“皇上,锦儿,一直奉义父之命,在追查上次的行刺事件。听闻义父有事,所以这才赶回来看看。”

我轻声问道:“锦儿,朕把你义父打得这么惨,你不会心里不会怪朕吧?”

刘锦儿摇了摇头道:“皇上,锦儿自幼受义父教导,怎么会如此不懂事。锦儿知道那一百庭杖是义父自己领旨受罚的。而且皇上您是当今天子,英明睿智,做无论做什么事必有深意。”她顿了顿又道,“现在您还屈驾来看望义父,那是旁人也享不到的皇恩,锦儿心里对皇上只有感激……”

“哈!锦儿,刘瑾有你这么一个义女可真是好福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