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 >

第97章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燕地的路就没有这样好。我们这一次修路也要修成这样的,哪能怕成本高一些,用的时间长一些。”
  “好啊。我们在京城找一些工匠过去,这方面燕地比起京城差得多了。”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把燕地建得比京城还好。”滕琰笑着说。
  燕王也笑了。
  滕琰一进玉衡殿的大门,留在家里的晨光就乐哈哈地对着她大声说:“王妃,飞珠姐姐有身孕了!”
  这真是喜事!一早飞珠过来侍候时,就有些没精神,故而没有跟着滕琰去。原来以为是到了京城水土不服,滕琰也只说让她休息休息。结果滕平还是不放心,找了大夫看了看,结果是已经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了。
  滕琰也笑得合不上嘴,“赶紧给我换衣服,我去看看飞珠。”看见在她后面进来的燕王,有些不好意思。刚说好了,燕王换件衣服就过来商量修路的事,一听说飞珠的喜事就忘了,不过燕王的动作也真够快的了,她这里才进屋子,燕王则是回前院换了衣服后来的。
  只要是公事,燕王从来是兢兢业业的。
  滕琰赧然一笑,“看我,都忘了刚说好的。不过,飞珠与我可是共患过难的,情分自然不同。”
  燕王倒没介意,还跟着说:“王妃赶紧换了衣服,我也陪你一起去看看。”
  燕王也去看,不太合适吧,滕琰心里嘀咕着,但她也不能反对,就当燕王是坐车累了,想活动活动吧。
  因为只是临时居住,滕平和飞珠就在王府里,燕王府外院东边的一片房子都是给这次从燕地回来的人住的,燕王和滕琰出现在这里还真有点让大家吃惊。遇上一个人,就是一脸的讶异,然后是赶紧行礼问好。
  好在天气已经晚了,外面又冷,人们大都在屋子里,遇到的人不多。
  飞珠住的是三间厢房,听到声音的滕平从屋子里迎出来,见了燕王和滕琰就傻了,也不知道行礼和问好。滕琰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个主意有些不合时宜,此时只得说:“滕平,恭喜你了,还不给王爷行礼?”
  滕平才醒过神来,总算是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又请了燕王上坐,倒了茶。
  滕琰见燕王坐下了,便笑着说:“王爷在此坐坐,我进去看看飞珠。”伸手打了帘子进了里面。
  飞珠虽听见外面来了人,但并不知道是滕琰,正躺在床上休息,旁边有个小丫环侍候着。见有人打了帘子进来,一抬头,就要下床,“小姐,你怎么过来了?这可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滕琰笑着上前按住她说:“听到喜信,我一高兴就过来了。进了这屋,才想起也没带上东西,竟是空手过来的,贺礼回头让晨光她们送来。”
  “小姐待我的心,真让奴婢不知如何才能回报一二。”飞珠明白滕琰是真正的高兴。
  “不要动不动就说这些,你这些日子就不要上去了,好好养着。就是过几天,我们走了,你也在这里再住上一阵子,等胎坐稳了再回燕都。”
  “可是燕都那边,有很多事只有奴婢清楚,晨风她们还小。”飞珠有些犹豫。
  滕琰不以为然,“我那里的事和孩子,哪边重要?你不要多想,这几天有空时,把晨风她们找来多教教她们。以后就是回了燕都,你也只要管管大事就行了,至于我这边的细务,就交给她们吧。”
  “也该再选些人来了,小姐身边的人还是太少了。”飞珠已经盘算上了。
  滕琰就悄悄问她:“滕平高兴吗?”
  “听到消息都笑傻了,他这身世,没想到还能有了家,还能有孩子,我也是一样。”飞珠眼睛有些红了。
  “原来就劝过你,身世什么的都是虚的,重要的是将来。不过,你有了身孕,可要小心点,别让他在外面沾花惹草的。”滕琰可不是无中生有,飞珠和滕平在王府里是下人,到外面巴着他们的人也不少,尤其滕平长得还相当的好。
  “他不会的,我们能走到一起也不容易,自然会珍惜。”
  “那自然好,要是滕平有不妥,你只管拿我的话来说他。”
  “小姐不是教过我,说夫妻间贵在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嘛。拿小姐去压他,自然有用,不过,我更愿意让他自已情愿。”
  滕琰不觉一笑,“却是我糊涂了。”
  飞珠也一笑,说:“小姐哪里糊涂,只是关心则乱。”
  也真是这样,飞珠的遭遇,总让滕琰有一种负疚感,后来又同甘共苦,感情上比亲姐妹都要好。
  又说了几句,滕琰见飞珠面色红润,含羞带笑的,就放下心来,嘱咐她要适当活动,不要惦记燕都那边。又想起在外面的燕王,就让飞珠躺好,自己出来了。
  果然燕王与滕平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相对无言。燕王何时理会过这些小事,又从不与下人多说一句话,而滕平如何敢与燕王搭话?
  滕琰见自己出来,燕王与滕平都松了口气。飞珠倒底没有听滕琰的,换了衣服出来了,给燕王行了礼。滕琰自然让人去扶,自己拉着燕王出了门。
  好在这一小会儿工夫过去,天就完全黑了,倒没有再遇到人过来请安的情况。
  京城的夜晚虽然也很冷,但比起燕都来,就算不得什么了。滕琰与燕王走在王府的路上,虽然看不清外面的景致,但温润的空气,花草树木的清香,还是让人怡然。
  滕琰想着刚才的事笑了,说:“我真是高兴得糊涂了,就这么空着手来了,回去就让人送点东西过来,要不,让人说起来,也太小气了。”
  燕王也恍然大悟地说:“我也忘了!回头赶紧让人送来。”
  “其实,送不送倒没什么,就是个心意。飞珠从小就是孤儿,到了我家,一心一意的服侍我。又心细,又懂事,长得还漂亮,偏遇到了那些事。幸亏老天有眼,遇到了滕平,我看这小两口日子过得不错,也就放心了。”
  “王妃对身边人一向极好。”
  不知怎么,滕琰从燕王这一句简单的话里听出来些不满来。她就笑着说:“我所学的,原与别人有些不同。在我看来,人都是一样的。府里的下人也好,那些高官也好,只要是真心相待,都可以做好朋友的。”
  滕琰说完后,觉得燕王似乎是更不快了,马上又加了一句,“燕王于我有知遇之恩,自然比别人不同。”
  只听燕王淡淡地嗯了一声,滕琰知道燕王还是不能完全赞同自己。要是想说几句让他高兴的话,也不是不能,就像滕琰在皇上面前一样,几句话把皇上哄得开心也没什么难的。但对燕王,滕琰却更愿意实话实说,已经有了要为他呕心沥血争皇位的决心,就不必说些假话了。
  于是,滕琰就提起回程的安排了,“原定二月初出发,因为祭祀又推后了五天,今天已经是初四了。要是打算带些工匠回去,是不是还得多用几天。另外,飞珠一定是无法一同走了,滕平自然要留下,他们总得过上两个月才能回去。我想,正是天气寒冷的时候,赵祯和嘉和郡主都是没有出过远门的,身体也娇弱,不如也等着春暖花开后,让他们一同去燕地,王爷觉得可好?”
  “这些事你安排就好,不必问我。”
  滕琰知道会是这样的答案,“恰好,我们先回了燕都,也能有时间为赵祯和嘉和郡主做些准备。”
  燕王自然无可无不可的,倒是说起来工匠的事,“我打算明日与皇祖父提一下,要是皇祖父也赞同,招募人员就更容易。到时候,留下几个人,等着工匠们一起去燕地,我们并不用耽搁,还是初十回去。”
  “那好,我就这样准备了。”来时是一大堆的东西,回去时也不少,皇上和后妃们的赏赐、诸王的礼物,燕王和滕琰也都大量采买,回去总得送些礼品给大家。
  
                      
作者有话要说:  看到赞扬真开心,这是作者的第一篇文,一定要免费的,请大家安心看。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二月初四的晚上,加上初五一天,燕王和滕琰忙着修路的相关事宜,了解情况,研究可行性,计算成本,准备方案。
  在初六的一大早,燕王上朝去了。
  滕琰在王府里看话本,这还是姚达新近给她搜罗来的,才子佳人、武侠怪异,有趣得很。正事忙完了,放松一下神经。
  林公公疾步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王妃,皇上传王妃去宫里议事。”
  滕琰怔了一下,不用说是筑路的事了。她在燕地是公开参与议政的,而到了京城,这里的规矩要比燕地森严得多,她也一直遵守着习俗,从不在大家面前谈话朝堂大事。就是事关燕地修路,她也只是在王府中与燕王商议。
  现在皇上让她过去议事,一定少不了燕王的建议。一边想着,一边赶紧换了王妃的正装,外面的轿子已经备好了,滕琰没多久就进了皇宫。
  滕琰跟着内侍进了一间暖阁,皇上坐在上面,燕王还有几位大臣也都在下首坐着,看来是一个小规模的集议。滕琰先上前给皇上行礼,给燕王行礼,接着又受了几位大臣的礼,在燕王下首坐了下来。
  来议事的三位大臣一位是陆伯甫,另两位燕王向她介绍说是朝中的两位丞相,一位姓毕,一位姓池。
  皇上拿起了案几上的几张纸,问滕琰:“是你执笔写的?”
  “是。”滕琰没什么可推的,确实是她的字,而且皇上是见过她的字的。在燕地时,正式行文是由专门的文书来写,但此次来京城,并没有带这些人。再说,这几张计划书也不是要呈御览的,只是燕王拿着,以备随时查些数字、规划等。没想到燕王拿给皇上看了。
  “燕王打算在燕地修一条近千里的南北道路,你也觉得好?”
  滕琰岂止是觉得好,而是她提出要修路的。但她还是中规中矩的说:“是,孙媳同意王爷的想法。”
  “那你说说,修路有什么好处?”
  “有人说过,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畅,货物流通,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与此同时,文化互相交流,方能昌盛,此皆为民生方面。”
  “修建一条南北通畅的大路,还有军事上对犬戎的控扼效果。”
  “昔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建了两项规模巨大的军事工程,一为修筑长城,一为治直道。直道长达1500余里,秦始皇从云阳林光宫出发,三天三夜即可驰抵阴山脚下,出击匈奴。直道沿途一些关隘设施,控制着子午岭周围的交通网络,成为重要咽喉。西汉初,汉帝也对直道进行维护,并且利用秦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匈奴人也明白直道对他们的威胁,故进犯关中时,不从直道附近直接南下,而远远绕道六盘山。就是因为这条直道,使得匈奴人不能不有所顾虑。就是他们暂时控制了河南地,也不敢长期盘踞。”
  “唐朝建都于长安后,取河南地,仍用直道联系北边诸军要镇。直道的作用仍显而易见。故而一直断续修建利用,至今仍保留部份。”
  “燕地由于地理位置与草原相邻,自古以来,与犬戎人刀兵不休。现在燕王虽然收复草原,划分牧场,设立边城,但不可刀枪入库,高枕无忧。修建南北通路,从燕都提师北上,只用几天时间,再则于通路上设置关隘,犬戎必不敢再南下而牧马。”
  “燕地欲仿秦直道,修一条连接昌平与草原的大路,无论是从经济上、文化上还是军事上都会有长远的意义。”
  滕琰说完后,皇上又问:“秦始皇发十万众修直道,司马迁曾说固轻民力也,燕王妃如何看呢?”
  滕琰心里在想,“今天是皇上是想考自己吗?”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仍然恭敬地答:“秦始皇横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居功甚伟。但为政过于残暴,二世而亡。燕王爷收复犬戎,功虽不比始皇帝,但特别注意与民休养生息。”
  “修路的想法,王爷在三年前北伐犬戎时就有了,当时还临时修了部分九原到草原的路,以利行军和消息传送。之所以没有在三年前全面修建南北通路,正是因为燕地疲弱,百废等兴。”
  “如今燕地政治清明,士民归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去岁云中、北宁屯田初见成效,各郡粮食丰收,仓禀丰足,南北贸易兴旺,商业税收较前多了一番,正可以兴建工程,促进燕地进一步发展。”
  “况且,燕地修路,并不会压榨民力,好大喜功。燕王打算今年春天做好勘探,确定路线,待春耕结束,各郡县轮流安排劳役,开始施工。劳役不足,则发米粮雇工。南北通路共计划三年完成,三年后再规划次级的路段,如此,十几年后,形成完善的路网,南北、东西畅通无阻。”
  “以燕地的财力,确能支持?”皇上又问。
  “燕地去岁秋赋三百四十余万两,冬季的商税为一百五十余万两,共计近五百万两。今年的预算为一成入燕王府内库;两成为燕地官府、官员俸禄所用;两成为军队开销;去岁重点投资的学政、边城和农田水利今年仍会继续,大约也占两成;修路也拿出两成左右,大约一百万两,这也恰好是去岁较上一年收增加部分。”
  “还有一成呢?”皇上马上问。
  “这一成做为备用,应付意外之用。”滕琰胸有成竹,这都是燕王与她事先商议好的。
  “燕地现在仍三面对敌,此时修路是否合适?”
  “晋地陈孙两家已经臣服于皇祖父,而刘家虽背靠犬戎人抗衡,但南有皇祖父的雄师,东有燕王布下的防线,只等皇祖父的一声令下,便可取西北之地。而东山及平阳郡的公孙与萧家,只待今年春夏水军完备,必可一举拿下。”
  “看样子燕王说这条陈尽出于你,并不是虚言。”皇上笑着说。
  滕琰这才明白皇上把她找来后就一番盘问的原因。不过就是不太明白燕王为什么把功劳都推在自己身上,好象特别想让她来展示一下似的,“孙媳不敢居功。燕地的大政方针均由王爷确定,而孙媳较擅长细务,确也曾协助筹划一二。”
  滕琰不是谦虚,而是实事求是,她的态度果然让皇上非常满意,“燕王妃不但颇有才具,更难得的是大方得体。看来,家学渊源名不虚传。你父亲今年多大了?为何不出仕?”
  “家父刚过不惑之年,但身体欠佳,时常头晕目眩,只是家中教养小儿女,无法报效皇上。”滕琰赶紧解释。
  “嗯,承平侯的三个孩子都教养得好!就是不出仕,再教养出几个才俊来也算是报效国家了。”皇上捻了捻胡子说:“把我平时披的披风拿过来。”
  “替朕将这披风亲手给承平侯披上,嘱咐他,燕地寒冷,却记保重身体。”皇上让内侍把一件黄缎子的披风交给燕王。
  滕琰马上跪下替父亲谢恩,这份赏赐可是相当有面子,也算是燕王替她家争取的到的。
  修路的事情没有多少疑议,陆伯甫非常赞同,他是燕地人,所以皇上才留他一起商量。而两位丞相,自然不会反对,燕王要修路,其实对朝廷是非常有利的。不说别的,只说军事上,燕地的路修好了,朝廷要向燕地或犬戎发兵,也更加便捷,整个国家更趋向一统。
  于是,在桌子上摆开了巨大的勘舆图,皇上与燕王直接定下了这条南北通路的起止点及路线,南起昌平黄河码头,北至正在建设的边城。而中途的路线,燕王已经先后考虑了两三年,便拿出来与皇上商议。
  只是这种严肃的问题,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定下来,祖孙两人意见相同时固然是惺惺相惜,但意见相左时,却是谁也不让步,固执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滕琰心里暗叹遗传的力量,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