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伐清 >

第280章

伐清-第280章

小说: 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也不记得这个人。”任堂不善于记忆人的相貌,更加没有印象了:“不过从尸体上的痕迹看,很可能是我们第一次突击时杀死的。”

    “是吗?总之这个事就交给你了。”

    兴奋的明军开始吃午饭的时候,任堂跑来向邓名汇报初步的进展。现在他已经确认顺治是死于三堵墙骑兵的第一次攻击。有几个保护顺治突围的禁卫军供称,骑兵第一次冲击时他们虽然逃出了三堵墙横扫的范围,但看到那些贴身保护皇帝的同僚都被卷入其中。等明军冲过去后,他们再没看到皇帝和那些贴身保镖的身影。不过皇帝的贴身护卫都被明军杀死了,所以无法从他们口中得知到底顺治死于何人之手。

    “我仔细检查了鞑子皇帝的尸体,现喉咙上的一刀是致命伤,同时前胸还受了一击,肋骨都打折了几条,右臂上还挨了一刀,也许是鞑子皇帝挥剑抵抗,被掩护的骑手砍的。”刚才带着俘虏去辨认尸体前,所有禁卫军尸身上的武器都被取下了,所以任堂不可能知道顺治的剑根本没有拔出来。

    “右臂上的刀伤在上面,所以鞑子皇帝应该是向前刺出佩剑,而不是从上而下地直劈。”根据顺治身上的伤口,任堂煞有介事地分析起皇帝临终的动作,还在邓名面前比划了伸臂刺击的动作:“否则刀伤应该是在臂下而不是臂上。”

    “说得不错。”邓名点了点头。他仔细回忆了一下,现自己没有遭遇到挺剑直刺的敌人,从而确定自己没有参与击杀顺治。

    “我仔细询问过所有的战士,有十个人依稀记得他们好像遇到过做出这样动作的敌人,所以击杀鞑子皇帝的勇士应该就在他们中间。”仅凭身上的三处伤完全不足以确定立功者,因为差不多每个禁卫军身上都有类似的伤痕:“在我的启下,他们都记起好像是横击对方的喉咙。”

    “横击对方的喉咙好像是你的习惯动作。”邓名插嘴道。在密集的阵列中,大多数的三堵墙骑士更青睐自上而下地直劈,像任堂这样喜欢横劈的人比较少,而且也确实不如前者的效果好。

    “是啊,我也很希望是我干的,可惜我记得很清楚,我正面撞上的两个敌人都没有直刺过来。有一个是用刀横劈,他的手被提督斩断了——嗯,没错,有一根断指还飞到了我脸上;另一个好像是完全吓呆了,根本没有拔剑,提督也就没有必要做出掩护劈砍——好像也没有做。”

    “嗯,是吗?我记不清楚了。”邓名知道如果是任堂取得的战果,那掩护位置上确实应该是自己。不过既然不是邓名主攻,那留下的印象比任堂还要浅。

    “我已经让他们把武器上缴,去核对伤口,估计还要用一些时间,但很快就能知道到底是哪位勇士立下这样的丰功伟绩了。”

    任堂的预言失败了,很快就现武器都和伤口不太吻合,有几个明军骑士在他的多次启下不断回忆自己的动作,可是按照他们的叙述不会造成这样的伤口,而且在他们左右协助的骑士说的更是差异很大。最后任堂只好垂头丧气地来向邓名报告,他找不出击杀了皇帝的壮士。

    “真遗憾。”邓名不得不打消了向三军介绍这位好汉的念头:“慢慢地查,宁可慢一点儿,也不要留下任何疑点,这种荣誉是绝不能搞错的。”

    “提督说得对,我也这么想。”

    不过尽管无法马上找到确切的英雄,顺治还是肯定死在了三堵墙这一百人的手里。见任堂查找不出来,马上就有人提议由邓名来领受这个荣誉,但邓名不假思索地拒绝了。他明确地告诉大家:“刚才我就杀了一个敌人,那个人长着大胡子,绝对不是鞑子皇帝。我想我们还是有机会找出来的,不过,就算最终找不出来,这个荣誉也应该由大家分享,反正他肯定是死在我们手里的,这一点不会有错。”

    明军在高邮湖旁休息了一夜,然后沿着运河返回。利用缴获到的顺治大印,邓名以他的名义连三道圣旨,分别以作战不利、统领无方的名义勒令周培公、梁化凤和蒋国柱自裁。这几道圣旨并不会派专人送去,而是交给了梁化凤的心腹,由江南提督负责找人扮演使者去送。

    顺治的尸体被邓名随军带走。他公开向被俘的禁卫军表示,他不打算遵守之前让顺治入土为安的诺言了,而是要按照南明朝廷的明令将其千刀万剐,扔给野狗分食,级要腌起来传示天下。

    索额图等人愤怒欲狂,虽然赤手空拳仍企图扑上去和邓名拼命,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明军士兵轻而易举地制服了这些俘虏。

    转天的深夜,索额图等几个禁卫军军官正在熟睡,突然被闯进来的明军士兵从地上拉了起来,推推搡搡地带进了一间帐篷中。

    穆谭趾高气昂地坐在火把通明的帐篷中央,在这个明将旁边还站着一个头雪白(刚刚染的),满眼通红(抹了颜色)的满清官员,这个官员背后还站着另外一个,看官服应该是知府。

    “我是漕运总督林起龙。”老者一脸惨然地对索额图说道:“敢问,皇上的龙体确实是真的吗?”

    迷迷糊糊的索额图被火把晃得头昏眼花,闹不明白怎么会在明军的营帐里见到漕运总督,更不明白为何扬州知府也在这里出现。林起龙也没有向他们多解释,在得到禁卫军军官肯定的答复后,漕运总督颤巍巍地转身面冲穆谭跪倒。

    “我没说假话吧?”穆谭得意洋洋的声音传来,他身后的卫士们还出了诡异的嘲笑声。

    林起龙默默地一挥手,两个哭哭啼啼的妙龄女郎就被几个中年妇人牵进了营帐。

    “这是下官的嫡亲小女,从此就托将军照顾了。”林起龙用沾过辣椒水的袖口擦了擦眼角,顿时就是老泪纵横。

    “这是下官的嫡亲侄女。”边上的扬州知府也是嚎啕大哭,不停地用袖子擦眼,直哭得剧烈地咳嗽,上气不接下气地嚷道:“也托付给将军了。”

    “还请将军代为向提督美言,只要交还先皇的龙体,”林起龙掷地有声地保证道:“下官愿意把全扬州的子女玉帛拱手送上。”(未完待续)

第十九节 忠心(上)

    商议的初步结果就是扬州知府回去凑钱,而林起龙则慨然表示,他会留在明军营地中做人质。林起龙当着被俘的禁卫军军官的面大声对穆谭保证,明军一定可以拿到赎尸的银子,请他们无论如何不要破坏顺治的遗体,如果到时候清方出尔反尔,那明军还可以杀了林起龙泄愤。

    扬州知府走后,明军就把林起龙和禁卫军军官关在了一起。虽然以前没有见过林起龙,不过禁卫军中有人听说现任漕运总督正当年富力强,但眼前的林起龙却胡子雪白,摘下了帽子一看,脑后的小辫也是白花花的。

    “唉,听说皇上殡天,我头胡子一下就白了。”林起龙对狱友们解释道,紧接着又保证:“放心,我已经下令把盐商都宰了,若还是凑不够银子,我就是变卖家产也要凑够数。”

    尽管之前对河道官兵没有及时勤王非常不满,但现在禁卫军军官们也不能不为林起龙的忠义所感动,索额图忍不住叹息道:“就是可惜了林大人的闺女了。”

    “只要能保得先皇龙体无恙,区区一个女儿算得了什么?”林起龙凛然地答道。他说等将来王师讨伐贼寇,为皇帝报仇后,他自然会让女儿自杀全节。

    反倒是禁卫军纷纷表示不妥,这种舍身饲虎的巾帼英雄,剃度出家便是了,扬州知府不是还有两个侄女么,正好和林起龙的女儿一起去做尼姑,还可以有个照应。当然,若是林小姐一定要以死明志,那朝廷断然也不会忘记了给她的旌表。

    相比蒋国柱和张朝,林起龙的处境无疑更危险,因为他的实力最有限,如果满清想追究责任的话,拿下林起龙无疑比拿下蒋国柱、梁化凤要安全得多,即使他并没有负责高邮安全的责任。林起龙自己不愿意死,其他督抚处于一损俱损的理由也不能见死不救,因此督抚们就和邓名达成协议,击毙顺治后,邓名给蒋国柱和梁化凤送去勒令自裁的命令,但赎回尸体的大功肯定要交给林起龙。在完成这些交易的时候,江南督抚还会动员全部的力量进行宣传,让天下人都知道林起龙忍辱负重的功劳。本来就会因为皇帝暴毙而陷入被动的清廷,自然就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林起龙这样的“忠臣”治罪,更何况他还属于责任很轻的一个。

    禁卫军很快就现穆谭确实称得上是邓名的心腹将领,在收取了林起龙的“女儿”和扬州知府的“侄女”后,穆谭很快就劝得邓明“回心转意”,再次对林起龙和禁卫军宣布,他还是要遵守诺言交还顺治尸体的,不过邓名需要扬州交出“能够装满一艘战舰所有船舱”的金子。

    继续向长江方向撤退的明军带着林起龙和禁卫军一同行动,林起龙抓住机会拼命鼓动禁卫军有力出力,保护顺治的遗体——邓名本来就没想杀这些俘虏,而是希望释放他们进一步瓦解敌军的斗志;而江南督抚则在邓名起进攻前就下定决心要保下这些禁卫军俘虏,因为他们大多是王公大臣的子弟。林起龙见到穆谭的时候,后者就把一份俘虏人员的名单交给了对方,看到俘虏中有这么多重要人物的晚辈后,漕运总督也是心花怒放。

    顺治皇帝离京前委任索尼和鳌拜辅政,还让苏克萨哈和遏必隆统帅后续的禁旅。在皇帝暴毙的情况下,这四个人几乎肯定会成为皇太后的助手,而被俘的禁卫军中除了索尼的三儿子,鳌拜的一个侄子,还有遏必隆的女婿,其他上三旗重臣的子侄更是数不胜数。虽然战死的上三旗子弟也很多,但越是如此,那些重臣更会珍惜幸存者——按理说,皇帝战死护卫都要问罪,但在这个节骨眼上,估计皇太后也没有一口气把几百个重臣子弟都杀光的勇气。

    林起龙想法设法地让索额图他们协助自己的工作,也是为了帮助朝廷找一些从宽处置他们的借口,一旦禁卫军俘虏都得到赦免,那就更不好问罪江南督抚了。

    林起龙亲身进入明军为质,扬州知府忙着抄运河两岸富县的盐商的家,再也没有人去给苏克萨哈和遏必隆送军粮、马料了。明军全师返回长江边上,与水营会合后,后续的一万五千清军居然连高邮还没有到。而且此时高邮、淮安都乱成了一团,扬州知府打着筹集赎金的名义让这些地方的官府统一行动,河道官兵也接到了漕运总督临走前的手令,让他们全力配合工作。为了迅筹集款项,甚至定下了规矩,凡是参与抄家的官兵和官府的胥吏,可以名正言顺拿走两成做赏银。

    顿时这一带就是鸡飞狗跳,如狼似虎的官兵,争先恐后出逃的富商,一番大闹下来,皇帝战死的消息就和长了翅膀一样地传播开。不要说地方上的官吏、缙绅,就是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也是惊疑不定,麾下兵马一日三惊。在这种大乱中别说去追击邓明,就是如何控制部队,筹集粮草都成了问题。

    明军带着皇帝尸体撤退到长江边的这一路上,据说扬州方面就不断送来赎金,但距离邓名要求的数目依然远远不够。每次邓名大雷霆,声言要把顺治的尸体和林起龙一起剁成肉酱时,穆谭就会帮着禁卫军俘虏说话,劝说邓名加收利息、放宽时限。

    很快,与邓名谈判的集团中又加上了蒋国柱的使者。听说皇帝殉国后,南京方面也表示愿意帮助偿付一部分赎金。根据邓名与江南督抚的事先协议,林起龙肯定要独占冒死赎回皇帝尸体的大功,但顺治遗体的销账功劳则要大家共享,所以不但蒋国柱的南京要“分担”一部分赎金,甚至江西南昌也要“承担”些许。

    现在皇帝战死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江南,除此以外,江南官场和缙绅都听说蒋国柱收到了勒令他自杀的伪旨,当时江宁巡抚就有些怀疑,经严厉询问后现了破绽,擒杀了假传圣旨的邓名细作。而一直与邓名誓死周旋的周培公也收到了同样的伪旨,这一份同样也被察觉出破绽,周培公在悲痛之余立刻派使者赶往邓名军营,指天誓,只要邓名遵守诺言收下赎金、交还先皇遗体,那三万湘军就绝不会阻拦他们离开。

    伪旨行动最接近成功的大概是给梁化凤的那一份,他因为和周培公一起拦截邓名,所以邓名为了制造混乱也给他送去了一份。梁化凤接到圣旨后就仰天痛哭,高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场就要拔剑自刎,幸亏被亲兵拼死抱住。当时梁军中也有人对圣旨的真伪产生了怀疑,劝梁化凤说:皇上把江南兵马大权交给将军,信任有加,岂会突然来一封没头没脑的圣旨取将军的性命?一定要梁化凤回信再作询问。

    但梁化凤却不肯听,反倒一心寻死,被忠心耿耿的部下们拖进帐篷里监视了起来,替他上奏确认圣意。期间梁化凤在营帐里还寻死觅活,大嚷部下休要坏了他的“忠臣名节”。若不是顺治的死讯飞传开,说不定梁化凤还真就不明不白地自杀了。

    在不少人都感叹梁化凤的忠诚似乎还在蒋国柱和周培公之上时,江宁巡抚对此事却是暴跳如雷,寻死不成的江南提督赶回南京后,江宁巡抚立刻将其召入了总督衙门,厉声呵斥道:“不是说好了,我们三个都要识破伪旨么?你怎么敢演这么一处戏?是要售本官和周大人邀名吗?”

    “巡抚大人息怒,息怒。”梁化凤连忙辩解道:“末将并非事先就有此意,确实是事后寻思,觉得还是有些不妥,若是三个人都一般无二地识破这是伪旨,那邓提督用这计未免也太蠢了;朝廷会认为邓提督很蠢吗?显然不会。为什么邓提督会突然傻呢?那肯定是为了掩护我们。所以末将以为,还是要让邓提督这个计谋有成功的可能,而且很接近成功,这样才说得过去啊。”

    “哼。”蒋国柱琢磨了一下,梁化凤说的确实有理,当时和邓名商议善后工作时,大家对于他是否能击毙顺治也没有太大的把握,如何不引人注意地给明军运送粮草也很花费心思,所以有些事情确实没有斟酌得太仔细。不过尽管如此,江宁巡抚仍是余怒未消:“既然如此,那你为何不报称不妥,还是存了卖本官得名的心思吧?你的节操何在?!”

    梁化凤跪倒在地,叫起了撞天屈:“巡抚大人明见,末将一个粗鄙无文的武夫,哪里有这样的玲珑心思?确实是那一道旨意进了军营时末将才突然感到有些不对,匆忙布置一番,还差点演砸了。”

    “嗯,起来吧。”蒋国柱在大堂里转了两圈,对席大将说道:“周大人昨天来信说,听说林起龙给邓提督送去了个女儿,此事大大地不妥。”

    “有什么不妥的?”梁化凤大大咧咧地说道:“这肯定是假的嘛,他就是想演戏给那些御前侍卫看。”

    “本官一开始也这么看,但周大人在信里问本官,万一是真的该怎么办?”

    “真的……”梁化凤略一思考,顿时就怒形于色:“难道林起龙是把真女儿给邓提督送去了?这厮,好生奸诈!他是想趁机和邓提督套交情啊,还不怕朝廷追究……”

    “尚且不知真假,立刻去查!到底是他的真闺女,还是从扬州买的瘦马。”

    梁化凤在扬州还有些部下,他领命匆匆而去。

    蒋国柱自己寻思着:“急迫之间没有合适的女儿,不过待字闺中的外甥女倒是有两个,林起龙能为了皇上的遗体送女儿入虎口,我也是忠臣,难道就不能送外甥女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