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

第134章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第134章

小说: 三国之帮爹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然就做了瓮中之鳖的公孙越有些发懵,他实在想不明白这是唱的哪一出。
单经人呢?
瓮城上头的士兵不是穿着本军服装么?他们怎么会在这个要命的时候落下瓮城的大门!
前方堵住大军道路的塞门刀车又是咋回事?这玩意不是守城部队才会使用的专属利器么,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公孙越此时虽然发懵,但他也意识了巨大的危险已经降临,于是急忙给手下士兵下令,要他们冒死冲开内外两层的城门,不然大家今夜都要死在这座瓮城之中。
城头上一直在等待机会的慕容平,借着下面的火把终于发现了公孙越所处的位置,他从后背的箭囊中取出一支格外沉重的黑sè羽箭,然后平静的搭弓、瞄准、shè箭……
在一片噪杂声中,公孙越根本没有看清箭矢向自己飞速shè来的轨迹,直到他的咽喉被高速激shè的羽箭刺中击碎时,他才发现自己这次真的是要死了。
公孙越中箭身亡,关靖和单经的身影同时出现在了内城城头之上。他们向城下的士兵放声高喊:“公孙瓒在代县兵败身亡,公孙越也已授首,兄弟们莫要再跟着公孙氏自取灭亡,速速放下武器向太傅大人乞降!”
两个人的声音明显不够,但如果有上百人同时进行复述,那就足以让城下乱成一团的公孙越手下士兵听个清楚。
“公孙瓒败亡,公孙越授首,放下兵器投降者不杀!”
城头守军手持弓弩,在黑夜中一起高呼,给城下的敌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
为了逼迫公孙越的手下尽快投降,城头的弓弩手专挑手持兵器负隅顽抗的敌兵进行了一轮shè杀,在血淋淋的威胁之下,冲进蓟城内的两万多公孙越部众跪地乞降。
拾掇了公孙越的这支部队之后,刘和立即派出徐荣和徐晃各领八千步兵,分别从蓟城的东门和北门上杀出,直奔公孙度军的营盘而来。
一直留意着南门上战事进展的公孙度军,本来已经做好了进城大肆抢夺的准备,却忽然受到猛烈攻击,于是急忙向着潞县方向撤退,这一下就损失了两成兵力。
徐荣和徐晃见敌军远遁,也不做徒劳的追击,立即打扫战场,将敌军营内的各种物资和来不及运走的财物全都收缴上来,然后押解着来不及逃走的数千辽东降兵返回城内。
公孙度手下的骑兵一路向东逃窜,在横渡沽水时受到了张郃率领的骑兵猛烈攻击,这一回他们死伤惨重,有不少士兵连人带马做了俘虏。
等到好不容易渡过沽水的公孙度残兵来到丘水岸边时,从涿郡绕道泉州穿插到潞县附近的田畴部堵在了丘水的东岸,彻底将这支残兵堵在了河岸西边。
沽水和丘水都是从北向南流入渤海,而在蓟城通往潞县的这一段上又差不多是平行的,两水之间的距离最窄处不到五里。张郃在沽水岸边埋伏得手之后,立即派出一支部队前往沽水与丘水距离最窄的地方,彻底将辽东残兵向北逃逸的道路封死。
这样一来,剩下的辽东骑兵就等于是被夹在了两条平行的河流和之间,而在两河上游还有张郃的手下进行伏击,所以他们能够逃窜方向只剩沽水下游。
然而,沽水下游有座雍奴城,而不幸的是雍奴城前不久已经被徐荣率军夺回。
所以,郭嘉老早就为辽东骑兵准备好的这张大网,结结实实地网住了辽东骑兵,没有让一人一骑逃回辽东。
乱哄哄的东线战事在短短几rì之间便告结束,五万围攻蓟城的大军先是在攻城战斗中死伤了六千多人,接着被诱进瓮城中后死了两千多人,而辽东骑兵在接连不断的被伏击和被围剿中也是损失了七千多人,最终剩下的一万多人全都做了俘虏。
此役过后,公孙瓒势力除了留在青州的田楷至今尚未得到消息,率领两万残余部队镇守青州之外,其余的已被刘和全部消灭,从此再也无法兴风作浪。
连获两场大捷的刘和,来不及停下喘息,他一面派出张郃率领五千骑兵前往令支端掉公孙氏的老巢,一面派出慕容平押解大量俘虏前往马城,一面派出徐荣率军南下冀州增援卢植,除此以外,各郡被兵祸害得不浅的百姓急需救济,渔阳和右北平作乱的乌桓人需要**,各地毁坏的农耕和水利设施急需整修,战死的士卒家人需要抚恤,受伤的士兵需要进行救治……
总之,一大堆的事情等着刘和去处置和办理。
虽然诸事缠身,但刘和还是从忙乱之中理了一个头绪出来,他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大致分了一下类别,分为兵事、政事、民事和人事四个方面。
兵事方面,目前最大的隐患是兵力空虚的西线。虽然赵云在西线干得漂亮,但却不是长久之计,万一北方的鲜卑人在这个冬季南下劫掠,仅凭西线现在的防守兵力根本无法拒敌于外。除了鲜卑人,雁门郡的袁绍军更是重大威胁,只要袁绍一天不除,幽州的西线就没有安全可言。
除了担心西线的安危,冀州的形势也令刘和感到担忧。卢植主政冀州比之韩馥自然是强了许多,但目前真正归卢植管辖的地盘其实只是冀州的三分之一,而且还是那种土地比较贫瘠,人口比较稀少的穷地方居多。卢植虽然对公孙瓒起到了明显的遏制作用,可袁绍对他却没有太多的顾忌,各种冒犯的小动作不断。
政事方面,目前比较紧迫的有三件。第一件是接管公孙瓒原本在幽州占据的右北平、辽西等地盘,安抚当地民众,确保在大战过后不会有大灾,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流民cháo;第二件是恢复各郡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特别是被军队经过的各县都像遭了一场大祸一般,百姓们原本平静安宁的生活被搅得稀烂,亟需回到正轨;第三件则是做好明年抗旱和防蝗的准备,据徐岳和蔡邕观察天象气候,认为明年黄河以北将有重大自然灾害,刘和虽然不信神鬼谶语之说,但对徐岳和蔡邕这两人的话还是很上心的,防灾抗旱这种事情,宁可早作准备,也好过到时哭天喊地抹泪。
民事方面,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死伤将士的家人亲属进行抚恤照顾,不能寒了人心;另一方是对受到军队劫掠伤害的普通百姓进行救济和照顾,坏事虽然都是公孙瓒和公孙度手下士兵们所做,跟刘和的军队没有半文钱的关系,可这些百姓都是无辜的,他们家中所藏粮食被过境的军队抢走,耕牛被牵走,家里的青壮甚至被强征入伍作为脚夫,如果官府不进行救济,很难渡过这个严冬。
人事方面比较敏感,但也是刘和必须要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次刘和从洛阳返回幽州,不仅带回来了一支骑兵大军,更为关键的是他带回来了不少读书人,还有几名战功显赫的将领,如何安置这些人就很考验刘和的政治智慧。
刘和在洛阳时,可以打着刘虞的旗号自行其是,但如今他回到了幽州,就要时刻与老爹的那些老部下打交道,今后他从洛阳带回幽州的这些人才到底是该效忠他,还是效忠老爹,这里面藏着很大的玄机,一旦处理不好,不仅损害父子感情,甚至还会引起幽州官场上的一次大**。
当初刘虞为了避免刘和与自己的手下产生矛盾冲突,便将他派往马城,然后将代郡和上谷郡的军政大权全都交给刘和,如今刘和手中势力已经远远超过当初,如果还是屈居于两郡之地,显然不符合实际。
问题和麻烦虽然不断,不过刘和的心情却是出奇的好,因为他现在回到了自己的主场,占据了一个发家致富的黄金之角。(未完待续。)




 第二三四章 初冬夜谈(上)

兴平元年十月,刘和来到大汉的第四个年头,寒风骤起,席卷幽燕。
初平二年时,刘和身在长安,心在幽州,最终经过一番惊险和艰辛,安全返回了父亲刘虞的身边。这一年,他招揽了李严、赵云、夏侯兰和孙礼,打败了南下侵掠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在蓟城和幽州开始崭露头角。
初平三年时,刘和先在马城戍边,后来返回蓟城打退了公孙瓒,然后派出援军拯救了韩馥,接着毅然率军南下入长安,搅乱了两都浑水。这一年,刘和招揽了刘放、韩珩、太史慈、慕容平、刘惠和徐邈等人,在边城开办训练团,在代郡和上谷大量安置流民,在长安挫败了李傕和郭汜的野心。
初平四年时,刘和人在洛阳,为了对抗饥荒而使出浑身解数,不惧与朝中大臣和洛阳周边的豪门大户交恶,终于喜获双丰收,不仅解决了洛阳数十万百姓的吃饭问题,还解决了自己人才困乏的难题。
兴平元年时,幽州形势忽然急转直下,袁绍暗中勾结公孙瓒、曹**、公孙度、刘表、袁术和吕布等势力,意图对幽州的刘虞和洛阳的刘和同时下手,将他们父子俩一起解决……
刘和于是毅然北归,选择了一条谁也没有想到的路线有惊无险地返回了幽州,然后在短短一月之间连灭公孙瓒、公孙越两兄弟以及公孙度派来的辽东骑兵。刘和带回幽州时不过带回来了近万骑兵,怎么可以如此厉害?难道留在幽州的这一帮人都是吃干饭的不成?
事实上,留在幽州的刘虞、赵该、鲜于银、刘惠、李儒、徐荣、夏侯兰、刘放、韩珩、孙礼、徐邈等人,没有一个是庸碌之辈,如果不是他们竭尽全力地进行防守和拖延,就算刘和再厉害,也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实现大逆转,不仅让幽州转危为安,还进一步壮大了军力。
西线徐荣指挥两万士兵死守高柳、班氏和北平邑三城,硬是将并州五万来犯之敌阻挡在长城之外达两个月之久,这才给刘和兵临晋阳逼回颜良和文丑创造了机会。
如果徐荣和夏侯兰等将领没有抵挡住颜良和文丑的围攻,让其攻入了代郡和上谷,那么刘和选择从并州方向返回幽州,就会陷入颜良和文丑军依托长城防线进行的反击,而再厉害的骑兵在面对坚固的城墙时,都长不出翅膀来。
东线鲜于银虽然没有守住潞县,但却拖住了公孙越西侵的步伐,使得他这一路大军与冒险西进的公孙瓒军完全脱节,这才给了刘和分而歼之的机会。假若鲜于银不等刘和返回幽州便丢了潞县,使得公孙越和辽东骑兵很早就攻入渔阳郡,那么公孙瓒就不会急于赶往西线与袁绍军汇合,而是转而与公孙越合力围攻蓟城了。
所以,功劳并非全部属于刘和以及他从洛阳带回来的这些将士和兵马,而是属于全体为了幽州安危奔走**劳和浴血作战的人们。
当然了,因为刘和返回的恰逢其时,所以在打败了三支公孙氏的部队之后,顶在他头上的英雄光环更加光灿夺目,隐隐盖过了平时比较低调的刘虞一头。
这是件好事,也是件坏事。
刘和在幽州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超过了刘虞,这对于他今后掌控幽州自然是更为有利,但若没有了刘虞顶在前面,今后刘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自己去承担责任和后果。
郭嘉非常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建议刘和好好的跟刘虞谈一次心,将自己今后的打算告诉刘虞,争取父子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和默契,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人为造成的麻烦和问题。
刘和自己琢磨了一下,发觉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刘虞刚刚过了知天命之年,这在官场上正是手握大权风光无限的黄金年龄,王允、马rì磾、赵温、卢植、朱儁、皇甫嵩、这些老家伙如今都干得一包带劲,如果刘和现在什么事情都替他老爹做在了前头,你让刘虞心里怎么想?
没有人甘于平庸和**,尤其对于当官的而言。
这rì傍晚,天气渐冷,刘和让身边卫士将西院的小厅烧暖,jīng心准备了几样下酒小菜和一只铜火锅,还有两壶上等好酒,然后亲自前往刘虞的书房一趟,将老爹请了过来。
对于儿子前来邀请小酌一番,刘虞欣然答应,放下案牍就随刘和来了西院。
为了增进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刘和还让史阿去了一趟东院,将弟弟刘安也领了过来。
老青幼三人围坐在特制的圆形食桌旁,显得亲近而又随意。刘和帮着身旁的小弟涮着羊肉片,打趣说道:“当初我在洛阳宫中陪伴已故的废帝辨时,偶尔看到他与现在的少帝协兄弟二人一起在后花园抓鸟,当时心里就特有感触,觉得父亲大人为何不给孩儿也添一个弟弟,这样就算没人陪自己玩耍,至少等他长大一些之后,便可以来宫中替自己当差,也好过我一人受罪。没想到,父亲大人龙jīng虎猛,果然给我添了一个聪明活波的小弟,若是再能添上一个调皮伶俐的小妹,那咱们刘家可就更完满了!”
刘虞白了儿子一眼,呷一口酒,然后悠悠说道:“最是无情帝王家,人在孩童和少年时期,赤子之心未泯,所以将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等到自己成家立业了,受到的蛊惑也越来越多了,心也就变硬了,对于本该珍惜的一些东西也就淡忘了。”
“父亲放心,孩儿一定会善待小弟和两位夫人,决不让兄弟阋于墙的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刘家!”
“对于你的心xìng和人品,为父从来没有怀疑过。怕就怕等到rì后你位高权重之时,身边一些人从龙心切,胡乱的替你做主,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啊。”
刘虞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很淡定,似乎早已看出刘和有问鼎天下之志。
刘和一直为父亲的愚忠所担心,从来不敢在刘虞面前表露出半分不臣之心,如今听了这话,心里总觉得怪怪的。既然今夜是敞开心胸说实话,所以他也不再顾忌这些,而是半开玩笑半当真地问道:“父亲大人不怕rì后背上谋篡的恶名?”
刘虞一脸傲然地告诉刘和:“你可知咱们东海琰城刘氏的先祖是何人?他是光武帝的嫡长子,也是曾经的大汉太子!就算rì后你登上了九五之尊,那也不过是替先祖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已!”
刘和只知自己是东海恭王的后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竟然是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更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竟然还做过太子,今rì忽然听到老爹提起这一茬,八卦之心顿起,于是好奇的问:“既然老祖宗已经是太子了,为何又被贬谪到了东海那种远离京师的地方?”
刘虞说:“不是贬谪,是他自请光武帝改封自己为藩王的。当初先祖的母亲郭氏被立为皇后,咱们先祖于是成为皇太子,过了十五年之后,郭皇后被废,先祖心中不安,于是自请光武帝改封他为藩王。光武帝最初不忍心这样做,但经不住身边大臣的劝说,终于在两年之后封咱们先祖为东海王,九年之后前去就国。因为我们的先祖不是因为犯了过错而被废,就王有礼,所以光武帝特别给他加大了封地,死后得谥恭。”
“哼,我才不信是先祖真的愿意放弃太子的位置,肯定是有人暗中提醒他,如果再贪恋这个太子之位,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先祖才会主动向光武帝就藩的。”上辈子刘和宫斗戏看了不少,很自然地脑补了一百多年前的这一段皇室秘史,然后当着老爹的面说了出来。
刘虞没有替先祖刘强辩解,而是若有所思的说道:“我们先祖乃是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为了避祸尚且远走他乡,所以我现在看到你如此有所作为却高兴不起来。”
刘和听懂了老爹话里的意思,他一脸诚恳的说:“孩儿认为父亲的担忧并不为过,世事变幻无常,人心最难揣量,就算孩儿赤子之心不改,可我总要四处征伐,难免无法估计家中,那时候如果手下人胡乱揣度我的心思,甚至受外人蛊惑做一些过分的事情,等孩儿返回来时,就算惩处了这些人,可对家人造成的伤害却已无法弥补。”
“嗯,为父正是为此而担忧啊。”
“孩儿最近偶尔琢磨此事,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与父亲听。纵观过往父子相残、兄弟相煎的教训,归结起来总是难逃名利、权力和**几样祸祟,咱们刘家若想避免这样的家门不幸,培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