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代魏成蜀 >

第94章

三国之代魏成蜀-第94章

小说: 三国之代魏成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伏诛,士民莫不称贺;此何人,独敢哭耶!”王允闻报大怒,掷杯而起,厉声喝道,遂唤来武士:“汝等快快与吾擒来!”
马上便有堂下武士蜂拥而出。不多时,便将之擒获。
众官把眼观瞧,无不面露骇色;只道此人何人?不是旁人,乃是侍中蔡邕蔡大人是也!王允亦是一愣,心道:妈的!老不死的,你跑去哭什么董卓呀你?气急之下,他厉声问道:“董卓逆贼,今日伏诛,国之大幸。蔡伯喈,汝为汉臣,乃不为国庆,反为贼哭,何也?”
蔡邕赶紧伏罪,拜曰:“邕虽不才,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谅: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堂下诸官员都爱惜蔡邕之才,纷纷前来求情,皆努力救之。
太傅马日磾亦悄然谏言王允道:“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王允反驳道:“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
马日磾见无法说服王允,无奈而退。后来私下对百官说:“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然当下,王允没有听从马日磾之言,使人将蔡邕关押入狱;后又使人在狱中将其缢死。一时间,长安城内的诸多士大夫听闻此事,无不为蔡邕感到悲伤,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
有诗叹曰:
“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且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自斜谷关外汇集在一起,兵合一处,竟然有五六万之众,更有董卓残军不断增加,欲有突破十万之望。四人引兵暂居扶风郡,使人赶至长安上表求赦。
表落入王允手中,王允不屑的斥责道:“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亦欲斩杀递表使者。使者得信潜逃,回报李傕。李傕心中犹如死灰一般,便谓众人道:“求赦不得,不若各自逃生可也!”
张济愤然止之:“初离斜谷之时,贾公赠言曰:‘适逢乱世,须兵权在握方可成事!’。”
“看来贾诩早知道我等会有今日矣V诩此人果然不同凡响。昔日李儒对其才智百般诋毁,其低声下气、忍辱吞声,倒也存活下来!如今得征西将军青睐,到是苦了你我兄弟!”李傕在一旁说道。
“樊将军平日对贾诩颇为友善。他此番赠言告诫,亦是回报樊将军昔日之情。今我与樊将军欲引兵攻打长安,假借为董卓报仇以铲除王允和吕布,不知诸位以为何?”张济见李傕、郭汜二人对贾诩所言颇为认同,便将自己和樊稠所商议之事讲了出来。
他心中认为四人如今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因此,他将之前两人商议的事情提了出来,也是为了整合一下四人的意见。
“攻入长安?何人为你二人谋划此计?”郭汜闻言大惊,他可是怕了那吕布了。当初吕布一戟就险些要了他的命,他焉有不害怕的道理。
“诸公何必自扰?听某一言若何?我等在斜谷关中之时,我曾问计贾公:若吕布反叛,我等当若何?”此时,站在张济一旁的副将王方说道,“贾公告之曰:可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胜,走亦未迟。”
张济、李傕、樊稠、郭汜四人闻言大喜,低头相互商议。
不多时,四人商议完毕,各自带着自己的副将离去。
次日,四人各自布施流言于自己的部下兵士:“王允将于洗荡我凉州士兵矣!”其麾下一众凉州兵士无不惊惶失措。后,其四人又扬言:“我等在此等待其斩杀,徒死无益!不若诸公从我反之?”众人纷纷呼应,皆从其愿。
不日,聚众十余万,四人各领其部,分四路杀奔长安。李傕部众最多,达四万余人;樊稠次之,三万余人;郭汜亦聚众近三万余;独张济仅仅不过两万余人。但张济麾下有其侄儿张绣,此子勇猛之力过人,又得西凉大将神枪闫行真传,亦有小神龙之称。是故,四支大军综合实力基本相当。
李傕副将李利引兵五千为前部,兵发长安。
早有探马报知王允,董卓旧部吞并扶风郡,求赦未成,引兵攻来。王允便使人找来吕布商议。吕布出言宽慰王允说道:“岳父休要担忧!量此鼠辈,何足挂齿耶!”言毕,其赶往军营,遣同乡中郎将李肃为大将,引兵迎敌。
李肃自领精兵五千,当先迎敌。与李利相遇,两军大战一场。李利力弱不敌,引军败阵而逃。李肃得胜而归,士气空前高涨,引兵就地扎寨,开锅做饭,稍作休憩。
是夜二更天,李利趁李肃取胜骄傲、麻痹大意之时,引兵劫营。
敌军忽至,李肃慌忙迎敌,再战李利,心中力怯,遂战败而逃。他麾下大军亦是慌张乱窜,四散奔逃。李肃奔逃出三十余里,回首不见敌军追逐方才停下来。然,其麾下士兵折损过半。
丢兵弃将,大吃败仗。李肃无奈,只得因残兵败将来见吕布。吕布见状大怒,厉声斥道:“汝竟挫吾锐气!推出去,斩!”不待李肃狡辩,早有士兵进来,将其拖出辕门外,斩首示众,悬首军门,以正军威。
次日,吕布进军来战李利。李利哪里敌得过吕布,战不一合,被吕布大戟挑下战马,咽气身亡。李利军大败,四散奔逃,被吕布铁骑斩杀无数,真是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吕布得胜之后,引兵前进,正遇李傕大军。吕布不待李傕军队列阵,便挺戟跃马,挥军直冲过来。
吕布本身无敌猛将,然并州铁骑亦是精锐之师,借助马匹奔跑之势,岂是李傕一众正欲列阵暂无防御的军队可以抵挡的?
李傕慌张之余,带着队伍退走五十余里,方依山下寨。待郭汜、樊稠、张济三人各引兵赶到,李傕慌忙使人请到自己帐中商议对策。
“今番我军大将李利被吕布斩首,吾有被其击败。吾兵马损失数千人。吾观这厮吃准其武力我等无人能敌,故逞凶直击我军。故某有一计,不知诸公以为何?”李傕说道。
郭汜见状急忙问道:“还请将军言明。”
“我引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樊二公,却分兵两路,径取长安。彼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李傕将计谋讲出。
郭汜三人闻听,不住点头,便从其计。
却说吕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军搦战。吕布忿怒冲杀过去,李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吕布大军不能进。
忽报郭汜在阵后杀来,吕布急忙回战。只闻鼓声大震,郭汜大军已退。吕布方欲收军,锣声响处,李傕大军又来。未及对敌,背后郭汜又领军杀到。及至吕布来时,却又擂鼓收军去了。
如此一来,激得吕布怒气填胸、好不气恼。一连如此几日,欲战不得,欲止不能。
正在恼怒,忽然流星探马报来,说张济、樊稠两路军马径直进犯长安,京城危急。吕布急忙引大军回京,背后李傕、郭汜杀来。
然,吕布无心恋战,只顾奔回京城,使得一路上折了好些人马。
虽及时赶回长安,但是四贼将兵云屯雨集,围定长安城四周。如此战况使吕布大军与战不利。吕布被困城内,心情十分烦躁,不顺心之时多有鞭挞军士之过。长安城内大军之中多有军士畏惧其暴厉,些许时日多有降贼者。如此情形,吕布时有查寻,心中甚忧。


 第187章 四贼将破城讨官, 马寿成起兵讨贼

第187章四贼将破城讨官,马寿成起兵讨贼
上文书讲到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引大军围困长安。吕布屡次出战皆不得战。是故吕奉先气愤至极。然城内粮草堪忧,城内士兵虽多是并州老兵,亦有凉州旧部。凉州旧部多有逃脱降贼者。
数日之后,董卓余党李蒙在城中为贼内应,偷开城门。四路贼军,十万余众一齐拥入。遂吕布早有担忧,但却未曾提防到。直至四贼引兵攻入长安,吕布方感到天塌一般,急忙起身引并州铁骑,左冲右突,然敌势甚众,拦挡不住。 
无奈之下,他引数千骑并州铁骑往青琐门外,欲救王允:“局势危急矣!请司徒上马,同出关去,别图良策。”
哪知王允并不领情:“若蒙社稷之灵,得安国家,吾之愿也;若不获已,则允奉身以死。临难苟免,吾不为也。为我谢关东诸公,努力以国家为念!”
吕布再三相劝,王允只是不肯去。不一时,各门火焰竟天,吕布只得弃却家小,引并州铁骑两千多人,在高顺的带领下逃出城去。
吕布出城行不过三四十里,忽闻身后有人呼喊:“哥哥慢走!”
回头观看,竟是高顺、曹性二人,赶着车帐缓缓而来。
原来二人间敌军入城,便舍了吕布,赶回府中,将吕布的家小一并救了出来,趁乱出了城门,在外面等待吕布出城。
“二弟,还是你有心!”吕布见到高顺接来自己的家小,甚是感动。
“大哥,如今我等当如何?”高顺还是想着他们的落脚之处。毕竟,总得有个家呀!
“不知主公意欲何往?”曹性亦是着急的问道。
吕布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两千多并州铁骑。这可是自己的根本呀!如今没了根基,还欲往何处呀!看来还是要寄人篱下,但如今哪一方大神能够容下自己呢?他迷茫了……
再说四贼拥兵入城之后,李傕、郭汜纵兵大掠。太常卿种拂、太仆鲁馗、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贼兵围绕内庭至急,侍臣请天子上宣平门止乱。李傕四贼望见黄盖,急忙约住各自麾下军士,口呼“万岁”。
献帝倚楼问曰:“卿不候奏请,辄入长安,意欲何为?”
李傕、郭汜仰面奏曰:“董太师乃陛下社稷之臣,无端被王允谋杀,臣等特来报仇,非敢造反。但见王允,臣便退兵。”
王允此时正在汉献帝身侧,闻知此言,上前奏曰:“臣本为社稷计。事已至此,陛下不可惜臣,以误国家。臣请下见二贼。”
然,献帝知王允一心朝帝,不忍其面对四贼,故犹豫不决。
王允见状,自宣平门楼上跳下楼去,大呼曰:“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拔剑指于王允颈项,叱责曰:“董太师何罪而见杀?”
王允冷笑不已,对答曰:“董贼之罪,弥天亘地,不可胜言!受诛之日。长安士民,皆相庆贺,汝独不闻乎?”
李傕、郭汜狠狠地质问曰:“太师有罪;我等何罪,不肯相赦?”
闻言,王允指二人破口大骂:“无你等乱贼,董卓可否造孽如此之多?逆贼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有死而已!”
李傕、郭汜二贼闻言大怒,有道是“气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二人几乎同时擎手手中宝剑,把王允杀于楼下。
史官有诗赞曰:
“王允运机筹,奸臣董卓休。
心怀家国恨,眉锁庙堂忧。
英气连霄汉,忠诚贯斗牛。
至今魂与魄,犹绕凤凰楼。”
众贼杀了王允,一面又差人将王允宗族老幼,尽行杀害。士民无不下泪。当下李傕、郭汜寻思曰:“既到这里,不杀天子谋大事,更待何时?”便持剑大呼,欲杀入宣平门内来。
张济、樊稠见状大惊,急忙谏言曰:“不可。今日若便杀之,恐众人不服,不如仍旧奉之为主,赚诸侯入关,先去其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
李傕、郭汜二贼从其言,按住兵器。献帝在楼上宣谕问道:“王允既诛,诸卿军马何故不退?”
李傕、郭汜手摁宝剑,冷言对曰:“臣等有功王室,未蒙赐爵,故不敢退军。”
献帝闻言,心中暗自生气,见如今受制于此贼手中,不得已还需要忍耐一时,便问道:“卿欲封何爵?”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各自写职衔献上,勒要如此官品,献帝只得从之。封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同秉朝政;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领兵屯于冯翊;张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领兵屯弘农。其余张绣、李利、李蒙、王方等,各为校尉。
如此一来,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依军力尽揽朝中大权,自然欢天喜地的谢恩告退,各自领兵出城。李傕又下令追寻董卓的尸首,欲为董卓安葬落墓。然,董卓尸首被焚多日,只寻得些许零碎皮骨,是否是董卓的尚在两说之中。此贼竟以香木雕成董卓的形体,又大设祭祀,且用王者衣冠棺椁装殓,选择吉日,葬于郿坞。
然,董卓所为亦遭天遣。临葬之期,电闪雷鸣,天空降下倾盆大雨,顷刻之间,平地水深数尺。更甚者擎天霹雳竟然震开棺椁,迫尸首于棺外。
李傕四人无奈,只得驱棺避雨,择晴天再葬。然上天似乎不准备放弃对董卓尸体的谴责。连续数次,每每皆如此。四人三次改葬,皆不能顺利下葬,致使董卓幸存的那些零皮碎骨,系数消失在雷火之中。
如此,天下百姓皆道:“董卓丧尽天良,遭天谴怒,可谓甚矣!”
自此,樊稠、张济各自引兵屯于冯翊、弘农二郡,驻守长安东、北两地。朝中,李傕、郭汜执掌大权,骄横跋扈,甚是欺压朝中大臣,残虐长安百姓;更是秘密派遣心腹侍于献帝左右,关注帝之动静。
献帝终日犹如身居荆棘之中,行为举止颇为小心。本因为王允为自己屠戳了董卓,可以过上正常的帝王生活。哪知到头来还是受制于人,依旧傀儡!
朝廷官员皆受二贼所控,至于升降任免罢黜皆由二贼所控。为了把握人心,二贼矫诏宣朱隽入朝,迫汉帝册封朱隽为太傅,同领朝政。
如此掩人耳目之举,又如何抚平百官深受欺压之苦?时下,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烦闷在酒楼买醉,不期碰上了马腾所遣入京寻李傕办私事的管家。马腾管家因吃了李傕的闭门羹,颇为愤怒,见马宇三人亦是买醉,便上前搭个。哪知三人之苦恼,竟是如此这般!其立刻向三人献策,为自家主公谋求高官,便引外兵前来救驾。三人闻言大喜。连夜,三人密奏献帝,册封北地太守马腾为平寇将军;又暗使人送密诏给北地太守马腾。
马腾接到密诏,立刻在北地招兵。然,正好赶上韩遂兵败,韩遂、杨阜二人引数千败兵前来投靠。马腾乃忠义之人,自然收留了韩遂,并使其引本部兵马相随,一同入京救驾。
不日,马腾、韩遂引兵七万人,号称十万大军,杀奔长安。声言讨贼救驾。
李傕、郭汜二人闻听马腾引兵攻来,便使人请来张济、樊稠等将领,一同商议御敌之策。李蒙、王方二人出列请战:“某愿引精兵万人。力斩马腾、韩遂之头,献于麾下。”
此时李傕身侧一人说道:“长安北二百里远有一地,名曰泾阳。其山路险峻,可使张、樊二将军屯兵于此,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二位将军引兵迎敌,可也!”
李傕回头观看,乃是太傅朱隽。
李傕从其言,点一万五千兵马与李蒙、王方。二人欣喜令命而去,离长安二百八十里安营扎寨。
马腾部队很快便到。二人引军相迎,拦住北地大军,摆开阵势。
马腾、韩遂联辔而出。马腾手指李蒙、王方大声骂道:“汝等反国逆贼,竟敢挡我去路!谁去擒之?”话音未落,只见一位少年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手中一柄赤缨长枪,胯下一匹胭脂骏马,从马腾身后飞驰而出。
此人非旁人,乃是马腾之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八岁,甚是勇猛,枪法绝伦。
那王方见其年幼,欺其无知,跃马拧枪,上阵迎战。哪知马超武艺非凡,其实他区区一个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