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 >

第141章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得到蒙娜的快慰弥补了他心中的懊丧,他完全接过“爸爸”的角色,走上一条扮演暴君的路。他慷慨激昂地说:“我宣布博克侬是逃犯,我要永远与他为敌,我要杀死他。”
  其实,他明白这是谎言。
  所有的长篇大论结束后,飞机表演开始了。它们撒在天空中只有黑胡椒粒大,人们之所以认出它们来,是因为其中一架的尾巴冒烟了。
  他们还以为冒烟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当其它飞机也接二连三冒烟时,人们才发觉灾难悄悄来临。
  这时,一下子天昏地暗,太阳变成了一个焦黄色的球,又小又难看。
  小肉虫在天空飞舞,那些小虫是龙卷风。
  弗兰克想起博克侬说过的一句话:“上帝一生没写出过一出好戏。”

  八、世界末日

  一道裂缝,似闪电横贯大墙,距离乔纳缩着的脚趾只有十英尺。
  它把乔纳和伙伴们分开了。
  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他们和成吨的硅石建筑一样,歪七斜八,摇摇欲坠。尽管那条裂缝只有一英尺宽,那些人却似赴汤蹈火一样跳得那么高,跃得那么远。
  只有乔纳从容镇静地拉着蒙娜,轻轻一跳跨过了那条裂缝。
  这条裂缝啮合了;又裂得更宽,乜斜着眼睛看看人们。
  而温馨的大海却漫过来,人们吞没了一切。尘埃的大幕缓缓地从大海中升起。苍茫的大海是一切跌落下去的人和物的唯一遗迹。
  一只大鸟飞过来,人们恐惧的目光注视着鸟,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在强烈的震动中一直不动声色的屋子也动起来。那是“爸爸”的屋子,在屋子一个看不见的角落,一件一直不愿移动的东西开始移动了。
  那东西顺着地动造成的斜槽蠕动着,终于露出了金色的船头。那是已故的“爸爸”的床。
  那东西滑到斜槽的尽头,船头上下摆动着,倾斜着掉了下来。
  “爸爸”给抛了出来,象磁瓶摔在地上,四分五裂。
  乔纳绝望地闭上眼睛。“九号冰”一遇上海水就马上使海水凝结,人碰到它将马上死亡。世界末日到了。
  随着一阵象是把一扇大如苍穹的门缓缓关上的声音,天空的大门轻轻关上了。隆隆声响震耳欲聋。
  乔纳睁眼一看,整个大海是一片“九号冰”。
  潮湿的绿色大地布满蓝白两色的珠宝。
  乔纳仰望着那只鸟方才飞过的天空。龙卷风在他头顶上方张开紫色的嘴,象蜜蜂一样嗡嗡地叫,它一摇一摆,象只大肉虫用令人作呕的肠壁蠕动来做呼吸。
  人们作鸟兽散,破碎的大墙消失了,阶梯向着陆地那一面倒下去,弗兰克、安吉拉、牛顿姐弟三人惊恐地挽着手下沉。
  他们手挽着手。
  他们面向大海。
  他们走了,他们以灾难性的速度急奔而下,无影无踪了。
  人们的喊叫声和其他人喘气声冲击着乔纳的耳膜,他唯一的伴侣就是他天仙般的蒙娜,不声不响地跟着他。
  正当灾难逼到他脚下时,她从他身边悄悄地走开,开了“爸爸”的接待室的门。
  当他们钻进去把门“砰”然关上,把盖子盖严时,那发着紫色闪光的龙卷风一下子将地下室上头的屋子掠干净了。
  地球上仅存下的一对男女,就这样在龙卷风把密室门吹得格格响的威胁中,度过了世界欢乐的末日。

  九、结局

  一晃六个月过去了。
  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从地下室里钻出来。
  世界是一片孤寂的荒原。空气又干又热,万赖俱寂。
  苍白的大地上是成千上万的死人,每一个死人的嘴上都有“九号冰”的蓝白两色的霜。
  乔纳夫妇跨过无数具尸体,向前行进。他们看见许多男人、女人,还有小孩子,死前都做着博克侬教脚对脚的仪式。他们面对盆地的中央,好象他们是一个圆形剧场的观众似的。
  如此井然有序的死亡表明他们并不是被自然害死的,而是自杀。他们在大风里集会,用手指沾了“九号冰”放在嘴边,迅速死亡。
  这是一出博克侬教他们演出的惨剧。
  亚当、夏娃继续前行,突然,他们看到森林公路边,僵坐着一个年老的黑人。
  他赤着脚,双足已和“九号冰”冻在了一起。他一只手上拿着铅笔,一只手拿着纸。
  “博克侬!”蒙娜惊讶地说。
  乔纳走过去,看见纸上有几行字,那是博克侬写了一生的书的最后几句话:
  “一个有思想的人能对已经在地球上有过一百万年经验的人类抱什么希望呢?”
  回答是:“不抱什么希望。”





《没人如此之瞎》作者:'美' 乔·哈德曼

  黄培青 杨文睿 译
   
  故事还得从一个问题开始讲起。克里特斯·杰菲逊虽然年仅十三岁,却经常思忖着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并非所有的瞎子都是天才?嘿,问得好。克里特斯为此付出了十四年的努力,得出的结果从此改变了整个世界。 
  年少的杰菲逊是个自学成才的“万事通”,也是个无人可匹敌的地地道道的怪才。他拥有一套化学药品、一台显微镜、一副望远镜,外加几台计算机。这些家当有些是卖报纸的血汗钱换来的,但他的主要财源却是向同学传授打牌经验:教他们如何才不会抽到差牌。 
  即便是这样的一个怪才,一个打牌高手,一个用心算就能解出微分方程式的怪才,也抵挡不住丘比特之箭,也免不了会有青春期的冲动。克里特斯知道自己长得丑,而且,他母亲还总是把他打扮成一副滑稽可笑的样子。他又矮又胖,投篮时死活也进不了球。不过,他先前可没为此烦恼过,直到十三岁进入青春期后,他才关注起自己的长相来。 
  于是克里特斯开始学会打理头发了,穿衣服也注意搭配了——尽管总是穿得不伦不类。然而,他依旧那么矮、那么胖,属于歪瓜劣枣一类。虽然他是高年级的学生,却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而且还是学校里唯一的黑人,这在1994年的弗吉尼亚州可是件了不得的事。 
  如果爱情是理智的,如果理性可以控制住感情冲动,那么克里特斯,我们聪明的克里特斯可能会掂量一下自己,找一个相貌难看的女孩做女朋友。他当然不是这样的,他吊儿郎当地玩着青春期的感情游戏,女孩子见一个追一个,从美貌绝伦的到美丽的、漂亮的、可爱的,及至相貌平平的。所有的女孩都是一下子就拒绝了他,看都不看他第二眼。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艾米·林德堡,这个女孩没有一下子就把他拒之千里——她无法那样做,因为她是个瞎子。 
  其他小孩都觉得这再搞笑不过了。艾米不仅是个瞎子,而且整整比克里特斯高了一倍,老实说,五官也长得不端正。她总是带着一只导盲犬,这条狗看上去像极了克里特斯,又矮又胖又黑。学校里每个人对她都很客气,因为她瞎了,而且家里很有钱,不过她刚转学过来,还没交到新朋友。 
  就这样,克里特斯在爱神丘比特之箭的指引下,走进了艾米的生活。这种本来仅仅是异性相吸的浪漫爱情,在他俩身上却是一种感情和智力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将在下个世纪引发一场社会大变革,从而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活状况。首先还得从小提琴谈起。 
  艾米的同学早就觉察出艾米也是个怪才,不过他们尚未发现她属于哪一类的怪才。她在学习操作计算机方面很有悟性,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因为她瞎了,需要这玩意儿。不过她对计算机并不狂热,对科学、数学、历史、星际迷航或学生自治会也不着迷。那么,她究竟是什么样的怪才呢?其实她是音乐怪才,只是羞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克里特斯最初关心的仅仅是艾米是个女的,而且不会一见到他就被吓跑了——在他认识的白人女孩里,她可是唯一的一个。他后来发现她还很聪明,读过好多书——远远超过班里其他同学读过的总数。爱慕的种子渐渐在他心底里滋生了,甚至在他听艾米拉小提琴之前就萌芽了。 
  克里特斯不会逗弄艾米的小狗,而且很直截了当地问她眼睛瞎了是什么感觉,这点她倒蛮喜欢。艾米只要稍稍听一下人的嗓音,就可以很准确地判断一个人。因此克里特斯刚说一句话,她就知道他是个黑人小男孩,害羞、古怪,不是弗吉尼亚州的。艾米还从他音调的变化推断出要么他不讨人喜欢,要么他自己这么认为。她比克里特斯大六岁,个头是他的两倍,还是个白人。不过,其他方面他俩倒挺般配的,于是两人渐渐地就经常黏在一起了。 
  有几样东西,克里特斯可以说一窍不通,这其中一项就是音乐。他觉得班里其他的小孩将大好时光都浪费在背记那些最空洞无聊的40首曲子的歌词上,这就算不是精神病至少也是心智功能紊乱的见证。奇怪的是,他的父母却是狂热的音乐爱好者。对他而言,歌剧无非是一方不停地抱怨自己的感情得不到回报,而另一方则操着令人费解的外语痛苦地尖叫。直到艾米拉起了她的小提琴,他对音乐的看法才有了改观。 
  他俩经常一起聊天,午餐和课间休息时也形影不离。天气好的话,他们会在课余时间相约去外面谈心,艾米叫她的私人司机晚十至十五分钟去接她。两人这样处了三个星期后,艾米邀克里特斯到她家吃晚饭。克里特斯迟疑了一下,他知道艾米家很富有,但又对这样人家的生活方式充满了好奇,而且,事实上他已迷上了艾米,就算她让他赴汤蹈火,他也在所不辞。他甚至将他宝贵的计算机卖了,换来了一套体面的西装,这奇怪的举动吓得他母亲一夜都睡不着觉。 
  晚餐开始时,克里特斯搞得很狼狈,看着眼前摆放的大大小小的银餐具,还有各式各样的不论看上去或尝起来都不像食物的食物,他一下子懵了。不过他早就知道这将是一场考验,这可是他最擅长的,即便他得摸着石头过河,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艾米跟他讲过,她父亲是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是靠一套电晶体的电子产品的专利发家的。克里特斯就在星期六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在图书馆里查找各项专利,并研读了各种相关资料。因此,至少艾米父亲林德堡那一关准能应付过去。事情进展得很顺利。上汤的时候,他们四个人聊起了计算机;喝卡里马日鸡尾酒时,克里特斯和林德堡先生已深入聊到了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分区图解;吃威灵顿牛排时,林德堡先生让克里特斯直呼他小名就行了,两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量子电子动力学理论;品尝沙拉时,他俩还扯到了电子云之类的东西;等到上坚果时,这两个“疯子”竟在桌边聊起了布尔代数。艾米和她母亲心照不宣地叹了口气,哼了几段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歌剧。等到克里特斯和艾米父亲到音乐房喝咖啡时,两人已经混得很熟了,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但是,对于艾米的感情,直到她拉起小提琴时,克里特斯才知道他有多么喜欢她。 
  这不是指斯特拉迪瓦小提琴——只要她从茱丽亚音乐学院一毕业,父母就会给她买把这样的琴——不过,这把小提琴的身价比车库里的意大利名车林宝坚尼还要高。艾米完全配得上拥有这样的奢侈品。她拿起小提琴,默默地调准了音,艾米的母亲则在大钢琴的电子琴边坐了下来,将音色设置为竖琴,开始弹奏起简单的琶音,有音乐素养的人都知道这是小提琴名家马斯涅音乐集《黛斯》里的名曲《沉思曲》的序曲。 
  克里特斯以前对音乐可是充耳不闻,自然就不知道这首曲子所传达的爱情故事。但他知道他女朋友五岁时就瞎了,六岁那年——也就是他出生的那一年——就有了第一把小提琴。十三年来,她一直用小提琴代替语言来传达自己的心声,通过小提琴去感知双眼看不见的这个世界。在马斯涅为他美丽的情妇创作的这支浪漫的曲子里,黛斯光荣地复活并成了耶稣的新娘。艾米原谅上帝无情地夺走了她的视力,颂扬上帝赋予她的补偿,她用音乐这种语言传达她这样的心声,连克里特斯这样的音乐盲也听出来了。克里特斯之前从未掉过眼泪,可听到高潮部分颤动的音符时,他却一下子泪流满面。那一时刻,他深深地明白,如果艾米愿意,她会永远占据他的心。奇怪的是,后来发生的事证实了他的这一直觉是对的。他拿到第一张博士学位前就学会了拉小提琴,而且,两人一辈子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不过这都是后来的事了。就在那天晚上,他脑子里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为什么并非所有的瞎子都是天才?一星期后,这一想法开始在他脑子里生根、发芽。 
  就像大多数十三岁的小孩一样,克里特斯对人体甚是着迷,但同其他小孩不一样的是,他的研究更为系统,想法也更奇特、古怪。他最感兴趣的人体器官是人脑。 
  人脑同计算机可不太一样,虽然考虑到上帝制造人脑时,技术还不熟练,以及人脑的编程毫无规律可言,人脑已经干得不错了。克里特斯和艾米父亲吃番茄酱炒鱿鱼时,就谈到了计算机比人脑厉害的一面,也就是计算机的分区。 
  让我们来设想一下,计算机是一片宽广的牧场,而不是一个充满花高价才能替换的数据库的黑盒子。这片牧场由一位既有智慧又有魔力的老牧民掌管着,这位叫做“宏观编程”的牧民站在山丘上监控这片牧场。牧场上有绵羊、山羊,还有奶牛。它们当然不能混在一起,因为奶牛会踩到小羊羔,山羊则横冲直撞的,会把其他动物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因此,老牧民用带刺的金属丝网给牧场做了分区,把不同的动物分开来,让它们相安无事。 
  可是,这是片极其活跃的牧场中,奶牛、山羊、绵羊一直进进出出的,速度约每秒324米,假如分区的大小一样,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有时候可能一只绵羊也没有,但有好多头奶牛,这些奶牛就只能在自己的分区里挤来挤去的。聪明的老牧民当然懂得该给每种动物分配多大的空间,而且,因为他具有魔力,可以快速地移动带刺金属丝网,既不伤到自己,也不伤到任何动物。这样,每个分区都能给每种动物提供恰到好处的空间。我们的计算机也有这样的分区,只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带刺的金属丝网,而是一些小小的图标或窗口或文件夹,依计算机执行任务的改变而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脑也有自身的分区。克里特斯知道,人脑的特定部位是与人特定的智力能力相联系的,但不是“音乐鉴赏力在这边,乘除法在那边”那么简单。人脑的分区要复杂得多。比如说,人脑的某些特定区域是与人的语言能力相关的,这些区域是以法国或德国的一些伟人的名字命名的。假如其中的某个区域受到了损坏,如患了中风、被子弹射中或被煎锅砸到等,那么与该区域相关的能力——阅读或表达或连贯地书写能力——就会丧失。 
  这很奇妙。但更奇妙的是,有时经过一段时间,这个病人能够恢复失去的功能。啊,你会说这是脑细胞自我修复了。但其实不然。小学生都知道,人与生俱来的脑细胞数量是恒定的。人脑中有一部分脑组织没有固定功能,只是作为备用组织被闲置起来,当人脑遭遇损伤后,有时脑神经会重新连接,并激活备用脑组织,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病人能够恢复功能的原因。他逐渐能够叫出自己的名字、他妻子的名字,接着会说出那个“滚着热油的煎锅”,还没等你回过神,他就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