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黑色军团--希姆莱与党卫队 >

第7章

黑色军团--希姆莱与党卫队-第7章

小说: 黑色军团--希姆莱与党卫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能就是希姆莱反犹思想形成的雏形。
  希姆莱当时还形成一种奇特的思想,认为斯拉夫人也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理论根据是,全国农民阶级唯有在反斯拉夫人的斗争中才能保存和壮大自己。
  这无意中形成的意识成为希姆莱日后给党卫队纲领提出的两条要点的思想基础,即确定第三帝国反犹和反斯拉夫人政策的基本思想。
  这两种观点,后来成为希姆莱反“斯拉夫劣等民族”和反“世界犹太民族”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
  希姆莱的最终日标在暴力反犹的气氛中逐渐形成。反犹已成为纳粹党的最强大的动力。
  希姆莱曾深入学习和研究过亲德的英国人豪斯顿·斯图尔特· 张伯伦的著作《十九世纪的基础》 、法国外交家戈比瑙的专著《论人 种之不平等》和罗森贝格的《二十世纪的神话》等三本书。
  尽管这三本书是互相剽窃,希姆莱仍读得全神灌注,津津有味,觉得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这三本书的作者都认为:人种的价值不是平等的,因此人种杂交会降低高等人种的遗传素质;北欧的条顿人是所有亚利安人种中体魄最优秀的人,基督教鼓吹的关于人类平等的理论是卑鄙无耻、阴险毒辣的幻想。
  这种种非人道的种族理论被希姆莱所接受。
  希姆莱捍卫民族社会主义种族学并非出于某种狂热,而是受环境的影响。他在大学读书时已经接触反犹主义。最初了解反犹主义是从希特勒的专著《我的奋斗》中读到的。《我的奋斗》对反犹主义有一段专述:
  今天在我们面前展示的人类文化、艺术以及科技成果,无一不是亚利安人创造的。
  血统混杂和由此产生的种族水平的降低,是古老文化衰亡的唯一原因。
  看看吧,犹太人通过杂交每天在毒化我们民族的血液。
  想想吧,只有几世纪以后才能从我们民族的机体中排除这种血液里的毒素,或者永远无法排除这种毒素;
  再想一想吧,种族解体降低甚至消灭了我们德意志民族中最后的亚利安人的价值,使我们的力量作为承袭文化的民族明显地衰退……
  希姆莱相信种族沦的观点,并且全部接受下来,在以后的党卫队中发挥了非常残酷的作用。
  希姆莱虽然身兼三种职务纳粹党区副领袖、宣传工作副领导和党卫队全国副领袖但并不显得十分繁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其他工作。
  希姆莱喜欢集邮,喜欢采集农作物和植物标本,还喜欢游山观景。
  1926年的某一天,希姆莱去贝希特斯加登滑雪,从山上下来时突然下起雨来,他不得不闯入一家旅馆的客厅避雨。他在一位女士面前摘下湿漉漉的猎人帽猛地抖动几下,雨点溅到那女士的衣服上,那女士“啊”…声惊叫起来。
  这惊叫声引起希姆莱的注意,他抬头了看,见眼前站着一位他梦幻中的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日耳曼女神。
  这个女子叫玛加丽特·博登,是西普鲁士贡歇策沃一个德国地主的女儿。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过护士,到柏林后结了婚,不久又离了婚。用她父亲给的钱在柏林开了一家小型私人诊所。
  希姆莱跟玛加面特·博登一见钟情,两个人很快便如胶似滦。玛加丽特·博登比希姆莱大八岁,而且还是教徒和结过婚的女人。希姆莱的父母对希姆莱所找的对象不太满意,但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希姆莱身上。
  1928年7月3日,希姆莱同玛加丽特·博登结了婚。玛加丽特·博登卖掉了在柏林的诊所,用这笔铁在慕尼黑郊区瓦鲁德鲁得林格买下一块地皮,修筑了一座小木房,底层两间作为仓库和它用,上层三间作为他们的起居活动室。希姆莱还亲自动手格了一座鸡棚,办起了养鸡场。这期间他们是靠养鸡和种植草药维持生活。
  希姆莱理所当然地成了养鸡场主和农场主。
  但养鸡场的生意很不景气,虽然希姆莱每月能领到二百马克的薪水,但在那物价日趋飞涨的年代里,这点钱实在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经常出现囊中羞涩的窘境。
  希姆莱生性俭朴,过日子精打细。从不乱花钱。他向别人借钱,还款时都给利息。他认为借款付利息是天经地义的。希姆莱有时没烟抽,就向别人借一支雪茄。过后他会加倍偿还人家…一不是还给比借的那支雪茄大些的就是还给两支雪茄。 他每月宁可少喝几次酒,也尽量达到收支平衡。
  纳粹党夺取政权以后,他成了党卫队的全国领袖。生活照样俭朴,从不奢侈。他在倍蒙德的私人住宅,就是用卖养鸡场的钱和少量贷款购置的。
  当时的第三帝国买卖情报、没收贵重物品、以特杖进行交换、花钱买官、抢劫银行、收买法官等现象屡见不鲜。希姆莱却能洁身自好,从不介入这些丑事。他竭尽全力地向党卫队队员灌输条顿骑士团精神,警告每个党卫队队员,无论何人如胆敢利闲工作之便,即使抢别人一支纸烟而玷污了自己的手,也将受到极刑处罚。
  他还在党卫队头头们的会议上宣布:对偷钱的人,即使一个分尼,也要处以死刑。少数几个党卫队员不相信因那么一点小事就处死刑。他们违抗了这项命令,结果被毫不留情地处决了。
  希姆莱所以这么做,自有他的理论根据。他说犹太人企图灭绝徳意志人,因此消灭犹太人便是德国人民赋予党卫队义不容辞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党卫队队员决没有权利贪污一块手表、一个马克、一支香烟或其他物品中饱私囊。党卫队队员决不能傻犹太人那样贪婪。
  希姆莱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却是一条卑鄙的色狼
  从1940年起,希姆莱就同过于神经质、爱吵架的妻子玛加丽特感情逐渐破裂。这个外表持重、道貌岸然的人,曾因跟酒馆舞女、犹太人英格·巴尔科私通,使英格·巴尔科被父母赶出家庭。他还强烈思慕包午饭的女主人的女儿,缠着姑娘不放,遭到姑娘严词拒绝。就是这个信誓旦旦“不管有多大诱惑,也要在婚前保持童贞”的希姆莱,却在婚前使玛加丽特肚子大了起来。婚后,玛加丽特靠着鸡场的微薄收入支撑着家庭,可他却朝秦暮楚,并于1937年转而钟情于他过去的女秘书黑德维格·波特哈斯特。希姆莱是1937年认识黑德维格·滨特哈斯特的。他一搭眼,就被这个金发碧跟、身段田娜、魅力无穷的科隆姑娘吸引住了。他设法接近她,用甜言蜜语引诱她,终于使她投进了他的怀抱……
  黑德维格·波特哈斯特生于1912年2月6日。是个商人的女儿,三十年代中期毕业于曼海姆商科大学,然后进了党卫队全国领袖总部当秘书,是一个很讨男人喜欢的女郎。
  希姆莱很喜欢波特哈斯特,本想提出与玛加丽特离婚,但是下不了决心。1942年初, 波特哈斯特为他生下…个男孩黑尔格,1944年又生了一个女儿纳内特·多罗特娅。如何安顿情妇和私生子,使希姆莱伤透了脑筋。
  希姆莱这个在希特勒和党阀们面前表现得唯唯喏喏而杀起犹太人来两眼血红的人,尽管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党卫队的工作上,尽管他那位神经质的妻子玛加丽特喋喋不休地叫苦埋怨希姆莱的父母,希姆莱还是始终不肯和父母、兄弟分家。他母亲过世时,希姆莱自己虽也病魔缠身,但他仍然守在灵前,通宵达旦,寸步不离。
  举行葬礼时,他和两个兄弟长兄恩斯特·希姆莱、三弟格布哈德·希姆莱,隔着母亲的灵枢紧紧握手,向母亲的灵魂发出誓言要永远和兄弟们生活在一起。
  对于兄弟之间希姆莱常以家庭的保护者自居,但如何对待曾经患难与共的妻子却使希姆莱进退两难。离婚吧,难以说出口,更何况还有他心爱的女儿古徳隆。不离吧,又不能再让波特哈斯特去过那种无家可归的生活,不能再让她像客人似的住在柏林施特格利茨区俾斯麦街48号c宅米勒的家里。 思付再三,希姆莱决定先给她找幢房子,让她们母子安定下来再说。
  黑德维格·波特哈斯特的父母非常反对自己的女儿跟希姆莱姘居,并且一再敦促她跟希姆莱断绝那钟不正当的关系。波特哈斯特的嫂子向波特哈斯特转达了二老的意恩。她嫂子还给她出主意:“为了二老的缘故我希望你们尽快结婚。”之后,波特哈斯特的嫂子还给她写来一封信,说:“黑德维格,我担心你永远不会跟父母言归于好。他们说了,除非你与他一刀两断或他为了你而离婚。这样,他们就会原谅过去的一切,而整个事情就难在你跟他同居。希姆莱是有妇之夫。父母认为,他在欺骗他的妻子而又不把你放在眼里。母亲问我他的妻子是否知道这件事情,我不得不遗憾地回答说,据我了解、她至今还不知道,母亲随即指出这是他胆小伯事。父母为此非常苦恼。”
  波特哈斯特把她嫂子的信给希姆莱看了。希姆莱明白,要想不失去波特哈斯特,就必须弄到房子,让她们母子先安顿下来。然后再做第二步打算。但令希姆莱为难的是,他虽然是党卫队帝国的统治者、党卫队经济企业的主宰、德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警察机器的控制者,手里却没有一点私人积蓄。无奈,他只好采取与其他党员同样的办法,向党的书记处申请贷款。
  鲍曼批准了他的贷款,并给他八万马克的支票。希姆莱用这笔钱,给黑德维格·波特哈斯特在伯希特斯加登舍瑙的柯尼希湖畔附近盖了一幢房子。这幢房子号称“雪角领地私邸”。他让波特哈斯特及家人搬了进去。
  第二节 希姆莱主宰黑色军团
  希特勒的驯服工具 二十九岁登上党卫队全国领袖宝座 希姆莱使党卫队发展壮大
  党卫队是根据阿道夫·希特勒和海因里希·希姆莱的两双眼睛行事的。
  人们普遍认为,第三帝国是一个彻底组织起来的极权主义国家,天衣无缝地掌握着每个国民,并使其屈从于一个统一的中央意志。
  在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极权只是希特勒的意志,他以所谓领袖喻示和领袖命令统治着德国。只要领袖的意图有所表达或以命令的形式下达,作为领袖专政的最重要工具的党卫队也就拥有绝对的权力。
  但党卫队员心目中的这个喜怒无常、巧舌如簧、从上等兵一跃爬到纳粹党领袖地位的希特勒,不愿受到任何一种体系的束缚,因此他把任务委托给尽可能多的小体系去执行。
  希特勒善于使用一种主观直觉多于周密思考的手法来操纵局面,以防范可能出现某一下属同竞争对手密谋反对他的情况。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让很多的掌权人物去解决同样一项任务,以确保独裁者可以不受任何下属的掣肘。
  但是,另一方面,国家却变成了争权夺利的战场。
  由于这种领导方式,领袖不仅否定了作为本身目的的国家,而且毁灭了形式上的国家,使它不再成为可供使用的工具。国家已为最高头目们的多中心专政所取代,形成一种私人国家、私人军队、私人谍报机关的混乱局面。
  党卫队谈不上是具有垄断地位的组织,他是按照希特勒的旨意行事的。党卫队虽是国中之国,但没有希特勒的旨意,希姆莱就不能拉着希特勒的权威做虎皮,遇事就不得不跟国家的其他头目商量着办。党卫队在奉行希特勒的旨意和无法言明的不受法律限制的范围行动。
  在这范围内谁占上风,并不取决于谁是真诚的纳悴分子,而是取决于谁掌握的实力更强,谁的权势更大。
  纳粹党内的多年派系斗争,已扩展到国家政权方面。这也是希特勒的愿望。别人的明争暗斗确保了他在党内和国家政权中的巩固地位。
  党卫队在这种权力竞争中艰难地开展工作,几乎没有时间和力量摄取德国的独裁统治权。 血洗罗姆及其冲锋队以后,党卫队势力逐步扩大,夺得了一个又…个权力部门,但是有两个力量它无力压服,那就是纳粹党和国防军。
  党卫队必须听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党卫队队员出现在希特勒周围,但希特勒心怀疑虑,不让党卫队染指国家员关键的权力中枢。
  希特勒让党卫队的领袖们认识到,他们只是给他当差,不准插手政事。
  有一次,党卫队违背了他的意志,干预了德国对罗马尼亚的政策。希特勒把党卫队全国领油希姆莱叫到自己面前,大发雷重,咆哮道:”我将要再一次消灭这种黑色的瘟疫!”
  希姆莱被吓得瑟瑟发抖,担心自己成为罗姆第二。
  然而,希特勒说归说,做归做。他把希姆莱看作是一个勤奋的、但并无特殊天才的学徒。他虽然提拔了他,给他很大的权力,但从未考虑过让他当自己的继承人。
  希姆莱设想把耶酥的理想和他对中世纪德国骑士团的想象结合在一起宗教的虔诚和野蛮的骑士作风相结合的党卫队骑士团。
  他自封为骑士团首领。骑士团的任务是把北欧日耳曼社会从犹太人血统的流毒中解放出来。
  希姆莱让希特勒披上一件德国骑士团首领的白色斗篷,博得希特勒的欢心,特意批准他用公款在威斯特伐利亚的帕德博恩一座中世纪古堡的基础上,修建一座名为韦韦斯堡的新的德国宫殿,作为他和希姆莱召集党卫队高级领导人开会和作祈祷的场所。
  这所宫殿式建筑耗资一干一百万马克。
  希特勒所以能够批准希姆莱动用国家巨资修筑气势恢弘的宫殿式建筑,不是考虑党卫队的需要,而是奖励希姆莱的不辞辛劳和奴仆式的忠诚!
  党卫队处处确保领袖在党内的权威,时刻准备无条件的执行希特勒的命令。
  希姆莱是希特勒的驯服工具。
  1939年8月22日, 星期二,希特勒召开了武装部队总司令、参谋长和指挥部队的将须们的联席会议,向他们宣布要向波兰开战。他说:“我将在宣传上提出发动战争的理由,人家信不信无所谓。事后是不会有人间胜利者当初说的是不是实话。在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时,重要的不在于是否有理,而在于胜利!”
  希特勒话是这么说了,但他不愿意担发动侵略战争开第一枪的罪名,已暗中委托人去制造发动侵略战争在“宣传上”的理由了。
  这个人就足海因里希·希姆莱。希特勒寄希望于希姆莱和党卫队身上。
  希姆莱没有辜负希特勒的期望,他的助手海因里希为此制定了一个很好的方案。此方案是在德国进攻波兰的前一天夜里,让保安处掌握的部队穿上波兰游击队员和士兵的制服,沿德波边境虚构侵犯边境事件。伪装的波兰人的任务是在几分钟内攻占格莱维茨的德国电台,随后对着麦克风用波兰话发出一通攻击德国的叫器;在克罗伊堡北面的边界林区城市皮琴进攻当地的森林管理所,以及捣毁格莱维茨和拉蒂波尔之间边界地段的德国霍赫林登海关。
  党卫队给他们的领袖提供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需要的口实:波兰向德国进行拢衅性袭击。
  保安处在徳波边界上演的这出战争把戏表明,党卫队正力争使自己成为第三帝国推行扩张政策的重要角色。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是:党卫队员们开枪射击,为希特勒铺平了通向外交冒险的道路。
  从而证明,党卫队有朝一日必将成为德意志强权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支柱。
  但希姆莱还必须小心行事。此时,他虽然控制了仅次于武装部队的最强大的国家权力机器警察,手中掌握了二十五万八干四百五十六名党卫队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