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178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178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的,就是那些所谓的义士中的一员!
    (未完待续)


二六一章 白马义士
    初平二年,四月初。
    战云再次笼罩在河北,令天下人瞩目的一场大战,界桥以南二十里的平原上,拉开了帷幕。
    对战的双方都拥有高昂的士气,统领大军的主将也表现得信心十足,如果忽略几天前的那场不在计划中的突袭战的话,这场战争的模式,完全是遵照春秋时代进行的。
    公孙瓒率领四万大军自东而来,与袁绍的五万兵马会猎于渤海、安平两郡的交界处。
    默契的选定了战场;默契的没有出奇兵;默契的互下战术;默契的选择了同一个黄道吉日……天知道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仇人,怎么会这么有默契,但事实已然如此,不论理解与否,参与者都只能认命了。与其想东想西,不如想想怎么取得胜利,或者在战场上保住小命来的实在。
    一样米养百样人,双方加起来近十万人聚集在这里,当然不可能每个人的想法都一样。
    太史慈此时的想法就有些不搭调。
    正常而言,大战在即,他这个好战分子应该很激动,很热血沸腾才对,可现在,他的眼睛压根就没往对面瞅,反倒是贼兮兮的不停往身侧瞟。
    一眼,又一眼,恨不得把脸贴上去,耳朵凑过去,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好在周围都是自家兄弟,不然就凭他这幅贼忒兮兮的模样,就会被人当做奸细或者叛徒给抓起来。
    “我说子义,你到底看什么呢啊?眼看着就要开战了,就算我军不是先锋,你也得……”秦风实在受不了他这样子了,上前扯扯他的袖子,低声提醒。
    太史慈本来就憋得够呛,秦风送上门,刚好让他一吐衷肠。他反手扯住秦风,压低嗓门反问道:“疯子,你不觉得奇怪吗?”
    “奇怪啥?”秦风有心闪开,但太史慈那双手何等之快,秦风躲闪的念头刚起,手就被抓了个正着,无奈之下,只能强打精神回答。
    因为没能劝动公孙瓒改弦易辙,又见多了王羽三言两语摆平其他人,所以,秦风一直感到很自责。这场会战若是真如王羽所料,弟兄们就算能赢,伤亡肯定也极其惨重,若是输了……那结果,他想都不敢想。
    这样的心境下,他哪有空关心太史慈到底在抽什么风?
    “主公啊!你看主公!”太史慈可没这种自觉,他性情本就有些跳脱,在王羽麾下,也没太多条条框框约束,更是让他如鱼得水。反正这场仗,至少开端部分跟他关系不大,自然也没什么好紧张的。
    “呃……君侯?”相比于太史慈的神秘兮兮,秦风的反应就显得相当迟钝了,他木然回头看看,然后又转回来,傻傻的问道:“君侯怎么了,好端端的啊。”
    “嗨,我跟你啊,就没话说。”太史慈翻了个白眼,甩开手,象赶苍蝇似的挥了挥,“去去去,别耽误我观察情况。”
    “……”秦风本来也是个直肠子,要不是王羽之前嘱咐他时,说的太过郑重,他本也不至于纠结这么长时间。太史慈的做派实在很违和,于是,他的好奇心也被勾起来了。
    “你不说我怎么会知道呢?子义,你给我说说,到底怎么了?”
    “也罢,我就给你说说罢。”太史慈转头看看他,本待再摆会儿架子,可他本就是个憋不住话的,想了想,还是放弃了,“不过你可听好了,安静着听我说,别大惊小怪,更不能大声说话,否则,让主公听见就糟糕了。”
    这次轮到秦风翻白眼了。
    太史慈那嗓门,每次在战场大喝的时候,就像是平地炸响了一声惊雷,很有震慑敌胆,壮我军士气的功效。
    可放在平时,他这嗓门就纯粹是累赘了,别大声说话?难不成你自己觉得声音挺小,别人就听不见了?这事儿啊,好有一比,嗯,就是掩耳盗铃。
    不过,秦风也没有提醒同袍的意思,一来提醒了也没用,二来,君侯大事精明,小节糊涂,太史慈是他的爱将,就算说的话稍微有些过火,君侯也不会在意的。权当是当苦中作乐好了。
    “君侯身边那个……就是那个骑白马的……你怎么这么笨啊?不是你那些弟兄,是那个俊俏少年郎!对,就是那个义士,从常山来的那个!”太史慈指点道。
    “他怎么了?”秦风眨巴眨巴眼,一脸茫然。
    常山、中山、河间三个郡国在冀州最北部,与草原就隔了个代郡,与边疆没多大区别。在汉末鲜卑、乌桓的几次大规模入侵中,都被祸害得不轻。特别是中平五年的那场动乱,中山国相张纯叛乱,周边的常山、河间,是最先遭兵灾的。
    平定那场叛乱的人,正是公孙瓒,所以,在这几个郡国,白马将军的威望都是极高。
    这一次公孙瓒传檄河北,攻伐袁绍,这三个郡国响应者众多,类似眼前这个少年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都是自备白马,长途跋涉而来。
    这样的人,无疑都是壮士,虽然暂时还不能编入义从,但好好培养一下,将来军中未尝不会多几名猛将出来。
    公孙瓒本打算将这些人带在身边,可单经私下的提示说,这些人当中有可能混有奸细。公孙瓒想想觉得也有道理,可已经出口的话,却又不能随随便便就收回去,结果,王羽挺身而出,大包大揽的表示,可以让这些人随自己一道观战。
    公孙瓒正为此而头疼呢,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至于那些少年,在北地,王羽的名声比公孙瓒差些,但传奇性却更强,特别是他的年纪,对这些少年来说,比威严的公孙瓒,更容易亲近。
    于是,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至于王羽特别关注的那名少年,秦风还真就没留意,现在得了太史慈的提醒,才打量了对方一番,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燕赵之地的男儿长得本就高大,那个少年生得虽然雄壮,但也不见得就有多特别。倒是那张脸,秦风往太史慈的脸上仔细端详了一下,得出了结论,嗯,长得比子义还要俊些,难不成,子义这是……嫉妒了?
    “你想什么呢?”对于秦风的猜测,太史慈嗤之以鼻:“武将安身立命,靠的是手中枪,腰中剑,容貌好不好看,有什么关系?”
    “好了,好了,这话你都说过几百遍了,就别没完没了的了,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你到底在好奇啥?”
    “你没见到前几天的那架势么?”太史慈嘿嘿一笑,道:“主公先前还和公孙将军有说有笑呢,结果,一看到那位……咳咳,他的眼就亮了,亮得跟星星似的,眨都不眨!等单将军介绍完,他那眼啊,都快贴到人家身上去了。”
    “有这事儿?”秦风大为惊异。
    “还不止呢。”太史慈得意洋洋的宣布他的观察成果,“主公盯着看不要紧,那位刘皇叔先前一直盯着主公来着,结果啊,主公一盯着那少年看,刘皇叔也盯过去了,然后也是两眼放光!”
    他越说越离谱,秦风听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等了一会儿,见太史慈没有往下继续说的意思,他才问道:“然后呢?”
    “然后?”太史慈往身后的大营比了比,嘿嘿笑着,笑声很荡漾:“这几天你没注意吗?主公和那位……一直在一起来着,那位刘皇叔几次想凑过来,都被主公给挡驾了,你说,这里面能没点事儿?”
    “好像是有点问题。”秦风低头想了想,想到了一个可能性,“我听说,君侯虽然年纪小,但眼光很好,看人极准,说不定,这少年是个将才吧?”
    说完,他自己也觉得很有道理,点了点头:“玄德公也是个爱才似渴的,对君侯的眼光也很信重,所以……嗯,应该就是这么回事。”
    “切。”太史慈气哼哼的说道:“且不说他那个爱才似渴到底是不是真的,就算是,你看那小子才几岁?脸上白白净净的,一看就没打过仗,顶多练过几天武罢了,这样就能看出来是将才?那不成神仙了?”
    秦风窃笑。
    太史慈到平原求救,跟刘备来了个大眼瞪小眼,刘备觉得他太傲气,太史慈自己觉得被怠慢了。到最后才发现,其实就是文化差异导致的误会。
    这桩往事经常被人翻出来打趣,太史慈倒不会为此和同袍翻脸,但心里多少有些晦气。这怨念,最终也只能放在刘备身上了,所以,一提起刘备,他就没好气。
    “别偷笑,再笑,我可恼了啊!”太史慈瞪着眼睛恐吓秦风,后者捂着嘴,总算是把笑意憋回去了。
    “那,那你说是咋回事?”秦风含糊不清的问道。
    “简单。你想想,正月底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来着?”
    “正月底?”秦风愣了一下,皱着眉头回想片刻,才有了点谱:“你是说……”
    “就是倪贞啊,那个女扮男装的!”太史慈煞有其事的提示道。
    “不会吧?”秦风大吃一惊,“这也行?”
    “行,怎么不行?”太史慈一拍巴掌,大笑道:“主公他最近就好这口!”
    不远处,王羽身子突然一歪,好悬从马上掉下去,好在乌骓很有灵性,适时的侧了侧,不然他就要出大丑了。
    乌骓转过头,大眼睛中分明闪过了一丝人性化的神情,好像正在关切的问候……耳边传来一个略带腼腆的声音,表达了与乌骓相同的意思:“君侯,您没事吧?”
    “没事,子龙无须担心。”
    (未完待续)


二六二章 界桥之战
    “呜呜……呜呜呜呜……”
    还没等王羽想好怎么报复太史慈这个大嘴巴,连绵的画角声已经响彻了这方天地。
    这不是催战的号角,更像是这场大战的前奏,听起来凄厉而忧伤。号角声随着晨风一道,吹散了薄薄的晨雾,让朝阳的光芒得以不受阻碍的照耀在大地上,视野变得越来越清晰,将双方的军容彻底展现在对方的眼中。
    双方的军容都很齐整,以千计的战旗被晨风吹动,猎猎有声,与号角声、风声一起,汇聚成了一股决战之势,杀气盎然!
    幽州军这边的安排,和连日来的军议上敲定的一样,以雁行大阵迎敌,中军是公孙瓒的亲卫,三千白马,其余,包括泰山轻骑在内的八千骑兵,被平均分配到了两翼。
    骑兵在先,步卒拖后,打的是中间突破,全面开花的主意。
    公孙瓒的战略无可厚非,幽州兵强,但步卒和骑兵完全是两码事,兵甲、粮饷、训练都无法同日而语。三万多步卒,连三千重甲都凑不出,加上王羽打败淳于琼的缴获,才保证了屯长以上的军官有甲在身。
    汉代的兵制是以二与五的倍数为计算。
    最基础的单位为伍,即每五个人有一个伍长;两个伍为什,每十个人有一个什长;五什为队,每五十个人有一个队率;两个队为一屯,每一百人有一个屯长;两个屯为一个曲,每两百人有一个军侯;两个曲成一部,每四百人有一个军司马。
    通常每五个部为一个营,即两千人为一独立的作战单位,通常统军者乃将军或是校尉。
    屯长,就是百夫长了,在得到了王羽缴获的战利品后,才能达到百夫长身上有甲穿,可见幽州军的步卒装备有多简陋,比起黄巾军也好不到哪儿去。
    为此,王羽曾私下里向田楷打听,发现实际情况,比表面看上去的还糟糕。
    在公孙瓒正式图谋冀州之前,幽州军中根本就没有步卒的编制。公孙瓒作战的目标是塞外的胡虏,而他的作战风格就是进攻,再进攻,要步卒何用?
    这些步卒,都是他南下并发檄文之后,从各郡国里凑起来的郡兵甚至民壮,搬运粮草辎重还算是得力,打仗么?相对于幽州军那些身经百战的骑兵,步卒们顶多也就是虚张声势的凑个数了。
    所以,用骑兵打开局面,步卒随后掩杀,扩大战果,就是这场会战的最佳策略。
    其他的策略,都是在不进行主力会战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公孙瓒和幽州众将眼下都是志得意满,自认天下之大,无不可为,王羽也不好劝得太深,太频繁,以免吃力不讨好,伤了两家的和气。
    实际上,公孙瓒的心思,他已经窥得了几分。
    白马将军离枭雄还有很远的距离,和吕布一样,他的骄傲和宁折不弯的脾气,是争鼎天下的致命弱点。此外,他也很不擅长隐藏心事。
    只交谈过两次,王羽就意识到了,自己若是反复劝说,显得太过热切,很容易就会被公孙瓒和幽州众将当成心怀叵测的小人,怀疑他试图吞并幽州军。
    王羽的确有这样的想法没错。在很久很久之前,他就开始窥视幽州、并州,这两支强军了。不过,他也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交情不够深、形势没成熟之前,任何过界的举动,都会激起对方强烈的反弹,以至反目成仇。
    所以,王羽干脆就不劝了,彻底把自己摆在援军的位置,任凭公孙瓒安排的同时,专心笼络赵云。大老远的跑一趟,总得有点收获不是?
    对此,公孙瓒和幽州众将都很满意。
    公孙瓒还是老大哥的心态,认为应该是自己照顾王羽,等到这仗胜了,全取冀州之后,就可以顺势展开勤王战略了。以幽州铁骑的战力,加上冀州的富庶,天下谁人能挡?
    既然王羽不再试图左右自己的战略,那就应该是没有染指自己部队的心思了。待大功告成之时,他在朝中固然大权在握,但也会给王羽这个兄弟留个煊赫的位置。
    至于王羽为何拉着个投军的少年不放,公孙瓒一点都不在意,他崇尚的人才理念是这样,就算很有本事,也得先从基层做起。只要是人才,最终就会脱颖而出,要是没这份儿耐心,就算有本事,他也看不上眼。
    而单经、严纲等人,本也不喜欢有人来和自己抢位置,乐得坐观其成;田楷倒是有所察觉,但他只要王羽不和公孙瓒起冲突就心满意足了,哪里还会去管一个小兵的归属?
    因此,王羽明目张胆的挖角行动,没引起任何麻烦,除了刘备之外,甚至没人持续的关注此事。
    只可惜,刘备没有掐指一算的本事,从一开始他就全面落后了。
    赵云因仰慕白马将军的威名而来,自己带了匹白马,就算做不成骑将,也更愿意做一名骑兵;而刘备的部队是纯步兵部队,除了供将领骑乘的马之外,就只有几匹老弱驮马,对赵云这样一心要做骑将的人,吸引力自然很有限。
    当然,关键还是王羽的存在,从一见面开始,他就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抢到了先手。
    而且他的名声比刘备响亮许多,忠义无双,天子的肱骨之臣,大汉冠军侯,这一堆光环,晃得素有忠义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赵云眼花缭乱,哪里还注意得到旁人?相对而言,刘备那个所谓的汉室宗亲的名头,简直弱爆了。
    中山靖王刘胜是个生不逢时之人,他正好赶上了汉武帝刚即位,七国之乱刚结束不久的那个时代,藩王的权力被削弱到了极点。
    刘胜是个聪明人,知道韬光养晦的道理,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酒色之上,并因此得到了朝廷的褒奖,被誉为‘汉之英藩’。此人最大、最出名的本事就是开枝散叶,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
    子生孙孙生子,到他去世的时候,把他的儿孙集结起来,组成两部兵马,一点压力都没有。从汉武帝时代到如今,已经过了三百多年,在中山国这地界,十个姓刘的里面,至少有五个是中山靖王之后。
    没有竞争者的话,刘备花点时间,未尝不能用水磨工夫打动赵云,可面对王羽这么个超强的竞争对手,刘备就全面落在下风了。
    最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没搞明白,深受王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