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214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214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觉得铺垫的差不多了,刘岱很快露出了真实意图:“孤以为,这一仗可以这么打……”
    他指指邯郸方向,“本初与河内、并州兵马会师后,要先消除黑山贼的威胁,蛾贼一向擅长流窜,等战事结束,大军想必也被引得偏了,与其兜转回来到清河会师,还不如取道广宗,从西北方向攻入清河……”
    刘岱为人有些无聊,但他的本事是有的,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对眼下的战局,也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袁绍不可能放任张燕威胁背后,在决战之前,与黑山军一战势在必行。他的两路附庸军,张杨可以直接到邺城与他汇合,高干的并州军就麻烦很多。
    从并州过来,要么绕路走滏口陉到魏郡,还有就是走井陉和袁绍两面夹击张燕。
    胜利,毋庸置疑,但想全歼张燕,肯定是不可能的。
    此人是黄巾军中最擅长流窜作战的将领,皇甫嵩当年剿灭了整个冀州的黄巾,他都能跑得掉,故而有了‘飞燕’的外号,说的就是他跑的又快又巧,像是飞翔中的燕子一样。
    此后又在黑山上修炼了这么多年,他的道行肯定比从前还高,袁绍败之不难,想灭之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不过,再怎么擅长流窜,张燕也不是真的燕子,他要退回老巢,也得走太行八径,而不是随便找个地方爬上山去。
    井陉被高干堵住,张燕就只能往北跑,从蒲阴陉,甚至飞狐口逃回太行山,蒲阴陉在赵国境内,飞狐口已经是常山国境内了,袁绍的大军至少得跟到广平与赵国交界的襄国城一带才能放心回头。
    而冀州与黑山的战事一起,王羽肯定会做出反应,如果他千里赴援,去救张燕自然很好,但若盯上刘岱就很不妙了。刘岱恨王羽恨得要命,但他绝没有替袁绍打前锋的想法。
    想了又想,最终他想出了这么个方案。
    让袁绍从襄国直接去广宗,攻破田楷的防线后,从北面攻入清河。这样做的时间最短,但依然存在一段空白期间,刘岱决定,让曹操来填补这段空白。
    “孟德你率军从苍亭津渡河,经阳平,一路到达乐平,与乐平的二吕回合后,进窥聊城。王贼若来,你便坚守城池,与青州军对峙;如果王贼主力不肯南下,你便率军攻下聊城,甚至博平,牵制王羽的军队。”
    “你不须担心王贼遣主力来袭,你北上的同时,孤也会率大军北上,屯兵于茌平,与你互成掎角之势。王贼攻一方,另一方就袭其侧后,里外夹击,他若回军来战,你我便坚守待援,如此,让他疲于奔命,等到本初大军一至,他纵有再大的本领,也回天乏术了。”
    曹操沉吟不语。
    理论上来讲,刘岱的计划很有章法,如果能完美执行,应该有胜算。可问题是,理论这东西不可靠,万一某方存有私心,那个袭敌侧后,或者被王羽攻打的人,就会变成孤军作战了,危险得很。
    刘岱不是公孙瓒,曹操不大信得过他。
    这个安排本身就能看出刘岱的私心,曹操就算不进攻,聊城与乐平的距离也不过几十里,中间都是平原,一马平川;而茌平距离聊城有上百里,更关键的是,中间还隔了好大一条河——黄河!
    有这么个屏障,刘岱的安全就很有保障了。王羽要是太冲动,说不定还能让他捞到半渡而击的机会。
    曹操也不觉诧异,他早就料到了。老派官僚,做事都是这德性,危险别人上,好处他来拿,不去就翻脸,大局么,呵呵,也就是嘴上说说。
    刘岱耐心劝道:“孟德你也不要多心,兖州精锐尽在孤这里,青州还有过万精锐未动,万一王贼狗急跳墙,孤注一掷的攻入兖州,烧杀掳掠,孤总得有个应变的余裕,你说呢?”
    见曹操依然耷拉着脑袋不说话,刘岱在语气中加了点热度,语重心长道:“孟德须知,只消今次功成,诛了国贼,大汉便中兴有望了!人在做,天在看,到时候,你还怕没有公侯之位么?邓、岑那样的煊赫,你也未必不能期盼啊!”
    说罢,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曹操,眼神中尽是期许之意。话说到这份儿上,再不明白就太傻了。
    邓岑何人也?邓禹岑彭,云台二十八将中有名之人!他们立下的功劳是什么?拥立从龙!臣子能立下的最大的功劳就是这个。刘岱在这里,已经自比光武帝刘秀了,曹操若是再不答应,那两家也只能翻脸了。
    “岱公的期许之意,天高地厚,操敢不效命!”像是痛下决心似的,曹操一揖到地,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
    “好!”刘岱大喜,当即传令下去,吩咐摆宴席给曹操接风。
    曹操以军务紧急推辞,却也推辞不过,最后只能留下喝了个半醉,待到黄昏时分,才在护卫的护持下,勉强上了马,离开东阿,踏上归途。
    (未完待续)


三一零章 出奇方致胜
    “我军的优势?子义你还没明白吗?除了屏蔽情报的游骑之外,我军精锐集中一处,又是内线作战,在调度机动方面同样占据的优势,这不就是胜利的条件吗?”
    抛出徐荣的战例后,王羽并没有做详细的说明,情报战是新概念,解释的清楚一点更好。战略方面,就没必要解释得那么仔细了,以免限制了众将的思维模式。
    这个时代的名将之所以有实力,有魅力,在于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风格。这个风格有可能被人当做弱点来利用,但同样也是他们发挥实力的方式。
    所以,自己没必要事事都详细解释,点出关窍,让各人以自己的方式思考就是了。
    王羽用心良苦,但太史慈却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家伙,当时虽没追问,可等到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时,他忍不住了。于是,有了王羽上述的解释。
    “这个俺懂。”太史慈大咧咧一挥手,直言道:“可主公您的安排就让人看不懂了。”
    “哪里看不懂?”
    前世的历史上,在洛阳之战之中,董卓就是依靠内线作战机动力的优势,用各个击破的策略,解决了三面包抄上来的敌人,为迁都之举赢得了时间。
    这个位面上,虽然因为王羽的存在,没能达成这个目标,但徐荣先后在南线、东线获得胜利。他超强的战术指挥能力固然是主因,但内线作战,机动力的优势,同样不能忽略。
    当日王羽的部队从东线的荥阳,迂回到南线的鲁阳,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而徐荣从梁县转移到成皋,只用了一半的时间还不到。
    所以,围攻和被围攻者都有各自的优劣所在。围攻方占据兵力上的优势,而被围攻方往往占据着主动权。想分出高下,双方终究还是要在战略层面上做一次较量。
    若围攻方的战略强,被围方就会饱受分进合击,首尾难顾的苦头;若反之,围攻方就会发现,看似声势浩大的四面合围,其实处处都是漏洞,因为距离太远,所以只能看着各路友军被人各个击破,空有兵力上的优势,却发挥不出来。
    太史慈更出名的是他的勇武,但这些兵法上的常识,他当然不会不明白。
    一手牵着黄骠马,太史慈一本正经的分析道:“敌人来自四个方向,幽州牧刘虞没有直接出兵,只是对公孙将军的领地展开了侵蚀,借以分散我军兵力,这路敌军只能让公孙将军自己料理,咱们去不了,也不能去。”
    “子义最近很有进益啊,近朱者赤,古人诚不我欺也。”插话的是贾诩。
    太史慈是武将,王羽也以武将的准则来自我要求,所以行军路上,他们都是牵着马的。贾诩是文官,虽然没有坐车的享受,但多少还是有些特权,他骑在一匹青花大骡子背上,把那匹健壮的骡子压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
    迅速北上,先解决刘虞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但问题是,贸然进入公孙瓒的地盘,打下来的地盘和战利品要怎么算?
    青州军白跑一趟?那可说不过去,虽然没人明说,但当初田楷援青州,王羽事后可也将平原拿出来做谢礼了,这就是个默契,却不能无视。就算王羽没这个心思,也得防着幽州内部的误解,再牢固的盟友关系,也不是一家人,实在大意不得。
    公孙瓒现在内忧外患,已经很窘迫了,王羽再跑到幽州去分地盘,也实在说不过去,所以,除非公孙瓒自己提出请求,否则青州军肯定不能贸然北上。
    其实,去了也未必有用,因为幽州的局势很麻烦,不是两军对阵,用勇武和刀剑说话那么简单,加上青州军,也未必能加速解决问题,说不定情况反而更为复杂了。
    太史慈能说出这番话,说明他对其中玄妙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贾诩才有了那句赞语。
    “兖州的两路诸侯,单拿出来一路,兵力都比我军要多,又互为掎角之势,仓促间只怕难以在任何一边取得战果,若是不能速胜,等援军一到,反是我军居于劣势了。”
    太史慈没理会贾诩,和老狐狸打交道,必须得有随时被利用的觉悟,对此,太史慈有着极为深刻的教训和惨痛的经历。虽然仗着王羽的看重,他没吃过什么大亏,但出头的橼子先烂的道理,他还是很清楚的。
    他现在已经总结出对付老狐狸的办法了,那就是不跟他说话,至少不要在主公面前说话,这样可以最好的避免被对方当枪使。
    “那也不一定吧,当日曹操在谷水之畔惨败,却也不见哪路诸侯去救,酸枣诸公更是以此为由,就此一哄而散了。曹操、刘岱,未必就那么齐心。”
    太史慈不理贾诩,胖子偏偏要缠上来,搞得太史慈头大如斗,连皱眉头。
    “军师只见其一……嗯,这么说吧,今时不同于往日,这一次,刘岱和曹操可不单纯是为了响应袁绍,求名而来,他们是真心想灭我青州!我军若占了上风,他们或许不敢轻动,但现在……唉,总之,这一路要打,可是凶险得很。”
    因为要小心选择用词,以免给老狐狸抓到话柄,所以,太史慈这番话说的磕磕绊绊的,但意思是表达的很清楚了。
    没错,这一次和群雄讨董不尽相同,对王羽的威胁,兖州的两大诸侯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就算没有袁绍的号召,他们很可能还是会主动出兵。
    有这样的积极性,指望着他们完全出工不出力,那是不现实的,只会因为轻敌,招致惨败。
    曹操过河之后,没有急着进兵,而是从容的汇合了阳平,苍亭的袁军,抵达乐平,与吕旷兄弟合兵一处。情报显示,这段时间,他一直在操练士卒,演练阵型,为大战做准备。
    形势紧急,担心曹操出工不出力,虚应故事,再加上刘岱的保举,袁绍不得不给曹操一定的好处。不但释放了质子曹丕,而且还下令给吕旷等冀州诸将,令他们服从曹操的号令。
    曹操带过河的兵马有接近两万,加上沿途汇合的袁军,兵力达到了三万以上!而且这支兵马是完全听从他的号令的,而不是洛阳之战时,各行其是的乌合之众。
    刘岱的兵力和曹操差不多,也是三万左右。指挥者的水准应该有差距,但装备却更胜一筹。遍数大汉朝的州郡,论富庶程度和人口众多,也只有兖州能和冀州相比了。
    刘岱虽然没有全控兖州,但他占据的也都是富庶之地,再加上原来的底子,建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又有何难?
    像是算好了似的,就在曹操进驻乐平的同时,刘岱也移师北上,进驻茌平。
    茌平、乐平,与王羽驻军的博平,三地构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遥遥对峙。青州军距离两路敌军的距离差不多,两路敌军之间的距离则更近一些。可以想象,如果王羽跟其中一路敌军缠斗,另一路敌军从背后袭来时,战局会演变成怎样的灾难。
    王羽眉毛轻轻一挑,笑问道:“子义似乎另有见解?”
    “某认为,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臂!”太史慈五指并拢如刀,恶狠狠的做了个下切的手势。
    “袁绍以为可以用偏师挡住我军,先从容解决掉威胁其后路的张燕,咱们偏偏就不让他如愿!主公不妨传信张燕,让他浅战后,向平恩方向退却;再传信公孙将军,请他暂缓行程;同时,我军在博平虚张声势,主力偃旗息鼓,向西进发,最后……”
    最近这段时间,大伙在冀州地势上下的功夫都不少,太史慈不需要舆图,就能完整的说明自己的构想。
    “出其不意,汇合三家之力,在平恩一带,与袁绍的主力决战!”
    太史慈越说越快,眼中像是放出光来:“以三家之力,袁绍断无幸理,击败了袁绍,刘、曹自然胆寒,很可能不战而屈之,就算他们还要顽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没了袁绍这个主心骨,他们也不过是螂臂挡车罢了。”
    王羽点点头,太史慈的建议,深得出奇制胜的要领。袁绍在东线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又有曹、刘、张颌多方牵制,怎么想,都是万无一失了。
    公孙瓒那边虽然情况紧急,但他麾下都是轻骑,机动力极高,长时间作战耽误不起,十天八天还是没问题的。而袁绍得计之后,未必能想到,公孙瓒会回转回来。
    至于张燕,他本来也不可能跟袁绍死拼到底,被攻击后,八成是要使出拿手好戏,展开流动作战的。王羽如果提出计划,他八成还是会配合的。
    就这样,当袁绍兴冲冲追击张燕的时候,突然发现陷入了三方围攻,也只能饮恨收场了。
    换在从前,王羽可能也会这么想,弱势一方要翻盘,本来就是要冒风险的,稳扎稳打的战法,只适合兵力、补给更雄厚的一方。
    “子义的想法很有道理,也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王羽淡淡一笑,道:“太危险了。”
    (未完待续)


三一一章 不谋而合
    “哈?”太史慈脚下拌蒜,雄壮的身子一个趔趄,好悬没一个跟头栽倒。贾诩在骡子宽大的背脊上也晃了一晃,可见王羽这句‘太危险了’有多违和。
    “你们这么惊讶干嘛?”王羽耸耸肩,笑道:“用奇兵,也得考虑风险和胜算啊,风险太大,胜算太低,不成比例的话,那就不是用奇兵了,而是蛮干。”
    “可是……主公,此计有何不妥?”一听这话,太史慈不服气了,这可是他精心研究过战局后,制定出来的计策,被王羽一句太危险就给否了,确实让他无法泰然处之。
    要说危险,主公大仗小仗打了这么多场,又有那次不危险了?是孤身刺杀?还是用大风筝从天而降?
    说实在的,要不是跟在王羽身边耳濡目染久了,他还未必想得到此计呢。
    “嗯。”王羽轻轻嗯了一声,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说道:“所谓上得山多终遇虎,好用奇兵的人,就像是在绳子上行走,就算什么意外都没有,都很危险,意外因素再多一些,危险就会大的无以复加,最后把自己压倒。子义,你这计策中,就有很多相当危险的意外因素。”
    “是吗?”太史慈挠挠头,显得有些困惑,想了想,却不得其所,于是虚心问道:“请主公指点。”
    “谈不上指点,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少是个借鉴。”王羽点点头,他正要借这个机会,传输点东西给对方。
    前世王羽就很喜欢太史慈,实际接触后,更是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感觉。但他却不放心太史慈去独当一面,因为对方太冲动,太喜欢冒险了,在这方面,跟他自己都有一拼。
    现如今,受了王羽的影响,太史慈对出奇制胜更是情有独钟,然而,却没有王羽先知先觉的本领,这就很危险了。
    王羽不打算让太史慈一直在身边充当亲卫保镖似的角色,那太浪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