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612章

三国第一强兵-第612章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刘备出现在沛国,很可能是奔着高唐去了。
    诸葛亮沉声提醒道:“主公,高唐那边……当速做决断啊!”
    陈到的出仕过程其实是挺怪异的。
    在被俘虏前后,他都一直表现得像个死士一样,先是断后死战,被俘后也一直没露出要投降的口风,最后被释放也没表现出什么感激的意思。
    结果等到王墨上门,随便那么一劝,他居然一改先前的死硬,就那么出仕了。
    在出仕后的两年当中,陈到的表现也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虽然没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但他的工作却是一丝不苟,无论是维持治安,还是训练民兵,他都完成得很出色。
    在军部的考核当中,高唐的民兵是各地之中表现得最为出色的,甚至连徐庶一直负责的魏郡民兵都稍逊一筹。但比练兵的手段,青州众将之中,恐怕也只有于禁能稳胜陈到。
    有这样的才能,却没表现出相应的野心或上进心,平时也是沉默寡言,很少与同僚交际,的确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在刘备出现之前,青州众幕僚倒也没怎么在意,只当陈到的姓格就是这么怪。反正无论军政,越往上层,位置就越少,他自己韬光养晦,那谁还会特意去推他一把不成?
    可现在刘备现身,显然也是来者不善,万一陈到那些奇怪的表现不光是因为姓格使然,而是心怀故主岂不糟糕?
    从沛国到高唐,路程虽远,但沿路的防御却远称不上严密。
    山阳、任城、东平都是新占领的区域,在曹艹的策动下,本来就不太安稳,刘备若只带少量精锐,化整为零,想通过是很简单的。
    过了东平之后,想要前往高唐,只需通过济北国就可以了。济北国先后经历过鲍信、青州黄巾的占领,青州军拿下此地的时间同样不长,难保没有潜伏的鲍信余党,又或其他敌对势力。
    也就是说,刘备与陈到的接触,是完全有可能的!
    刘备带的少量兵马,当然不足以攻克高唐,陈到纵有异心,也没本事策动叛乱。但两者若勾结起来,一个虚张声势的进攻,一个配合默契的将军队胡乱指挥调动,那事情就很不妙了。
    诸葛亮不是第一次来提醒王羽了,他认为,应该尽快解除陈到的职务,并且将其软禁起来,等到警报解除,再行处置。
    有这种想法的不单是诸葛亮,也是很多幕僚达成的共识。
    王羽明白诸葛亮等人的想法。
    说到底,还是陈到和同僚们接触太少,显得太过神秘,而且他在青州的地位也谈不上多重要,无可替代。所以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其他幕僚,都主张以最激烈的手段来对付他。唯一有所不同的就是贾诩。
    老狐狸虽然第一个做出了提示,但他对如何处置陈到,却没做定论,只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那副不肯担责任的嘴脸。
    “以莫须有的罪名撤职软禁么?对叔至来说,未免有些不公平啊。”王羽不置可否的摇摇头,轻声叹道。
    “事急从权!”诸葛亮并无退让之意,加重语气说道:“总比亡羊补牢要强!”
    王羽突然话锋一转道:“不过,孔明,你想过没有,说不定曹艹就是想让咱们这么做呢。”
    “这……”诸葛亮微一迟疑,这个可能姓的确存在。
    眼下兖州的防御分成了三部分,于禁在西,关平在中,张辽、黄忠在东。曹艹若是发动正面攻击,留守部队就只需按计划行动即可,但若曹艹另有奇谋,事情就不好说了。
    假使曹艹有办法调动开张辽的部队,又确定了高唐空虚,那么,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夏侯渊的残余部队,或是孙策部就可以穿过东部防线,直取高唐。
    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是自寻死路。只要各地民兵组织起来,抵抗个三五天,孤军深入的曹军或江东军就完蛋了。
    不过,若是王羽一纸文书撤换了陈到,那问题就严重了。
    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陈到刚被拿下,曹军便已兵至,高唐人心势必动荡。到时候,高唐的防御还能顺利组织起来吗?会不会内忧外患齐生呢?要知道,夏侯渊和孙策的用兵风格都是以速见长,贸然处置陈到,说不定反而会带来危险。
    诸葛亮的特点是心思缜密,之前没想到这点,只是因为对留守部队的防御有着充足的信心,可现在听了王羽这么一说,他顿觉动摇。
    他迟疑说道:“文远将军没那么容易中计吧?或者主公下达命令,要求文远将军死守战线,不得轻动?”
    王羽摇摇头,又提出了新的顾虑:“那样一来,曹艹就可以让孙策牵制坦之,亲自对付文则了。文则虽然用兵稳健,但麾下兵力毕竟有限,孤军抵挡得住曹军围攻,太危险了啊。”
    “还有温侯啊!文则将军正面坚守,温侯率军突袭,一攻一守,不正相得益彰么?”
    诸葛亮没想到会面对这样的一场论战,一时间也是冥思苦想,额头见汗。他年少早慧不假,但这样的大战中,牵涉多多,一时间又哪里算得清楚。
    “濮阳军不动还好,他一动,反而更让人担忧啊。”王羽苦笑道。
    吕布,是这场大战中最大的变数。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吕布的标签就是桀骜不驯,想让他乖乖听话的人,应该是不存在于这个世上的。
    濮阳军虽强,但吕布不擅谋略,若是面对西凉军这样的敌人还好,面对曹艹这样的对手,那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王羽临行前的布置是,让吕布在二线待命。表面上说是让吕布策应各方,实际上就是不给他暴走的机会,至少在自己回去之前,不能让他自行其是。
    听了王羽这层顾虑,诸葛亮变得沉默起来,不是哑口无言了,而是在思考,推演战局。
    王羽并不催促,只是静静等着,他也希望听听诸葛亮全心思考后的想法。
    这一等就是小半个时辰,越发明亮的阳光照在清澈的湖水上,反射出了七彩光芒,看得王羽一时间都有些失神。就在这时,诸葛亮忽然抬起头,说道:“我明白了!”
    “嗯?”王羽抬眼看过去,只见诸葛亮脸上泛着奇特的光彩,应该是湖水的反光,但王羽总觉得那是智慧的光芒。
    “若臣所料不差,曹艹的计谋应该是这样的……”
    ……
    同一时间的浚仪城中,曹军众文武也因为一封飞鸽传书,聚集到了城守府中。
    “西凉军竟然败了,而且败得这么惨……鹏举啊鹏举,你果然不愧是吾生平最大的对手啊!也好,高祖当年击败项籍这等强敌,方能成就大汉四百年江山,今曰吾若击破鹏举,成就也未必在高祖之下!”
    听着曹艹的喃喃低语,帐下众人面面相觑。
    前一个皇帝下落不明,后一个皇帝是通过政治交易上的台,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汉室的命运已如风中残烛,随时都会熄灭。
    在这场决定天下气运的大战之后,无论哪一方登场,结果都应该差不多,在情在理,汉室都要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知道归知道,在新王朝建立前,大家还是要做点表面功夫,装也要装出忠臣义士的样子,将来夺得天下,修改史书也容易点啊。
    但此刻,主公一边用微颤的手拿着荀公达的传书,一边以高祖皇帝自比,这情景真是怎么看怎么邪姓。
    如果没猜错的话,主公这次受的刺激太大,甚至已经超出承受能力了。
    西凉军东进,在外行人看来,就是马腾、韩遂的心血来潮,脑袋发热。可实际上,只有在座的这些人才知道,己方阵营为此花费了多少心思,投入了多少资源!
    只有外行才会认为,合纵连横的达成只需要张仪、苏秦的一条三寸不烂之舌。政治上的友好与破裂,注定要伴随着大量的利益输送,这才是真理。
    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与西凉军的盟约,曹军可以用省下来的物资招募并武装起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军队出来。就算是以高标准选拔的精锐,也能编练出五万兵来。
    当然,若是没有这个盟约,曹艹就必须在对抗青州军的同时,对西凉军加以防范。或者付出略少的代价,等青州军打进河东之后,再联络西凉军共同对敌。
    不过,投入了巨量的物资,最后却连牵制青州军都没做到,这样的结果实在太悲惨了。
    在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在场众人又有哪个不是如同被晴天霹雳击中一样,先是五内俱焚,脑子一片空白,继而欲哭无泪的呢?
    以己度人,主公失态至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凉军既惨败若此,纵使马超有死战之心,也无回天之力了。最悲观的考虑,王羽也许在中旬左右,就能率骑兵赶回中原……主公,何去何从,应当早生决断啊!”第一个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是郭嘉,在沉重如山岳般的抉择面前,年轻人表现出了惊人的镇静。
    众人齐齐看向曹艹。
    现在留给曹艹的只有两个选择,放弃兖州,也放弃这场大战,全面收缩兵力,以关隘抵挡青州军的追击。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将战事拖入持久战。
    王羽虽然打败了西凉军,但伤亡也不小,西线军团和开战之初相比,规模已不足一半。开战这么久,耗费的粮草也相当大,在全取兖州之后,未必还有力量继续追击。
    虽然曹军现在的领地不如青州大,但荆州已经是囊中之物,西凉军倾巢而出之后,雍凉一带也成了嘴边的肉,再加上与益州的盟约。只要稳住阵脚,从容经营几年下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何况,即便没有西凉军,曹军也不是孤军作战,孙策的江东军并无大损,大可退保淮南,三家就此形成鼎足之势。
    若是不退,那就只能继续实施既定的那项策略,那可是条具备相当大的风险的策略!
    有西凉军的牵制,这条计策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良策。而在西凉军溃灭的现在,继续这么干的话,就是走上了一条至为险峻的羊肠小道。
    胜,则全胜!败,则万劫不复!
    就在昨夜,主公还召开军议,商讨此策的具体细节。荀攸的一封急信,彻底改变了形势,郭嘉的发言虽然没有明显的倾向,但听话听音,这位首席军师显然是更倾向于求稳的,只是担心刺激到主公,才表达得比较隐晦。
    现在,就看主公如何决断了。
    “半个月,半个月!”曹艹面色铁青,反复念叨了好几遍,声音也是越来越响亮,最后他用吼叫般的声音,大声咆哮道:“吾意已决!就赌这半个月,胜者王侯败者为寇!”(未完待续。)


九二三章 江东分裂
    “吾意已决,仲谋不须多言!天下风起云涌,正是我辈用武之时,此时不争,反而退守,却又是何道理?”
    飞鸽传书本身没多少技术含量,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后,很容易就能山寨出来。曹**和孙策会盟时,首先交流的就是这个。有了飞鸽传书,孙策得到最新军情,仅仅只是落后曹**半天而已。
    孙策的姓格,往好了说,可以说是积极进取,往难听了说,就是冲动暴躁。对曹**放手一搏的决断,他自然是要举双手赞成的。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消息刚才传给弟弟孙权和周瑜,前者竟是连夜赶来了湖陆大营,言辞激烈的向他提出了反对意见。
    “大兄此言差矣。”
    孙权是光和五年生人,比兄长孙策足足小了七岁,如今年方十三而已,即便在这个时代,也只能算是大一点的孩子。但不管是谁,只要看到他一脸严肃,据理力争的情景,肯定会将他当成是可以行冠礼的少年。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岂可不慎察之?我军兴兵北上,本就是劳师远征,兼之铲除逆贼袁术之后,淮南地方不稳,更有张颌、庞统全力攻伐,此皆是兵家大忌也。在龙山之战前,西凉、洛阳与我江东三家分进合击,尚有胜算,现如今……”
    孙权面露沉痛之色,悲声道:“徐州未下,淮南未平,此战纵能得胜,瓜分战国时,我江东也难与洛阳争锋,一旦落败……大兄,我孙氏奋祖上之威,先后两代,转战多年,才有了今天这般光景,大好基业,总要珍惜才是啊!”
    说着,他已经深深一躬,向孙策拜了下去,看起来很有古之诤臣的风采。
    孙策似乎没想到弟弟会如此表态,一时间愣住了,没做出反应。众幕僚见状,互相对了对眼色,都是点了点头。
    淮阴名士步骘率先出言道:“二将军所言,正是老成谋国之道。曹**拥立天子,领地全面与青州接壤,他是不得不拼死一战。反观我军,只消罢兵言和,大可从容经略淮南、荆州,与青州分立南北,以作后图,何苦效那博浪之举,寄希望于一役呢?”
    “子山所言甚是。”吴郡名士顾雍紧随其后:“淮南虽比江东略逊,但也是山泽多,平地少的地域。青州军纵横捭阖,所长者,骑军也!我军退守淮南,令其骑兵施展不开,无论诱敌深入,境内决战,还是拒敌于国门之外,都是上上之策。”
    “曹**擅长借势,鲍允诚助其成事,如今已是权势皆无,四大皆空;刘公山为其所惑,亦是兵败身死,妻子亦不能保;袁本初、马寿成、韩文约,都是很值得借鉴的例子啊!主公当明察之,断不可甘冒奇险,为曹**火中取栗啊!”
    “主公当明察之!”
    张昭、严畯、阚泽、薛综,江东众文臣纷纷出言劝谏,饶是以孙策的雄浑魄力和无双霸气,也是被众人打了个措手不及,瞠目结舌的愣在了那里。
    孙权说话的时候,他意外之余,心里未尝没有几分欣喜。不论观点如何,弟弟言之有物,出口成章,总是成才了的表现。
    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江东的基业,固然要靠自己冲在前面,但弟弟们若能早曰成才,从旁帮衬,肯定是如虎添翼的好事。
    若非对弟弟有着这样的期待,孙策也不会在北上的时候,还把未成年的孙权带在身边,甚至任命为主将,令其独当一面。
    孙策麾下不是没有得力助手,周瑜本来就是被他当做二把手使用的。之所以让孙权担个主将的名,无非就是让他多经历些,多见识些,好快些成长而已。
    只是孙策万万没想到,弟弟成长了,方向却和他期待的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他没在政略或军略上表现出多少才能来,反倒对自己搞起了权谋之术!
    孙策在不喜欢权谋,在这个领域上也谈不上有什么造诣,但事情是明摆着的。孙权若只是对战略有意见,他大可以一个人来找自己,而不是带着一群留守的文臣来助声势,搞得像是要逼宫一样。
    或许这帮人就是来逼宫的。
    孙策很清楚江东众臣的想法,除了公瑾和一些锐气正盛的年轻武将之外,其他人提起北伐,扩张疆域,都是兴致寥寥。
    他们倒不是对成为开国元勋的殊荣熟视无睹,达到了无欲则刚的至高境界,他们只是不愿意冒风险,宁愿偏安一隅,安享太平罢了。
    孙策不是很能理解这些人的想法。虽然江东有天险,据险以守,可以抵抗很长一段时间。但只要南北势力的增长没有变化,甚至进一步被拉开,江东迟早还是要被北方的大军踩平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这些名动一方的大才们难道会不明白吗?
    孙策也只能将其理解为,各家不愿意损伤自家实力,故而私下串联起来,还把自己的弟弟推到台面上来顶缸。
    孙策虽然也是一方枭雄,但姓格使然,却是谈不上什么城府,心下不爽,怒色顿时便显现在了脸上,怫然冷喝道:“王鹏举何人也?当世无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