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醉枕江山 >

第457章

醉枕江山-第457章

小说: 醉枕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蛮夷,既要让他们畏惧朝廷的实力,又不可压迫过甚,不要说是外族。就算是同族,你压迫过甚,不把他当自己人,又有谁肯甘心为你效命,肯对你俯首贴耳?可是这些年来朝廷是怎么做的?
    垂拱三年,朝廷讨伐先附后叛的吐蕃九姓,令西突厥十姓部落发兵助战,突厥十姓自备兵马、自备钱粮,经途六月,鏖战沙场,终于打败叛逆,申扬了国威,结果军事已毕,朝廷没有财帛赏赐也就罢了,连句嘉勉的话都没有。
    太后反以他们未曾奉诏,便擅自攻打了一个回鹘部落为名,下旨斥责,不许入朝,勒令于凉州发遣,各还蕃部,难道人家的儿郎就不是父母所养、就没有妻儿老少?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就换了这样一个结果!
    这样过河拆桥,谁人不恼?谁不心寒?以后再有军事时,依附我朝廷的各个部落,还有谁肯助战、还有谁还肯出力?”
    娄师德这样的老实人一旦激愤起来,实是比狄仁杰还要难以自控,他愤愤然道:“狄公常在京师,仆却是一辈子守在边陲,这事儿比你清楚。仆所言句句属实,国家无亲信之恩,何谈让其归心顺服?
    还有,朝廷趁东西突厥内乱,下旨劝降,结果碛北突厥归降五千余帐,甘州归降四千余帐,一个个伤残羸饿,面无人色,有羊马者,百无一二。然其携幼扶老,远来归降,朝廷却不予粒米赈抚。
    致使他们嗷嗷待哺,死尸枕藉,骂声载道,这些……可是仆当初亲眼所见!朝廷要么就不要招降,既然招降了,又不给予赈济安置,任其自生自灭,如此作为,朝廷的威信何在?
    更有甚者,诸蕃较我天朝贫穷,堂堂天朝上国,还要对他们常施勒索,铸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强迫四夷君长奉献!万国颂德天枢?我呸!天枢铸成之日,有多少蕃属暗中咒骂?
    如今朝廷又在铸九鼎,我听说武三思又在搜刮诸蛮夷,让他们捐献,要不是因为河北之变,他还不肯收手呢。蛮夷不是傻瓜,如此对待他们,他们安能与你同心。
    就说这突厥默啜之祸吧,当初突厥可汗阿史那伏念来都降了朝廷的,宰相裴行俭代表朝廷承诺,只要他投降,亲自赴朝廷请罪,朝廷绝不杀害。结果伏念到了朝廷就被斩了,堂堂裴宰相被自己的朝廷给卖了!如果当日伏念不死,今日默啜如何为祸?”
    娄师德所言,狄仁杰自然是知道的,这些都是国家施政时犯下的重大过错,可他又能如何?娄师德说一件,狄仁杰便喝一杯,不一时便酩酊大醉。
    狄仁杰满腔怨愤至此终于也忍不住发泄起来:“这一遭,朝廷北伐,发兵时排出二十八员大将,十六万大军,人人都有一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都觉得朝廷既然轻视契丹,为何还要派出这么多的兵马?”
    娄师德道:“还不是因为那些统兵将领多是依附武氏的人,而他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军功。朝廷还想以梁王武三思为安抚大使的,其用意也再明白不过。只可惜大军败的太快,武三思都来不及启程!”
    狄仁杰苦笑道:“这些年来,朝廷疏于武备,军权又被武氏一族众多不知兵的郡王们把持着,士卒少于训练,战力大不如前,再被这么一帮不擅打仗的将领统率,焉能不败?
    结果,一战大败,太后还不甘心,再派第二路大军,依旧是武氏子侄挂帅。这一路大军到了河北,除了白白消耗钱粮,毫无建树,迫不得已才派了王孝杰去,偏又让依附于武氏的苏宏晖为副元帅,结果……”
    狄仁杰越说越痛心。
    他精于政治,知道武则天面对一而再的失败,依旧不放弃用武氏一族的势力带兵,是为了大胜之后分享军功,树立武氏一族的威望。也就是说,武则天现在已经倾向于立武氏子侄为皇嗣,这是为武氏政权作过渡准备。
    所以,大周军队现在败得越惨,对武则天的打击就越惨,就越有利于李唐的复兴。可是,这个代价也太惨烈了,数十万的子弟,为了满足女皇一个人的权利而命丧沙场。
    狄仁杰担心契丹人会放下旧怨,同契丹联盟,如果那样,朝廷就不仅仅是经受几场大败、元气大失的问题,而是西南的吐蕃、西北的突厥、北边的契丹和奚人达到一个反周大联盟的问题。一旦出现这样一幕,以眼下朝廷的实力,如何应对?
    帐外的雪越下越大,不知不觉间,大地已被大雪覆盖,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大雪茫茫中,数骑快马从远处驰来,进了狄仁杰的大营。
    信使从马上跃下,喘息未定,便道:“有兵部行,需请狄元帅阅览。”
    狄仁杰亲兵陪着他顶着漫天大雪往帅帐处走,边走边道:“兄弟这么急促,可是有何重要军情?”
    那信使答道:“在下是送调兵令来的,朝廷委任娄大将军为副大总管,沙吒忠义大将军为前锋总管,要兵发河北讨逆!狄帅现为西路军主帅,要从这儿调兵调将,当然得先报知狄帅!”
    那亲兵讶然道:“要调这两位大将军?他们可都是能征善战的老将,北边战事如此吃紧了么,居然要调两位大将军一起北上,却不知这一路兵马的主将又是何人?”
    那信使眸中闪过一抹不屑的鄙夷,语气却极恭谨地道:“主将乃是河内郡王、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
    帐中,两个耄耋老臣发泄的牢骚越来越多,他们越说越是愤懑,先是大骂,最后忍不住伤心地流下泪来。
    他们一个为国戍边,守了一辈子边疆,可国家却越守越弱,他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一个努力为了国家的富强而治理政事,可他只换来一次次的被流放,他不知道自己的奋斗还能不能有结出硕果的一天。
    更叫他们恐惧的是,他们效忠了一辈子的帝国正在迅速地衰弱,他们不清楚还有没有起死回生的那一天。两个老头儿骂着、哭着,醉成了一滩烂泥。他们拥睡在一张榻上,酣声如雷。他们希望能一直沉睡下去,再也不要醒来。


第七百三十九章 出山
    北方的冬天四季分明,冬天应该是万物萧杀的,所以,虽然今冬的第一场雪还没有到,山上已是落木萧萧,只有一些矮树枝头还零落地挂着一些黄叶,等候着朔风袭来,把它们一扫而空,那时银装素裹,白雪将成为天地间唯一的颜色。
    远处的山峦上,因这一片片黄叶,让整座山都呈现出一片暗黄色,于近处看来明显的凋零不同,阳光下的远山予人一种视觉上的暖意。
    今冬的第一场雪虽还没有来,但风已经极冷了。
    数万契丹老幼,车拉马驮,载着他们全部的物资从山坳里走出来,绵延十数里,向北方进发。
    这样的队伍,尤其以老幼妇孺居多,如果有一支周军轻骑前来袭击,很容易就对他们造成重大伤害,但是孙万荣居然没有回兵护送,只是命令他们返回营州地区。
    河北地区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现在掌握在武攸宜手中。而武攸宜一到河北,就龟缩在坚城之内,从不主动出兵寻敌一战。孙万荣料定,只要他的大军还在外面活动,武攸宜就不敢冒险,所以才大胆地做出这些的安排。
    此时的契丹人,就像初到河北讨逆的曹仁师、张玄遇一样,无比的狂妄。
    费沫带着他的族人,刻意拖拖拉拉地走在后面,等到全部人马走出山坳的时候,费沫勒住马,转身看向杨帆。因为天气渐冷,杨帆也披上了一件契丹式的皮袍,单从外表来看,已经看不出与他们有什么区别。
    费沫看着杨帆,大声道:“你我便在此处别过吧!”
    杨帆没有偷着溜走,他相信费沫的承诺,费沫没有任何理由骗他。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不告而别,很可能会引起契丹人的猜疑,一旦让契丹人猜到他知道了契丹人打算与突厥人联盟的计划。那么契丹人会做出什么应变,他就不好预测了。
    现在,杨帆只认可契丹人的贫穷,对他们的武力和智力。已不敢有丝毫轻视。
    “费兄,保重!”
    杨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费沫拱了拱手,尽管彼此还是敌人。但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费沫道:“今天放了你,你的人情,我就还上了。你是大周的将。我是契丹的人。这一别,咱们两个难保不会沙场重逢,如果有那一天,我却不会再放过你了。”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在你们的掌握之中,救你也就是救我自己。我不觉得你欠我情,如果你我来日沙场重逢。你落在我的手里,我会放你一次,还你今日之情。”
    费沫把浓眉一挑,傲然道:“你觉得,你们还能赢?”
    杨帆道:“两人相斗,最后胜出的常常是能挨打的那一个,两国也是如此。我们的确吃了几次败仗,被你们狠狠地撕下几块肉来,疼!可要说败,还早得很,我们禁得起这种消耗,而你们连一次都禁不起,你们只要败上一次,就再也没有翻身之力!我们输得起。你们是输不起的!”
    费沫放声大笑道:“好,那咱们就走着瞧!我还要护送可汗回营州,咱们疆场再见!”
    费沫大笑着扬鞭而去。
    无上可汗李尽忠之死,现在契丹的将领们已经都知道了,孙万荣需要借大胜之威,抵消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但是这个消息并未对外公布,因为周军一败再败,死伤无数,而契丹人的伤亡却极小。
    在高级将领的伤亡方面,周军阵亡的大将极多,最高级别已经达到宰相,而契丹人方面,不但兵士的伤亡率极低,高级将领更是一个也没有损失,除了秘而不宣的李尽忠之死。
    李尽忠是他们的可汗,他们的最高领袖,李尽忠的死一旦宣扬开来,对周军而言,会大涨士气,而对契丹而言,却会破了他们战无不胜的不败金身,对契丹人是不利的,所以这个消息对外他们依旧秘而不宣。
    费沫大笑着追着他的族人远去,杨帆伫马山下,眺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轻轻拍了拍马颈,一拨马头,转向山坳。阿奴和古竹婷正从山坳中姗姗走出。
    杨帆微笑着伸出手去,阿奴温驯地递过她的小手,被杨帆一提,顺手揽住她的纤腰,便把她抱上了马背。在杨帆旁边还有一匹马,古竹婷一纵身,也跃了上去。
    那匹马上还驮着一些杂物,是杨帆以路径不熟、需要一些粮食和衣物为理由,向费沫要来的一匹驮马。阿奴和古竹婷的坐骑早在进山的时候就弃在山外了,带着它们的话,万一它们一声马嘶,就会暴露阿奴和古竹婷的行踪。
    杨帆向古竹婷问道:“古姑娘,这儿距哪座城池最近?”
    古竹婷道:“向北走的话是卢龙,不过那就要与契丹人同路了。东南方向是千金冶城,再就是马城了,不过马城更远一些。”
    杨帆道:“好!那我们就去千金冶城,到了那儿再说!”
    ※※※※※※※※※※※※※※※※※※※※※※※※※
    千金冶城。
    城楼上,马桥从城楼里走出来,手搭凉蓬向远处眺望一阵,对身边一名士卒道:“这三天都没有散落的兵丁找回来,估摸着不会再有人散落在外了,咱们现在一共收拢了多少人马了?”
    旁边那个兵丁答道:“陆续寻到千金冶城来的兵丁一共五千余人,从马城和卢龙陆续找回来的兄弟,大约有七千余人。”
    马桥神色黯然,吁然道:“十六万大军呐,就剩下这么点人,还大多身上带伤,唉!”
    他叹息着转过身,道:“我看,不可能再有人来了,且回去禀报大将军一声。”
    那名士兵突然道:“有人来了,骑着两匹马!”
    马桥霍然转身,眯着眼睛向天际看去,看了两眼。略有些失望地道:“应该是普通百姓。”
    那士兵也手搭凉篷看着,赞叹道:“嗯!好象是百姓,还是两个女人,这兵荒马乱。两个女人就敢在外面走动,北地的女人还真是胆大。”
    “是女人吗?对对对,是女的。不对,那是三个人!”
    马桥眯着眼看着。心中有些疑惑,最近不要说是走亲访友的百姓,就算是那些商旅也轻易不敢在外行走了,这两女一男竟敢这样大模大样地走在外面。真的会是普通百姓么?
    马桥想了想,吩咐道:“告诉城下拦住他们,问问他们究竟是……”
    马桥说到这里。身子突然僵住了。不但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就连身子都没了动作,那士兵奇道:“旅帅?你怎么了?”
    马桥突然“哇”地一声怪叫,一蹦老高,狂笑道:“是帆哥儿!哈哈哈,是帆哥儿!他还活着”
    那士兵吓了一跳,道:“旅帅。你说什么呢?谁还活着?”
    马桥没理他,一个箭步窜过去,扶着碟墙探头向外狂喊:“帆哥儿,我在这里,我是马桥!”
    他喊了两声,见杨帆并未注意,马桥急了,纵身一跃上了城墙,伸手扯过一面大旗,迎风挥舞起来,大旗猎猎,马桥又笑又叫,喜悦的泪水顺着他削瘦黎黑的脸颊流下来,挂在他久未修剪、蓬松糟乱的胡须上。
    “桥哥儿!”
    “帆哥儿!”
    劫后余生的两兄弟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热泪横流,阿奴站在他们旁边,微笑着看着这对真情流露的兄弟,轻轻拭了拭眼角。
    其实,杨帆和马桥之前都不知道对方参加了北征。
    杨帆虽是女皇亲口点将,但他级别太低,各路军并不知道他的存在。而马桥北征,杨帆同样不知道,因为女皇从各个兵种、各个军种中都有抽调部队,整个部队的组成成份异常的混乱,杨帆根本没想到马桥也会北征,自然不会刻意打听他的消息。
    但是杨帆失踪后,朝廷下令查勘的失踪将校名单中赫然有杨帆的名字,太平公主、武三思等各方势力也对他进行过寻找,尤其是经过那些在周围几座城池到处打听杨帆其人的“民间人士”宣传,这些天一直在千金冶收容乱兵的马桥怎还不知自家兄弟也参加了这场战斗呢。
    两人又哭又笑地欢喜了半天,情绪才渐渐稳定下来。杨帆这才想起两件急需办理的事情,问道:“我要马上给家里报个平安,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消息需要报送朝廷,可有什么办法吗?”
    马桥道:“要往洛阳报讯,最快的方式就是军驿了!你这一失踪,不知弟妹会多担心你,走,快跟我进城,这城中刚刚设了一处军驿,每日都有消息往来。我们去找个驿卒,许他一些好处,叫他顺道跑一趟儿。”
    杨帆道:“家信自然要送,不过我还有一件重要的军情需要禀报朝廷,我听说咱们的大军败后,朝廷陆续又派有军队来,可有哪位大将军驻扎在附近?”
    马桥听了,冷笑一声道:“别提了,咱们全军覆没,朝廷又派了武攸宜来,武攸宜一到就做了缩头乌龟。无奈何,朝廷又派了王孝杰来,王大将军中伏,副元帅逃跑,葬送了王大将军性命。如今这附近,就只一位李将军了。”
    杨帆奇道:“李将军?哪位李将军?”
    马桥道:“就是羽林右卫大将军李多祚,在咱们那一路军中押运粮草的。”
    他自嘲地一笑,道:“十六万大军,也别说全军覆没,至少李将所率那一路辎重营,是得以保全了的。”


第七百四十章 急奏
    千金冶城,李多祚的临时帅帐内。李多祚看罢士卒刚刚送来的一份公函,将公文往案上重重地一拍,一抹悲愤和怒气无法遏制地涌现在他的眉宇之间,他真想骂人,如果不是因为那个人的身※份,他已经破口大骂了。
    当日黄獐之战,他负责押运粮草,契丹铁骑先解决了黄獐谷的先头部队,随即一路突袭,接连歼灭了周军的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