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暴君颜良 >

第559章

三国之暴君颜良-第559章

小说: 三国之暴君颜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司马国主,如刀子一般,扎在了司马懿的心头。
    曾几句时,当他据并州称帝时,拓跋力微如狗一般的上表臣服,恭敬的称他一声大晋皇帝陛下。
    如今,他失了晋国,落荒而来,拓跋力微把他“降”为了国主,这份轻视之意,就算是傻子只怕也听得出来。
    司马懿嘴角微微抽动,脸上的笑脸却愈加的灿烂。
    “拓跋大人神武雄略,一统鲜卑乃大势所趋,朕今远来草原,就是想和拓跋大人商议,我大晋和大鲜卑联合,共同对付颜良那只禽兽呢。”司马懿拍过马屁,不失时机的提出了联合之事。
    拓跋力微冷笑了一声,反问道:“对付颜良那厮,我大鲜卑能出六万铁骑,但不知司马国主的大晋国,又能出多少兵力呢?””
    司马懿一震,拓跋力微这一问,却是把他给问住了。
    他司马懿落魄到现在,麾下可战之士能凑齐三四千,就已经是极限,而这丁点兵马用来对楚作战,简直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拓跋力微明知故问,这分明是故意要寒碜于他。
    司马懿暗暗咬牙,眼眸中闪过一丝阴冷,那阴冷之色一闪即逝,司马懿随即呵呵一笑。
    “朕虽然兵马无多,但对颜良的用兵手段,还有并州的地形却无比熟悉,有此两样,再加上拓跋大人你的铁骑,你我联手,必可挫败颜贼呀。”司马懿这是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那拓跋力微却是哈哈一笑,傲然道:“本大人灭了轲比能,吞并了小种部,今麾下有铁骑六万,那颜贼兵马再多也都是步军,来了草原上只有待宰的份,本大人自己就能灭了颜贼,还需要你做什么。”(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二章 救命稻草
    司马懿闻言变色,瞬息间,满腔的怒气就要喷然而出。
    这个拓跋力微竟然如此狂妄,如此的放肆,言语中皆是讽刺,根本就不把他放在眼里。
    司马懿那个火啊,当场就想拍案而起,就此一走了之。
    阴怒瞬间,司马懿再度将一腔怒火,强行的压了下去,脸上又露出了一丝讪讪笑容。
    “拓跋大人英明神武,雄兵十万,颜贼确实不可敌,看来朕只能协胁拓跋大人了。”司马懿终于服软,他这话就等于承认现实,打算从平等的联手,变成依附于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这才满意,嘴角微微上扬,掠起一丝得意。
    “既是如此,那本大人就允了司马国主之请,在阴山南面给司马国主拨出一片草原,司马国主可带着你的残部,先在那里落脚吧。”拓跋力微以施舍的语气道。
    “那就多谢拓跋大人了。”司马懿赶忙起身,拱手告谢。
    又聊一会,司马懿受够了讽刺,便起身告辞。
    出得王帐,四下无人时,王基恨恨道:“陛下,那拓跋力微简直是小人得志,咱们岂能依附于他,受他的气。”
    “势单力薄,眼下也只能忍气吞声啊。”司马懿却叹道。
    王基沉默了下来,脸上浮现黯然之色,诚如司马懿所言,他们晋国混到现在,只余下了几千兵马,不忍气吞声,还能怎样呢。
    “陛下,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王基默默的问道。
    “先以阴山为家,招纳中原士民前来投奔,待实力有所恢复,然后再做打算。”司马懿斩钉截铁道。
    “那……我们还要相助那拓跋力微,对付颜贼吗?”王基又问道。
    司马懿冷哼一声:“拓跋力微自以为吞并了小种部,实力大增,就敢不把颜良放在眼里,哼,我们就坐观虎斗,再趁机收取渔利。”
    “陛下英明,事到如今,这也是最佳的选择了。”王基拱手赞道。
    司马懿驱马徐行,目光投向了南面,看似充满决毅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几分惆怅。
    ……
    高句丽国,梁口城。
    简陋的皇宫大殿中,刘备神情冷峻,端坐于那粗糙的龙座上,听取着臣下关于中原的最新情报。
    楚军攻克平城,司马懿彻底退出塞外,依附于鲜卑人,这道情报表面事不关己,但却令刘备君臣,内心都陷入了不安当中。
    司马懿虽是刘家叛臣,但和颜良却是死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司马懿这个叛臣,也可以勉强作他刘备的朋友。
    刘备原还指望着司马懿在中原拖住颜良,自己在高句丽国招兵买马,以图卷土重来。
    但刘备却没有想到,司马懿竟然败得这么快。
    如今的颜良,已尽数收取了当年汉朝的十四州,整个中原汉地,已再无他的敌人,这也就意味着,颜良已成了中原正统的皇帝。
    而他刘备,远避于异族之国,虽号称是刘氏正统,又有谁会接受呢。
    从他逃往高句丽国这么久以来,虽屡屡号召中原士民,前来高句丽投奔他,但来者却寥寥无几,这让刘备是一天比一天的心寒。
    眼下晋国完蛋了,以颜良姓情,下一步很可能去收拾鲜卑人,接着就来灭他和高句丽人。
    到那个时候,刘备实不知道,他和高句丽人当如何挡得住,拥有十四州之地的颜良大军辗压。
    “唉,司马懿这个废物,没想到这么快就败了,当真是个废物。”刘备摇头鄙夷道。
    阶下众臣,也皆摇头感叹。
    “上个月有多少汉人前来投奔我们?”刘备转移了话题。
    田豫扳着指头算了一会,叹道:“上月共有百人从辽东投奔,其中老弱妇孺除去,精壮的男丁只有不到二十余人。”
    “百人,只有百人吗……”刘备眉头深凝,脸上的惆怅愈重。
    一个月百人,一年到头也不过千余人,而且这些人进入高句丽后,还要被高句丽人刮去一半,落到他刘备手里的,一年也不过几百人而已。
    以这样龟速,他刘备何时才能卷土重来呢。
    “难道我刘备的声名,在汉地真的只余下这丁点的号召力了吗?”刘备难以置信的自问。
    臣下尽皆闭口不言,没人站出来为刘备开解。
    其实他们很想说,自从你刘备杀关羽以来,仁义的名声就一落千丈,到如今已是臭名远播,莫说是号召力,汉地的那些士民,对刘备恨之入骨者,只怕也不在少数。
    至于那些前来投奔者,多为刘备的狂热崇拜者,要么就是一些世族豪强,畏惧于颜良的镇压,才背景离乡,不得不前来投奔他刘备。
    “陛下勿忧,臣倒是有一计,或者可以扩弃我们的实力。”孙乾打破了沉寂。
    “卿有何妙计?”刘备精神一振,忙问道。
    孙乾抬手虚指东面:“臣闻翼德将军数年前远遁海外,如今已收取了倭国,麾下有倭人近百万之众,堪为一方霸主,陛下若能重得翼德将军相助,得到倭国这支力量,卷土重来就有希望了。”
    翼德?倭国?百万之众?
    刘备精神大作,一瞬之间,仿佛忽然看到了希望一般。
    当年张飞弃他而去,逃亡海外,刘备可是气极,恨不得张飞溺死在滔滔大海之中。
    可谁曾想到,张飞竟然奇迹般的抵达了倭国,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一年之间就统治了整个倭国。
    而且,那些倭人都好似着了魔一般,对张飞是敬畏万分,个个忠心耿耿。
    曾几何时,那个令刘备失望憎恨的义弟,如今给孙乾一说,却成了他卷土重来的救命稻草。
    刘备才刚刚兴奋了片刻,眼珠子那么一转,脸上转眼又蒙了一层阴影。
    “唉~~”刘备幽幽一叹,“朕对翼德一直是不忘兄弟情谊,哪怕翼德背弃于朕时,朕对他的情谊也未曾变过,朕只怕是翼德对朕成见太深,不肯回归助朕重振大汉社稷呀。”
    刘备絮絮叨叨的就说起了陈年旧事,说他如何重情重义,说他对张飞如何的信任器重,好似张飞的背弃,完全跟他没有责任。
    “翼德将军当年背弃陛下,想必也是一时意气用事而已,过了这么多年,想必翼德将军已经相通了吧。”鲜于辅附合着刘备道。
    这时,那孙乾站了出来,拱手道:“如果陛下愿意,臣愿远赴倭岛,去向翼德将军伸明大义,说服他重新归附于陛下,助陛下东山再起。”
    刘备眼眸中闪过一丝心动之色,但他却眉头深锁,轻捋着胡须,久久不肯做决断。
    张飞可是他的义弟,更是他的臣下,如今他却要放下面子,主动的去求张飞,这叫他刘备的脸往哪里搁。
    “陛下,为了振兴汉室的大计,稍稍的放下点身段,臣以为也是值得呀。”孙乾看穿了刘备心思,上前小声的劝道。
    刘备身形一震,那紧凝的眉头,转眼就松展开来。
    “翼德乃朕的义弟,更是我大汉栋梁之臣,朕岂能错过这样一个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好臣子,就依你之计吧。”刘备很大度的说道。
    “事不容缓,那臣这就去准备准备,不是就起程去往倭国。”孙乾慨然道。
    刘备抚其肩道:“爱卿啊,此番就有劳你了,你一定要跟翼德解释清楚,告诉他,朕对他的兄弟情义,从来都没有变过,让他以大义为重,回归朕的身边,前番之事,朕一概不会再追究。”
    “陛下放心,臣明白。”孙乾郑重承诺,方始告退。
    看着孙乾离去的背影,刘备的眼眸之中,悄然闪过一丝阴冷。
    “若能诱得翼德回归,朕得倭国百万之众,便又有了跟颜贼争雄的资本,天佑大汉,天佑我刘备啊,嘿嘿~~”
    ……
    千里之外,邺城。
    玉雀台已然竣工,还往邺京的颜良,自然又可夜夜笙歌,于腥风血雨之后,享受难得的潇洒快活。
    当然,颜良并非是荒银无度,他只是在温柔乡中,等待着秋高气爽之后,又一次的出塞大战。
    颜良身为君王,坐拥无数美人,这些年下来,那些美姬们自然也给他育少不少子嗣。
    除嫡长子颜渊,以及庶皇子颜泰之外,颜良的膝下已有四位皇子,五位公主。
    凭着颜良对黄月英的感情,以及立长安国的传统,颜渊的太子之位,自然是十分稳固。
    而且,在黄月英的教育下,这些年来颜渊也成长的是英武过人,颇有乃父之姿。
    有此优秀的太子,颜良自然没有想过要改立太子,他对这个儿子是十分的器重,寄予了厚望。
    至于其他儿子,颜良依嫡庶之分,各封亲王郡王,女儿们则尽封为公主。
    当然,颜良自不会学曾经历史中,司马氏的晋国那样,大封诸王,令他们镇守诸州,掌握着军队和地方军政大权,为国家大乱埋下祸根。
    颜良所封诸王,皆食厚禄,却不掌实权。
    又因颜良推行科举制,改革中央官制,把三公九卿的官制,逐步的向三省六部制发展,使得皇权更加稳固,虽无诸王拱卫皇室,颜良也不用担心他百年之后,皇权有旁落的风险。
    而颜良以无上的威势,横扫天下,威望震古铄今,凭借着巨大的威望推行改革,所受的阻力自然也少之又少。
    曰是,玉雀台上,颜良快活一宿,难得还往朝堂处理政事。
    方自回往宫中,便收到了锦衣卫,关于倭国方面的一份最新奏报。(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三章 大楚之土,无一寸多余!
    锦衣卫不仅负责监察天下,同是也负责搜集敌国情报,可以直达天听,只向颜良汇报。
    如今朝中还有司闻曹一处,掌握中军方的情报网络,所谓兼听则明,颜良需要用锦衣卫的情报,和司闻曹的情报相互映证,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判断。
    锦衣卫在情报中称,伪汉残将张飞,自攻取倭国四岛后,被倭人奉为须佐之男,倭国百万之众,皆听其号令。
    张飞遂将汉地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统统的都传授给了倭人,并将倭国四岛合而为之,命名为瀛州,仿效中土建立郡县,分设官吏进行统治。
    至于张飞本人,则仍以大汉车骑将军自称,并兼任瀛州州牧,将大坂城设为他的州治所在。
    “倭人真是愚昧,连须佐之男也出来了,他们怎么不干脆奉张飞为火影呢……”
    颜良想起了穿越前看过的一部动漫,没想到里面的名词,竟然会出现在了一千八百年前的三国时代,有些哭笑不得。
    “须佐之男,那是什么东西?”徐庶也奇道。
    丞相庞统笑道:“据臣这些年对倭国的了解,那倭国尚处蒙昧初开之时,须佐之男还有什么天照大神,皆是他们所敬奉之神,张飞来自于中土,以数千之兵横扫倭岛,倭人惊畏之下,大概以为他就是传说中的天神下凡,故才把他奉为了须佐之男。”
    众人一听,这才明白了许多,徐庶赞道:“士元丞相涉猎可真是广博啊,竟连倭岛的这些典故,都了解得这般清楚。”
    “哪里哪里,我只是想陛下早晚要征服倭国,扫灭张飞这个余孽,故这些年来,臣才竭尽所能的搜集倭国方面的信息。”庞统自谦道。
    颜良这下也明白了许多,以张飞之勇,汉军之精,数千兵马扫平落后的倭人,确实不成问题。
    张飞虽在中原被颜良杀得跟狗似的,狼狈而逃,但到了倭国那种“不毛之地”,称王称霸却是易如反掌。
    越是落后的人,就越是容易崇拜强者,张飞挟着中原先进逃往倭国,被那些愚昧的倭人奉为神灵下凡,倒也是情理之中。
    “张飞把倭国命名为瀛州,倒也给朕省了事,将来待征服之后,就将那瀛州,纳为我大楚国的第十五个州吧。”颜良豪然说道。
    瀛州,大楚的第十五个州?
    在场的众臣们,神色都为之一震。
    “陛下,这瀛州孤悬海外,不过化外之地,我大楚幅员辽阔,这么一个海外孤州,似乎并无多大价值啊。”老臣田丰,表示了反对。
    田丰这种思想,在颜良看来,就是典型的天朝上国思想了。
    大楚乃这个时代最富庶,最先进的国度,称之为天朝上国,也是名符其实。
    然这天朝上国的称号,可以成为华夏子民的自豪,但却不能成为一种盲目自大的枷锁。
    曾经历史之中,大唐是何其的强盛,同样以天朝自居,毫无保留,甚至是赏赐般的向四周的胡族番国输出着她的优秀。
    结果呢,大唐滋养了那些落后的胡族,而安史之乱声炮响,胡族们就纷纷的跳出来,对大唐反咬一口,肆意的侵略吞噬着曾经滋养过他们的大唐。
    熟知历史的颜良,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瀛州虽处海外,但若是不灭了,将之纳入大楚版图,那它就会贪婪的吸取大楚优秀的文化和科技,不断的强健自己。
    直到有一天,它成长到足够强大了,就会趁着华夏危难之机,趁势恩将仇报,反咬一口。
    在颜良看来,大楚不能闭关锁国,优秀的文化和科技也是关不住的,早晚会传往外域,为了把那些潜在的威胁消除在萌芽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那些域外之国,统统都纳入大楚的版图。
    天下皆为大楚,随便你们闹,就算是将来大楚内乱了,那也是自家人的事,轮不到旁人来窥视。
    “大楚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今曰朕多攻取一寸土地,他曰就能为大楚后世子民,多一寸立足之地,元皓啊,我们眼光要放长远一点,不可只局限于一时。”
    颜良傲对群臣,对冷峻豪然的语气,向群臣们表明了他的宏图大志。
    大楚的土地,没有一寸是多余的……
    颜良的这一句话,深深的震撼了群臣的人心,这震聋发馈的豪言,回荡在大臣们的脑海中,令他们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黄巾之乱是怎么起的,不就是因为豪强们兼并土地,使天下百姓,无地可耕,不得不跟着张角造反吗。
    倘若大楚的版图足够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