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 >

第6章

苍壁书 作者:慕时涵.千叶飞梦(晋江非v高积分2015-05-24完结)-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么?”沈太后的笑意终于敛尽。
  两人相峙,俱是武康沈氏与生俱来的骄傲与执拗。眼见气氛愈见僵冷,舜华忙跪地禀奏道:“太后,此事到现在已不同先前。若无人推举赵谐出世便罢了,可现在朝中大臣多数已得消息,也俱是诚服他的才干,在佐治才子的名头下再让沈伊顶上,怕是难以服众……”
  “哀家自知道后果!”沈太后“啪”地甩袖掷出荐书,冷笑道,“如今既是丞相站出来推举的人,谢太傅又鼎立支持,天下谁可以说‘不’?”此刻她心中似乎是阵阵寒凉,又似乎有怒火熊燃,冰火交加间,却迫使自己用最平静深远的声音下令:“舜华拟旨,即日招赵谐入邺都,授他官职之前,哀家要亲自考察他的才德。”
  “是。”舜华透出口气,轻轻拽了拽沈峥衣袖,两人跪拜退下。
  殿中一霎寂静如世外空谷,沈太后独自坐在案后,两手紧紧相执掩在袖中,慢慢闭上了眼眸。
  红日东出,纵是她在阖目深思,还是发觉眼前的光线愈见明媚照人,一时恍惚,竟不由自主地想起先皇延庆十五年的绚烂辉煌。
  沈太后记得,那时的自己还是先皇的玉妃。
  延庆十五年元月,玉妃之子萧祯被封储君,皇帝下令当时的尚书令谢昶为太傅,御史大夫沈弼为少傅,同授太子学业,又传旨自世家大族挑选聪慧少年侍读东宫学舍,赵谐、沈峥,都是当时被选中的贵胄少年之列。
  不论是祖宗训诫,还是历朝规矩,即便身为太子生母,玉妃也无法干涉太子的学业。不过她与历朝的太子生母亦有不同,她的兄长,少傅沈弼,正是太子的老师之一。
  “太子是极聪慧的,娘娘不必担心,”沈弼面对她的垂询时如此回答,“几个陪读的少年中,谢攸文思敏捷,云濛精明缜密,沈峥政见独到,裴行则最具谋智、不可小觑,那个年纪最小的、来自吴郡赵家的赵谐,年纪虽少,却如璞玉可雕,将来待以磨练,亦是天子身侧的佐治之才。还有湘东王萧璋,虽同为皇子,可叹其心昭朗,对太子殿下却是忠心不二。”
  玉妃道:“哥哥说了这么多,为何不提郗丞相之子、郗峤之?”
  “此子乃人中龙凤,才可堪国,”沈弼话语深长道,“但凡如此能人总是要旷古圣君才可驾驭得了。将来等此子长成、羽翼丰满,对东朝而言,若非大福,必酿大祸。而且……”
  见他有意沉吟,玉妃道:“哥哥但说无妨。”
  “是,”沈弼这才叹着气,不无忧虑道,“太子学舍诸人,俱以此人马首是瞻。”
  “什么!”年轻的玉妃闻言气得手指发抖,“那太子威严何在?”
  “麻烦的事正在此处,连太子对他亦是十分的信服,”沈弼苦笑无奈,“娘娘也该知道高平郗氏世代出绝色佳人,今年中秋夜宴时,郗丞相两位女儿入宫赴宴,容色冠盖群芳。太子少年情动,私下似乎已经对郗家幼女情有独钟。”
  “郗家幼女?”玉妃思索道,“郗敏之?”
  “娘娘记得不错。”
  “那少女姿容确实娇美,连我看了都喜爱,”说到这里玉妃已经是笑意溶溶,瞥了一眼沈弼,嗔道,“哥哥先前的话险些吓唬了我,如今既是太子与敏之情投意合,将来等孩子们长大了,郗家自是逃不过此桩亲事。郗氏一门重手足情深名扬天下,若敏之为太子妃,郗峤之自是与太子同行同止。”
  沈弼笑道:“但愿如此。”
  兄长那时的笑容间别有忧虑,可惜当时的玉妃还是稚嫩了些,无法看到他所预见的深远。待之后祸事连连发生,郗氏一门问罪之际,当初太子学舍的旧人几乎人人挺身而出,连带已做了皇帝的萧祯,亦是没有顾忌、不分尊卑地闯入承庆宫,当母子两人因此事失和差不多到了兵戈相向之际,沈太后才知道,当年的自己犯下了多么天真的失误。
  吴郡赵谐,可不正是那些旧人之一?说起来是沈弼生前的得意门生,沈太后却知道,武康沈氏与吴郡赵氏的关系,远远比不得赵氏与郗氏的亲厚。
  想到此处,沈太后睁开眼眸望着秋阳照入窗纱的氤氲光色,不禁长长叹了口气。
  “婆婆叹气,是有什么忧愁?”少女明澈的声音温柔含笑,自身后传来。沈太后转过头,这才见夭绍换下了宫装,只着一袭普通的明紫长裙,盈盈站在帷帐旁,望着她目光微有疑惑。
  沈太后皱了皱眉:“你换了衣服要去哪里?”
  “婆婆忘记了么?今日是十六,”夭绍扬起脸,笑着说,“婆婆在我十七岁生辰那日答应的,往后夭绍半月住在宫中,半月回谢府。如今阿公也老啦,膝下无人照顾,夭绍想……”
  “太傅老?”沈太后心事并未完全放下,闻言冷笑道,“哀家看谢太傅精神矍铄得很。”
  夭绍抿了抿唇,微笑看着她。
  沈太后哼道:“你不必这么看哀家,哀家答应你的事自会算数。不过――”她转目一笑,眸波潋滟,“那幅百鸟朝凰的锦帛绣好了没?”
  夭绍的笑意僵在唇边,沈太后淡淡道:“绣完才许出宫。”
  .
  一日的时光在针线下流逝飞快,夭绍得以出宫时,瞑光四合。回府见了祖父谢昶,取了出城的令牌,便换上男子长袍,戴了斗笠,飞骑出城。
  夜色缓缓降临,皓月当空。
  邺都城南十里之外有山名“兰泽”。兰泽山不高不奇亦不险,曲水横流其下,平原旷野于前,风致秀湄,东朝第一寺慧方寺建于兰泽山顶,日出沐金辉,月出披银泽,佛香缭绕的兰泽山在世人眼中总是那般地高仰圣洁。
  自城中去往兰泽山的古道上,夭绍策骑白马履尘急驰。因当朝太子暂住慧方寺,由山脚而上,一路重兵把守。为免多生周折,夭绍绕过巡逻森严的护卫,自一处僻静的小道飞驰至山腰。
  山腰密林深深,月光偶尔穿透繁茂的树叶,清光斑驳。至林中深处,白马步伐放缓,慢慢踏上了前方青草铺地、松柏相围的空地。
  空地中央有座白玉坟头,坟前黑石墓碑上刀笔刻纹,将“谢攸陵容”四字雕琢得入石三分。
  夭绍下马,取出随身行囊里的祭祀之物,在墓前放好,匍匐跪地,嘴里轻声告罪:“爹爹,娘亲,夭绍今日出宫晚了,所以来迟,你们勿怪。”
  今夜九月十六,正是夭绍父母的忌日。
  夭绍揭开坟前香鼎,准备燃香叩头,谁知鼎里却有三支檀香刚刚烧完,凉风吹过,香灰四散。她怔了一怔,微微笑起,若无其事地重新燃了香,端端正正叩首。叩完头,又拿出绸帕在月下细细擦拭着墓碑和坟头,边擦,边轻声告知父母近日发生的事。
  这些事中自然包括与云憬的重逢,说到云阁那夜的见闻,她手下动作停了停,人依偎在白玉坟上,有些出神。
  此时,淡淡烟云遮住了圆盘满月,风声过耳,窸窸窣窣。夭绍叹了口气,蓦地起身飘入密林,揪出那个鬼鬼祟祟藏在林间的少年郎,重重扔在墓前,冷道:“装神弄鬼地想要吓唬谁?还不给父母叩头。”
  “阿姐!父母瞧见你这般待我,必然心疼。”少年郎趴在坟前,虽是埋怨,声音却一如既往地明朗灿烂,嘻笑十足。
  “你说什么?”夭绍瞪了瞪眼,却是无可奈何。
  月光下,十四岁的东阳侯谢粲着绯紫纱袍,一双黑眸粲如寒星,此刻见到夭绍生气,他也不着急,慢吞吞在墓前叩了两个响头,而后迅速爬起来,数落夭绍:“阿姐怎么这么晚才来?我等了你一日,还以为你忘记父母的忌日了。” 
  “怎会忘记?”夭绍道,“我白天有事,所以只能晚上来了。你这几日在慧方寺住得如何?可有慧根,可有佛缘?”
  “佛缘?阿姐饶了我吧。”谢粲眉毛斜飞,故作夸张的惊诧表情使得额角那抹朱凰胎记愈发灵动。他蹦蹦跳跳到夭绍面前,拉住她的手腕仔仔细细套上一串紫玉佛珠,眸子凝弯,含着新月般璀璨的笑意道:“不过我倒是没闯祸,还在佛祖前诚心给你求了这个,保佑阿姐一世安康。”
  他说这话时真心诚意,声音亦柔软温暖。夭绍忍不住扬唇微笑,伸手抚摸谢粲的发,道:“谢谢七郎。”
  “我就你一个亲姐姐啊,不关心你还能关心谁。”谢粲老气横秋地哼哼,伸出手也想去抚摸夭绍的发。
  “胡闹,”夭绍打落他的手,肃容道,“这几日你有没有寸步不离地陪在太子身侧?”
  “自然,不过除了今日。”谢粲满不在乎地哈哈一笑,他一展颜,额角的飞凰便迎着明月翩然展翅,骄傲中三分枭桀,正如他本人个性的顽劣难驯。
  夭绍只觉得那凤凰炫目得刺眼,拍了下他的额头,拉他坐在一旁的岩石上,问道:“太子来了慧方寺后,没出什么事吧?”
  “呵,”谢粲煞有其事地感叹,“慧方寺堂堂国寺,我们来了没几天,居然发生了一次火灾,一次偷窃。怎么,这些事没人去宫里告诉婆婆?”
  夭绍不答只道:“你仔细说说。”
  “火灾是我们到寺后第二日傍晚起的,而且就在我们住的禅房附近。偷窃却是昨夜发生的,来人似乎是要偷慧方寺的金玉佛像,不过没有得逞,被人发现了。只是他武功倒高,轻功更是了得,在那么多高手的围攻下居然还能够逃走。”
  夭绍道:“有没有什么异常的?”
  谢粲道:“昨夜偷窃的人惊动了全寺,我和太子也出了禅房去看。那人暗器功夫十分精湛,一手飞刀伤了好几个禁军,还有一把飞往太子,刀势凌厉,连我也不是对手,好在后来有人出手救下了太子。”
  如此说来,当时竟是千钧一发的危险。夭绍听罢不免有些心惊肉跳,忙问:“谁人出手相救?”
  谢粲道:“那人自称偃风,慧方寺的主持竺法大师认识他,对他很是信任,还让他从此也跟在太子身侧。”
  “偃风?”夭绍想了想,神色间似有所悟。
  谢粲瞥眸:“难不成阿姐认识他?”
  夭绍一笑道:“幼时见过,他也该认识你。有他在太子身旁无疑是又一道铜墙铁壁,那我就放心了。”
  谢粲有些纳闷:“阿姐就这么信任他?他究竟是谁啊?”
  夭绍沉默片刻,才轻声道:“他是江左云阁大总管偃真的儿子,偃风。”
  .
  眼见夜色渐深,夭绍携令牌独自出城,唯恐府中祖父担心,和谢粲谈完事后,便要下山回城。她本想让谢粲立即回寺,可谢粲却说夜路难测,坚持要送夭绍。
  他拍胸昂然的样子已颇有男子汉的气概,夭绍失笑,也不再强求,任他驰马跟在身后。
  姐弟二人沿着曲水纵马急奔,此时的邺都城外一片宁静,凉风扑面,月色微寒。寂寥之中,忽然却有一缕琴音乘风而至,雅致清幽处宛如天籁下凡,令九霄也在顷刻间为之生辉。
  这琴声来得突兀,姐弟二人自然为之所惊,齐齐勒马。
  谢粲环顾四周,伸臂指着前方道:“阿姐,你看!”
  前方有片汀渚,夭绍抬头望去,只见一艘寻常画舫停在岸边。河浪拍打,画舫轻摇,有白衫男子坐在舟头抚琴,他的身后,一黑衣少年笔直而立。
  此意境倒是再写意风流不过,夭绍被琴音吸引,忍不住拉了拉缰绳,慢慢驰过去。
  起初的琴声悠扬似惠风吹拂,如白云沥沥初晴,孤鹤荏苒漫飞,然而当夭绍靠画舫愈近,那琴声便愈发铮铮铿锵,好似大风卷水间,有壮士拔剑,行神横空,行气如虹,一番浩然苍苍的凛冽叫人魂驰神移、心潮澎湃得几乎不可自抑。
  在她停马汀畔的一刻,琴声一断,嘎然而止,余音绕耳回旋,竟透着无比凄然,水寒潇潇,孤怅入骨,伤痛扼腕之意直刺胸怀。
  “天风浪浪,海山茫茫,英雄遗世独立,万里难以求归。”夭绍沉浸在方才曲音的寒烈绝伦中,低声而叹。
  她的声音虽轻,可在此静夜下,却让抚琴的男子听得清晰。男子面对流水奏曲,此时也不回头,只淡然道了句:“月下逢知音,人生难得。”
  这嗓音一如方才的琴声,行云流水中气清神闲,让人闻之忘俗。
  不过是偶尔相遇,夭绍只惊羡人间居然有此等佳音,倒也未想深交,笑了一笑,便掉马回头,提了缰绳要离开时,却不妨身旁的谢粲猛然高呼:“啊!先生,是你!”
  七郎竟认识这等人物?夭绍心疑,再度停马。
  琴案后的男子闻言似乎也是讶异,站起身,转过脸来。 
  一刹那,水光星月的辉芒似被浮蔽,天地间,唯剩那男子白衣飞袂,华美容色恰如夺出黑暗的烈焰,照人双目的耀眼。
  如此张扬的神采想来也是骄狂之人,可他却云淡风清地立在舟头,气度雍容清贵,望着岸上姐弟二人,寒冽的目中微微浮现一缕清澈的笑意。
  饶是谢粲不是首次见他,目光触及对方的视线,仍是倒吸一口凉气,悄悄凑到夭绍耳边道:“直到见了此人,我方知道古人说得风华绝代谓之何意了。”
  夭绍置若罔闻,只对舟头的男子揖手而笑:“真是抱歉,我二人想必是打扰先生抚琴了。”
  “无妨,”白袍男子目光飘过夭绍,看了看谢粲,“小公子还记得在下?既是有缘再次相遇,更得知音解曲,不妨上舟一叙。”
  “我们……”夭绍还没来得及推辞,谢粲已经爽快应承道:“好啊!”
  夭绍闻言脱力,狠狠瞪向谢粲。
  她戴着斗笠,蒙着绫纱,此眼色谢粲自是毫无察觉,只管下了马跳上舟头,朗声笑道:“我乃晋陵谢粲,敢问先生――”
  “在下毓尚。”
  “原来是尚先生,”谢粲见夭绍依旧独自骑马岸上,仿佛是不忍她一人寂寞,竟就此指着她对毓尚殷勤介绍道,“这位是我兄长,晋陵谢明嘉。”
  “七郎!”夭绍咬牙切齿喝道。
  谢粲一个哆嗦,缩了缩脖子。毓尚却望着夭绍,目色深远,仿佛可以穿透她斗笠上的面纱,毫无顾忌地欣赏到她脸上尴尬与恼怒交加的神色。
  夭绍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只得下了马,跃上船头,问道:“先生与我弟弟曾见过?”
  不等毓尚回答,谢粲已嘴快解释道:“我前几日见他来过慧方寺,竺法大师亲自相迎。”他转过头打量毓尚,“你和大师是朋友麽?”
  毓尚道:“不敢,竺法大师是我师叔。”
  谢粲诧道:“你竟是佛门弟子?”
  “也倒不算,我不过是学了些佛家义理。”
  佛家义理――谢粲听到此处,想到寺里那些僧人日日念的经书,立即一个寒噤变了脸色,连声道:“先生居然通晓佛家义理,在下佩服,佩服。”
  他话里阴阳怪气,少年难以捉摸的心思毓尚只是一笑置之。
  谢粲这才将注意力转移到他弹的琴上,只见月光下那琴身银泽如练,仿佛秋霜凝成的一般,冰光灼目,不由说了句:“好琴。”
  毓尚道:“小公子也通音律?”
  “不通,”谢粲一脸坦荡地否认,随即又指了指夭绍,“我兄长却是此间高手。她弹出来的曲子,不一定就比先生的差。”
  “胡说什么?”夭绍低声斥责,她今夜是被这小子气得不浅。
  毓尚看她的眼神愈发多了分专注,微笑道:“明嘉公子既是通晓音律,相逢不易,又是良宵好月,不如也奏一曲,如何?”
  夭绍看了眼他的琴,悄悄将早已千疮百孔的手指藏到身后,想要婉言拒绝,谁知谢粲竟推着她、将她按坐在琴案前,又蹲下身托腮看着她,期盼地:“我也好久没听你弹琴了。”
  夭绍进退不能,只得伸出手,随意拨弄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