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父母要读:优秀的孩子是教出来的-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节:孩子,一定要坚强(1)
广泛开展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
多数自卑的孩子比较孤僻、内向,不合群,常把自己孤立起来,少与周围人群交往,由 于缺少心理沟通,易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让孩子多和人群接触,多结交朋友,感受他人的 喜怒哀乐,丰富生活体验,抒发被压抑的情感,增强生活勇气,走出自卑的泥潭;通 过交往,增进相互间的友谊、情感,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自信心得到恢复。
孩子,一定要坚强
拉吉夫·甘地的母亲
关于拉吉夫·甘地 》》》》
拉吉夫·甘地1944年8月20日出生于印度孟买,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英迪拉·甘地和费罗兹 ·甘 地的长子,也是尼赫鲁家族中的第四代。拉吉夫的母亲对他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84年在母亲遇刺身亡后,他受命于危难之时担任第三任总理。印度的总理此前都是些老人 ,拉吉夫·甘地给这个职位带来了一些新的面貌,上任后他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政 局 ,改善同邻国的关系,调整经济,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发展生产,以印度新一代年轻 领导人的特点和形象为国内外所瞩目。
成长故事
拉吉夫的母亲英迪拉是印度第一任女总理,而英迪拉的父亲也曾是印度总理,或许是父亲的 工作过于忙碌,童年的英迪拉生活总是充满了孤独和不安,所以当她有了孩子后,下定决心 要挤出足够的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好好爱他们。
英迪拉成为总理后,不管自己有多忙,她都抽出时间和两个儿子一起玩,一起读书。拉吉夫 小 的时候性格内向,言语不多,甚至有些腼腆。在他3岁时,英迪拉全家搬进了新居,这本来 是件好事,但是年幼的拉吉夫却对新居的一切都感觉不适应,他大吵大闹,试图抗拒这个陌 生的环境。英迪拉把拉吉夫带到了花园的喷泉边,用花园里种种有趣的事物来吸引孩子,让 他忘却了烦躁,也逐渐地适应了新居。
随着拉吉夫逐渐长大,英迪拉一直希望儿子能够拥有坚强的品质,而她也一直这样教育孩子 。拉吉夫12岁那年,因病需要动手术,他的主治医师害怕拉吉夫会对手术感到恐惧,于是假 装安慰他说手术很简单,并不痛。英迪拉却认为拉吉夫已12岁了,应该懂事了,她坦白地 对儿 子说:“孩子,你将经历一次非常痛苦的手术,在手术后的几天里这种痛苦会一直持续,也 没有人可以替代你,你要有心理准备,坚强地应对,作为一个男子汉在痛苦的时候请不要哭 泣或叫苦,否则对你的身体毫无好处,甚至会让你更加痛苦。你是否还愿意接受这个手术并 获 得康复”拉吉夫听了母亲的话,点了点头,勇敢地熬过了这次手术,既没有哭也没有叫苦 ,坚强地忍受了这一切。
正是这一件小事,让拉吉夫明白,对于任何痛苦,勇敢坚持是唯一的办法,哭泣和抱怨并 不能让痛苦减轻,在这样的信念支撑下,他变得日益坚强起来。在母亲英迪拉遇刺身亡以后 ,拉吉夫忍住了自己内心巨大的悲伤,勇敢地站出来,以国家利益为重,果断地平息了全国 骚乱,稳定了国家局势,也获得了民众的信任。1984年12月31日17时,拉吉夫·甘地宣誓就 任印度第三任总理。
理论点拨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三种性格品质 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 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
许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的所有缺点都是可以原谅的,于是过分顺从孩子的意愿,对孩子的缺 点过分牵就,替孩子包办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等。其实这种过于保护孩子的方式只能让孩子在 在心理上产生依赖思想,行为上产生软弱性。
孩子的成长阶段是无法独立处世的时期,做父母的应给予保护和关怀,但绝不能溺爱和纵容 ,不能使他们产生依赖的心理,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孩子培养不出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步 入社会独立生活时,没有坚强的意志,暂时的困难与挫折就能把他们击倒。所以家长应意识 到,坚强的意志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要在慈爱中赋予孩子坚强的品质。拉吉夫的母亲 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若是没有当初母亲对其坚强性格的培养,拉吉夫在母亲遇害后怕是只 会沉浸在悲伤里而无法做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了。
第9节:孩子,一定要坚强(2)
尤其是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今天,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他们 和父母一样,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存在的,应该从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处处依 赖别人。
生活实例
在幼儿园里,敏敏显得比别的孩子都脆弱:班上评选小红花,只有5个孩子能评上,敏敏落 选了,全班25个没被评上的小孩只有敏敏一个人哭了;早上玩玩具,敏敏想去拿小熊,却 被皓皓先拿走了,老师马上给她拿了个小兔子,但敏敏又哭了;午餐有敏敏喜欢的鱼丸,这 时调皮的鹏鹏抢了她一个鱼丸,她不敢抢回来又哭了;六一儿童节搞游园活动,敏敏捞金鱼 怎么也捞不上来,一急还是只能哭了……
就是这些小事,让老师觉得敏敏的性格有些软弱,别的小孩都不放在心上的事情,敏敏都 特别在乎。
经过调查,老师才知道,在家里敏敏一直受宠,被保护得很好,每次她遇到什么事情,只 要一哭,准会有父母帮她完成,于是渐渐地敏敏也就有了这个习惯,有事情就哭,让爸爸 妈 妈来帮忙解决——敏敏因此到现在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不肯一个人睡觉、不敢和别的小朋友 打闹,而别的大班的孩子都做得到。
于是老师和敏敏的妈妈做了一次交流,建议敏敏的父母不要太顺着孩子,因为习惯了事事有 父母帮助解决,孩子就会变得软弱,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就不懂得如何去应对了,这对孩子 的成长没有好处。
在听从了老师的建议后,敏敏的妈妈开始有意识地训练敏敏:早上起来,妈妈要敏敏自己穿 衣服,敏敏老穿不上,急得哇哇大哭,但是妈妈这一次没帮她,而是在旁边指挥:“把头 伸 进去,把那个袖子拿起了,好的,对,就是这个袖子,把你的右手伸进去,把那个袖子也拿 起,把左手伸进去。”敏敏费尽周折穿好衣服依然哭,怪妈妈今天为什么不帮自己。
敏敏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哭不再有任何用处了,爸爸妈妈都变了,甚至她摔倒了哭得地动山 摇爸爸也只是要她自己站起来。敏敏也不再把哭当作自己的手段了,爸爸妈妈也时常给她一 些鼓励:“乖孩子,你可以的,真棒,你做得很好!”
当幼儿园再次举行游园活动的时候,敏敏看上了跳高击鼓游戏的奖品——一个小小的机 器猫 玩具,那个鼓挂得很高,敏敏几次尝试击鼓都失败了,但是这一次敏敏没有哭,她一次次 跳起来,终于敲响了鼓面,高兴地领回了属于自己的奖品。
理论点拨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性格即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如何,跟他一生的发展、生活、工作乃 至身体都有直接的关系。人的性格由四方面主要内容构成:对现实对自己的态度、意志、情 绪、理智。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成为性格。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自然有优劣 之分。好的性格,在这四个方面的表现都是上乘,缺一不可。其中意志起着特殊的作用 ,既能调控态度,又能调控情绪,并且促进和保证理智的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孩子的意志 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 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性格属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组成心理活动,两方面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坚强的性格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强化脑细胞活动,使智力活动 呈现积极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最优秀的性格 是坚强性格,具有独立坚强性格的人具有坚持力、自制力,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学习 和生活 中不断取得成功。很多具体事例都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时需要人们果断地作出决定, 性格坚强者遇到问题能沉得住气冷静分析;而性格软弱者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致把 事情干坏。可见坚强独立的性格对孩子成长非常重要,既然老师和家长为了孩 子成长不惜工夫,多方培养,努力提高孩子素质,就千万不要忽视了这个重要方面 。这样,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
第10节:独立须尽早(1)
实例TIPS
家长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没目标的孩子是盲目的,也无法获得那种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去努力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对于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大有益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 短 期和长期两种目标:短期目标是一种比较具体明确的目标,只要孩子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 长期目标则可以稍高稍远一点,甚至可以用某个具体的榜样来替代,孩子心中有了目标, 就会为实现目标努力,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多给几次尝试的机会:孩子在朝向目标的过程中难免经历失败,这个时候需要父母给予他 不断尝试的机会。父母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当孩子遇到外部困难和障碍, 让他自己解决。当他最终达到目标,会觉得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份与众不同的满足感。 他会因此而骄傲,会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的障碍:坚强的意志都是在困难中磨炼出来的,家长应该多让孩子磨炼而不是让 他贪图享受,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战胜 它。
鼓励自我训练:当孩子遇到挫折、信心不足的时候,不妨让孩子学会如何自我竭力,这是一 种锻炼意志的好办法。带着孩子大声吼出“坚持到底!我最棒!”之类的口号,对于孩子 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适时激励表扬: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家长要注 意他们在活动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适时、适度地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 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独立须尽早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
关于撒切尔夫人 》》》》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前首相。1925年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市。1983年 6月,她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75年2月,她竞选保守党领袖获胜,成为英国政党史上 的第一位女领导人。1979年5月,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她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1983 年6月,保 守党再次在大选中获胜,她连任首相。她任职期间工作勤恳,政绩卓著,被称为“铁娘子” 。
成长故事
撒切尔夫人其实算不上一个政治天才,她的成功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玛格丽特的父亲罗伯茨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 。父亲爱好广泛,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玛格丽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博览政治、历史、人 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从小对政治就有相当多的了解。
玛格丽特的家教是很严格的。父亲一直很注重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他希望玛格丽特能够有 主见,而不是盲从和依赖他人。
玛格丽特10岁的时候就开始在父亲的杂货店里帮忙,父亲总是根据她的能力为他布置一 些任务,而且绝不允许玛格丽特说自己无法完成,因此年幼的玛格丽特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 孩子更为独立和能干。
受严格家教的玛格丽特在进入学校后曾羡慕自己同伴们的生活,因为他们总是在闲 暇时间在街上游玩、游戏、骑自行车,到了星期天,他们还会结伴去郊游野餐,但是罗伯茨 经常这样教育女儿,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 。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玛格丽特明白,玩耍与学习之间,她必须自己做出一个选择,她放 弃了和朋友一起玩耍,而是做对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阅读。
这样的家庭教育培养了玛格丽特的高度的自信,她常常在学校里听别人演讲,然后总 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而其他的女孩子都胆怯得不敢开口。到后来,玛格丽特开 始寻找机会自己做演讲,当时演讲水平并不高超的她对别人的议论毫不在意,一直保持着独 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罗伯茨对女儿的要求虽然严格得近乎苛刻,但是他始终坚持着一个最为明确的目标,就是要 让女儿拥有独立的人格。在他的悉心栽培下,玛格丽特终于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成长为在世界 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执政时间长达12年。
第11节:独立须尽早(2)
理论点拨
独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现之一。从小学会独立生存的技能,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质量以及 成年后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满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要明白,孩子的人生之路最 终还是要他们自己走,父母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只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才能锻炼 出苍鹰的矫健翅膀,翱翔于天空之中。
谈到“独立解决问题”,听起来似乎是成年人的问题,其实真正需要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面临的是一个需要自己走路的社会,他们会遇到 各种各样的绊脚石,如果到那时还会有脚不会走、有脑不会想,茫然不知所措,这就是教育 的失败。
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 们已经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可是家长们一味地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单独行动的权利,造成 了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退化,遇到问题不会处理,一筹莫展。这样的孩子一旦进 入社会就难以立足。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可以给孩子许多许多, 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培养孩子独立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独立。孩子的人格是和你一样独立 的,你必须坚守这一信念。独立是一个人在没有被压迫的情况下自觉自愿的行动倾向。独立 是生存的基本条件,有独立性的人不仅善于行动,而且善于思考,能根据事情的合理性安排 自己的行动步骤,不能独立就只有沦为附庸了。孩子从小就有独立与依附的心理冲突,家长 必须时时注意培育其独立性。
当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水平,已经具备了自己解决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时,家长如果 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那就会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在日常 生 活中应放开手脚,做个“懒”人。凡是孩子自己的事,放手让他独立去做。比如说,让孩子 自己穿衣服,也许孩子会把扣子系得错乱,但是只有有了第一次的错乱,孩子才 会从中汲取经验,才会系得更整齐。也许在此过程中,孩子会出错,甚至有时会惹出许多不 必要的麻烦,父母可以暗中给予帮助,但不要包办代替。
国外的许多家庭,在假期中,让孩子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