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隋唐乱 >

第64章

隋唐乱-第64章

小说: 隋唐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前望今,东方诸国因我大赵的无暇顾及,已经逐渐壮大,而其中的倭国、新罗、高丽三国经过多次革新,国势更是日渐昌盛。若我大赵不及早将其扼杀,日后必成大患!”
  扼杀,好强硬的语气!
  许多大臣敏锐地注意到了徐总管用的这个词,武帝也注意到了。
  “扼杀……依徐总管言中之意,是借此机会灭掉对大赵有威胁的诸国?”李元霸问道。
  徐世勣正容道:“禀陛下,臣正是此意!”
  众大臣动容!大赵自华纪二年后就没有再进行过大型的战役,朝廷一直施行“仁义治国、以德服人”的王道方略。此次裴元庆、魏云光领军灭室韦已经在朝野掀起了大波,而在这时候,五部总管之一的徐世勣突然提出以武力吞并东方诸国,而且态度坚决强硬,这已经涉及到了朝廷今后的政策走向,众大臣如何不惊!
  更何况,裴元庆出兵室韦,虽然朝廷言称是其与室韦边境守军发生冲突,继而进击室韦国,但是,有谁不知道这就是武帝的意愿?……不然,裴元庆与魏云光都是朝廷大员,没事跑到室韦边境去屯兵干嘛?
  从出兵灭室韦国到徐世勣的强硬言词,众大臣难免会猜疑:“难道,武帝要走回老路,以霸道治国?”
  商务司都督洪修平站出,躬身道:“陛下,臣不认同徐总管所言!”
  李元霸面色平和,道:“哦,为何?”
  洪修平道:“禀陛下,‘务广德者昌,务广地者亡’……我大赵当秉承一贯的国策,以仁义待诸国,方可得以万世昌盛!若一味出兵灭国攻城,一则已臣服我大赵的诸国将会因此心生疑惧;二则只会为大赵增加沉重的负担,使大赵的经济发展陷于停滞,甚至后退!”
  洪修平此言直且尖锐,但也甚为有理。大赵在立国后的九年间,停止扩张休生养息,其综合国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同时也赢得了周边不少国家的臣服。若此时贸然发动侵略它国的战争,势必让诸国对大赵现行的政策质疑,继而影响已归附国家和地区的稳定。
  徐世勣辩道:“禀陛下,洪都督所言甚为有理,但是,洪都督却也小看了百济等三国的野心。中原地大物博,向来为诸国垂涎。而我王一直奉行‘王道’,且无暇东顾,致使东方诸国以为我大赵无力制约它们,因而更无视我大赵的存在……三国敢于公然攻取与我大赵相邻的高丽便是明证!既然无视我大赵,那么,三国在攻取高丽之后,必然会将目光转向大赵。其时三国已取得高丽为进击大赵的基础之地,三国就可避开其相对势弱的海路,自陆路将战火燃到赵国……”
  李元霸点头,心道:“看来,还是经历过沙场的徐世勣能够看穿三国的野心,凌敬几位文士出身之人终究过于迂腐了一些!”
  此时凌敬要待出言相辨,却见武帝一挥手,道:“几位卿家,稍安勿燥,且来听听朕之所言有无道理!”李元霸扫视群臣,朗声说道:“新罗、百济、高丽三国从古到今矛盾不断,积怨极深。此次百济、新罗两国联合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实因出于其自身发展的目的。因此,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攻取高丽,继而将其分之。但是,由于新罗与百济的联合只是出于维护共同的利益,在高丽亡后,他们原本的积怨必会爆发…。。。朕敢断言,若只是这两国,那么,他们在攻取高丽之后,必然会起内讧,实对大赵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是,众卿家,此次发动战争的不只有百济、新罗两国,还有一个倭国!”
  李元霸一拍龙椅扶手,沉声道:“这倭国参战的目的可是与两国不同!倭国为岛国,这就决定了其国内资源贫瘠、其国民性贪婪!资源贫瘠使得它必须要向外扩张,而贪婪的本性却使得它不会满足。就如徐总管所言,在夺取高丽之后,倭国必会在半岛经略,为攻取大赵做好准备!”
  站起身,武帝李元霸显得有些激动:“倭国之人喜食人肉,在本族内盛行抛弃老人的陋习,他们喜杀俘虏和弱者,酷喜男女混澡、男女乱交,以及奸杀、奸幼、淫乱等等!这是一个低素质的民族,他们最惧怕强者,也最害怕虽弱却强硬、并敢于抗击者。对手越是强硬,越是蔑视他,他就越怕、越尊重你,必定会对你表示友好和服从……行仁义,对倭国人来说就如同对牛弹琴!对他们来说,强者、胜者就可主宰一切,而弱者、败者就必须任受宰割……”
  “……因此,不要把倭国、还有倭国人看得太高了,他们根本就不懂得仁义道德!”李元霸将手重重一挥而下,道:“新罗与百济或可宽容,但是对倭国人却绝不能放松、宽容……”
  武帝李元霸卓然而立,昂首挺胸,语声肃然:“此战,必战!”
  ……
  ※※※※※※※※※※※※※※※※※※
  大赵历,华纪九年八月二十三,大赵国武帝陛下诏谕天下,言:“……倭国、新罗、百济三国,出兵友邻高丽,侵扰其国百姓,灭之可也!而其中倭国,性残贪婪,他日必为赵国患,除之可也!……”
  诏书中明确表示大赵国之所以出兵,是不愿见到高丽被侵凌,而且还言称倭国它日必为赵国的祸患,当及早除之!随后,大赵国武帝亲临冀东东莱,调兵遣将,分水、陆两军东进,前援高丽。
  至此,决定了当时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确定了大赵王朝在东亚地区中心地位的“半岛之战”拉开了序幕! 
 
 
 
  
 第五卷 民生民计 第十一章 武帝教子(11)
 
  据赵国国家安全部情报,此次倭国倾其举国战舰四百艘前来。因而,此次作战,赵国军部亦以赵国三大舰队之一的冀东舰队全军迎战。从赵国军部的战略意图看,其目的正是为了与倭国舰队决战,彻底消灭倭国的海上力量,以实现武帝提出的“聚歼倭国舰队于黄海,夺取东亚绝对制海权”的要求。
  ……
  “欲助高丽,应先诛百济,留兵镇守,以制约联军心腹之地!”
  这是武帝李元霸在东莱深水港检阅出征舰队时,对赵国水军将领所说的一句话。
  为了使高丽脱离被两国合击的危险境地,并阻截沿百济海岸线进袭高丽的倭国军,消灭百济遂成必然之势。而赵国与百济的第一战,就是在白村江地区。
  百济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部,与赵国冀东地区之间只隔着华北一带的海路要道————黄海。此次倭国舰队便是计划自黄海经渤海海峡进入渤海,继而进攻高丽都城平壤。并且,据赵国国家安全部情报,倭国舰队将会在百济国的白村江地区停留,补充消耗的给养。
  赵军若能在倭国舰队到达白村江之前横渡黄海,占领了该地区,倭国的战舰就得不到给养补充。如此,不但可使正在高丽境内作战的百济军队回军救援,减轻高丽的压力,亦能阻止倭国舰队继续前行。
  ……
  ※※※※※※※※※※※※※
  四百艘两百吨级到五百吨级不等的倭国战舰以鱼贯纵队驶入了黄海。
  此次倭国应百济所求出兵,并不是偶然的,这是其国谋略已久、针对中原战略中的一部分。朝鲜半岛三国之战,正是倭国实施其战略的一个机会!
  早在隋朝时,倭国便派遣国人以留学名义至中原,详细调查了解中原形势与兵备、地理情况。其国留学人员极其羡慕中原的地大物博,同时也深感大隋那上百万的常备军是倭国潜在的威胁。在回国之后,他们便提出:“邻邦大隋兵备之强,可喜亦可惧!将之作为东方之强援,固足以为喜,若与之开衅作战,则亦不得不戒慎恐惧……故邻邦大隋兵备愈坚,则本邦之兵备亦不可以疏忽!”
  据此理论,众多倭国人认为维持强大的军备是确立国权的根本,因而极力主张以中原为目标扩军备战,继而在隋末时,以中原为假想敌的扩军备战主张在倭国勃然兴起。
  此后,及至大赵国在西方经略海外殖民地,倭国人的危机感越来越重。倭大臣苏我虾夷乘机提出了以对中原作战为目标的军备扩充计划要求,指出:“如今若不恢复我邦尚武之遗风,扩张陆海军向四方展现实力,则我邦之附近直接外患赵国,必有一日将乘我邦之弊。若至于此,则我邦亡国在即也!故,谋求陆海军之扩张,实乃当今之急务!”
  此扩军要求为其时在位的推古天皇首肯。此后,倭国陆军征军人数成倍增加,海军则实施了三年造舰计划,计共建造各型战舰两百艘。
  经过长达二十年的筹划和近十年的军备,倭国人相信,他们已经有足够的实力对中原大赵王朝开战!
  ※※※※※※※※※※※※※※※
  东莱,渤海边。
  “父皇,我大赵不是奉行‘王道’吗?为何还要出兵打战,行使‘霸道’呢?”李心武仰头望着李元霸,面带疑惑问道。
  李元霸微笑着摸摸儿子的头,不答反问道:“心武,何谓‘王道’?何谓‘霸道’?”
  李心武毫不思索,立即答道:“以仁义道德服人,是为王道;以强大的武力服人,是为霸道!”
  李元霸点点头,抬手指向东方,接着问道:“那么,若此时我大赵对倭国、百济、新罗三国示以仁义,他们会归附吗?”
  李心武摇摇头:“不会!”
  “不错!”李元霸道:“三国为何不会归附大赵?”
  李心武再次摇头:“禀父皇,孩儿不知。”
  李元霸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到我大赵的实力,自顾对其示以仁义,他们只会认为你软弱可欺……施行‘王道’,也需有“霸道”相辅方可!就如古之宋襄公与楚国作战。宋襄公不利用楚军渡河时的大好时机对其施以攻击,却偏偏要对其讲仁义,非要在楚军全部渡河上岸、并摆好阵势之后再开始进攻,其结果就是宋襄公大败而逃遭人耻笑……若宋军在楚军渡河之时将之击溃,之后再释放其俘虏,或是作出其它怀仁之举,如此自可博得仁义的美名……”李元霸牵起儿子的小手,语重心长:“心武,行王道者必善于运用霸道,霸道是王道的根本,也是王道的必须。西方诸国归附大赵的总有十几个,哪一个不是在亲身尝试到赵国大军的强悍之后,才在赵国对其示以仁义时归附的?若父皇自始至终对其示以仁义,希望以道德来感化他们,其结果必会被他们当作那愚蠢的宋襄公,徒遭人耻笑!”
  李心武认真想想,点头道:“确实如父皇所言!譬如那萧家之女辱骂孩儿……若孩儿对其示以仁义,妄想感化她,只怕她更会得寸进尺。还是需近卫军围杀她几个护卫,她才不再辱我!”
  李元霸听罢哈哈大笑,道:“心武,你在外这几个月经历了一些事情,也知晓了一些简单的道理,看来,今后还需让你多到外面走走!”
  ……
  且不论武帝教子时,所言是否曲解了“王道”与“霸道”,但至少在大赵国的一贯对外经略中,所谓的霸道与王道互为所依,就如一个白脸,一个黑脸。先是唱黑脸的出来打吓人,然后就是唱白脸的出来抚慰收拢人心。
  ※※※※※※※※※※※※※
  大赵冀东舰队共有大小战舰三百四十二艘,其舰队下又分主队﹑一战队和二战队。其中,以千吨级主战巨舰为主力的主队由舰队统领将军穆克欢亲自率领,以速度较快的五百吨级战舰为主干的一战队由副统领宗世海指挥。而吨位在四百吨级以下的战舰则编成二战队,担有为主队护航﹑以及运载士兵登陆等。
  冀东舰队横渡黄海,比倭国舰队先五天到了白村江,并在此登陆。随即,赵军迅速攻占了防守空虚的泗沘城。
  次日,冀东舰队大部分舰船都驶入白村江深水港停泊,舰队一战队开始在近海布防。
  三日后,华纪九年九月初六,倭国舰队已然就要接近白村江海域。此次倭国舰队的将领为倭国大臣苏我虾夷之子,苏我入鹿。
  这日清晨,苏我入鹿便接到有大赵战舰出没于白村江海域的战报,但因冀东舰队主队与其二战队都已入港停泊,倭国斥候见到的不过是冀东舰队一战队一百二十艘战舰中的一部分罢了。因此,领有四百艘战舰的苏我入鹿并不在意,命令舰队继续前行。
  三个时辰后,倭国舰队进入白村江海域。此时,苏我入鹿又接到战报,称原定为倭国提供给养的泗沘城已经被赵军攻陷。至此,苏我入鹿明白,在海面游弋的赵国战舰并不是赵军主力。苏我入鹿立即下令停止前进,但他也没有惊惶。他相信,凭借本邦十年精训的庞大海军,定可击败大赵舰队,将泗沘城从赵军手中夺下。
  及至午时,苏我入鹿命舰队在百济西南部群岛海域停泊,同时派出舰队副将物部安作率大小战舰一百艘作前队,贴着海岸线向北游弋巡视,欲确定赵国战舰的主力所在,进而将其一举歼灭。
  冀东舰队也以得到了倭国舰队到来的战报。舰队统领将军穆克欢立即命令宗世海的一战队启锚南行,寻找倭国舰队主力,以与之决战。
  落日已尽,夜色朦胧,双方的巡弋舰队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向着同一方向航进。而此时,两国的巡弋舰队虽已相距不远,但彼此却全然不知道对方的位置所在。
  次日清晨,天气晴朗,黄海水波不兴。
  冀东舰队一战队正以鱼贯单纵队形行进在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当头战舰桅楼上的哨兵高声报告:“发现舰队!”但此时只能望到帆影,尚不能辨认前方是商务船队还是作战舰队。宗世海得到通报,立即命侦察快舰迎上。不久后,快舰回报,遂确认为倭国舰队无疑。
  随即,赵军示警火箭升空,随着火箭巨大的爆炸声,一团艳红色的浓浓烟雾现于半空,经久不散。
  赵国士兵见到警报,迅速在战舰甲板上敷以细砂,以坚步履,而抛石机、舰载床弩,以及装填有黑石火药的炸药桶均已准备就绪,全体舰员亦各就战斗岗位。
  此时,由于敌舰相距尚远,仅能望及海面水平线上的帆影及战旗,冀东舰队尚有充裕的时间将单纵排列改为适合赵国舰载武器作战的横阵。
  几乎在宗世海的一战队发现倭国战舰的同时,物部安作舰队也发现了赵国舰队。
  物部安作作出了与宗世海相同的反应,他立即遣快舰驶近侦察,并命令全舰队减速以待。倭国快舰在赵国舰队远处划过一圈便返回,并报与物部安作:前方约有一百艘与倭国旗舰“岛田” 
  号同级别的赵国战舰,该舰队正在以一字横阵行进。
  确认前方舰队规模及阵形之后,物部安作立即将二十艘快速战舰为前锋,另以余下的六十艘战舰组成主队在后,成鱼贯单行纵阵,中速向赵国舰队航进。
  此时,宗世海正在旗舰“搏鹰”号上观察敌舰阵形。当望见倭国舰队成鱼贯纵阵逼来,穆克欢迅速判断:倭国舰队意图以单纵阵拦腰冲击一战队的横阵,将一战队横阵形打乱,继而分割为战。
  当下宗世海立即下令舰队改变阵形,以居中的搏鹰号等二十艘战舰减速航行,而左右两翼战舰保持原速前进,原本的一字横队随即变为了倒三角阵形,向倭国舰队张开了口子。
  物部安作在“岛田”号上瞭望到赵国舰队阵形变换,也立即下令改变阵形。倭国舰队前舰减速,后舰迅速前行,将鱼贯单纵阵变为了一字横阵。眼见己方舰队初成阵形后,物部安作立即下令全速前进。
  此时双方距离逐渐缩短,宗世海已经来不及针对敌阵改变己方阵形,只得命令两翼战舰减速,而居中战舰加速前行,力求在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