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山花灿烂 >

第204章

山花灿烂-第204章

小说: 山花灿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家这个农庄,如今真的扩大了不少,当然与孙灿烂的京城西郊的农庄肯定是没法相比,不过在赵梓霖这个农痴的运作下,在临溪县也算是翘楚。

    “如今两边都谁在负责养蜂?收成如何?”孙灿烂看着农庄内的小型蜂场问道。

    “杨集镇这边一直由陈岗带着两个长工在伺弄着,山岗镇那边由爹带着几个家丁自个在伺弄着。

    不过他们的技术到底比不上山花妹妹,这几年养下来也没啥大的发展,摇下的蜜刮出的王浆还有花粉,不但品质上不如山花妹妹在的时候好,数量上也差强人意,只勉强够供应这附近城镇的需要。”说起养蜂赵梓霖的心里就有些郁闷。

    “嗯?这样吧,我过去看看,大虎哥该忙啥就忙啥去吧。”孙灿烂想了想,决定亲自开箱看看杨集镇这边蜂的情况,于是就将赵梓霖给支了开去。(未完待续)

第358章 赵二嫂的转变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孙灿烂对临溪这边的情况一直都是了解的,知道在山岗镇的后山和杨集镇的农庄里,依然都养着蜂。

    只是收益上肯定不能与她这个蜂主相比,不过也不是其他跟风开始养蜂的人家可以抗衡,所以临溪县附近的城镇药房内所出售的蜂产品依然绝大多数出自赵家的蜂场。

    那些跟风养蜂的收成少不说,出品的大多是劣质蜂蜜,一般只能在小药房里出售,或者直接卖给糕点铺用来做糕点。

    孙灿烂到农庄蜂场的时候,正好陈岗带着长工在给蜂箱内的蜂喂蜜,见孙灿烂过来连忙迎上来说道:“山花小姐,你总算来了,俺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想要讨教讨教。”

    孙灿烂打开一只蜂箱,边仔细看里面蜂生成情况,边解答着陈岗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同时还与蜂箱内的蜂皇进行交流。

    见蜂箱内的蜂虽然比不上京城山花农庄的,不过比起山岗镇的就要好上许多,看来陈岗还是费了不少心思在里面。

    “陈管家,你这里的蜂还是伺弄得不错的,比起山岗镇那边要好了许多。”孙灿烂最终还是趁着陈岗不注意地时候,更换了一批更加强壮的蜂出来。

    从杨集镇回来的那天晚上,赵甜抱了个枕头来到孙灿烂的屋子。

    孙灿烂一看赵甜这架势就知道这个小吃货是要与自己抵足而眠夜话家常了。

    孙灿烂对着自己的几个丫头使了个眼神,绿袖本还想说什么,结果被红桃一把拉出了屋子。

    孙灿烂还真有些事要问问赵甜,这些事问其他人都不太合适,如今赵甜倒是给了她机会。

    虽然孙灿烂一直都不习惯与人同床而眠,不过为了弄清楚一些事情。一两晚倒也无妨,何况她刚来赵家的时候,那可是与赵欣赵甜姐妹在一张不大的简易床上一起睡了差不多有半年。

    孙灿烂不明白的事。在于临溪镇上原本属于她的产业,当日赵氏兄妹三人上京城的时候。她明明白白将那些产业全都转到了赵梓诚的名下,如今发现那些店铺作坊却一起成了赵家的产业。

    想起当年赵甜曾经对她说起过赵二嫂的一些事,她清楚地记得赵二嫂是个有些斤斤计较的人,如今明明是她辅以给赵梓诚的产业又怎会成了赵家一大家子的产业,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

    这次是孙灿烂与赵二嫂的第一次见面,孙灿烂感觉到面前的人与当初赵甜所述的人截然不同,难道是换了个人不成?

    可是看看她与赵梓诚的孩子之间的互动,根本不可能是继母子的关系。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赵梓诚与赵二嫂之间终于谈开了,也让赵二嫂想通透了。

    希望是后一种情况!这事儿一直在孙灿烂的心里搁着,总希望能够弄个清楚,只是这事儿吧,还真不好问别人,如今机会来了,自然要弄个清楚明白。

    “甜甜,听说二虎哥如今的生意可是越做越大了,甚至还将店铺开到了别的地方?”表姐妹俩在床上躺好,闲聊了几句以后。孙灿烂有意将话题转到了赵梓诚的身上。

    “是啊,俺二哥的确能干,对做生意又十分用心。加上二嫂子也是个会经营的,生意可不就越做越大了,听二嫂的意思,还想着要将生意做到京城去呢!你不知道啊……”赵甜十分自豪地说道。

    赵甜是个小话唠,这一打开了话匣子,没多久就把话题转到了赵二嫂的身上。

    原来赵梓诚在上次京城之行以后,与孙灿烂的一席谈,让他认识到以前自己的一些疏忽,更觉察到家和万事兴的重要性。于是听从了孙灿烂的劝告,回到临溪镇以后。与妻子做了一次开诚布公的交流。

    虽然开始的时候赵二嫂并不相信赵梓诚的说辞,毕竟赵家的账目原本赵梓诚从来不曾与她谈及过。更别说给她看了,也许正因为赵梓诚什么都不与她沟通,才会令赵二嫂觉得赵孙氏夫妻什么都向着老大赵梓霖。

    “你可别让你大哥给忽悠了,那个农庄又是养蜂又是养鱼还有大棚种植,一年存下个一成的收入就比你娘给俺们一家的都要多的多。

    你又不在农庄看着,谁知道他们私留了多少?

    你自己是傻子,什么都相信别人,别人说什么你都相信,可俺不是傻子……”说到收入赵二嫂就有一肚子的怨气。

    赵二嫂这样的说辞,让赵梓诚气得直想拂袖而去,可是想到孙灿烂的吩咐,他还是耐下心来与妻子慢慢解说:“说起农庄的收成,在大哥大嫂的辛苦操劳,的确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可是你若拿这样的眼光看待大哥大嫂,你不但是瞎了眼也瞎了心!”

    赵二嫂嘴一撇就要开口,赵梓诚摇了摇手,阻止她说话,然后从身旁拿过个包袱往赵二嫂面前一放,用嘴呶了呶,示意赵二嫂自己打开来看。

    这包袱有些份量,赵二嫂疑惑看着赵梓诚,伸手打开了包袱,里面是一叠新旧不一的账本。

    赵梓诚看着账本,眼中的神色晦暗不明:“这是从俺家买下杨集镇农庄以来的所有账本,以前俺觉得你是个妇道人家,在家里做好相夫教子的事儿就行了,什么账目收成就让为夫的操劳即可,既然你提到账目问题,俺觉得还是让你看看账目为好!”

    赵二嫂这下子觉得情况有些严重了,她虽然有心想看账本,可是当账本真正放在她面前的时候,她又有些胆怯了。

    自古以来,哪里有家里男人在,却由个内宅女人去查外面账目的道理?更何况她上面还有公婆在呢!

    “你也别胆怯,既然俺将账本全都拿来了,就是想消除你心里的疑惑,俺不想让你心里老是有疙瘩,爹娘只俺和大哥两个儿子,若俺们兄弟不和,爹娘心里会有多么难过?至于给两个妹妹的,比起赵家如今拥有的真得不多……”赵梓诚将账本往妻子面前一推,声音有些沉痛。

    赵二嫂这下更加无措了,她也只是心焦自个的男人只会埋头赚钱,很少为为自个这个小家庭考虑,如今男人那沉痛的表情让她觉得自己是不是真是误解了什么。

    几年的夫妻赵梓诚自然知道妻子并不是个坏心的人,而且通过孙灿烂的提点,他也知道妻子对赵家有看法,多半问题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如今看着妻子无措的模样,心里也有些心疼。

    于是他不再强求赵二嫂看账本,而且随便从账本中抽了一本出来,封面上标明了年月和账本所记载的账目类别,显示这是两年前农庄的账目。

    赵梓诚随便打开账本的某一页,指着里面的账目说道:“这个是农庄当年四月份养蜂的收支平衡细账,你看收支账目后面都附有凭证,这个凭证是各地药店的收货出银的凭条,或者是蜂场购买养蜂需要的工具的凭证,上面分别有陈岗管家和大哥的签字确认。”

    赵梓诚又随意地将账本往后翻了几页,指着其中的一条说道:“这个是农庄十月份出鱼的收成,同样后面有收鱼饭馆的收条和付银凭条,同样农庄负责养鱼的管事和大哥的签字认可……”

    无论赵梓诚翻到哪一本哪一张,所有的账目都如此,其中也包括赵梓诚自己的账目,这样的账目像极了二十一世纪的财会账目,全都有报销和收入的发票作为凭证同时还得有当事人和领导的签字方可入账。

    最后赵梓诚看着一堆还没有看过的账本,示意妻子自己亲自动手拿一本,赵二嫂通过赵梓诚的一番解说,更看了记录得十分清楚明白的账目,心里自是觉得有些难堪。

    不过看着赵梓诚十分坚持,她也只好动手从比较低下抽了一本看着很老的账本出来。

    这一本是山岗镇豆腐坊的账目,是当初孙灿烂还在山岗镇时候的老账目,那上面是孙灿烂极其工整的小楷,与前面的账本一样,每笔出入帐后面同样都贴了收支凭证并有两人以上的签字确认。

    “如今你还觉得这样的账目能做手脚吗?”赵梓诚看着低头深思的妻子,轻声问道,语气平缓并无责备之意。

    “俺……”面对赵梓诚的问题,赵二嫂无言以对。

    赵梓诚在心里叹了口气,妻子拥进怀里有些怜惜地说道:“这事也不能完全怪你,总是俺太过自主,啥都不与你商量,啥都不让你明白,才会让你心里的疙瘩越结越大。

    其实说起来,大哥大嫂比起俺们来更辛苦,娘给他们一家的嚼用说起来比给俺们的还要少些。

    爹娘说了,大哥他们在农庄,蔬菜果蔬不必用银子去买,照顾到俺们住在临溪镇,开销双大哥他们大,所以每个月给的银子比起大哥要多十两。这些都是有账目可查的……”

    “相公,你别说了,俺……俺知道错了……”赵二嫂阻止赵梓诚继续说下去,再让赵梓诚说下去,她都要无地自容了。(未完待续)

第359章 赵甜的亲事

    赵梓诚既然听取了孙灿烂的建议要好生与妻子谈谈,自然拿出了十二万的诚意,如此一来夫妻俩将什么都说开了。

    赵二嫂心里的疙瘩也慢慢解开,这次深入的交流不但让两人的感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让赵二嫂认识到自己的狭隘,明白了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的道理。

    通过赵梓诚有理有据的分析,赵二嫂也大概明白了孙灿烂将临溪镇的店铺、作坊转给赵梓诚的原因,说白了其实也是因为看在赵孙氏的面子,希望赵家能够和睦团结,不想赵二嫂子为了些蝇头小利而与赵家生分,引得赵家不和睦,从而让赵孙氏操心。

    赵二嫂再联想到自从自己嫁到赵家以后,无论是赵孙氏还是赵大嫂对她都极为照顾,知道她打小在城镇里长大,从来没做过农活,所以从来不要求她下地干活,就算是杨集镇那边农忙再需要人手也是一样,最多也只是让她帮着监督一下仆妇们做好后勤保障。

    当初她还觉得相当委屈,为什么逃蓉梅的事情要让她来做,如今想起来真是羞愧难当,每次农忙的时节,沈容梅可都是要下地抢收的,别放疗是沈容梅就是赵孙氏偶尔也要下地。

    如此一想赵二嫂觉得沈蓉梅才是应该比她更有怨言的那一个才对,毕竟农庄的活计可比店铺的活要辛苦很多。

    不过赵大嫂沈容梅却从无怨言,不但将杨集镇农庄的仆妇们管理得妥妥贴贴,还隔三差五让人给在临溪镇上的赵梓诚一家送新鲜的果蔬和鱼肉鸡鸭,更是上敬公婆下教儿女,真正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范。

    赵二嫂如今既看了账目,同时又听了赵梓诚细致的分析。知道有许多事不过只是她自己臆想而已。

    以前以为沈蓉梅手上银子多多,如今看来作为长媳的沈蓉梅手上拥有的权利并不比她多多少,手上的闲钱也不可能比她多。

    看清了事实。再想想以前自己的言行,赵二嫂的心里无比羞愧。看着桌上的账本和孙灿烂的转让书,她再也无法心安理得地将孙灿烂转给赵梓诚的店铺和作坊占为己有。

    赵二嫂在嫁入赵家以前,她的爹娘就从各个方面了解了赵家的发家史,清楚地知道赵家其实是在孙灿烂的带动下才慢慢发展起来的。

    既然赵家在杨集镇和山岗镇的产业都有他们的一份,那么这些店铺作坊自然也应该有赵家其他的一份,于是将原本孙灿烂转到赵梓诚名下的店铺和作坊,全部归到赵家名下。

    赵二嫂的转变让赵家最大的不和谐因素没了,使得赵家如今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也因此赵黑牛夫妻的生活也过得极其舒畅。

    现在赵家只剩下赵甜一个还没成亲,不过她的亲事基本已经定下来,也会学着孙灿烂那样在及笄礼上宣布订亲的消息,她成亲的时间肯定也要如孙灿烂这般等到十八周岁以后了,毕竟沈家那二小子比赵甜还要小上两岁。

    “沈二小子如今书读得咋样了?”赵甜的絮絮叨叨给孙灿烂释了疑,于是孙灿烂将话题转到了赵甜的亲事上。

    孙灿烂口里的沈二小子,就是沈掌柜的二儿子沈容平,比赵甜还要小上两岁,如今不过才十二岁的毛孩子,却马上就要订亲。这古人还真是早熟。

    不过那小子孙灿烂已经好些年没见了,不知道是否还同以前那般调皮,更不知道订亲对这般大的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个只有十来岁的孩子。真的早熟到懂得什么情啊爱的吗?还是只是大人之间两相情愿,拼命将孩子催熟?孙灿烂的心里还是有些担忧。

    “他啊,比不得天赐表弟。今年没能考上秀才。不过俺相信他能行,他还小呢,对不?”提起沈容平,赵甜的眼中有些羞涩也有些心疼。

    “嗯,要是我记得没错,他应该比你还小上两岁吧。”孙灿烂拍了拍赵甜的后背安慰道。

    “比俺小一岁半。山花姐姐,俺这样的亲事能成吗?他以后长大了会变心吗?”赵甜的心里有些怯怯。

    “这个……我已经很多年没见沈二公子了。”孙灿烂一时间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只能以多年没见来做搪塞。

    上次赵甜他们去京城的时候,大家无非只是开玩笑一般地提到这事。如今没想到赵甜真的要与沈容平订亲。

    古代女子成亲早,赵甜若与沈容平订亲。最起码要等到沈容平十七八岁才能成亲,那时赵甜可二十岁左右了。

    在这个时代别说二十,就算孙灿烂这样到了十八岁才成亲的女子都是凤毛麟角了。

    若几年后沈容平长大了,觉得赵甜并非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再提起退亲,那么对于赵甜而言,可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山花姐姐是不是也觉得不合适?”见孙灿烂吞吞吐吐,赵甜的心里就凉了半截怯怯地问道。

    她从来山岗镇定居以后,与沈容平可以说是一起长大,虽说她比沈容平大了差不多两岁,不过沈容平打小就极会照顾她,有好吃的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所以赵甜的一颗芳心早就牢牢地系在了沈容平的身上。

    若是在前世女大男小比比皆是真不是个问题,而且女子到三十岁没结婚的也是一抓一大把,可是在这个时空女大男小真的很不容易。

    不过看赵甜这个模样,就知道她对沈容平已经是情根深种,只是孙灿烂并不知道沈容平对赵甜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思。

    “我还没见到沈二公子,不好说啥。不过若论你们的年龄,的确有些不太合适。等到沈二公子到成亲的年龄,你可就得快满二十了。”孙灿烂见赵甜一脸受伤的样子,心里虽然有些不落忍,不过还是实话实说。

    “爹和大哥二哥也这样说。”赵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