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海魂 >

第638章

海魂-第638章

小说: 海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下半夜的时候,第六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已经赶到,而且带来了大量的辎重物资,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给炮兵送来的那数百吨弹药,还有给装甲部队送来的燃料。这两个步兵师都齐装满员,而且官兵的体力都很充沛,士气也没有问题。更让古迅雷感到高兴的是,第八步兵师也即将到达,预计在早上七点就能赶到,也就是说,到时候,他将拥有八个师,十万兵力!

    除了这些6续到达的增援兵力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到了古迅雷的决定,那就是美军在夜间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张晓林的几次突击都没有遇到大的麻烦,而且从张晓林反应的情况来看,美军的装甲部队规模有限,而且部队的战斗力并不高。接着,在天亮前的那场炮战中,张晓林的判断得到了证实,美军的素质确实不怎么样。

    正是这两个因素,最终让古迅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美军打一场面对面的战斗,用进攻去对付敌人的进攻,而且要抢在敌人之前动进攻。明确了这个想法之后,古迅雷立即重新部署了手里的几支部队。

    第一骑兵师在西面,负责包夹美军的右翼。第六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在战线中部,依靠炮兵的掩护,直接突击美军阵地。第二骑兵师在战线的东面,负责包夹美军的左翼。另外,第四步兵师与第五步兵师做战役预备队,而第三步兵师仍然负责后方的防线,即将到达的第八步兵师则负责为前线作战部队输送作战物资,另外还负责打扫战场,运送伤员,接管战俘等等烦琐工作。

    部队在八点之前6续部署到位,而古迅雷再次登上了他的坦克,他将进攻时间设在了八点过十分。在部队进攻之前,炮兵将提供2o分钟的炮火准备,而且海航的轰炸机将在八点半到达。让古迅雷没有想到的是,布雷德利设定的进攻时间仅仅比他晚了五分钟而已!( )

第三十二节 提前的胜利

    战斗是由炮兵拉开序幕的,七个师的炮兵部队集中在一起,对美军阵地进行了排山倒海般的炮击。当炮弹如同雨点般的落在阵地上,炸起一团团的火球与硝烟,大地随之震动时的那种场面是极为震撼的。自从数百年前,帝国6军次集中使用炮兵开始,炮兵就成为了“战争之王”。

    相对而言,帝国6军对炮兵的重视还比不上其他一些国家,比如俄罗斯,以及德国。而影响到炮兵地位的正是新兴的航空兵。

    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炮兵是最强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支援火力。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飞到敌人防线后方数百公里,甚至数千公里的战略轰炸机,而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使用的那些轰炸机的载弹量都极为有限,因此没有能够动摇炮兵的地位。当时,为了能够轰击敌人防线后方的重要目标,包括唐帝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制造了“级大炮”,其中以德国6军的“巴黎大炮”最具有代表性。这种火炮能将炮弹打到一百多公里之外,需要用列车来运送,而且每射一炮弹需要数十分钟的准备时间。以当时的技术而言,这绝对算得上是“重量级”的级武器了。

    炮兵也算得上是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标志性武器。在以铁丝网,机关枪,战壕为主的堑壕战中,炮兵的巨大杀伤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在战争期间出现的化学炮弹更是威力巨大,给双方制造了巨大的伤亡。从战后的不完全统计来看,整个第一次全球战争中,交战双方有六成以上的阵亡官兵是被火炮给干掉地,而这个比例远远的过了机关枪制造的伤亡!而且炮弹也是最重要的战争物资。在争夺奥伦堡(唐帝国的称呼是西塞)的战役中,唐帝国6军动用了二十多个炮兵师。在一天之内就打掉了1o万炮弹。而在西线战场上,德国与英法联军的炮弹消耗量也相当的惊人。

    实际上,炮兵登峰造极之战不是第一次全球战争,而是第二次全球战争,特别是在大6战场上,炮兵是交战双方手里最重要的支援与压制火力。可同时,也正是第二次全球战争中,炮兵的地位受到了影响,航空兵在很大的程度上,实际上就是长了翅膀的炮兵。轰炸机成为了更为有效的支援力量。

    正是航空兵的迅崛起,唐帝国6军对炮兵的重视程度下降了很多。不说别的,当时唐帝国6军的几种主战火炮实际上都不是6军自己研制地。155毫米重炮的核心技术来自海军,而1oo毫米火炮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是德国人提供的。另外,装备6军的大部分迫击炮的技术也是从德国引进的。在战争爆之前,帝国6军内部甚至出现了取消炮兵,用航空兵全面替代炮兵的声音。当然。这个论调肯定是错误的,即使是在数十年之后,炮兵的地位仍然不是航空兵所能够取代的,在战场上,炮兵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得益于帝国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在战争爆之后,帝国6军立即意识到了炮兵的重要性。并且下了大力气来恢复与扩大炮兵。当时,6军直接借用了海军驱逐舰上的155毫米火炮技术,在做了必要的修改之后,与第二年就推出了自行式与牵引式两中155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另外,6军还直接从德国引进了88毫米火炮的技术,并且借鉴了德国火炮设计上的一些优点,可以说,后来帝国6军坦克上使用的8o毫米。9o毫米坦克炮,6海两军通用的8o毫米高射炮。以及1oo毫米中型火炮身上都看得到德国88毫米高射炮的影子,在很多设计方面都用的是德国技术。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6军将155毫米与1oo毫米确定为标准的火炮口径。在整个战争期间,6军之前装备的火炮6续退役,并且集中力量生产了这两种口径的不同火炮,这极大地简化了后勤保障上的麻烦。

    实际上,6军装备地最多的“火炮”应该是迫击炮,而且,帝国6军步兵部队所配备的迫击炮数量是最多的。当时。帝国6军一个步兵排就有配备了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组,标准装备是一门6o毫米迫击炮。后来增加到了两门。而一个步兵连有一个单独的迫击炮班,装备3门6o毫米迫击炮。一个步兵营有一个单独的中型迫击炮排,装备3门8o毫米迫击炮。一个步兵团有一个独立的重型迫击炮连,装备了6门12o毫米迫击炮。另外,在师属独立炮兵营里,还有一个自行式重型迫击炮连,装备6辆12o毫米重型迫击炮车。到了战争后期,帝国6军甚至开始步兵排提供不占编制的6o毫米轻型迫击炮,并且为每个步兵班提供了两具枪榴弹射器。

    可以说,当时帝国6军是比较重视步兵的支援火力的,而且实战也证明了,炮兵在地面战斗中的有效性。比起航空支援来讲,155毫米重炮的炮击效果不会比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的威力差多少。更关键的是,航空支援不可能随叫随到,特别是在前线没有足够机场的时候,航空支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相反,炮兵却能够伴随步兵作战,而且炮兵的支援往往在几秒钟,最多几十秒钟之内就能到达,而绝大部分时候,航空支援最快也要好几分钟的时间。显然,炮兵是更迅,更有效的支援力量,而在火力的及时性方面,航空兵永远都比不上炮兵。

    在战术方面,俄罗斯6军是最为重视炮兵的使用的,这有其固有的因素,比如俄罗斯的空军就一直不怎么样。而施鼐兴在提出了装甲兵的基本战术时,就将炮兵放到了与装甲兵,航空兵并列地位置上,是整个快突击战术的三大支柱之一。问题是。施鼐兴的战术思想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受到重视,如果不是因为帝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以及深远的6地疆域的话,恐怕这个错误就足以葬送掉帝国了。

    作为施鼐兴的得意门生,古迅雷也非常重视炮兵的使用,而且他还在战斗中总结出了不少炮兵战术。比如,在快突击的时候,炮兵的支援力量不要求多,而是要足够的精确,能够为装甲部队摧毁前方的障碍。另外必须得跟上装甲部队的推进度,因此重点是自行火炮,牵引火炮不适合伴随装甲部队作战。而在装甲部队突击之前,炮火准备就要求达到最大密度,尽快摧毁敌人防线上的坚固火力点,压制住敌人的炮兵,让装甲部队能够顺利突击。因此火炮地射程必须要比敌人的火炮更远,且射要足够的快。

    实战中,古迅雷也确实是按照这些基本战术在使用炮兵,这次,他就让炮兵集中炮击了美军阵地,为装甲部队开路,而且在炮兵进行炮击的时候。他的装甲部队就已经开始向美军阵地推进了。不过,让古迅雷没有想到的是,美军炮兵的反击度来得很快,炮火还没有来得及向美军阵地的后方延伸,美军火炮打来的炮弹就落到了坦克集群里面。

    “尽快找到美军炮兵阵地,联系航空兵,让他们重点轰炸美军的炮兵阵地!”古迅雷在坦克上指挥战斗,“妈的,加快推进度。队列拉开一点!”

    美军的装甲部队也开始突击了,最先与美军装甲部队遭遇的是左翼的第一骑兵师。张晓林在第一时间把情报报告给了古迅雷,接着,第二骑兵师的先头部队也与美军的装甲部队遭遇了。

    一场坦克战在所难免,双方指挥官都想到了先投入装甲部队,去撕开敌人的防线,结果,双方的装甲部队先遭遇。而唯一不同的是,布雷德利没有摩托化步兵部队,结果他的装甲部队将步兵抛在了后面。而古迅雷的装甲部队里还有大量摩托化步兵伴随作战。

    “让步兵尽快跟上来!”古迅雷很清楚怎么击败敌人,“另外。部队拉开距离,尽量不要靠近,先打美军的重型坦克,别吝啬高穿甲弹!”

    坦克炮的怒吼代替了重炮的轰鸣,短停急射是最普通的坦克战术,25式坦克的机动能力被彻底的挥了出来,可让古迅雷感到恼火地是,他的座车仿佛永远比别地坦克慢一点一样。

    “加快点,赶到前面去,高穿甲弹准备!”

    装填手把一高穿甲弹装进了炮膛,可驾驶员却没有让坦克加。

    “妈的,加!”古迅雷大叫了起来,“快加,距离太远了,把距离拉近点。看到了吗?那辆m26,快冲上去!”

    驾驶员还是没有加,他心里很清楚,保护好司令官要比干掉一辆敌人的坦克有价值得多了。

    古迅雷差点就要跳起来了,前方15oo米外,那辆本来被他“看中”了的m26被另外一辆25式坦克在11oo米打了个正着。其他的坦克都冲了上去,就只有古迅雷,以及警卫营的十多辆坦克留在后面。

    就算古迅雷是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可这个时候,他也没有办法让他坦克开快一点,除非他肯去当驾驶员。不过,照眼前的情况来看,就算他冲到了前面去,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美军的装甲部队根本就顶不住第一骑兵师与第二骑兵师的官兵已经有了不少的实战经验,大部分还在继续作战的坦克手都不再是新手了。仅仅不到半个小时的战斗,双方官兵的素质就显现了出来。另外,双方坦克性能上的差距也非常的明显,特别是在野战中,25式坦克的性能优势相当明显。

    对付如同m4这样的对手,25式坦克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性能优势。虽然m26的火力更猛,而且装甲更厚,但是其机动能力明显比25式差了很多,在运动战中,重型坦克的战斗力肯定无法完全挥出来。欧洲战场上的实战也证明了这一点,重型坦克更适合防御,而不是快突击。另外,美军中m26的数量相当有限,而25式的数量优势足以打垮对手了。

    最后来解决掉美军装甲部队的是舰队派来的轰炸机。这批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掩护,大部分的战斗机都在轰炸更远处的美军,压制美军的炮兵。而这些轰炸机都匆忙投下了炸弹,然后就迅的离开了战场,它们几乎都是在极限轰炸半径上作战的,没有多余的燃料让这些轰炸机在战场上空逗留。

    随着美军的装甲部队被击溃,战局立即转为对帝国6军有利。古迅雷没有让部队停下来,他甚至没有让伴随坦克进攻的摩托化步兵去打扫战场,而是把打扫战场的任务留给了更后面的第四步兵师与第五步兵师。

    突击行动持续到了中午,直到大部分的坦克都快要没有燃料的时候才停了下来。美军已经有三个师被击溃,另外的美军部队也在准备撤退。古迅雷没有放弃进攻,他让部队以最快的度补充了燃料,而且同时让步兵冲到了前面去。既然敌人的战斗意志已经被打垮了,那就要痛打落水狗,而不是让敌人安然撤退!

    一直突击到了傍晚,骑兵部队第二次停下来补充燃料,坦克手也抓住机会填饱了肚子。古迅雷在这个时候才做出了调整。他让两个骑兵师的摩托化步兵全北上,争取截住撤退的美军,而在骑兵停下来的时候,步兵仍然在继续向北推进。击溃敌人已成定局,而现在,他需要的是更大的胜利!

    夜晚,双方都在向北面“行军”。打到这个时候,古迅雷多半有点惊讶,他没有想到,美军会这么轻易地被击溃,而且这也不是他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场歼灭战,而是一次能够奠定整个澳洲大6战场基础的重大胜利!

    ……( )

第三十三节 重兵云集

    袁野是在一日傍晚时收到消息的,当时6战队刚刚打下库纳巴拉布兰,协助6战队作战的翁羽的骑兵部队刚刚补充满了燃料,准备返回部队。得知古迅雷已经歼灭了第一股美军,正在追击另外一股美军的时候,袁野与翁羽都有点不敢相信,不到十万人,打垮了近三十万美军,这可能吗?

    半个小时后,舰队送来的消息证明了这一点。这下,袁野与翁羽都没有迟疑了。翁羽立即就带着他的骑兵营与两个摩步营出,去追赶自己的第二骑兵师。而袁野也立即组织了两个6战师在当天晚场出。接着,在另外两个6战师到达之后,也于第二天一早就上路了。可让袁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6战师的行军度甚至比不上古迅雷追击敌人的度!

    一直到七月四日,袁野派出的6战师才追上了古迅雷他们,而此时,古迅雷的部队已经攻占了莫里,并且将战线推进到了莫里北面大概5o公里处,围歼了最后一股成建制的美军,6战队赶到的时候,战斗才刚刚结束!

    四天的战斗中,古迅雷的部队向北推进了3oo多公里,而且歼灭了至少1o万美军,所有成建制的美军都被消灭,只有那些单独撤出战斗,从其他方向上逃跑的美军才避开了古迅雷的追击部队。而在这四天的战斗中,古迅雷只在他的装甲指挥车上休息了不到八个小时,而大部分的官兵甚至连没有睡上四个小时。可以说,这是极为疯狂的四天,决定澳洲大6战场胜负的四天。

    在6战队接管了防线后,很多官兵直接就在阵地上睡着了,有的则是被6战队员抬下来的。他们并没有受伤,而是累得走不动了。这就好像是一场持续了四天的长跑一样,到最后。双方拼的已经不再是火力了,而是纯粹的度,就看谁跑得更快。美军也被彻底的拖垮了。很多美军官兵干脆就在路边等做着俘虏。而且,只要被追上,绝大部分美军都会直接投降,根本就不做抵抗。这同样也是意志力的比拼,对双方的战士来说,这就好像是一场比赛一样。最后,帝国6军的官兵获得了胜利。

    这确实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在登6之后的半个月之内。古迅雷指挥的6军参战部队一共与美军打了三次大规模战役,第一次在阿米代尔南面歼灭了三个美军正规师,第二次在纳拉布赖歼灭了八个美军正规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