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重生之铁腕 >

第12章

重生之铁腕-第12章

小说: 重生之铁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刘清兰对赵长天的态度明显有了改变,估计是她了解到了弟弟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弟弟出钱为家里购制了彩电和高档的组合家具,而且还成了率先开上私家小轿车的那一批人,在言谈举止上都有了与从前相比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带给弟弟这些变化的人,正是赵长天。以前,她是担心赵长天利用父亲的名义,四处招摇撞骗。但这次回来,父亲和母亲在言谈中对赵长天推崇倍至。而且流露出了他曾经对自己父亲帮助甚大的样子,这就使得刘清兰不得不对赵长天高看一眼了。

    平心而论,赵长天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都是上上之选。比起自己的那些大学同学来说,都尤有过之。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刘清兰一但对赵长天的印象发生了转变,立刻其形象就在自己的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微妙的变化甚至连她自己也不清楚。

    赵长天不清楚刘清兰的心理转变,但他能清晰的感受到,刘清兰对待自己在态度上的变化。虽然偶尔也有一些尖刻的言语,但那更象是惯性使然。

    );

第二十七章 势利和现实

    如果说在刘家的拜访是轻松愉快的,那么郭家之行则多少有一些尴尬的气氛。似乎郭青云夫妇发现了女儿的心思,还对女儿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教育。

    两个人打量赵长天的眼光明显有点儿审视的感觉。

    甚至,郭夫人的目光中流露了明显的不满。而郭小雅眼角有些发红,似乎刚哭过没多久。

    事实上,对于郭青云夫妇来说,从内心深处对于赵长天这个年轻人还是有一些欣赏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赵长天在年轻人当中都是出类拔粹的。但认可赵长天这个人,不意味着认可他的他的家庭,更不意味着赵长天就可以做他们的女婿。

    郭青云还好一些,也是农村人出身,并不是非常重视门当户对。

    但郭夫人王梅却是地道的城市人,而且早年,娘家家境非常殷实,王梅的父亲和祖父早年是做珠宝生意的,如果不是特殊时期时期的浩劫,导致王家的财产大幅缩水。王家的财产到了现在将是非常惊人的。

    即便如此,靠着在特殊时期期间保留下来的一些珠宝和其它财物,王家在当今的时代,仍然算得上富户。在这样一个家庭成长起来的王梅,非常重视金钱,甚至达到了一种执着的程度,这从其穿戴甚至家里的布置上可以看出一二。

    因此,在对女婿的选择上,王梅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男方家境一定要富裕。

    她不知道赵长天带领家人经商的实际情况,在赵长天没有明确说出来的情况下,王梅也根本无法估计他的身家,这造成了判断上的巨大误区。

    事实上,按照常理判断,赵长天虽然每次来郭家拜访,出手都比较大方,但改变不了出身农村的事实。在王梅看来,在农村,依靠当官儿赚的那点钱,永远也成不了富翁。即使有家里帮衬着,但一个农村家庭又能有多少收入呢。

    她认为,赵长天表现出来的大方已经是倾其所有的能力了。

    进一步讲,即便是将来有一天,赵长天能在丈夫的帮助下调到城里做官,那有能如何呢?何况那还不一定是哪年哪月的事儿呢,更何况官员的收入能有多少?

    要知道,如果没有娘家支持,没有自己琢磨的一些来钱道儿。依靠郭青云县委书记的那点薪水,家里就只能过紧巴巴的日子。

    儿子在部队当兵,为了提干,上下打点,没有钱能成吗?女儿上大学,没有钱,能吃好的、穿好的吗?人活一世,想要提高生活质量,没有钱或是钱少了是万万不行的。她可以不在乎赵长天出身农村,也可以不在乎赵长天只有高中学历,但‘钱’是必须要重视的。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当王梅发现女儿对待赵长天的态度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之后。为了及时斩断这种危险的苗头,王梅决定果断的出手,即使女儿和赵长天有怨言,即使对两个年轻人有所伤害,自己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小赵啊,听说现在很多女孩子,都年纪轻轻的就谈恋爱。但我们家小雅,在她没有大学毕业之前,我是绝不允许她谈恋爱的。只有将来参加工作、走上社会之后,才会了解社会的现实啊。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啊?”

    王梅没有过多的粉饰语言,意有所指的说道。

    不用过多思考,赵长天立刻明白了王梅言语中蕴涵的意图,这是在给自己话儿听呢。传递过来的意思就是,‘你还是离我女儿远点吧,我不同意你和她谈恋爱。’

    虽然不明白对方反对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赵长天看了一眼脸色有一些发白,在旁边欲言又止的郭小雅,又看了一眼眉头微皱但却没有说话的郭青云。

    “阿姨,我明白您的意思,也支持您的看法,您这也是为了小雅好。”

    赵长天稍一犹豫之后,还是说出了这番话。

    在未来一段时期里,必须要维持同郭青云的关系,他在仕途上升的速度,与郭青云是紧密相连的。而根据赵长天的了解,王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郭青云的决定。;

    因此,在自己达到成长到一定高度之前,尽量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而影响双方的关系。至于和郭小雅的那点事情,与大局比起来,就必须要放弃或是换另外一种方式来进行了。

    这次拜访,因为多了这么一个插曲,气氛已经有了一些压抑和沉闷。

    赵长天没有在郭家停留太久,他有些无法面对郭小雅那不时瞟过来的幽怨目光。他知道,郭小雅的心理应该很难受。

    事实上,赵长天还是低估了郭小雅在这件事情上的重视程度。女孩儿不仅仅是难受,甚至可以用伤心欲绝来形容。

    她埋怨母亲的势利和现实。但她在赵长天到来之前,已经下了一个决定。只要赵长天能在父母面前坚持这段感情,不在他们的压力下放弃,她将冒着和父母生气甚至决裂的可能,也要和赵长天在一起。

    她相信,只要两个人走到一起了,将来总有一天,父母会谅解自己的,也总有一天,他们会接受赵长天这个女婿。但事实上,赵长天表现出来的软弱和态度,让她大失所望。那一刻,她甚至有一种万籁俱灰的感觉。

    赵长天心理非常郁闷,重生以来,诸多事情都顺风顺水的,但没想到,居然在自己曾经非常拿手的一件事情上吃了这么大一个鳖。虽然,对郭小雅还谈不上有多深的感情,但一定程度上的好感是肯定有的,他甚至心里也有打算要和女孩子进一步发展的念头。

    在他原来的想法中,不论其它,光凭条件,他是配得上郭小雅的。但却被人如此小视,而且是在那种情况下,被人逼着表态放弃,赵长天的心情好过才怪了呢。

    从那以后,郭小雅直到整个正月结束,也没有再来找过赵长天。也许,她是真的对赵长天那日表现出来的态度失望了。也许,是她妈妈管的严,她没有机会偷偷来到大河镇。

    但无论如何,赵长天知道,自己在短时期内还将继续煎熬,继续过没有女人的日子。

    );

第二十八章 利益面前

    进入2月中旬以后,赵长天的工作开始繁忙起来。

    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了。作为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赵长天再次重拳出击。

    他在给各村村长召开的办公会议上,提出了这样几点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由镇政府牵头,各村公所具体负责实施,将各村农户需要的种子和化肥数量统计上来,由镇政府统一购买。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准备春耕,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形成一种集约化的优势,降低价格,节省农民的花费。

    往年的时候,镇政府也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但老百姓对政府的工作能力和作风持有怀疑的态度,主要是怀疑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是否会在这件事情上占老百姓的便宜和能否保证质量。

    事实上,也的确出现过这样的事情,有一些官员打着为老百姓办事的名义,却在实际操作中收取回扣,不但没有为老百姓省钱,反而花费的钱数更多了,甚至还出现过质量不达标的情况。

    当这样的事情,一二再、再而三的发生时,政府的公信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准。

    但是,这一次农民们对此事的反映却有所不同。

    当各村的村长们,将这件事是由赵长天副镇长亲自主抓的消息传递回各村之后,响应者的数量超出了想象,几乎是大多数的农户都加入了进来。这种情况是最近几年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之所以如此,能够达到响应者云集的情况。是与这几个月来,赵长天亲自主持的几次民生工程,都落实到了实处,相对应的,他的威信日益提高分不开的。。

    赵长天这一次,依旧秉承了他先前的作风,没有让老百姓们失望。

    这一次,赵长天亲自带队去明阳进行的采购。不但买回来的种子和化肥,在质量上过硬,而且价格也比往年低了一些。

    经过半个月的忙碌,这件赵长天亲自主抓的工作,才终于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如今的赵长天,在大河镇范围,走到哪里都非常受欢迎。为了检查老百姓的春耕筹备情况,赵长天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个村落。

    本来,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赵长天这一段时间的心情是比较愉快的。但是,镇政府两位主要领导之间的斗争,却将他的好心情破坏了,他必须要表明自己的立场。

    最近,刘远和李东宝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大河镇罐头厂。

    大河镇罐头厂,是大河镇最大的一家集体企业。最近两年,由于经营不善,,企业效益逐年下滑,到了如今,已经达到了产品严重积压,发不出工人工资的程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赵长天上任之前,镇政府就已经决定要对罐头厂进行改革,选择新的领头人带领罐头厂走出困境。

    但方针虽然定下来了,在厂长的人选问题上,却波折不断。

    早在决议定下来的时候,党委书记刘远就指定了厂长人选,并在党委会上强势通过。

    但是,李东宝对于人选问题,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的。他也有自己心中的理想人选,就是他的弟弟李东林。李东林是罐头厂的老人儿,从成立之初就担任中层干部。前年,更是坐上了副厂长的位置。

    李东宝之所以大力支持罐头厂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让原厂长为弟弟让路。但他没想到的是,在这件事情上,刘远居然会如此强势,丝毫不给他面子。事实上,他曾经因为此事和刘远沟通过,甚至,为此他愿意在其它方面做出一些让步。

    但刘远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要启用他看中的孙玉才。

    李东宝和弟弟李东林自然不想如意算盘被刘远破坏,罐头厂虽然破落了,但如果运做得当,那其中可是蕴涵着非常诱人的利益。

    在利益面前,亲人和朋友都有可能反目。更何况刘远和李东宝只是同事关系,甚至还比上普通的同事关系呢。

    因此,孙玉才虽然在刘远的力挺之下成功上位。但他发现,自己的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李东林在罐头厂的影响力非常大,孙玉才下达的工作任务,大部分中层领导都是阴奉阳违。;

    所以,孙玉才上任半年之后,不仅罐头厂的经营状况不但没有丝毫起色,而且还每况愈下。最近两个月,孙玉才几乎已经成了孤家寡人。

    工人们自然不会理会上层那些什么斗争,他们只知道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拿到工资了,来了半年的厂长没有任何作为。这年头,有几个老百姓过日子,手头能不缺钱?

    因此,最近,在某些人的组织下,罐头厂每天都会有几十个工人到镇政府上访。要求撤掉厂长孙玉才,要求镇政府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李东宝频频在党委会上提出更换厂长的意见,并含沙射影的指责当初的厂长人选安排上,刘远刚愎自用。

    刘远为此大感头疼,他知道,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将对他的威信造成很大的伤害。毕竟,孙玉才是他力挺才得以上位的,当初,他几乎拍着胸脯保证孙玉才的工作能力的。如果,孙玉才就这样灰溜溜的离开罐头厂,那他以后在人事问题上,还怎么强势。

    即使专职的党委副书记孙标一直会一直站在自己这一方,但作为书记,你也不能老是搞一言堂不是,如果李东宝通过他自己的途径向上层反映自己的问题,那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刘远知道,李东宝是属于县长冯长远一系的人马。

    本来,他希望孙玉才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这件事情。那样,是对自己的最大支持,也是对反对者的有力回击。但现在看来,是自己过于乐观了。

    事情到了现在,是必须要做出处理的时候了,否则,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一旦发生了群体去县里上访的情况,那时,自己可真是要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了。而这种事情,显然又不适合自己亲自出面解决。

    );

第二十九章 极品人物

    刘远想到了两个人,党委副书记孙标和副镇长赵长天,自己能够信任并且具有一定能力的,只有这两个人。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他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赵长天一人而已。孙标虽然年纪大,但为人不知变通,不适合解决这类问题。

    心理有了决定之后,刘远召见了赵长天。

    刘远向赵长天介绍了具体情况,把解决这个难题的任务交给了他。

    刘远特别强调,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首先解决工人上访的事情,其它的可以慢慢来。

    赵长天知道,自己的平静生活结束了。

    无论从哪个角度,他必须要力挺刘远,他必须要解决这件事情,而且还要尽可能完美、快速的解决。

    毫无疑问的,解决这件事情,就肯定要和李东宝发生碰撞。两个人之间原本已经趋于平和的矛盾肯定要再度尖锐起来。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赵长天先是找到了孙玉才,进行了一番谈话,他要详细的了解一下目前罐头厂的实际情况。

    孙玉才,40岁出头,曾经是刘远的老同学,这也是刘远力挺他的重要原因。

    孙玉才的日子显然是非常不好过,整个人显得非常颓唐,胡子邋遢的形象。他显然事先知道了刘远安排赵长天来处理此事,而且,也听说过这位年轻的副镇长的一些事迹。

    因此,他非常配合的将自己半年来所了解到的情况倾盘托出。

    赵长天听的很仔细,并不时的发问。两个小时之后,赵长天已经得到了他想要了解的情况。

    事实上,情况和他原来预想的差不多。

    李东林是一个关键人物,如果没有他的从中捣乱,孙玉才有信心能够把厂子盘活并扭亏为盈。罐头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是没有销路,而是缺乏有能力的销售和公关人才。在管理制度上缺乏灵活性。

    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孙玉才双目发亮的保证,只要给他最多半年时间,他会证明自己的能力。

    经过通盘考虑,赵长天找出了问题的关键点和关键人物。

    显然,问题的关键点是,必须要让孙玉才能真正掌控罐头厂。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拿掉李东林这个关键人物,只要拿掉李东林,其他人自然是不足为患。

    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