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36章

1908远东狂人-第36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官淡淡一笑,说道:“你不能走,你的手下也不能走!这是刚才与那些日本人谈好的条件,他们离开,你们留下。请吧,盛大人,到鄙人司令部去谈谈。”

    “你们……凭什么扣留老夫?”盛宣怀的小腿开始哆嗦。

    “凭什么?”军官笑得更阴险了。“就凭我们是革命军!就凭我是共和军的总司令!”

    “你就是那个赵北?”盛宣怀的小腿哆嗦得更厉害了,他想起了赵北“抄家狂”的诨号,这几天来,这个诨号不仅传遍武汉,便是京城官场中人也是闻之色变,一些人甚至已开始未雨绸缪,将家产转到租界。

    “鄙人正是赵北,字振华。”赵北笑着点了点头,随即将手一挥,呵道:“来人,押着他们去司令部!好好看押起来。”

    等卫兵将盛宣怀等人押下去后,赵北将卫队长田劲夫叫到身边,吩咐道:“义仁,你去传令,命令炮兵严密监视江面上的那艘日本炮舰的动向,如果他们胆敢开火,咱们立即开火还击,但是不要误伤其它国家的军舰和商船。另外,再派人送这几位洋人记者回武昌,如果他们要采访光复区的百姓和附近的教堂,你们也要派人好好保护,不能叫歹人伤了他们,要为他们的采访提供一切便利。”

    等赵北率领卫队离开之后,那几名洋人记者迅速交换了一下眼色,然后不约而同的在笔记本上记下相同的一句话:

    “看起来,这位赵总司令非常讨厌日本人,不过,他显然也不是义和拳。”

    首发!~!

    ..

第六十五章 炉边谈话

    长夜漫漫,寒风凛冽,江风送来几声长长的汽笛,然后一切又归于沉寂。

    南方的冬天总是特别难熬,这里不比北方,那里是干冷,这里却是湿冷,而且这里的居民没有睡火炕的习惯,每到冬天,上床和起床都是一件痛苦的事,再加上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多数百姓在天刚黑下来后便纷纷安歇,汉阳城里城外一片漆黑,只有巡逻队的马灯还在街上闪烁。

    与黑沉沉的汉阳城不同,龟山北侧的汉阳兵工厂里却是一片灯火通明,厂里的一些工人已经返回,并在工头们的带领下加班加点的赶工,修理厂房和设备,以及那些革命军送去的损坏枪支和大炮。

    工人们的工作热情是高涨的,除了对革命的支持之外,那很不错的加班待遇也是他们热情的来源之一,除了加班费之外,还有热乎乎的米粥在锅里翻滚,每人都还分了一件羊皮袄,这可比那大棉袄轻便多了。

    羊皮袄上也写着四个大字:铁血共和。不为别的,就冲着这四个字,也得为革命军多造些枪炮弹药,推翻了满清,别的不说,那条累赘的大辫子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掉了,往年因为这根辫子而被机器扯去头皮绞碎骨头的工友们也可以安息了。

    就在工人们在厂房里或是露天热火朝天的干活时,中华革命共和军的总司令赵北也没闲着,正披着一件同样的羊皮袄,在司令部里倚着洋铁火炉,与几位革命同志探讨着有关革命前途的重要问题。

    现在武昌和汉阳虽然光复,但革命的任务依然繁重,军纪的整顿,市面的恢复,人心的稳定,与租界外国当局的交涉,对汉口清军的战术侦察,对邻省革命的支持与策应……诸多事务千头万絮,都要赵北操心,虽然有参谋部辅佐,但有些事情还是由他亲自处理为好,至少可以避免走弯路。所以,这一天来赵北几乎没有空闲时间,甚至来不及去龟山山顶看看风景,指点一下江山,激昂一下文字。

    幸亏日本炮舰没有开火报复,不然,他更要忙得四脚朝天了,虽然对此感到奇怪,但赵北并不害怕,反倒有些期待与日本炮舰进行一场炮战,或许日本人正在谋划什么阴谋,但他早已做好应对准备,况且长江流域一向被英国人视为禁脔,纵然日本和英国已经结盟,但相信英国政府不会傻到让日本人在长江流域搞三搞四,在英国人眼里,日本就是做为一条狼狗而存在的,它的任务是看住北方的俄罗斯帝国,并遏制越来越放肆的德国远东势力,而不是跑到南边来和英国人抢饭吃,这一点正是英国与日本结盟的先决条件,没有了这个条件,英日同盟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司令部里“滴滴答答”的响着电报,几个电报员坐在电报机前,与九江方面进行着例行的联络,由于从九江到武汉的有线电报时断时通,无线电报机前就必须有人值班,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无线电台通讯距离短,所以九江方面的电台实际上是设在蕲州,按照约定,每六个小时双方就联络一次,以便赵北随时掌握九江金鸡坡要塞的情况。这几日来,赵北忙着西征,九江的吴振汉也不轻松,清军炮舰已连续向九江发动了数次进攻,虽然因为缺乏陆上配合都被革命军打退,但金鸡坡要塞也损失了两门要塞炮,到底还能阻挡清军多久,谁也没有把握。

    “现在的革命形势是一片大好,我们应该乘胜追击,早日光复整个湖北。以前,我确实是低估了国民革命的力量,高估了满清王朝的生命力,对于革命形势的认识也过于悲观。但现在,我觉得我们应该趁热打铁,一举推翻满清。”赵北从炉沿上拿起颗烤花生,扔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

    旁边的蓝天蔚和张激扬等人早已被他刚才的那番演讲震慑住了,遍观革命党人,能够如他一般一口气从明朝末年讲到甲午战争并且一句废话都没有的人还真找不出第二个来,那是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众人虽是投身革命,也读过不少革命小册子,但还从来没有系统的了解过满清王朝崛起兴衰的整个过程,尤其是八旗的建立以及其发展历史,更是让人耳目一新,众人这才知道,原来明清战争竟是那么的复杂,而八旗的创建者努尔哈赤竟然曾经做过明朝的龙虎将军,所以,他根本不是兴兵立朝,而是武装叛乱。

    当然。这要感谢赵北地穿越者身份。也要感谢他看过地那些历史书籍以及历史架空小说。更得“感谢”清朝篡改历史地本领。没有它地篡改。人们怎么会弄不清楚它地崛起历史呢?这段历史还是清朝灭亡之后。由后世地历史学家慢慢罗掘出来地。

    “部队地整编要加紧进行。革命卫队地革命热情很高。有必要选出一部分精锐。编入正规部队。扩充革命力量。以便早日北伐。一来可以克复中原。二来可以打乱汉阳正面之敌地后方。保卫汉阳。保卫兵工厂。甚至可以切断京汉线。”赵北指着茶几上地那幅军用地图。用铅笔画了几根线。

    “沿着汉江北上。可以迅速推进到河南南部。那就是中原腹心。占领了河南。就等于用一把刀抵在了清廷地咽喉上。进。可以攻击山西。退。可以据守潼关。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放下铅笔。赵北抬头扫了眼围着地图地几人。又说道:“所以。这几日诸位地任务都很繁重。尤其是蓝参谋长。现在革命军队良莠不齐。急需整顿。你地参谋部下原来地那个军法处已有些应付不过来了。所以需要将权利下放到各部队。军法官要派到基层。认真严肃地整顿军纪。此外。石人。你地时政宣讲队也要加紧组建。民间地说唱艺人必须尽快组织起来。尤其是那些有革命热情地青年学生。不论男女都要组织起来。武装起来。组成宣传队。深入大街小享。广泛宣传。广泛动员。用直白地白话和戏剧宣传我们地革命。我们不仅要在军队里宣传革命道理。我们更要让所有地百姓、绅商都懂得什么叫‘革命’。用一句新鲜词来说。这叫‘深入地发动群众’。注意。是深入地。要把群众地革命热情鼓动起来。踊跃支援革命。”

    张激扬扶了扶眼镜。说道:“总司令放心。我们地时政宣讲员已经招募到了五百多人。目前已派到各部队。按照总司令写地那些口号进行宣传鼓动。另外。总司令能不能抽出些时间。将刚才讲地那些八旗地历史写下来?以前地那些小册子里错误太多。前后矛盾。刚才总司令一讲。我才茅塞顿开。原来真实地历史竟是那样地。”

    赵北说道:“我会抽空写一些简单地教材。但复杂地东西现在写不了。我还有更重要地事要去做。而且史书地编撰也不是一人之力可以胜任地。过段日子咱们组织一个班子。专门编写近代史。我做主编。对了。石人。你马上去弄些印刷机。准备印刷传单。我刚才与兵工厂地负责人商量过。他们正准备制造一种宣传炮弹。到时候。你们地宣传单就用得着了。”

    张激扬急忙跑去找印刷机,但刚走出门,门外的卫兵就喊道:“报告!孙武先生求见!”

    “让他进来。”赵北收起地图,围坐在茶几旁的众人也散了开来,聚在火炉边小声嘀咕。

    孙武走进屋,一身戎装,马靴锃亮,不过武器已被卫兵收缴,头上戴着顶没有帽徽的军帽,却是黎元洪的帽子。

    首发!~!

    ..

第六十六章 英雄的时代

    屋里的人纷纷站起,向孙武打招呼,孙武也客气的回礼。

    “尧卿,这么晚了不去睡觉,跑到我这里来做什么?打秋风也得在白天啊。”赵北迎上去,与孙武握了握手。自从九江会面之后,孙武就留在了军中,不过不是加入了共和军,而是打算跟赵北一同去汉阳接收兵工厂,以便弄到枪炮,带回湖南支援共进会的起义。

    “一来是向总司令道谢,你的那批枪炮对于湖南革命非常重要,我代共进会全体同志向总司令道谢。”孙武向赵北鞠躬,随后又说道:“这二来嘛,是想请总司令开个路条,放我们过江,现在长江上封锁的严,没有路条,谁也别想过江。”

    赵北没有食言,一占领兵工厂,就拨出两千杆汉阳造步枪和五门大炮,交给了孙武,这一日来,孙武跑前跑后,总算是招募了几百名湖南船帮的会党,打算将这批枪炮尽快送到湖南。

    “这么急?不能白天再走?”赵北问道。

    “从汉口方面传来的情报,共进会已在昨日起义,湖南官府告急的军报传到汉口租界,所以不能等了,必须马上去湖南,这批枪炮就是革命成功的保障,耽误一天,湖南的同志就多蒙受一天的牺牲。”孙武说道。

    要让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烈火,就离不开各省响应革命。赵北急忙写了张条子,盖上那颗“先锋官”的关防。由于这段日子急着西征,没空雕刻新章,所以一直用得是熊成基交给他的这颗印章,不过刚才兵工厂督办刘庆恩已答应为他刻一颗铜印,相信赵北很快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关防。

    孙武拿了条子,稍微又客气几句,随后匆匆离去。

    赵北送他出门,望着孙武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良多,这些革命者的革命立场是坚定的,这一点历史已经证明,如果能够将他们收入麾下,未必不是自己的臂助,但问题在于,虽然赵北很诚恳(未完待续,)的邀请孙武参加共和军,甚至答应让他做师长,但仍未将他拉过来。

    现在这种乱局之下,人人都揣着自己的心思,赵北立志要改写中国近代史,要甩开革命党人自行其事,谁又能保证这个心思只有他赵北有?清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个时代正是英雄豪杰辈起的时代,谁又肯落在他人后面?赵北不肯,孙武也不肯,熊成基、杨王鹏恐怕也不肯。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更是一个草莽布衣鲤鱼跳龙门的时代!赶上了便青史留名,赶不上的就只能被历史忘却。

    历史只会给那些有野心地人以机会。如果成功地把握住这个机会。那么野心就能变成雄心。枭雄就能变成英雄。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自古如此。

    “我熟知历史进程。又有一份小小地野心。历史应该能够给我机会。就看我抓不抓得住了。”赵北看着夜空中地几颗朦胧星辰。在心里悄悄地琢磨。

    一阵冷风拂面。让赵北一个激灵。拉了拉肩膀上地羊皮袄。正欲跨进门去。却望见一人远远跑来。于是站定。等那人跑到司令部前才看清楚。正是卫队长田劲夫。

    “司令。那活儿我干不下去了。你还是另找人去干吧。”田劲夫咧着嘴说道。

    “怎么?盛宣怀可是手无寸铁。你都看不住?”赵北反问。盛宣怀押回来后。就一直关押在一间仓库里。由田劲夫带人看着。不许他寻死。更不许他逃跑。

    “你是不知道啊,那姓盛的在屋里又叫(未完待续,)又骂,口口声声说日本人一定开炮,我在外头听着烦!如果不是司令的命令,我早一枪把他给毙了。”田劲夫解开衣领上的扣子,嘘了口气,又说道:“干脆,拉到江边,一刀砍了,给他个痛快!狗官,他怕洋人,以为别人也跟他一样怕洋人,日本人要敢开炮,老子们又不是没有炮,干它个痛快!”

    “可不能砍!他是我的财神爷,用处大着呢!”赵北拉了拉羊皮袄。“走,咱们去瞧瞧那位财神爷。”

    两人赶去仓库,在仓库边找了间签押房,赵北在里头等,几个提着马灯的卫兵侍立一旁,枪上肩,刀出鞘,做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

    片刻之后,田劲夫提溜着盛宣怀的衣领将他提到赵北跟前,马灯一照,那张圆圆的胖脸满是惊恐,这也可以理解,盛大人自从出道以来,哪里见过这个阵势?

    赵北走近几步,端详着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此人没别的长处,就是会做买卖,而且是一边做官一边做买卖,堪称中国近代官商第一人,和当年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不同,胡雪岩的顶戴只是个荣誉头衔,而这盛宣怀是正儿八经的大清朝廷命官,而且,历史上的那场“辛亥革命”的第一把火实际上就是他点燃的。

    “盛大人,最近几年买卖可好?”赵北问道。

    盛宣怀冷哼一声,并未作答,抬手理了理衣领,又拉了拉辫子,已恢复了几分镇定。

    赵北见他不说话,笑了笑,又说道:“盛大人消息灵通,想必已知道鄙人的绰号了,没错,我就是‘抄家狂’,尤其喜欢抄满清狗官。当然,我的消息也是很灵通的,至少我知道,你的绰号是‘北洋财神’,袁世凯的北洋的拳头,你就是北洋的钱袋,当年李鸿章提拔你,只怕就是看中了你的‘财气’。”

    “哼!少废话!盛某深受国恩,绝不附逆!生是大清的人,死是大清的鬼!要杀要剐随你便!”盛宣怀一副轻蔑模样,但那不停抖动的小腿还是暴露了他的恐惧。

    赵北望着盛宣怀,挪着脚步,围着他缓缓绕了两圈,然后不紧不慢的伸出右手,竖起两根手指,挑到盛宣怀眼前,慢吞吞的说道:“二百万,一口价。”

    “什么?”盛宣怀看着那两根手指,弄不清楚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赎身银,二百万银元,不还价。”赵北将那两根手指来回晃了晃。“十五天内,将二百万现大洋放在我的面前,我就放你走,不然,你就烂在这里吧。考虑到你短时间筹集不到那么多现银,这个价格很公道哦。”

    “你……你是在绑票!果然是流寇!土匪!强盗!”盛宣怀半天才回过神来,嘴里大骂,但心里却松了一口气,只要对方肯收银子,一切好商量,怕就怕对方上来二话不说,拉出去就是一刀,那可就真对不起他这颗大好头颅了。

    “强盗?土匪?嘿嘿,没错,按照绿林行话,这叫‘拉肥猪’。”赵北冷笑,收回手指,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