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大唐逐鹿风云 >

第103章

大唐逐鹿风云-第103章

小说: 大唐逐鹿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进除了在武道上的收获,在和宋缺聊天时,也听他谈了不少当年武林的秘辛,有很多甚至都追溯到了百年以前。   
现在他才对宋阀的来历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东晋末年,最大的门阀就是王、谢二家。王家那时人才早已经凋零。而谢家则是出了两个如星般耀眼的人物——谢安、谢玄。   
谢安乃是个纯粹的文人,不过自他出山为相,辅政天下以来,晋朝地国力便增强了很多。而宋阀的先祖,便是当年为谢安作护卫首领的民间第一高手宋悲风。   
而巴蜀独尊堡解家。则是当年的谢家后人,化姓为解,延继家族的辉煌。   
曾进这才明白,为何宋阀与解家的关系如此密切,原来是百年地世交。不过尽管宋阀对解家一力扶持,宋缺也将自己的大女儿宋玉华嫁到了解家。但是恐怕解家心中对宋阀定然也是存着几分芥蒂之心的。   
宋阀祖上不过一民间高手,如今却是四大门阀之一,而当年的天下第一家——谢家,如今却只能窝在蜀中,想想也肯定是心中不舒服。   
不过这些都是宋阀与独尊堡解家的事情。现在还用不着曾进来操心。曾进只是希望宋缺能够亲自去一趟独尊堡,让解家归顺自己,好早日令江南一统。整军北伐中原。   
宋缺也答应了下来,只要曾进能够打赢这场与林士宏和萧铣地一仗,那解家也由不得他不同意了,江南平定指日可待。   
清晨,曾进正在院子里冥思两仪生化的妙用,看能不能想出别的用法。他现在已经对两仪剑气如何应用在战场上有了一个很成熟地想法,相信,到时候定然能够让天下群雄尽皆大吃一惊的。   
这时,剑卫突然来报。“主公。祝门主已经得手了!”   
曾进大喜,连忙接过了剑卫手中的情报。仔细的观看。他一边看。一边连连点头,“这祝玉妍果然雷厉风行!行事滴水不漏!”   
原来。祝玉妍以援助林士宏的名义,带领着阴葵派大批弟子赶到了豫章郡。林士宏必经还没有脱离阴葵派,而且现在也确实需要阴葵派的帮助,因此就大张旗鼓的将她们迎了进去。   
谁知道,当天夜里,以楚国国师崔绝秀为首的一批楚国高官显宦立时调兵控制了豫章,祝玉妍则亲自出手,擒下了林士宏。   
因为向来楚国的大部分政令都是由国师崔绝秀发布地,因此崔绝秀开始配合着祝玉妍将这些年来林士宏处心积虑培养地绝对忠于他的心腹手下进行清剿。在国都豫章地自然是一刀了事,那些在外领兵地,则拿了林士宏的国玺,召他们还朝。   
明面上是崔绝秀派出地使者,暗地里,祝玉妍早就派遣了阴葵派的各大长老暗暗的潜伏到了这些人的附近。他们若是接令也就罢了,只等着回到豫章再行处置。若是不接令,或者有所质疑的人,一律予以袭杀,而后换上自己的心腹。   
由于林士宏没有丝毫的准备,行动进行的十分的顺利,仅仅十天的时间,祝玉妍与崔绝秀已然基本控制了整个楚国的势力。   
而宇文伤则也很好的执行了自己交代的命令,紧紧的跟在祝玉妍的身边,不让她有机会进行一些什么大的不轨举动。以他天道级别高手的实力,祝玉妍虽然觉得如芒刺在背,但也没有办法。   
曾进让人将这份战报送给宋缺等人,自己则在暗暗思量,祝玉妍到底在楚国内部安插了多少人手,方才能如此轻而易举的完成这个任务。很快,楚国的地盘儿就要归自己所有了。而祝玉妍到底还有多少人手并未动用   
他现在自然是没有办法做出什么应对,恐怕很长时间内也没有办法。想了想,只有以后尽数将楚军内部的大小官员尽数轮换裁撤,方才可保自己江山无虞。   
不过,现在显然不是该考虑这些的时候,那毕竟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将萧铣的势力连根拔除,铲除掉自己统一江南大业上的最后一块绊脚石。   
此时,祝玉妍已经与李靖,沈落雁,虚行之那边的人商量好了,明日就按照计划行事,自己这边也应该开始行动了。   
想到这里,他开始准备去向宋缺辞行。   
进入宋家议事大厅,发现宋智、宋鲁等宋家的主要管事人员都在,连忙上前施了一礼。   
曾进正准备   
宋缺倒先说话了,“贤婿是要离开了吧!”   
“正是!”曾进笑着道,“如今形势一片大好。理应一举定乾坤!我这次来就是向岳父辞行的。同时,也要带那五万宋家儿郎上战场!”   
宋智、宋鲁等人哈哈大笑,最后宋鲁道,“大兄方才已经决定了,让二哥率领五万大军随你前去,进攻梁国萧铣。同时。大兄尽心训练的三千刀卫,也可让你带走一半,想必阵前突击,斩杀敌酋是很好使的!”   
曾进大喜,他刚来之时就已经发现了宋家那些护卫的彪悍。没想到竟然是宋缺亲自训练出来地,连忙上前谢过。   
宋缺也露出了微笑,“我们都快成一家人了。有什么好谢的,只要你以后好好待玉致就行了!唉——”而后又长叹了一声。脸上浮现了一抹愧疚的神色。   
曾进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宋缺定然是为当年为了维持和解家的关系,执意将自己的大女儿宋玉华嫁到了解家,想来,宋玉华在解家过的定然是不怎么好。   
次日,曾进与宋智统带着一千五百名刀卫和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了郁林。   
这边,曾进在精心等待着萧铣兵力空虚的时机。好准备直捣黄龙。而另一边,祝玉妍与李靖等人的计划也已经紧锣密鼓的实施了起来。   
扬州突然宣布林士宏勾结外夷。有将中华河山献给异族的企图。实属十恶不赦,理应讨伐。当日。李靖发大军七万,号称十万人,进攻林士宏地楚国。   
一路之上,摧城拔寨,势如破竹。而祝玉妍也命令麾下只需略略抵挡就可以进行撤退了,因此,扬州军攻击的步伐甚快。   
不两日,就已经快打到了豫章城下。萧铣见到扬州军竟有如此威势,心下骇然,再也不敢耽搁,连忙将事先准备好的大军十万人兵分二路,一路五万人扫荡临近自己地郡县,好将其并入自己的梁国的势力范围之内。另一路五万人则在他亲自率领之下,也向豫章浩浩荡荡的开去。打着的旗号自然是为了帮助楚帝林士宏抵挡扬州曾进的不义之师。   
说起梁帝萧铣此次御驾亲征,其实也是迫不得已。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此话诚是至理名言。   
萧铣本是前梁朝皇族后裔,潜伏在巴陵帮内图谋大业。在其起事之初,为了能够尽快的扩展势力,他吸收了很多投降的隋朝将领以及各地地小帮会势力。因此,自他起兵之后,短短地时间内,没经过几次征讨,就平定了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达汉水的广阔地域,拥精兵猛将四十余万,一时之间,风头无二。   
只可惜,那些降将与帮派之主,大多是做惯了土皇帝地人,各自在自己地地盘儿之上杀伐决断,骄恣专横,拥兵自重,除了面子上还过得去,私下里对萧铣的很多命令都阳奉阴违。   
萧铣乃是雄才大略之主,自然不能容许这种情况长期地存在,威胁自己的统治,因此,便以休兵耕种为名,削减一些小将领手中的兵权,那些将领自然不能容忍,故而有很多沉不住气之人都纷纷起兵叛乱。   
不过萧铣乃是有准备之人,自然一一将他们诛杀立威。这样,尽管让萧铣的权威在短时间内达到了顶峰,但是却使得很多原先的降将心中有了疑惧之心。惶惶不可终日。   
萧铣自然对这些将领也不是很放心,但是由于剩下的都是些手中握有重兵的人,与那些小角色不可同日而语,不能轻举妄动,因此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巴陵帮乃是萧铣的嫡系,自然是可以信重的,但是那些人对于江湖上的勾当,生意场上的买卖,甚至情报的搜集倒是很精通,但是论起真正的战阵指挥,精通的就没有几个了,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属下的大将不足。因此,此番亲征,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此番前往楚国,他打的主意就是占便宜,同时给曾进制造麻烦,根本就没打算和扬州军硬拼,因此立功在他眼中是一定的了。因此他不愿意将这个机会交给董景珍、雷世猛等投降的隋将。   
他却是不知道,此番前去,乃是掉入了扬州军精心准备的陷阱里去了。   
果然,十日之后,曾进接到战报,萧铣的派往攻击郡县的军队被祝玉妍派出的楚军一部给拖住,而萧铣亲自率领的五万大军却上了祝玉妍的当。   
他见扬州军攻城激烈,损伤不小,而楚军的军容严整,豫章城绝对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攻的下来的,便以为有便宜可占,便秘密传信给城中梁军的间谍,让他们前去联络林士宏,二者合力,攻击扬州军。   
而“林士宏”给萧铣传过去的消息自然是赞同的,双方约好了次日里应外合,同时向扬州军发起攻击。   
结果自然是大出萧铣意料之外,当从豫章城中开出的楚国大军调转矛头,与扬州军合力,向他的梁军攻来的时候,萧铣就已经明白,自己上当了,可此时已经晚了,他只有令一部拼死断后,为他赢得逃跑的机会。   
可是这世界上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情,在其逃跑的路上,被宇文伤率领的剑卫给截住了。萧铣虽然在武道上的声名不显,但是却实打实的是一位先天极境的高手,换了此时扬州军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绝对拦不下他的。   
但是他遇到的偏偏是宇文伤,这个天道之境的高手,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大败身死。而他率领的梁军见自家主帅已死,也就不再抵抗,乖乖的弃械投降了。   
第二卷龙游江湖暗揽势,一檄飞鸿定四州 第二百零八章进驻岳阳   
曾进在得知梁帝萧铣兵败身死之后,就知道萧铣大势已重要的就是抢占时间,趁着中原诸雄尚没有来得及干涉之前,全盘接管萧铣的梁国。   
他当机立断,立时与宋智兵分两路,由宋智率领宋阀的四万大军前往攻击萧铣麾下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不必真的与他们拼死作战,只需要牵制住他们,不出来捣乱和相互攻伐也就是了。而自己则率领一万精心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师,轻装简从,向梁国的国都岳阳进发。   
曾进明白,萧铣所统领的地域太过广大,若是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打下去,就是加上扬州实现准备好的五万大军,也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平定萧铣的所有领地。尽管那些四分五裂的势力并不足以抵挡自己统一江南的步伐,但是却会大大延长自己统一的时间,给中原的诸大势力以插手的机会。   
自己好不容易经营出如今的境况,哪里会容许出现这种意外,故而,时间,就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东西,而“斩首”、安抚则是如今最适合自己使用的手段。   
岳阳是洞庭湖明珠,是长江流域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南连湘、资、、澧四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便是重镇。   
春秋战国时代属楚。周敬王五十年就在这里筑起了西城,是为境内建城之始。秦并六国,岳阳大部分地区属长沙郡罗县。西汉时属长沙国下隽县。三国鼎立之时,东吴派横江将军鲁肃率万人屯驻于此,修巴丘邸阁城。晋武帝太康元年建立巴陵县。惠帝元康元年置巴陵郡。郡治便设在岳阳。   
萧铣将国都设立于此,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里是巴陵帮的老巢所在。但更大的原因,还是这里独特的地理位置。   
岳阳城作为萧铣的根本所在,经过萧铣多年修葺,各种城防设施早就已经齐备,城高池深,十分的难以攻打。况且。曾进也不想那样强攻,一来损失必大,二来,也未必那么容易攻取。   
所谓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之上者。因此,曾进一方面让麾下部队加快行进速度,另一方面。则暗中密令自己麾下地密谍散布着萧铣兵败身死的消息,希望可以瓦解城中守军的战斗意志,可以促使他们不战而降。   
当然,还要对那些早就对萧铣心怀异志的人进行接洽,或者说收买,以便于他们对自己的到来进行支持。   
曾进一路上行来,看到沿途各个城镇都是人心惶惶的,不仅没有遇到抵抗,反而连一个兵丁地影子都没有看到过。他心中大为高兴。看来自己手下那些军情司的人的宣传工作做的还不错。   
为了能够更加轻易的将梁国地臣民纳入自己的麾下。曾进路上一路上并未进城,只是召集了各个城镇留守的管理者。安抚了一下人心。若不是时间不允许,曾进还想让自己安民如子地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终于。在第三日,曾进的部队已然抵达了距离岳阳城五里之地。他看到岳阳城墙上的守军,一个个盔明甲亮,士气十分的饱满,似乎对自己大军的到来并没有感到十分恐慌,显得十分镇定。   
这种情况令曾进十分的费解,因此他只能吩咐手下安下营寨,并派出剑卫,去秘密联系自己在此地的军情司成员,了解一下情况,再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部署。敌情不明,贸然进攻这种愚蠢的行为,可绝对不是曾进能够干地出来地。   
曾进正在自己的帅帐里思索,忽然剑卫来报,说岳阳城守将求见。曾进初始还有些诧异,但立马便明白了过来。心中暗暗赞许,“萧铣能够建国称帝,拥兵四十余万,除了自己本身地能力以外,手下也地确是有能人!这岳阳守将能够审时度势,明事理,知进退,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尽管看他将岳阳城弄成一副稳如泰山地架势,颇有些工于心计,不过正所谓人无完人,若是连一点野心都没有,满脑子为人民谋福的思想,也并不一定为自己所喜。”   
曾进心中已然打定了主意,见面之后就要好好   
一下这个素未谋面的将军,若然这个岳阳守将的确才自己也定然是要进行重用的。   
他挥手传令,让剑卫前去将那守将带过来。   
不大一会儿,剑卫带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位锦袍胖汉,约莫五十岁许的年纪,脸阔眼细,双眸之中精光四射,一看就知道是个武学好手。人虽然胖了些,但是并不令人觉得难受,反而给人一种十足的富贵之气。   
另一个则是一个年轻公子哥,身材颀长,肃然而立,双眼轻微的打量着四周,并没有丝毫的紧张,一身文士服,衬托的他风度翩翩,卓尔不群。就连曾进也不得不承认他好品貌。就是那一张脸,有些太过苍白,看来像是受过什么伤。   
那个走在前面的中年胖子一进来,立时深深的对曾进施了一礼,道,“不才香贵,承蒙岳阳城的父老百姓看重,被推举为临时城守,看护岳阳百姓的安全。”他又指了指身后的年轻人,略有些谄媚的道,“这位是犬儿香玉山,负责前梁军的情报工作!”   
“小将见过曾大将军!”香玉山也施了一礼,不过他那动作,比起他老爹来,自然是风流儒雅的多了。   
曾进心头不禁泛起一种古怪的感觉,“原来是这两位啊着各种念头,但是脸上的表情却是十分的热切,大力的邀请他们父子坐下说话。   
“曾大将军用兵如神,如今一举击败了林士宏的楚军以及萧铣的楚军,看来统一江南是指日可待了。”香贵笑呵呵的道,“在下听说曾大将军一路行军秋毫无犯,大感钦佩,深以为大将军乃是天命之主,故而愿献岳阳而降,请大将军允准!”   
说着,高举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箱子,跪在地上,献给曾进。而香玉山见自己父亲跪下,自然也不能再坐在那里,也跪了下来。   
曾进随手将那箱子接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